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蜀臣 > 第109章、无前

第109章、无前


  侵掠如火。

  用此四字来形容魏延的奔袭,最为恰当。

  得知孟达遣使求援,他便令人负三日粮,舍去大舡等拖累速度的运粮秣大船,皆以走舸顺流而下。

  走舸,乃是舷上安重樯的战船,狭而窄,于水上可往来如飞。

  缺点乃是所需的棹夫甚多,且载战卒寡。

  然,魏延却是让精锐士卒兼当棹夫。

  是故,三千士卒奋力划舟,不过半日,便抵安阳县外五里。

  魏延乃令将士弃舟上岸,稍作休整后,再度往曹魏的洵口戍围而去。

  洵口,乃是池河汇入沔水处。

  安阳虽被曹魏建制为县,然因此地乃抵御巴蜀前哨的干系,黎庶早就被迁走。

  平日唯一可见炊烟起,便是常年驻守在洵口的五百士卒。

  不过,如今是两千。

  屡屡上表雒阳,告发孟达有贰心的申仪,早就暗中厉兵秣马。

  当得知司马懿领军入东三郡,遣人去表忠心之时,他亦亲自率一千五百士卒,来增援洵口戍围,想隔断巴蜀的援军。

  至于仅携兵一千五百士卒,倒不是他轻视巴蜀。

  依他的算计中,巴蜀得知孟达被困,即使遣兵来救,仓促之间亦不会抽调出多少兵力。

  他凭借戍围而守,两千有余的士卒,阻止巴蜀绰绰有余了。

  且,他如今的嫡系兵力,并无多少。

  从董卓乱政时,便崛起的申家,数十年时间内,亦没落了不少。

  东三郡虽鲜少有战事,但申家降伏于巴蜀时,先帝刘备拜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如故;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魏兴)太守。

  但代价,乃是申家的宗族,以及申耽的妻与子皆诣成都。

  那时,便有数百申家部曲随去。

  后,孟达引夏侯尚与徐晃来攻上庸,申仪举兵响应,导致申耽亦无奈叛刘封降曹魏。

  曹魏得了东三郡,将申耽遣去南阳郡,又再度分走了上千部曲。

  尤其是,东三郡乃山地,人口本不多。

  乃是夏侯尚在世时,还曾率军西行七百馀里,降附了数千家归去南阳,让申仪无法再补充部曲。

  因而,申仪如今所领之兵,仅有三千有余。

  扣去驻守城池与各县的,将两千士卒驻守洵口戍围,已是他的极限了。

  若不是得知,上庸被困得水泄不通,说不定他仅携来八百士卒。

  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

  与孟达一样,他也估算错误了,巴蜀援军抵达的时间。

  当他方率军赶至洵口戍围,正督促士卒及修缮加固戍围外的防御工事时,眼眸中便映入了巴蜀援军的身影。

  战鼓雷鸣中,猝不及防的申仪,根本无法让士卒整阵迎敌。

  又因戍围入口太小,仓促间无法尽数撤回。

  两军甫一短兵相接,他麾下便被长驱突入,溃不成军。

  后方督战的他,无奈之下,只能断尾求生,下令将戍围关闭,将三百有余的士卒关在了戍围之外,任凭汉军杀戮或收降。

  这种结果,几乎与孟达失去白马塞的影响无异。

  戍围内的士卒,见素日里插科打诨的袍泽,被自家太守所抛弃,人人皆心有戚戚焉。

  士气,不可避免陷入低迷。

  决绝效死而战之心,亦于悄然间崩解。

  对此,申仪心中更加无奈。

  他的选择,于战场之上乃明智之极。

  毕竟,若不关闭戍围,汉军便驱着己方溃兵冲入戍围内,一鼓作气夺下!

  两权相害,取其轻也!

  有何不妥之处?

  然,军中士卒多鄙夫,让他无法辩解。

  己方士气低迷,而汉军来袭将士颇多,恐难以抵御的申仪,只得遣人前去请司马懿来援。

  一来,待司马懿遣军至,戍围内士卒必然士气回升。

  另一,则是这些兵卒,乃他的立身之本,若是战损得多了,哪怕曹魏放任他独领东三郡,他都有心无力。

  至于司马懿,会不会遣军来,到不需要质疑。

  若是他被灭在此,汉军长驱而至上庸,孟达部见援军到,司马懿想攻破那就难了。

  只是魏延接下来的调度,却让他的算计,再度落空。

  收降了戍围外的魏兴郡士卒后,魏延并没有当即强攻洵口戍围。

  而是让兵卒,将原先申仪用来修筑防御工事的石木,尽数堆砌在戍围出口前一里,随即便移兵继续往魏兴郡进发了约莫三里,落下营寨,埋锅造饭。

  将洵口戍围与魏兴郡隔开了。

  意图也很明显,围点打援!

  亦让申仪陷入两难中。

  届时,司马懿遣兵来援,汉军与之战的时候,他要不要率兵出戍围两面夹击?

  若出战,士卒必损不说。

  弃了地利而战,他恐汉军乃是在欲擒故纵。

  比如倚仗着山道狭隘,以千余精锐,抵御住司马懿遣来的援军,其余兵力则豕突自己的士卒,顺势夺戍围!

  但若不出战,哪怕汉军被逼退了,他都无法与司马懿交代。

  东三郡被归入荆州所统领后,督荆、豫二州军事的司马懿,完全可以“畏战”的理由,断定他不堪充当抵御巴蜀前线的魏兴太守。

  然后,上表朝廷,如他兄长申耽一样,将他调任别职,拔掉申家在东三郡的根基。

  让他想独占东三郡的野望,彻底落空。

  唉.......

  如之奈何。

  申仪目睹着,远处汉军营内的袅袅炊烟,心中无比惆怅。

  而在汉军营地内,郑璞驻足在一高耸山石上,心中同样有缕缕忧思诞生。

  他不知道,关兴率领着句扶、王平两部兵马,如今是否探知了此地的战事?是否已做好了,夹击曹魏援军的准备?

  因此番出兵,最重要的便是时间。

  今日白昼,魏延能将申仪一举逼入戍围内,除了他麾下军士皆愿效死外,最大的因数乃是骤然来袭,让对方的猝不及防。

  而汉军付出的代价,乃是人仅携三日之粮。

  此地无黔首黎庶,无法就地征粮。

  且仅三日之功,汉军亦不可能攻破洵口戍围,就食于敌。

  更莫说,古今征伐,败方焚毁粮秣乃是常态。

  是故,他心所忧者,乃是万一关兴,没有及时得知消息前来夹击,魏延只能率军归去。

  尚要面临魏军尾随其后,追击的步步紧逼。

  自然,并非没有破局之法。

  如长驱至西城,破城取粮秣而自给,顺势与关兴部会和。

  申仪携带来洵口戍围的士卒颇多,戍守西城的士卒必然就少。

  但如此做法,则要冒很大风险。

  譬如会与曹魏的援军撞上,进而被围攻上庸城池的司马懿得知消息,再遣数千兵马来援。

  前有司马懿的援兵,后有申仪的戍围士卒,汉军即使且战且退突围而归,亦必然战损无数。进而将此番前来东三郡的意图,彻底变成决然不同的结局。

  不过,做决策的魏延,已然让两百士卒将那些俘虏,押归汉中郡了。

  亦意味着,他已传令归去,让留守在黄金戍围的部将,准备大舡于两日后,前来接应汉军归去了。

  唉,但愿关兴能及时赶来吧。

  句扶与王平二人所领,皆是熟悉山地作战的板楯蛮,应该不会让此番谋划落空吧?

  郑璞心中微叹。

  “将军,魏将军已下令,让宿夜将士巡营了。”

  轻轻的一声提醒,从军营内步来的张嶷,打断了郑璞的思绪。

  开始巡夜,亦意味着所有将士,都必须归去军帐内歇夜,违者将被行军法。

  在魏延军中这段时间,郑璞知道,素来以善待士卒著称的魏延,在执法上异常森严,深得言行令止的掌军之道。

  且是一视同仁。

  哪怕如今郑璞职为讨虏将军,若是犯了军律,亦不会姑息。

  “好,我知矣。”

  轻轻颔首,郑璞拔步往自军帐内归去。

  且行,且问,“伯岐,你为巴人,可曾入大巴山脉否?”

  “有之。”

  闻言,张嶷侧头,眉目间有些诧异,“我家中困顿,未仕县功曹前,冬春农闲之际,常与乡人入山林狩猎。不过,我乃充国人,离大巴山脉颇远,平生仅有一次前往过。”

  “嗯.......”

  微微拖了个鼻音,郑璞沉吟片刻,方再度发问,“大巴山脉地势,于冬春之际,利于行走否?”

  “与我巴人而言,只要不是大雪封山,翻山越岭皆不难。”

  露齿而笑,张嶷略有昂扬之态。

  只不过,他笑罢,紧接着左右顾盼看有无人,便压低了声音,问道,“将军如此发问,莫非我军尚有.......”

  言半而止,且以手指了指大巴山脉。

  咦?

  亦让郑璞扬眉,眸露赞赏之意。

  心中也生出几分兴趣来,压低了声音问,“伯岐仅凭我数言,便可推测出我军尚有伏兵邪?”

  “将军高看我了。”

  连忙谦虚了句,张嶷才笑道,“我乃是见,魏将军仅令士卒携三日之粮,且又移兵落营于此,心中便有些不解。今将军又问及大巴山脉,故方有所悟耳。”

  “善!”

  郑璞冁然而笑,“见微知著,伯岐可当此谓之矣!”

  “哈,于将军当前,我安敢当此谓邪?”

  “哈哈哈~~~~”

  ........................

  沔水入魏兴郡地界后,并没有直接沿着武当山脉南麓而行。

  乃是转入大巴山脉,绕了个半弧,再与月河汇流,经过魏兴城池东去。

  被司马懿遣去安阳县洵口戍围的州泰,乃是领兵沿着月河而上。自然也无法探知,同样有一支汉军沿着沔水河谷,与他部平行并驱而前,赶赴洵口戍围。

  毕竟,从古至今,未有听闻大巴山脉竟有道路,可从巴地通行来东三郡。

  是故,他率军赶至时,见汉军塞道落营,心里思忖着的,全是前方之敌当如何应对,没有让士卒留意后方是否危险。

  而虬须近三尺,威风凛凛的关兴,如今正是目视着他的后方。

  左右侧,乃是王平与句扶。

  身后,更有两千披坚执锐的板楯蛮,满目洋溢着求战的热切。

  这些素来以劲勇无前著称的巴地健儿,被丞相遣来大巴山脉里,窝了近四个多月了!

  早就对浴血奋战,迫不及待。

  然,关兴却是一直沉吟着,迟迟没有下令进攻。

  他在等着魏延率先出战。

  非乃怯战。

  而是只有待两军厮杀得难解难分时,他的一举背后杀出,才能彻底封死,这部曹魏士卒的退兵之途。

  至于魏延是否如他所愿,不必担忧。

  以勇猛得先帝赏识,继赵云之后,大汉第二位任职牙门将军的魏延,最不匮乏的,便是决死而战的勇气。

  “咚!咚咚!”

  州泰率军方至,魏延简陋的营寨中,便响起了如雷的催战鼓声。

  无有片刻耽搁,鱼贯而出汉军,直接以锋矢阵,踩着各个小阵都伯手击的小鼙声,士气如虹步步向前。

  而州泰部,也瞬息间鼓声大作。

  被司马懿任命为先锋,突袭上庸的他,所领的士卒亦皆是精锐。

  且,他驰援而来,无有营寨可依,又没有辎车可设弩阵,便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

  “无前!”

  “无前!”

  汉军士卒怒吼着,脚步越来越快,最终化作巨大的锋矢撞上魏军阵,试图一鼓作气杀透敌阵。

  “杀!”

  “杀!”

  魏军亦然怒吼如雷,悍不畏死,死死坚守住阵脚不崩溃。

  甫一短兵相接,战事便陷入了白热化。

  寸步不让的双方,竟然杀得难解难分,势均力敌。

  不过厮杀了一刻钟,竟然都战死了一百多兵卒,场面惨烈无比。死去兵卒的尸体,有些阻碍了继续进攻的空间,有些顺着水流飘下。

  也让后方观战着魏延,眉目紧锁。

  魏军来援,约莫一千五百人。

  但却因山道狭隘,让他空有兵力优势,也无法得以施展。

  尤其是,他的后方,还有洵口戍围的申仪部,等着时机杀入战场。而作为伏兵的关兴部,谁都不敢确定,是否已然抵达。

  不可拖延,必须速战速决!

  “子瑾,与你五百将士!无论如何,都守住后方半个时辰!”

  侧头一记吩咐,魏延音色皆厉。

  亦不等郑璞答复,便拔出了腰侧利刃,接过部曲递过来的牛皮木盾,拔步而前。

  他竟是要亲自突阵!

  郑璞骤然睁大眼眸,无语的目视着,这位已然职为镇北将军的背影。

  尤其是,魏延的部曲,似是早就习惯了。

  无一人面色有异,沉默的拔刃,紧随其后。

  “伯岐,你来督战!”

  很有觉悟的,将临阵指挥权交给了张嶷后,郑璞将魏延长子及傅佥,带至山脚边上,低声嘱咐,“若势危,你二人便奔入山林藏身!此乃军令!”

  言罢,方再度归去与张嶷并肩,往洵口戍围极目而眺。

  而拨开士卒而前的魏延,已经揉身往敌阵而冲。

  “战!”

  一边急奔向前,还一边怒号,目光死死的盯住了曹军阵列里的将旗所在。

  主将亲自上阵,身先士卒,总能鼓起兵卒们奋勇杀敌的士气。

  “杀!”

  “杀!”

  汉军士卒,死不旋踵,怒吼向前。

  “嘣!”

  冲到接战前方的魏延,左手挥盾击开对面的魏军士卒。

  右手拖着的利刃,化作一道匹练,瞬息间从下方弹起,将那士卒撩得肚破肠流。过人的膂力,让刀身去势不衰,反手往侧削,瞬息间闪过另一曹军的脖颈。

  “无前!”

  魏延咆哮着,不顾被血滴溅了满身都是,再度提着利刃向前冲。

  亦取代了原先的部将,作为锥形阵的锋尖。

  不过瞬息间,他就已经砍死了五六人。

  堪称一步杀一人,端是勇猛无比,挡者披靡。

  紧跟在他两侧的亲兵部曲,则是努力用盾牌抵御着,来自左右两侧的矛尖与刀刃,护卫着他心无旁鹫的往前突。

  而曹军将旗下的州泰,则是满目不解。

  督将不亲战,是常识也。

  不见昔日征西将军夏侯渊,因为亲自领部曲修护鹿角,而被黄忠率军突前而阵斩邪?

  若督帅亲战,只有两个可能。

  胜券在握了,督军鼓噪追击。

  抑或者,己方士气萎靡,只能亲临一线鼓舞兵卒们的勇气。

  如今双方正杀得如胶似漆,尚且看不出优劣,汉军主将为何亲自突前而来?

  但州泰没有继续疑惑。

  战场之上,督将乃军心!

  若汉军主将死了,就是兵卒大溃之时!

  所以,魏延的亲战,让州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当即让人传令,将所有兵卒都往魏延所在位置涌去,连自己身边三百部曲,都悉数让部曲督领了过去。

  他要临阵,斩杀汉军主将!

  即使无法诛杀,亦可将之拖住,无法指挥各部士卒。

  让洵口戍围的申仪,窥到机会,于背后夹击而来,一举锁定胜局!

  事实,正如他所料。

  被如雷鼓声折磨的申仪,观战少时,终究还是选择了,放弃地利出戍围而战。

  士卒战损,自身实力式微,那便式微了罢。

  若是不出战,司马懿遣来的援兵被击退,他的结局无非就两个。

  一者,便是被汉军困至粮尽,被迫率军投降,抑或者被手下将率叛变开戍围而降。

  另一,则是司马懿再度遣兵来救,抑或者汉军粮秣不支退兵,得以生还的他,被以畏战问罪,夺爵贬职。

  战,总比不战好。

  说不定,司马懿或许以他力战之功,上表嘉奖于他呢?

  “鸣鼓,出战!”

  高举佩剑的他,鼓噪着士气,率军而出。

  与此同时,正率兵而出的关兴部,两千板楯蛮奔战之时,却是鸦雀无声!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9413/6498451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