笔趣阁 > 三国对我下手了 > 第七章 缺粮

第七章 缺粮


  杨澜一看荀彧支支吾吾的,上前一拍他的肩膀:“文诺可是碰到了什么难处,但说无妨!”

  “确实是略有难处。只因事出突然,家里的存粮也并无太多。这样下去,恐坚持不了数十日啊!”荀彧有心无力,不过现下缺粮,是因为各处都在闹灾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全国各处都在打仗,大部分有点力气的青壮年,都被拉上战场了,哪还有人来种地。可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种地填饱肚子,饿着去替别人卖命也不现实。所以才有逃兵屡屡出现的情况,就是因为军中缺粮。

  杨澜深知民以食为天,对于这个时期的国家来说,农业才是根本。说白了就是要种地,有粮还愁找不到人吗,古代服兵役大多也都是为了有口饭吃。

  “我看这灾民不下数百人,你却说能坚持数十日。这么多粮从何而来?家中到底有多少粮食。”

  杨澜思索半天发觉不太对劲儿,数百人一顿饭就要吃数百斤的大米白面,家里就这么大点地方,也没看见哪有粮食啊?

  荀彧在一旁做了个请的手势说:“主公随我来!”接着就和杨澜邓艾两人出了房屋,来到了相邻的另一户门前。

  门外上着一把大铁锁,看起来是有人为了防止偷盗而设下的。只见邓艾从怀中摸出一把钥匙,上前将铁锁打开。

  一推房门,杨澜顿时露出惊讶之色,连忙询问道:“这地上一袋袋的别跟我说都是粮食,还有这几口红色木箱是干什么用的?”

  抬眼看去,整个屋内堆满了麻布制成的大口袋,粗略一算足有二三百袋。袋子里面鼓鼓囊囊的,口也被粗线绳牢牢的扎死。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不远处的十口大木箱子。看着放置的时间并不久,箱子本身很干净,也没上锁。通体刷着红漆,边缘处用黑色的皮条包裹着作为装饰,上面钉着铁钉,似是用来加以固定。

  荀彧连忙答道:“主公所言不差,此处袋里皆是米面,每袋均有半斛,总重有一百斛之多。至于那木箱……主公可曾记得,问我三百金钱财可在此处,我说尽数都在,木箱里就是那三百金了。”

  杨澜听完荀彧的话语,心里生出疑问。那三百金本来就是有的,这点倒是没什么。可这粮食又是从何而来,奖励里并没有这一项。

  大先知发现了杨澜心中所想,便问他:“你还记不记得每次玩三国志,初始时都会给一些兵粮,以作为前期补给。还用我继续再说么?”

  杨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确实如先知所言,每次创建完游戏之后,系统都会赠送一部分军粮,来确保玩家能够顺利度过前期。

  这可真是天助我也!缺什么来什么,三国志也是大手笔。原来玩游戏时对于粮草并无概念,现在说有百斛,每斛换算成现在的市斤都不少于120斤。这么算下来,就是一万多斤粮食,单单一人的饭量,够吃几十年的!

  不过转念一想,一万斤粮食又能够数百人吃几天。即便是节省一点,最多也只能坚持一个多月而已。治标不治本,有再多的粮也不够吃。

  杨澜思索许久,似是有了对策。径直走到红漆木箱前,用手把盖子一掀,眼前顿时一片金光。闪闪发光的金元宝堆满了整个箱内,杨澜心说活了快三十年,终于有一夜暴富的感觉了,顿时眼中露出了贪婪之色。

  虽说这都是自己的钱,但是十箱金元宝摆在眼前,任谁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杨澜稳住心神,开口发问:“这十箱金子,价值几何?”

  邓艾发现杨澜直勾勾的盯着满箱的金元宝,着实好奇。想着这不都是主公自己的钱嘛,看着他怎么这么激动呢。

  他哪里知道其实这根本不算杨澜的钱,而是游戏送给他的,说来也真是可笑。

  不过邓艾也不细想,主公自有主公的心思。于是开口答道:“十箱……箱共有……有三百……百金,一金……又等于一……一斤。一金……能换……百银,一银又能……能换百铜。金银……银皆为……为元宝,铜就是……是普通的铜……铜币:五铢钱。”

  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一个金元宝能换一百个银元宝,而一个银元宝又能换100铢铜币。杨澜心说那这三百金,可真不是一笔小钱啊!不过这还要按照现在或者当地的物价来定。

  粮食虽是不够,但是这笔钱若能善加利用,定能做到以钱生钱的效果。杨澜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对荀彧和邓艾二人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出去吧!你二人定要妥善保管好这些财物!”

  荀邓二人一施礼,向杨澜保证这里连只苍蝇都不会飞进来。邓艾更是要求要在这里守夜。

  杨澜连忙劝阻了邓艾的行为,说这里都是些朴实的老百姓,想来也不会干什么鸡鸣狗盗的勾当。晚上还要与二人商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万万不可耽误,邓艾这才作罢。

  出了房门,邓艾将铁锁重新锁好。三人正准备往另外那间屋内走去,就看到打远处来了一群人。只见他们脚步缓慢,各个无精打采。

  人群之中都是些男女老幼,刚才在路边碰到的那个小姑娘怜月,也在其中,想来肯定是那些灾民无异。要不说孩子就是孩子,一看到杨澜三人,还兴奋的摇了摇小手,向他们打着招呼。

  灾民刚走到近前,就见一位妇人拉着怜月跪倒在地,哭着向杨澜说道:“恩公!大恩大德,无以为报!今日要是没有恩公,我母子必定饿死在这上艾县中了。”也不等杨澜开口说话,就开始不停的磕头。

  众人看到母子二人下跪感恩,连忙跪成一片,把头磕的“咚咚”作响,一时之间无不教人唏嘘可叹。

  这倒让杨澜没了主意,赶忙让荀彧邓艾二人把他们都扶起来。其实救他们也是出于本能,任谁但凡有这个能力,都会施以援手,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平白无故的饿死。

  杨澜发觉怜月身旁只有她娘亲,却不见她的父亲。出于关心,转过头向怜月娘问道:“大姐,怎么只有你一人领着小怜月,她父亲呢?”

  怜月娘仿佛是被戳到了痛处,又开始抽泣起来:“哎……我们一家三口,本住在广牧县周边的村落里。虽不算富足,但也将就着能把日子过下去。可老天爷不长眼,我们那这几年不是闹蝗虫,就是赶上大旱。家里仅存的一点粮都快被吃光了,我和她爹还能饿上几顿,可怜月还小,做父母的怎么忍心让她挨饿。”

  “后来我丈夫听说有地方招兵,每个月给一斛粮食,万般无奈之下就跑去当兵了。头几个月还好,月月都有人往家里送大米白面的。可没过半年粮就断了,眼看着家里又没了粮食,我丈夫也是音信全无。你说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叫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怜月娘说完哭的更厉害了。

  一旁的荀彧和邓艾闻听此言深受感染,不停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杨澜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怜月的父亲跑到哪里去当兵了。战场无情,刀枪无眼,此人怕是已经丢了性命。

  想到此处,连忙上前安慰了怜月娘几句,即便知道她丈夫可能已经回不来了,嘴上还是说不要着急,兴许过段时间就能回来与你们母子团聚了。

  说无可说,眼下到了饭点,杨澜吩咐荀彧和邓艾赶紧把做好的粥饭都端出来,给大伙分一分。不一会两口大锅就被挨个抬了出来,一口锅里熬着粥,另一口锅里全是蒸好的馒头。

  荀彧邓艾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空碗用来盛粥,嘱咐大家排好队,开始分发熬好的粥与馒头。后来听说有人没吃饱,杨澜又叫荀邓二人一样做了一锅,这才作罢。

  晚上众人又来了一次,还是同样的粥和馒头。吃完杨澜还嘱咐大家说,现在条件有限,只能管饭,不能管住。天气还不算太凉,大家先随便找个地方,夜里要是觉得冷,就相互挤挤。自己能力有限,实在安排不下这么多人的住处。

  本来杨澜是想说,把怜月和她娘留下来在屋里睡。后来觉得他们三个都是大老爷们,让母子二人睡在这里多有不便。再来认为对待大家应该一视同仁,也就没有提起此事。

  夜里忙完已经是戌时了,折腾了一天,杨澜也着实觉得有些累。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散在地上,也不知道另一边的自己怎么样了。

  现实里杨澜是自己搬出来住的,没和父母在一起。今天听闻怜月的家事,心里倍感酸楚难过。

  想着父母要是发现自己被电死在家中,肯定会伤心的疯掉,不由得担心起父母的身体来。

  人往往都是这样,嫌弃长辈老古董,什么都不懂还总想管着自己,平时又爱唠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可是一旦离开父母的时候,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那种特殊的关怀,免不了要牵肠挂肚,开始担心起家里人来。

  杨澜想到这里,心里好不是滋味。“都有点开始想念我妈做的酸菜鱼了,还有红烧肉,每次我都能吃满满一大碗。”想着想着,两行清泪不争气的洒落下来。

  荀彧邓艾已经收拾好了床铺,知道杨澜累了,也好叫他早些休息。可是过来一看见自己主公正流眼泪呢,荀彧顿时惊道:“主公,您为何在此伤心落泪啊?”

  杨澜看荀彧和邓艾过来了,连忙收敛心神,稳定了下自己的情绪:“无妨,无妨。只是想到今天怜月娘所说的事情,让我有些伤感罢了。”

  荀邓二人听他这么一说,也接连不断地叹气。邓艾在一旁自言自语:“想来……来都是百姓们……们吃不上饭……饭闹得!真是天……天不遂人……人愿!”

  杨澜忽然神情凝重,郑重其事起来:“这正是我今天要与你们商量的大事。想救这一方百姓,非屯田不可。”

  一听说“屯田”这两个字,二人立马来了精神。荀彧连忙发问道:“主公可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其实一整天的时间里,杨澜都在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解决灾民吃不上饭的问题。再者,在确保所有人都不再缺粮的情况下,自己还能囤积足够的粮草作为后续之用。

  只见杨澜从窗户前将油灯拨了拨亮,拿到桌上,又请荀彧邓艾入座了才说:“今晚二位多多辛苦,我们还需从长计议,秉烛夜谈!”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9635/4799016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