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01章 民工潮形成的历史背景1
杨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第一章 民工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当时代进入21世纪90年代以后,农民对土地的信赖性一步步弱化,纷纷离乡离土,寻求发展,于是民工潮风起云涌。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已有9000万农民卷入民工潮,仅今年春节期间跨地区流动的民工就约达2000万人。有关专家预测说,我国民工在世纪末将达到12亿人!大潮起落,将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巨大的震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热切关注。
“打工妹”、“打工仔”一个时代新名词
打工妹,令人心动的字眼,因为可以想像,打工妹一定是一群漂亮、活泼、健壮的农家少女。
中国人多,中国的农民更多。农民一生下来,就打上了农民的烙印,风霜雪雨都洗涮不掉,而成为世世代代的悲剧根源。自古以来,经历了种种磨难的中国农民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于是便有了“死守黄土”的誓言。“背井离乡”用在农民身上,便预示着仅次于死亡的天大不幸。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誓言”被冷落,“离乡”也成了一种时髦。谁也没有想到几千年来处于封建思想最底层的妇女中竟会出了一个带着辣味的新名词——“打工妹”,更不会想到“打工妹”刺激了一代农民,于是中国大地,流动着一支堪称世界之最的“打工队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祖宗的话正在孙辈们中发挥着神奇的效应。
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居住在山里的部落,祖祖辈辈不曾出过外面。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平静生活。有一天,一个外乡人路过这里,惊奇地发现了这群独立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人们,于是他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望着那些无表情的脸,外乡人摇摇头走了。后来又有几个外乡人来过,同样的话语,得到同样的沉默。可终于有一天,村里有人跑了出去,在一个夜晚,他回来了,带着满脸兴奋对乡亲们说:“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此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乡去看外面世界了。似曾相识,故事总有些不同的内容。如今的精彩的外面世界是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改革开放之中的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从黄土地上走出的农民打工仔们遇到的是更大的挑战和困惑。改革唤醒了亿万农民,他们睁开眼睛,不管前途是畅通无阻,还是举步维艰,终于踏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漫漫长路。
本来如果没有外面世界的呼唤,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农民们便可安安稳稳地过他们的小日子,富点也罢,穷点也罢,至少心里是踏实的。然而时代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当市场经济的大潮已席卷了全国几乎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还有可能只在岸上观景吗?中国农民历来不乏吃苦耐劳的传统和倔强肯干的精神。当一种思想被憋得太久了,一旦爆发出来其能量是不可估计的。长期以来被土地紧紧束缚住的山民们,一旦挣脱出来,便形成了一股声势浩荡的滚滚潮流。
打工族:我有一个梦
春节刚过,川东民工便携家带口,从千万个贫穷的村落出发,汇成滚滚的洪流顺江东下,集结在显狭小的宜昌火车站,再由此呈辐射状分流到全国各个大小城市。民工们三五成群,自带被窝卷儿,在广场上或躺或坐,忍受着旅途的劳累、饥饿和寒冷,甚至在夜间也要在广场上苦捱。几乎全国所有的城市火车站、汽车站都是这样,这是春节前后当代中国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
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被这种场面震撼,并且在心里寻问:是什么原因趋使这么多土地上的人们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呢?
市场召唤着各种资源按照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正是按照市场的需求配置资源的结果。一方面,部分较发达的城镇和地区,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感到本地劳动力缺乏,而外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价值规律也在发生作用。据一些民工说,他们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中等地区为500—600元)抵不上打工两三个月的收入利益趋使着农民外出打工。
如果说为了挣钱外出打工是出于一种最现实的考虑,那么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则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目的。这些年轻人在学校受到了较好的理想、前途教育,回到农村后骤感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农村太现实,也太缺少变化了。几十年前,他们的爷爷、父亲怎样种地,他们现在还要怎样种地;几十年前,村子里的小道一下雨便泥泞不堪,现在仍然泥泞不堪。当然,他们现在生活比父辈好多了,也还能到附近挣到一些零花钱,但他们总觉得生活不仅仅是这个样子。他们决意要外出寻找一份新的生活,到山外“潇洒走一回”。
城乡大接轨
“百万川军奔广东,十万民工下浦东。京广线告急,京沪线告急!车站爆满,列车爆满……”
走在这虎虎有生气的打工大潮最前列的大概要算那些新时代的“巾帼英雄”——打工妹。早在改革之初,这批农村姑娘便成了长期甘于寂寞的乡村中最不甘于寂寞的一群人。于是,全国各大城市、开发区里都出现了穿着土气、梳着两条小辫,怯生生地低着头的打工妹。她们有的做家庭保姆,有的在工厂里打工,还有的摆摊设点或沿街叫卖做起了小买卖。这第一批打工者还没完全立住脚跟,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便如潮般通进了城市。这些不甘在土地上死守一辈子的农民,终于背着行囊,穿着不整地开始了艰难的打工历程。路漫漫,其修远兮。他们在与自己生活了十几年、几十年的绝然不同的生活环境里上下求索着,试图找到适合他们走的路。他们有的搞建筑,有的出苦力,有的凭自身的小本事给人打家俱、刷涂料、做衣服、做豆腐,也有的沿街收购废品,倒手卖钱……他们以农民特有的勤快加上夹缝中求生存的竞争意识,顽强地生活在充斥着城市人的都市里的街头巷尾。他们干着别人不屑于或不愿干的工作,还要时常忍受城里人的白眼。因为由于他们到来,城市变得拥挤了。然而,不知不觉中这些远道而来的民工们都已经成了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这些很少正眼注视的人及他们所从事的不显眼的职业有了一些依赖。时常,你会听人唠叨起:“怎么最近没见那个卖豆腐的来?他的豆腐我最爱吃了。”亦或有人说:“那个收废品的乡地人是不是回家了,要不怎么这么久没来了,家里这堆破烂儿还等着处理呢!”你可从人们简单的话语中听出那不经意的期待。的确,不管城里人愿不愿承认,事实上,这些乡下来的打工仔、打工妹确实给人们的生活中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方便。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0217754/160948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