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案首。
压境而来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考生人数众多,礼房书吏便把人都领至县衙后花园内,观景亭前。
信阳县衙这个后花园比宁家的花园阔出一倍有余,显然经名家设计,虽然才二月春初,却已是花木扶疏、流水潺潺,颇有一番景象可观。
众人在观景亭前列队站好,杨无端无聊地东张西望,见亭子的横楹上用大笔书着“慕才”二字,字写得端正有余,看不出一点个性,正是时下流行的“馆阁体”。
所谓馆阁体,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流行的标准字体。与现代的高考一样,古代科考中每个考官都需要大量阅卷,考生如果字写得太有个人特色,用眼过度的考官容易认错,或是心生反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童生在报考之前便要学会使用馆阁体。对馆阁体的要求是“乌、方、光”,而且大小一致,不能超出答卷的格子。
当然,也有像杨无端这样胆子够大、自信心爆棚,硬是不肯采用馆阁体的,反正没有硬性规定,别的考生倒佩服几分。
如何将实用的馆阁体写出艺术性,是大多数科举出身的官员毕生的事业。杨无端认出亭子上的字出自张县令手笔,心想,这样的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难怪叫“馆阁体”,果然符合做官人的心态。
她这边腹诽着,后排的童生忽然小小地骚动起来,行礼请安声不绝于耳,她回头一看,果然是县尊大人摇摇摆摆地走进来。
===
张志敬依然是穿着乡试第一天那全套制服:浅青色鸂鶒补子的官服,头戴乌纱帽,腰带上还有玉扣。如果信阳城不是一城两衙,他这身装备也算得上极品,足以秒杀全城白丁。
但读书人又不在其列。要不怎么人人都削尖了脑袋考科举,在封建人治社会,有功名傍身才有安全感。比如此刻,仅在这县衙的一亩三分地内,张县令想要秒杀某个看不顺眼的童生,还得迂回曲折,搅尽脑汁想办法。
他屹立于慕才亭中,底下童生乱纷纷地行礼,他翘着下巴有一搭没一搭回应着,眼睛瞥过来瞥过去,忍耐不住地要在杨无端身旁打转。
杨无端也随着大众在行礼,她做梦都没想过知县大人会算计她,心里还觉着张县令对她挺不错的,暗中感激呢。
抬首时对上张志敬看过来的目光,杨无端赶紧又作了个揖,笑得见牙不见眼。
谄媚!张县令内心怒斥,看到她嫩乎乎桃子尖儿似的小脸就来气,傲然撇过头不理她,又去看她右首的张环。
张环正睁大眼睛等着他,两人目光交汇,瞬间擦出火花。张环说起来跟张志敬有些九拐十八弯的亲戚关系,是自己人,自己人看自己人,自然是愈看愈亲热,两人眉目传情、一个媚眼换一个媚眼,场间的气温节节上升。
杨无端擦了把汗,悄悄朝旁边移开一步,心道,真是冤枉了人家子瑜兄,原来人家跟张生兴趣爱好相差甚远,相差甚远哪。
首轮厮见过后,张县令举手一挥,示意考生们入座,众人便依次走到早就排布好的桌椅前坐下。
这桌椅自然也是按名次排列,杨无端麻木地坐到左首第一位,心酸地想,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看选秀,一定要给零一号选手多投几票。
考生都坐好了,张志敬清清喉咙,开门见山地道:“诸位都是我县精英,本官对你们的才学是极有信心的。之前三场考过你们的文章,今日春光正好,便不依常规,让本官看看你们在诗词之道上的造诣。春来不分南北,这样,便以”春光“为题,各写一首南国和北地的风景。”
写诗?底下考生面面相觑,自从八股文兴起,诗词便被贬为末流,除了中规中矩的试贴诗,正经读书人根本没在诗词上花过心思,突然要他们写诗,都有些茫然起来。
“大人,”有考生壮起胆子问:“格律是……”
“没有。”张县令笑得狡猾狡猾滴,慢悠悠地道:“诸位自由发挥。”
看着童生们愈发显得彷徨,一个个手足无措,张志敬心中大爽,狂吼:就是这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原来张县令冥思苦想了一整夜,最后就想出这个题目来刁难杨无端。在张县令考虑过后,这题目有三大好处:第一,题目太宽泛。只要写过命题作文的人都知道,越是不着边的题目越难写好文章,因为你自己都很容易迷路,抓不住重点。第二,自由度太高。对从发蒙开始即接受应试教育的童生来说,在框框里写文做诗是常态,突然没有了框框的约束,就像在黑暗中生存了一辈子的田鼠,突然被强光照射,只会吓得到处乱窜。第三,他将杨无端的考卷研究得很透彻,自认比杨无端的座师更了解她:此生文采是有的,基本功却谈不上扎实。而做诗这回事,在大家天资差不多的情况下,说到底就看得是基本功,要不怎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不枉张志敬一番苦心,他确实很了解杨无端的劣势,也正如他所料,杨小妞现在很苦恼。
但与张县令暗爽的不同,杨无端不是在苦恼怎么写诗,而是……怎么抄?
好歹是穿越人士,不抄一回诗词好像人生都不完整。杨无端自嘲地想,对不起啦,她也不想的,下不为例。
她跟着苏庭嘉学习不过二年,基本功与其他童生不能比,写固定格式的八股文还能仗着小聪明,诗词这回事却要讲天分,她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自己现场写不出来,就只得另寻办法,杨无端对案首不案首并不执着,但是她必须考中禀生,这是底线。
她沉吟了一会儿,第一个摊开桌面上的白纸,县衙准备得很周到,墨砚内早就磨好了墨汁,她蘸饱了墨,提笔疾书。
写的是清代袁枚的两首诗,杨无端没怎么接触过明清两代诗词,但袁随园此人极为有趣,她读大学的时候专找他的书来看,什么《随园诗话》、《随园食单》,也连带着就看了他几首诗。
穿越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让她记性更好,当下从记忆的角落里搜出这两首诗来,一气写在纸上。
她刚提笔张志敬就发现了,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捂着“砰砰”直跳的小心肝,张县令面上带着僵硬的微笑,脚踩凌波微步在考生中穿行,挪啊挪地就到了杨无端背后。
杨无端写得专注,也没发现他,张志敬翘着下巴,眼珠使劲往下转,一眼便看尽了两首诗。
《咏春·北地·沙沟》
沙沟日影渐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咏春·南国·鱼梁道上》
初笄蛮女发毵毵,折得溪头花乱簪。一幅布裙红到老,不知人世有江南。
平心而论,这两首诗要谈“咏春”这个主题都有点不知所谓,但确是写活了北地和南国的风光。前一首中的“太阳力薄不胜风”已经是令人口齿噙香的好句,后一首以人喻景,在写江南美景的同时感叹了江南贫家女的命运,可说立意深远,境界又更进一层。
张志敬虽心胸狭窄,却也是天真烂漫的率直人物,实在昧不下良心说袁枚的诗不是好诗。
杨无端写完搁笔,端详了一番自己的字,忽然发现周围的考生都在看她,或者说看向她身后。
她急转头,讶然地发现了县尊大人。
“大人,”她连忙站起来行礼,道:“学生交卷。”
“这、这……这就交卷了?”张县令双眼发直,嘴唇发乌,哆嗦着道:“不再改改?”
多好的人哪!杨无端感激得眼含热泪,县尊大人和她非亲非故,却一直都这么照顾她,到这时候了还生怕她大意出错,提醒她复查修改。
她真心诚意地又作了个揖,双手捧上写了诗的考卷,深情地道:“多谢大人关心,学生已经复查过了,若再有错处,请大人秉公处置。”
“好、好……”张志敬抖着手接过卷子,求助似地在场中环视一圈,又对上张环的目光。张生正眼巴巴地望着他,眼中的热切满得简直要溢出来。
张县令突然悲从中来,鼻子一酸,两行热泪就流了出来。
“大人!”杨无端大惊,这县官怎么也学会杨小康的法宝了,说哭就哭。众童生也惊骇地望过来,张环“啪”一声捏断了手中的笔。
“好湿!好湿!”张志敬掩饰地捏着卷子抖了抖,一边埋下头哭得唏里哗啦,一边颤抖着拈起笔,在杨无端的卷子上首画了一个不那么圆的圆圈。
===
端朝元和六年,信阳县县试,案首:杨无端。
因为县尊大人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杨案首的诗名与她的制文之才一并流传开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3399/181152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