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偷传奇 > 第15章 ?十五 走马观花看变化

第15章 ?十五 走马观花看变化


第二天早晨,早早起来,马叔就忙碌开了。他和我一起把土豆洗净,把土豆皮削掉,用礤子擦成丝,放在榨汁机里,打成土豆泥,放进笼里蒸着。蒸了二十多分钟,然后放在案板上,用刀子切成条。每人拿了一个小碗,放进了醋、酱油、盐和香油,又加进了油炸蒜泥,用筷子夹起长条,蘸着碗里的佐料,非常好吃。

        他说,我们把土豆叫山蔓菁。用它做的这种食品叫山蔓菁晶,是我们乡下的快餐,非常方便食用。但只吃这一种不太好,吃多了会烧心的,要加一些主食。所以我还准备了豆包,窝窝头和烧饼。他指着豆包说,这是小米做的,营养价值高,你多吃点。

        我对他昨天晚上讲的偷大粪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怀疑他是编的。但他说这都是真的,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因为当时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所以他们偷大粪,其实是大年初一。

        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更怀疑他的说法了:这怎么可能啊?大年初一还要干活,还要掏大粪,甚至是偷盗大粪?简直就是奇闻。

        那是一个创造奇闻的岁月,他笑着说,一切都有可能。因为上级要求大家变冬闲为冬忙。冬天是不能休息的,但又没有活可干,只能没事儿找事儿,没活儿找活。所以只能深翻土地:把生土翻上来,把熟土翻下去。由于生土没有什么营养,直接影响产量,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活动。但谁也不敢说,在数九寒天,土地冻得跟铁一样硬,实在刨不动了,深翻土地的工作也只能停止。剩下的就只有掏大粪了。但全体农民都在掏大粪,城里边的厕所根本就不够掏,很快就掏得没有了,甚至不得不去偷到大粪。重要的机关,人家跟郊区的菜农是有合同协议的:他们给菜农们提供大粪,保护厕所;菜农给他们上交蔬菜,用大粪来换蔬菜,非常合算的。难怪人家要那么愤怒了,我们偷的其实不是大粪,而是蔬菜。

        那你们大年初一去掏大粪,怎么还能碰上人呢?机关不是放假了吗?

        我困惑地问。

        我也不明白,怎么能出来那么多的人呢?事后我才知道,那几个人是利用大年初一放假赌博的。正好碰上了我们,要不然我也不会挨打的。

        我大吃一惊,根本不相信,那样一个时代还有人敢赌博,这可能吗?

        我向他提出了我的疑问。

        完全是真的,他说,别看那个时候管得严,抓得紧,其实主要是对思想犯政治犯,胡说八道的。那个说了顶个“毬”的人,当着众人的面被五花大绑捆绑起来,在公社的学习班关了七天。如果不是他们家说情送礼,很可能送到群众专政指挥部,甚至送到公安局,当现行反革命判刑的。但对刑事犯法却要宽容一些。也许你不相信,那个时候赌博,小偷小摸,甚至暗中卖淫都有的。赌博还有普遍性的。如果抓住了,顶多拉到工地上批斗上一下,劳动上半天也就放了。不会戴帽子,甚至被判刑的。像我这样小偷小摸的人,如果不是人家政治上需要利用我,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但我很特殊,跟政治运动无可奈何地联系起来,就让我不得安心。当然跟着这个,我在经济上也沾了不少光,这样也能让我心里多少平衡一些。当然了,大年初一掏大粪,只是做个样子,响应号召的,顶多掏上两三天。过了正月初五,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这应该是上班的时候,我们却正式放假了。因为实在也找不到什么活可干了。大年初一掏大粪,只是为表演用的,并不是要天天去掏大粪的。

        因为大粪实在掏得没有了,大小队干部们实在没有辙了,不知道让大家干个什么。让大家闲下来又不敢,不知道什么人出的主意,说是煤炭灰也可以当肥料的。于是全村的所有劳动力,都到城里的机关的垃圾堆里,用筛子来筛他们倒出来的灰渣。如果还能掏到大粪,就把用大粪搅拌起来,堆到地里去,涹上一个冬天,第二年播种的时候,作为底肥用。没有大粪,就把炉灰撒到地里,当做肥料。这种炉渣灰能不能做肥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草木灰是可以做肥料的,因为它的钾肥含量多。但到了第二年,它的危害性就显示出来了:凡是用了炉灰的苗子,发黄枯萎,严重减产。可能是这种煤炭灰火性大,把苗子都烧坏了。再以后大家就再也不敢用这种用煤炭灰做肥料了。

        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其实是最听话的,正因为如此,政府就具有极其强大的调动能力,只要上面的政策对头,什么事都能做好的。可惜在那样的年月,政策就是错误的政策。我们常说的犯了方向性路线性的错误,其实真正犯错误的不是老百姓,恰恰是我们制定政策的那些大人物。

        看我们现在,我们农民实际上休息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因为我们这里的无霜期短,冬天非常休闲。从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差不多有四五个月是没事干的。但这种冬天的瞎忙活,不仅没用反而有害。首先是破坏了土地的营养,导致减产。我们得不到休息,又困又攰,顶风冒雪,非常寒冷。干的是重体力活,饭量也增大了,却没有什么产值,而且是负产值。干得越多,损失越大。结果是我们的工分值,越来越贬值。如果冬天不干活,我们的工分值可能值五毛钱,而干了活没有增加,反而能值三四毛钱。

        这是怎么说呢?我困惑地问。

        很简单呀。因为一个冬天没有产值,还产生了负产值。这就把我们春夏秋三个季产生的产值给缩小了,贬值了。所以工分就不值钱了。

        我想了想,的确是这样。

        其实那个时候,如果要允许搞买卖,做生意,就像现在一样,完全可以创造产值。但以前不允许,只有一样生意是允许做的,但那根本没有什么效益,也没有人会做。他说。

        什么生意呢?我困惑地说,不是说要割尾巴吗?什么生意可以做?

        卖老鼠药,他笑着说,因为老鼠药,百货商店没有卖的。国家不经营,有一些懒汉,不知道从什么渠道进一些,可以卖的。但所有的人都卖老鼠药,怎么可能赚钱呢?据说我们县生产资料的一个采购,他出差把钱丢了,家也回不去了。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话,有电话钱也到不了手。他很聪明,就用蓝砖在石板上磨,磨成一些粉末。把报纸裁成小块儿包起来。找了一个硬纸板,在上边写了四个字,“卖老鼠药”,把假老鼠药很快销售一空。不仅付了房费,还买了回家的车票,甚至还给老婆买了一块围巾。成为大家的笑谈。不知是真是假。

        这也可算是一则奇闻了,我也笑着说。

        你是来采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的。可我给予你的负面的东西也太多了。今天咱们换一换思路吧,不要光看我一个人。我只是一个开始的人,现在我早就落伍了,比我强的人多了。我也老啦,文化水平也低,胆子也不大,闯劲儿也太小。比起其他人实在不怎么样。只不过我是最早致富的那个人吧,所以才把你这样的大记者招来了。今天我让你看看比我更优秀,更富有,走在前边的人吧。不过,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之前像我这样的是凤毛麟角。而现在,我的典型意义已经不在了,甚至你连个典型也找不出来了。因为不知道谁是典型,了解哪一家也是大同小异。发财致富之路的途径、过程变化都不大。所以咱们今天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似地看看,了解个表面吧。因为像这样的致富典型,你要了解得比我们这更多更大,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咱们看看了解一下就算了。你说呢?

        那好吧,我很高兴能看到更多的更广的,更富有的人。要了解整个农村的全貌,至少要把这个县城的全部情况了解清楚,不然就可能以偏概全,就缺少了代表性。

        于是,马叔开着车,带着我走遍了全县几个乡镇。他是当地的名人,走到哪谁都认识他。大家都对他非常热情尊敬,所以采访非常顺利。我是以他侄子的同学的名义,大学毕业到农村来实习的。所以大家对我也没有什么防备,跟他能说的也跟我同样能说。

        我们首先来到名叫一个神马沟的山上,采访了一个繁殖和推广本地土猪的人。

        他在畜牧局的指导下,搜寻和保存了本土的黑猪,作为地方种猪的保种。这种猪本来是不赚钱的,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那种猪。生长周期长,生长缓慢,体形小,但肉质鲜美,完全就是小时候的味道。他千方百计地到小山村里找来几乎绝种的黑猪,从几头小猪不断地繁衍壮大,变成了一个大猪群。他有一个先天的便利条件:自己有一座自留山,黑猪对树林没有破坏作用,不啃树皮,只吃山上的草。而山上还有很多中药材,提高了猪的免疫力,不必喂维生素,也不用打防疫针,完全是天然绿色的产品。猪繁衍成功之后,他先在朋友们中间让他们试吃。大家吃得非常高兴,终于吃到小时候常吃的猪肉了。用几倍的价钱买他的猪肉,渐渐地打开了市场。肉价是一般肉价的几倍,即使那样也供不应求,完全就是歪打正着。这可真用了那句话,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如果把我们的本丢了,我们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

        我们从山上下来,又来到另一个大镇,这个镇位于东川。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食用菌的生长。有一个人先试种蘑菇成功。在打开市场以后,由于供不应求,他就带领他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始种植。又先后引进来其他的几种种类,有香菇,花姑,金针菇,还有羊肚菌。由于小打小闹,培育了菌种,就顾不上种植培养,种植培养又顾不上销售。他们就自动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和个性。有的负责销售,有的负责种植,有的负责育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抱团取暖。几年之间迅速壮大。现在的产值已经达到上千万,产品销售到省内外,已经打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了。一座座的大棚,完全就是金盆银盆,就是聚宝盆,令我非常惊叹。

        带我们去参观中药材合作社的时候,居然看见有上百亩的一块地,当然是丘陵地。用推土机做了一些简单的修整,全部搭建成太阳能。一大片太阳能板,一望无际,覆盖着丘陵土地,周围没有房子,可能不需要看管和护理,也见不到一个人。估计这种绿色能源,国家是有补贴的,这要比种植粮食作物,赚的钱多得多了。而且是一次性投资,20年收益,不用多管理,不影响其他的生计,完全可以干别的活,别的工作,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现在的农民的创造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是个马叔当年不可相比的。

        你看这些,这一片太阳能板,马叔也感慨地说,现在的这些,绝对不是政府干预的东西。给大家以自由,相信大家的创造力。只要听到什么人赚了钱,他人是绝不会放弃的。跟我那个时代完全不同,现在的人一个智能手机拿出来,想了解什么就能了解什么。

        我们来到西川的中药材合作社。社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合作社的情况。现在的中药材,越来越贵,而粮食价钱却上不去。而本地很多地方本身就生产药材,药典里的很多药材,在这里都能找到。说明这些中药材是非常适合这里种植和生长的。

        社长是一个从事中药材收购批发的商家。从他祖父手里就是进行中药材买卖的。他完全知道药材的价格,价位。从外地进的药材非常贵,他就自己先承包了一些地,自己家乡也有地,就开始种植。其他人看到他种的药材,卖得价钱很高,通通向他讨要种子。他就把种子卖给大家,跟大家签订合同,以保底价收购。最早实行订单生产。所以药农对他非常放心。因为他有一个完整的销售渠道,根本不必担心卖不掉。但是由于人们有的急于发财,不能按年代生产。因为药材要求多年生草本植物,对年代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达到年限,生产的药材就不合格,就不能达到治病的药效,也卖不上好价钱。所以他就成立了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严格制定了种植标准,要大家严格遵守。如果谁家的达不到标准,就坚决不收购。这样药材的质量很快提高了,销路很好。大家都按规矩行事,都发了财,也不再急功近利,把生产一年多的药材都卖了,像种植粮食一样。同时,药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用什么管理,自己腾出手来还可以做生意,干其他的事情,一举两得。有土地的人,为了省事,也为了多赚钱,就纷纷加入了他的药材种植合作社。社员越来越多,规模不断地壮大,渐渐地成了一种新型的产业。重要的是,医疗部门,个体医生,不必到外地去进药,成本就降下来了。给病人开的药,价钱也就低了,病人也得到了实惠。种植药材的,开药方的,服用药的,三方获利。完全就是给本地人带来福祉的好事情。他们的合作社名气非常大,特别是临近几个县的中药材,都是用的他们合作社产的药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得到了可观的发展。

        从药材合作社出来,我们又开车到了另一个乡镇,去参观另一个奇特的人。因为他养殖的东西,跟别人都不一样,他养的是美国火鸡。他的火鸡养殖场在一个山沟里,沟口用铁栅栏挡着。这个沟很奇特,口子小,越往里越大。所以他把山沟的口子用铁栅栏圈起来,里边的火鸡就出不来了。

        我们到来的时候,他正在喂火鸡。那硕大的身躯,鲜红的肉瘤,在这样的小县城里非常显眼。因为人们从来没有吃过,甚至连见也没有见过火鸡。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想起饲养这种东西。而令我们又意外的是,火鸡并不多,跟这么大的养殖场不相匹配。

        他见到我们,停下手中的活说,这是一种季节性的东西,专门为过洋人的节日提供的。现在不是销售旺季,要到冬天圣诞节的时候。

        他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这真是个有头脑有超前意识的人。

        你怎么想起来饲养火鸡的?我问他。

        咱们中国人爱过节日,特别是年轻人。不光过我们自己的节日,还过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就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一到每年的圣诞节,城里非常热闹。教堂里就更不用说了,各种仪式都有。但唯一缺少的就是火鸡。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虽然平时可能不太好卖,但人们为了尝个鲜,也会买的。圣诞节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我就引进了。广告往出一打,因为我这是独一无二的,第一年就销售一空。很多人因为订不到,吃不到火鸡,埋怨我骗了他们。从我这样的经历,我就印证了一个商业上最基本的规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前我转。一定要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没有冒险精神,超前意识,你一辈子都休想发展。你别看我现在的鸡不多,等你到圣诞节看去,满沟里都是,上千只的火鸡。在圣诞节前,就销售一空了。这些火鸡是饭店平时定的,和为喜欢吃的人准备的。就这样平时效益也不错。

        他自豪地说,离别时一定要送给我们一只火鸡。我们拒绝了。

        你可真有超前意识,我赞美说,你知道还有谁像你这样一种有超前养殖的人?

        有啊,他说,就在前面跟我们临近的那个村里,有个人养殖麝香鼠发了财。你们感兴趣,到那去看看吧。

        马叔知道那个村子。我们开着车,很快到了他说的那个村里边,找到了养殖麝香鼠的人。

        他带着我们参观了他的麝香鼠的房子。一座座的大房子里,又分别隔开了,成了一个个的小房子。那胖胖的麝香鼠在小房子里。有的静静地躺着,有的吃着饲料,还有的无聊地看着墙壁。

        你怎么想起来养殖麝香鼠?我问。

        我自己略微懂点中医,他说,现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非常多。而麝香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最好的药。它要比云南的三七还要好,价格昂贵。只是它是动物,不好养殖。但我是个不信邪的人,既然这个东西能赚到钱,这一定要把它养殖成功。我专门跟人家养殖专家学习了一年,又买了少量的种鼠进行了试验。慢慢地积累了经验,就开始大量地养殖,慢慢就成了规模。我的麝香鼠生产的麝香,质量非常好,卖到好几家制药单位,成为他们固定的客户。现在的产品是供不应求。我还准备扩大生产,把我的技术教给他们,带着我们全村人致富。因为你规模越小,成不了气候,效益就越小。小打小闹,小农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后就是大农业,大设施,高科技。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以后连农民也干不成。我的儿子,就让他报了农业大学,专门学习养殖。以后就到我的厂子里就业,我们父子一起创业。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的。

        我们对他敢想敢干的创造精神,啧啧赞叹。

        参观了这几家有超前意识的农民,真感觉到现在的农民今非昔比:这就是现代农民应有的精神。如果谁的思想还停留在那种原始的生产观念和生活状态中,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我们返回到城里,在饭店里吃了午饭。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小饭店居然卖玉米面条。而且是纯玉米面做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有没有加别的粮食?有没有加白面?这令我和马叔非常好奇。因为在我们的观念中,玉米是不能做面条的。马叔不是还跟我说过,他们最好的面条,就是包皮面,就是用白面包红面,切成非常粗壮的面条,在锅里煮。单纯的玉米面是不能做面条的。

        我们怀着好奇心,向店老板打听这面条是哪来的。令我们惊奇的是,就是在本地生产的,就在不远处的西大街,一条小巷子里面。

        我们按他留的地址,来到那个巷子里。从黑色大门里走进去,是一座大院子,有五间平房,里面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

        我们走进去,只见几个人正在生产玉米面面条。我们跟他们打了招呼,看着是怎么生产面条的。只见工作人员把玉米面倒进机器的进口内,水管子自动往里加水,很快搅成面糊状态。在经过机器的时候,有一个加热部件,几乎要把那个面糊加熟了,冒着热气。在经过机器的强力挤压,面条的性质就变了。变得柔软而坚韧,富有弹性。再经过烘干设备,很快就变成了能食用的面条。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机器居然是他本人发明的。

        我们跟他攀谈了起来。原来他并不是城里的居民,还是一个小山村里面的农民。他有一个爱好,非常爱好吃面条,但又非常喜欢吃粗粮,特别是喜欢吃玉米面,虽然粗粮里边也有面条,比如荞麦面,大豆面,完全是可以跟白面一样吃面条的,但玉米却做不成面条,一煮就糊。他就要想方设法,自己制作一种能制造面条的机器,目的就是为自己服务,让自己能吃到用玉米做的面条。为此他请教了专家。专家告诉他,要让粮食增加硬度和韧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和压力。温度越高,压力越大,硬度和韧性都好。

        根据专家给的这两个条件,他反复研制,不断改进,终于做成了。这是第三代的玉米压面机,非常成熟。不但自己食用,而且在城里开了专门的样机房,产品不仅卖到全县,卖到全市里去了。连省城的大超市都有他的产品。并且注册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他就要扩大再生产,生产出更大的机器,满足大生产的要求。因为这些小型机器,生产能力小。但这不是主要的,他主要还是卖机器,他们的机器卖到了好几个省,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现在压面,主要是供自己吃,也给全县的食堂饭店送自己的产品。既赚了钱,也满足了自己食用,一举两得。

        从那个压面机场出来,我们走到了回家的路上。我开着车,马叔坐在副驾驶上。

        怎么样?他对我说,开眼界了吧?看看这些人,比你大叔要强了不知有多少倍!这就是以后农村的希望,农业的希望,更是我们农民的希望。希望你能多多关注他们,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到他们。

        一定的,我说,我就是专门来做这个事来了,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使命。我非常感谢你,能让我了解到这么多的人和事。

        我更要感谢你,如果你不来采访我,我过去那么多的事情,都不知道该给谁说。因为谁也不想听这些让人不舒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我又压在心里,很想跟人说,但又不知道跟谁说去。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这是用钱也买不到的,大叔我真的从内心里感谢你。

        他由衷地说。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201946/160924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