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当奸商 > 第463章 黑白颠倒

第463章 黑白颠倒


在大明朝,最近几年各处叛乱频发,不管是陕西的民变、西南的土司、东南的倭寇,还是山贼、盗,只要放下身段、接受招安,大明朝廷都是以礼相待,不但接受还会妥善安置,为首的还能赐予官职。

他们都可以投降,接受招安,我们为何不可?

孙之懈补充道:“我等并非要大汗真的投降,而是假借和谈为借口,让明军松懈。待我军经过张家口,

猛扑清泉堡,或者其它的关口,逃出生天以后,管他什么和谈,到时还不是大汗您自个说的算。”

林丹汗感叹,还是明国人的花花肠子更多。

“去吧!本汗派你二人为使者,与明国皇帝交涉和谈事宜。”

两人吓坏了,跪倒在地,“大汗,我等二人是明国发了海捕文书的案犯,与明国皇帝有仇。他要是见到我俩,结果只能是斩杀。”

林丹汗笑道:“明国自诩礼仪之邦,最重繁文缛节,既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他便不能拿你等怎么样。”

两人没办法,左右是个死,如果林丹汗不改主意,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

“告诉明国皇帝,两国交好,从此不再互相侵犯,市赏保持原状,察哈尔愿在他对抗女真时提供帮助。

两人心里苦,后悔不该主动来找林丹汗。

这条件分明对察哈尔更好,而察哈尔明明打了败仗,惶惶如丧家之犬,这时候还提“市赏”该不是疯了。

可是没办法,林丹汗可能让他们活命,大明皇帝恨不得生吃他俩的肉。

去就去,两人告辞林丹汗,转身迎接大明的追兵。

此行凶多吉少,但两人必须搏一把,或许有一线生机。

郑乾见到葛九思和孙之懈的时候,想起那日在西山惨死的徐应元,真恨不得杀了你们,为徐公公报仇。

葛九思和孙之懈有些习惯了,最近一段时间,谁见了他们都想杀,他们见了谁都想逃。

郑乾接头,可是不行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林丹汗派你们来,便是察哈尔的使者,郑乾身为一国之君,虽然不盲目崇尚仁义道德,却必须讲基本的信用。

“说吧!林丹汗派你们来做什么?”

葛九思奉上林丹汗亲笔写的书信,郑乾看了看……没看懂。

什么时候察哈尔人这么有文化了?

胡说八道,他还会写大明的字?

葛九思纠正道:“林丹汗亲自念,有人代笔。”

葛九思从郑乾的表情里猜出,心里说的东西多半没什么实质内容。那便好了,可以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一路上,他和孙之懈商量,能否拆开林丹汗的信看一看,但上面有封泥,封泥上盖了可汗印章,拆开便

会露饱。

他俩猜测,一定是林丹汗怕他们胡说,因此才会附上书信。

孙之懈提出,能不能毁了信,咱们想怎么说便怎么说。

葛九思猜他的脑子被驴踢了,两个人除了林丹汗的亲笔信,其余并未得到任何身份凭证,真要是毁了信,那就不是察哈尔的使者,前面有数万追击的明军,你以为咱们能躲得过吗?

现在,既然猜测信上没有明确内容,葛九思准备发挥一下,“林丹汗说,陛下看了书信就会明白的。”

朕明白个锤子?

郑乾已经将信递给了袁崇焕,上面除了客套话,还有吹牛逼的话,好像没有具体的议和条件。

袁崇焕对郑乾摇头,没看懂。

郑乾问葛九思,“大明提出的条件,林丹汗同意否?”

什么条件?

郑乾已经派使者交涉多次,首先是投降称臣,大汗每年去北京觐见两次,成为大明朝规规矩矩的臣子,察哈尔从此作为大明朝的属国存在。其次是开放马市,允许两国百姓自由选择居住地。第三是提供两万骑兵,供大明朝征伐女真时使用。

还有一些条款,上面三条是最关键的。

葛九思几乎没有犹豫,说道:“大汗说了,察哈尔愿意做大明的朋友,做大明在草原上的代言人,每年进献草原才有的瑰宝。”

郑乾有些不满,他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外交方面打机锋的事情,他该留给礼部的杨嗣昌来做。

你看看葛九思,话说的还算漂亮,又是朋友,又是代言人,还要进献瑰宝,真实意思是不同意,察哈尔不愿成为大明的属国。

“对于大明提出的条款,尤其是前面三条,贵使如果任何一条不同意,都可以回去了。”

葛九思和孙之懈不停的交换眼神,好似经受了很大的考验,葛九思努力下定决心,突然跪倒在地,言道:“陛下,奴婢虽然身在敌营,心中依旧向往大明。那察哈尔大汗已经怕了,他会同意大明的议和条件,只不过他碍于身份,不愿意承认失败。”

郑乾没理会他近乎“表忠心”的说话方式,如果两人失去察哈尔使者的身份,郑乾会立即将他们逮捕,用大明律法严惩不贷。

但是听葛九思的意思,林丹汗的心思已经松动,双方的议和有的谈。

又聊了一会,葛九思和孙之獬言语中透露一个意思,林丹汗此刻是惶恐的,纷纷建议继续追击,只要再一次打败林丹汗,他只剩下投降一条路。

最后,郑乾放他们离开了,问袁崇焕和陈奇瑜,“你们觉得他俩如何?”

袁崇焕摇头:“不可信!可见林丹汗并无议和的诚意,之所以派他们来,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陈奇瑜等袁崇焕说完,方才言道:“微臣猜测林丹汗非但没有诚意,还有陷陛下于不义的险恶用心。”

郑乾没打算轻易收服他,林丹汗以黄金家族传人的身份自居,一向高傲的很,哪怕亲自来说自己心服口服,郑乾也不会信的。

陈奇瑜建议,“此二人是奸佞之辈,陛下当面不能斩杀,可派人在路途中……”

郑乾制止住他,明面上不能杀,背地里也不能。

阴谋诡计可以耍,但一定在规则范围内,郑乾想做一个诚信之主,将来一定会杀了葛九思和孙之懈,但不是现在。

林丹汗将葛九思两人打发过来,的确是没安好心。郑乾要是一怒之下给杀了,那就是坏了规矩。

郑乾忍住了,放他们回去,下令大军加快速度,务必在张家口城下追上他们。

林丹汗派出两位“使者”之后,立即喊粆图过来,选出三千精锐,咱们先行救援张家口。

粆图清楚,兄长使出了金蝉脱壳之计。

身为大汗,他的话冠冕堂皇,什么救援张家口,不过是先走的借口而已。

粆图怀着对未来的迷茫,率领三千精兵站在林丹汗的身后,他们快马加鞭,向关外疾驰而去。

即便是夜里,林丹汗不敢懈怠,让军队继续驰骋。

到了次日下午,他们抵达张家口,正在攻击的明军避开到一旁,放他们入城。

孙传庭率领他的秦兵在此,他的副将很疑惑,我军应该以逸待劳,将察哈尔人阻击在城外,为何要放过他们?

?小传庭回答,来之前皇帝有交代,归师勿掩,没必要死拼,可以放其入城。

他没说谎,郑乾真的说过这句话。

?小传庭最郁闷的是没有及早拿下城池,那样的话就可以据城坚守,林丹汗的察哈尔将无路可退。

当天夜里,城下很平静,察哈尔人的后队没有来,明军追击的先锋部队也没到。

到了次日清晨,当孙传庭准备再次攻城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人去城空,林丹汗竟连夜逃走了。

孙传庭一面占领城池,一面派人向皇帝汇报。

副将又问,我等为何不追?

孙传庭很想追,可己方没多少骑兵,又不知敌方走了多久,根本追不上。

另外,通过张家口的的察哈尔人明显只是一部分,后面还有大队人马,留人少了挡不住,留多了就没法追。

时间到了正午,孙传庭的猜测变成现实,他看到城下大队的察哈尔人马。

他总算松了口气,从昨晚到现在,虽说有皇帝的旨意在,?小传庭还是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耿耿于怀。

如果昨晚他拼死挡住林丹汗,如果夜间尽早发现他们逃走,如果及时派兵在后面尾随追击,可能结果会更好。

好在孙传庭还有立功的机会,他率领追击的一万秦兵,死死守住张家口,阻止察哈尔人经过,这便是大功一件。

城墙上,观敌料阵的孙传庭会心一笑,察哈尔人来的时候三万人,林丹汗带走一些,加上在历次战斗中死去的,城下这一万多人应该是他们的大部了。

也就是说,察哈尔的主力被困在了这里。

他们不止被困,而且没有统一领导。最可恶的,林丹汗走的时候几乎带走所有食物,他们除了胯下的马,已经没什么东西可吃。

有人饿坏了,开始用刀划破马腿,嘴巴随即贴上去,贪婪的吸食马血。

不止是人,马儿也坚持不下去,一路跑来,没多少时间吃草。

这种人困马乏之下,他们虽然到了城下,却没有攻城的意思。

原因无它,非但没力气,而且什么工具都没有,拿什么攻城,用手刨吗?

他们并不知道,从林丹汗带领三千人离开,他们已经被抛弃了。

此刻,等待他们的,或许是一场屠杀。

察哈尔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扎起了营寨,派出人挖壕沟,准备最后一次迎接明军的进攻。

不到一个时辰,明军的先锋部队到了,城墙上孙传庭举着望远镜在看,看到了天雄军的卢象升。

这时候,孙传庭杀到城外,与卢象升前后合击,察哈尔人必败。

但是,孙传庭没动,卢象升也没动,而是学察哈尔人的样子,安营扎寨,挖掘壕沟,把车子并排组成防线,还在空隙处竖起栅栏。

什么意思?要打持久战吗?有必要吗?

孙传庭和卢象升觉得,有必要。

此战已经酝酿了很久,皇帝说过好几次,战争的目的是折服对方,逼迫他们签订合约。既然察哈尔人没有食物、没有外援,很快会没有马,那为何不等一等?

现在动手固然能取胜,但多少会有伤亡,等他们主动认怂,或者等疲惫不堪了再动手,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天色向晚的时候,明军主力抵达,大家看到皇帝的黄龙盖,还有袁崇焕的帅旗。

明军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却仍没有进攻,和前面的队伍一样,安营扎寨,耐心的等候。

孙传庭的消息早已送过去,皇帝没急着追林丹汗。也许,他觉得没必要再追了,只要吞下眼前这块大肥肉,明军的“宣府大捷”已板上钉钉,对于几年来萎靡不振的大明政坛无疑是一场振奋人心的重大胜利。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8975700/82136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