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两口棺材
昊越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口口声声的剥削民脂民膏,郑乾很不理解,那些有能耐开矿的都是穷苦百姓?那些盐铁大商人的钱也算民脂民膏?
朝廷必须收税,郑乾答应钱龙锡的“请求”,宦者队伍都去跑快递了,东厂还有不少人,以后的特务工作全部交给锦衣卫,东厂的总部设在南京,全心全意收税去。
众人汗颜,堂堂的东厂,居然改成了税务局。
皇帝手握军政大权,亲自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京营总管,同时把老百姓哄的好好的,尽一切可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大家还能说什么?想造反找不到人支持。
钱龙锡硬着头皮,继续提第四点建议。
他才刚一开口,遭到与会众人的一致反对,这怎么能行?天下会大乱的!钱龙锡抬头看皇帝,这可是你让我说的。
会议上,郑乾每次开口,都是钱阁老如何如何。
钱龙锡满脸堆笑,心中早已充满了苦涩。
什么我的主意,还不是你让我说的?
大明朝的税制改革酝酿了很久,第一条你要摊丁入亩,改变持续几千年的人头税,以后按照财产交税。
第二条你要去除中间商赚差价,平抑粮价只是手段之一,后续的还有很多。总之一句话,谁都老老实实干活,别想着中饱私囊。
第三条要开征商税,为此不惜将东厂变为税务局,要探讨合理的办法既能刺激商业发展,又能收到满意的金钱。
钱龙锡说出的第四条更狠,以至于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简短的概括下:地方财政由中央统一管理。
去年的时候,郑乾将中央各部的钱粮统归户部管辖,闹出轩然大波,最后导致李养德等人倒台,崔呈秀等人被批捕,皇帝亲自去西山解决天启帝陵寝的问题,最后勉强算是过关。
这才过了多久,你又想统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
答案是,不可能。
郑乾也知道不可能,在他前世生活的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已经高度发达,各省仍然保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权,一些计划单列市甚至不太看重省里的指示,社保资金的使用每个市都是独立的。
现在才公元十七世纪,郑乾异想天开,可能吗?
其实,郑乾没说取消地方的财政权,钱龙锡对他话语的理解有偏差。
他的意思是,不止朝廷各部门推行预算管理,分为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支出预算是常规的,只要估计的准,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项目预算是临时性的,有预算你才能实施,没预算只能等下一个年度再申请。
这样做缺少了灵活性,却可以带来全新的规范体制。
地方上胡作非为的事情多了,郑乾允许一定的腐败存在,但是在体制上必须健全。
官府的工作人员名正言顺的发薪水,从预算里出,不要搞歪门邪道的路子。官府小型的修路、修河堤列入预算,遇到突发由朝廷负责。
总之呢,朝廷要掌握各地的财政收支情况。尤其是支出,必须明明白白,改变以前的一把手负责制,拒绝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象出现。
正因为大家习以为常,觉得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才会有明显的反应,以为钱龙锡说的会让天下大乱。
郑乾没想过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方向,事情让户部和吏部共同办理,今年的重点是,先用正常途径把公务人员的工资解决了。
多出来的费用从哪里出?郑乾早想好了,裁兵!
边军都能裁撤过半,各省除了西南、西北有战事的,其余地方的全部按比例裁撤,国家发给土地,做好
退伍军人安置。
原本的历史证明,在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军,在女真铁骑面前只是一两个回合的问题,这样的军队养着何用?
兵贵精不贵多,还不如精兵筒政,又能节约开支,又能保持战斗力。
郑乾当然知道,地方上吃空饷的人多了,靠关系在军营多领一份薪水的更是不在少数,他先释放一个信号,让地方上自己先办着,等到王在晋和李邦华彻底完成边军裁撤和军户安置的任务,到时候会巡视各省军营,再有胆大妄为者杀无赦。
这是一个过程,在崇祯元年,郑乾不确信一定能完成。
但是他需要崭新的开始,无论道路有多难,他既然看好了方向,又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足够他耍无赖的十几万精兵,必须尝试一番,尽力做到最好。
钱龙锡还有最后一条建议,也是最容易被在场众人接受的,那就是高薪养。
简单点说,增加官员队伍的薪资水准。
郑乾认为,高薪不一定能养廉。但低薪,会让人生活不下去。
海瑞只有给母亲过寿辰时才能买得起肉,让猪肉摊老板惊呼海青天居然吃上肉了。
有的官员为了清廉,宁愿卖女儿也不贪腐,成了朝廷树立的典型,这样做真的对吗?
朕要是个官员,和女儿相比,我宁愿做个贪官。众位别笑,此乃人之常情。
那么朕想问了,一个人要想为民做主,要想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只能一辈子穷死吗?他活该过不上好日子?
有多少人原本是可以做个好官的?朝廷提高他们的俸禄,至少让一部分官员有尊严的活着,让他们不用贪腐也能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
参会的众位官员没人反对,大明官员的俸禄是太祖皇帝开国时定下的,以后就没有太大幅度的提升过。如今两百年过去,家底不厚实的官员生活有多苦,大家心知肚明。
郑乾收税是为了什么?他曾经理直气壮的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让更多的官员做个清官、好官,体面的官,难道不算吗?
还是户部联合吏部商量一个可行方案,朝会上通过后立即执行,用不着去等。
今天的会议进行的很顺畅,郑乾成功的利用钱龙锡,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呢,钱龙锡的罪过大家都看到了,和他同罪的人纷纷入狱。既然他今天立下功劳,郑乾继续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以内阁辅臣的身份南下江南,统帅南京六部,配合东厂搬迁至南京,并制定摊丁入亩和收取商税的具体办法。
等郑乾忙完了出来,看到曹化淳站在自己身前。
东厂的厂督,里面商谈的事情全知道了,陛下是要让奴婢重回南京?
南京是曹化淳的伤心地,被魏忠贤打压时他在南京的宫殿内扫地,后来的境遇才逐渐好了些。
好不容易等到郑乾继位,他火速赶回平定午门之乱,此后又率领东厂立下不少功劳。几乎所有人都认
为,王承恩太嫩,王德化太磕碜,高起潜没脑子,宫内的太监只有曹化淳最像样子,他会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并有希望成为或者王安、或者魏忠贤那样的大太监。
后来,皇帝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选了沉默寡言走技术流的刘若愚,曹化淳虽然失落却说不出什么。
如今,皇帝要让他去南京,要取消东厂作为特务组织的职能,曹化淳急了。在他看来,自己的政治生命很可能就此终结。
郑乾却说:“你过来,朕告诉你一件天大的喜讯!”
返回乾清宫的途中,曹化淳跟在步辇旁边,聆听皇帝的教诲。
郑乾问他,北京好,还是南京好?
曹化淳回答:“陛下在哪,哪里就好。”
“这便是你宁愿留在京城,不愿去江南赴任的原因?”
曹化淳想不明白,奴婢兢兢业业,诸般事务处置的妥妥当当,为何不能留在陛下身边?
郑乾告诉他,因为朕不想让你做“奴婢”,朕想让你成为大明的臣子。
自从朕登基以来,可曾新招一名宦者?你看看偌大的紫禁城,除了你的东厂,总共加起来宦者还剩下多少?
还不明白吗?郑乾的皇宫已经精筒到了极致。每个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远不止后宫佳丽三千,而郑乾的妻妾加起来仍是个位数,他从来没有随意临幸宫娥的举动。
随着从万历朝至今众多宫里人外放,紫禁城里需要伺候的“主子”不剩多少,加上郑乾要求费用减半、侍从减半,宫娥都没剩几个,哪里还用得上宦者?
最近一段时间,郑乾一直在思考东厂和锦衣卫的事情。不可否认,他们在明朝很长一段时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今时不同往日,郑乾似乎用不着那么严密的监视大臣和民众,他命令锦衣卫的工作重心转向邻国情报搜集、拉拢和离间敌国权臣。那么东厂呢,职能本就与锦衣卫冲突,如果不撤销,只能尽早转型。
郑乾想利用东厂历年积攒的“威名”,负责收税再合适不过。厂督曹化淳有大才,其能耐不在魏忠贤之下。
郑乾安排他收税,既能发挥其特长,又不会导致太监专权。
毕竟,曹化淳以后干的再好,也只是收税收的多,没法过多的干涉朝政。
郑乾问他,“大伴,收税与留在朕身边,哪个重要?”
一声“大伴”叫出来,曹化淳警觉到什么。
曹化淳是看着皇帝长大的,从小陪他玩耍,皇帝需要他。
“税制改革任重而道远,自去岁开始,朕做了诸多铺垫,又百般尝试,无奈阻力重重。如今好不容易走上正轨,钱龙锡已经叛逃到我们一边,从富庶的江南开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大伴是朕手中最锋利的武器,你去江南与钱龙锡搭档,加上刘太妃和王体乾等人相助,朕相信一定能取得成效。”
曹化淳很欣慰看到郑乾的成长,他的目光远较寻常人犀利。皇帝说的没错,能够去江南压住场子,还能一定程度上钳制钱龙锡的,也只有他曹化淳亲自出马。
皇帝说不需要那么多特务组织,大臣和民众不需要那么多的监督,曹化淳打心底里是赞同的,大明朝的厂卫制度持续至今两百余年,是时候做出一些调整。
东厂变成了税务局,名字不改,曹化淳继续做厂督,总部搬到南京。
刚才皇帝问北京好,还是南京好,如果抛开政治因素,纯粹从气候和景色来说,当然是南京好,秦淮河
畔,夫子庙前,几多风光,几多欢笑。
乾清宫到了,曹化淳已经心悦诚服,他的政治生命并没有终结,而是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临别时,郑乾冲他一笑,三日内拿出改编方案,东厂内适合去锦衣卫的可以调配,缺少专业人才可以找户部要,要做的事朕在财政会议上已经说过,不清楚可以去问刘若愚或者毕自严。此外,和钱阁老配合好,他是你去江南后最主要的搭档,官位上高你半级。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8975700/821051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