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杨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人类历史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正在中国发生。中国农民正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进城,加入到13亿的打工大军中。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现在该到了解决的时候,对农民工遭受不公正待遇、歧视,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不可不考虑农民工问题,社会应以积极的态度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题记
序言
人类进入21世纪,许多问题在发生变化,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在全国上上下下,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场合,议论着同一个话题,关注着同一个问题:“农民的负担终于减轻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最难办的抛荒问题缓解了,粮食安全不存在问题了。”“农民问题确实该解决了,再不然,农村就要出问题了。”就是曾漠视农民的城里人,见到乡下的亲戚来,第一句话就问:“农村的情况好些了吧!再没有砸门扒粮的事?”
自新世纪的到来,农民问题已引起最高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摆在了执政的最高议事日程上。上世纪,就有伟人发生警告:“今后国家要出问题肯定出在农业上。”所以,新一届政府上任后,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下大力气,下大决心,解决农民问题。
应该说,新世纪,是农民的幸运年。接连几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为农民松了绑。首先是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接着是,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措施;然后是松动户籍制度,让农民工的子女能在城市就学。再就是引导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出台,减免农业税,采取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真正让农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为真正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是英明之举。中国13亿人中就9亿是农民,占中国的大多数,农民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社会才真正能够和谐。在2005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最关心的问题,也还是农民问题。有代表就提出,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民也感受到现代化的好处,以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更令人惊喜的是,大国总理温家宝在“两会”结束后送给了中国农民朋友一个最大的“礼包”——就是2005年国家将全面取消农业税。
谁也想不到,已成痼疾的农民问题会解决得这么快。农民种田不纳税,这是历朝历代农民追求的神话,这是历史上多少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企盼的“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跟了闯王不纳粮,”而盼望的理想社会,从古到今,封建王朝都没有做到的公平社会,我们本届政府做到了。
本届政府的亲民政策,自然会引起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一度,社会学家忧心忡忡呼吁的由“三农”问题而引发出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都得到了缓解。像抛荒问题,干群之间的矛盾问题,拖欠民工工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说明,只要我们的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未来充满希望,过去的已成为历史,一度“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严重的“三农”问题将随着二十世纪的过去已成为历史,新的领导人在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我们都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却历史。回头再看,解决农民问题确实坎坎坷坷,充满着艰辛,伴随着呼喊,饱受过阵痛,许多情景值得回顾和应该反思的。
审视历史,让我们看到前进的方向,以史为鉴,避免重蹈旧辙,上世纪积累的问题太多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农村贫困问题,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农民素质问题,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农村水利设施的修复,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问题等等,要彻底解决好这些遗留问题,理顺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还任重而道远——
引 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源。土地曾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祖祖辈辈在黄土地上耕耘、播种,用汗水换来金色的粮食,离开了土地他们就没法生存。农民曾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式的耕作自得其乐。而今,这田园牧歌再也不复存在了,农民依赖土地的心理变了。
应该说,联产责任制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在大集体时,农民永远不会忘记被“锁”在土地上的情景。那时,在人民公社化制度下,一个农民若要离开所在的生产队,必须要有生产队的证明和介绍信;若要离开所在的大队,必须要有大队的证明和介绍信;若要离开所在的公社,必须要有公社的证明和介绍信;若要离开所在的县,必须要有县政府的证明和介绍信,若要离开所在的省,必须要有省政府的证明和介绍信。而要开到上一级政府的证明和介绍信,必须要有下一级政府的证明和介绍信。没有证明和介绍信外出,就是非法行为,会被武装部的民兵抓起来、关起来、押回来,轻则扣“工分”,重则被捆起来游行示众。而农民不得不离开居住地的最大可能性就是以外出治病的理由,或是探亲。否则你不可能离开所在的土地。
责任制时,土地权为农民自己所有,农民卯足劲,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打下了丰收的粮食,加之当时粮食政策实行保护价,农民丰衣足食,日子渐渐好起来,农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粮食油料丰产,一时出现了像杨小运那样超卖万斤粮的农民爱国典型。所以,实行包产到户的最初几年,是农民负担最轻,农民最能够安居乐业的时候。
而后来,土地成了农民的包袱了,随着政府的人员越来越膨胀,开支越来越大,政府向农民的索取越来越多,从土里刨食的农民也越来越感到土地上的收成没有负出的多,辛辛苦苦种一年田,把政府的各项税费一交,就所剩无几了。他们开始冷落土地,减少对土地的投入,春耕马马虎虎下种,秋后稀稀拉拉收割。土地不能给农民回报,农民不再把精力和汗水倾注入土地,有的干脆抛荒弃田,逃避土地,出外谋生。后来政府在“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下继续恶性膨胀,“七站八所”都向农民下起了黑手。官多扰民,农民不能在土地上安生了,便出现了大批农民逃离土地的现像。这是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一次溃败的大逃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家陆学艺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尖锐地指出:“农民种田赔本,不愿种田,土地撂荒,粮食也连年减产。真是要粮库空了,粮价飞涨,城市社会怎么能稳得住?”
90年代开始,农民像疯了一样涌向城市,出现让世人惊呼的百万民工潮。应该承认,农民进城为加快城市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进入新千年,农民的热情不仅没减,而且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势头,农民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走,打工去。”每年春节一过,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出发了,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家里耕种。过量的农民涌入城市,给承受力有限的城市的管理、治安带来了许多麻烦和混乱。据劳动部门透露,有三分之一外出务工的农民通过了劳动部门的中介组织,有三分之二的农民外出劳动部门根本无法掌握,就连最基层的一级乡政府也无法搞清农民的去向、流向。过去,社员外出赶个集、办点事也得跟生产队长请假。可如今,农民只要揣上自己的身份证,天南海北,哪里能挣钱就到哪里去,各级政府无法控制,更无法阻挡。究其原因,由于农民负担的层层加码,农民已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赖以休养生息的土地得到的收入尚不够负出,他们只有背井离乡,举家迁出,抛弃田地,出外寻找生路。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打工群体已突破21亿人。21亿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可漠视的社会事实。湖南就有30万个农民家庭“不辞而别”,抛弃了祖祖辈辈相守的土地,全家出走到外地谋生。湖北近几年已突破60万,天府之国的四川超过40万,那么全国就可想而知了,数字已无法精确统计。由此而来,数千亩田地被抛荒,据保守数字统计,全国平均每个乡有抛荒面积5000亩以上,仅大悟县舒山村一个不足400人的小村就有近百亩抛荒。在采访中,有的村全部走光,门上挂着一把把“锈锁”,田地是一片片蓑草,随风瑟瑟,甚是凄凉。而邻近的中寨村更是路断人稀,一个600多人的村只剩下100多人,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尤其是郭家岗,由于房子长年无人居,大部分已倒塌,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和废墟上长出一人多深的野草,透出一幅破败的景像。一走半天不见人影,好像经历过“战火”一般。这些人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
一方面,土地部门在竭力保护耕地,一方面农民又在浪费耕地,闲置耕地,形成一对矛盾。大量的抛荒给地方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工作被动,税费收不上来,有的家庭三五年不回,连人影都找不到。因此许多乡村干部不得背着包包、带上盘缠到城里去找打工户去征收摊派提留;实在征收不到的,村里只有贷款垫付,由此又给村里增添沉重的债务包袱,形成恶性循环。
然而,不管这些民工是抱着外出淘金的愿望,还是为了逃离伤心的土地,他们流入各大城市之后,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一种境遇呢?笔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他们在都市里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翔实的调查采访——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0217754/160948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