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血儒生 > 第110章 募丁条件

第110章 募丁条件


  不管朱子清放不放手、无论白宗吾切不切断联系,杭州城外的难民数量,在苏和仲有意无意的纵容下,滚着个的增长。半月不到就聚集近五万人,还有日益扩大趋势。
若苏和仲铁了心不要难民,云东其他几府多少是能分担些的。但经过和颜子卿谈话和从老师叶文忠哪里得到的信息,苏和仲沉默了,默认难民汇聚到杭州城下,有条不紊开始“按计划”安置。
叶文忠的来信告知,朝廷公文过段时间才能来,但灾民安置刻不容缓。
苏和仲把“给颜子卿增兵”的好消息告诉颜子卿后,颜子卿点头应下。苏和仲心生愧疚、耐心开导:替朝廷养兵只是暂时、倭奴作乱也是暂时,一旦平定倭乱便可解散那些负担,实在不行杭州府也可帮颜子卿分担……云云
却不知颜子卿心中没觉得负担,只有叹息。一个朝廷允许豪族养兵,意味着什么?黄巾之乱、安史之乱、太平天国——皇朝到了尽头才有的苗头。
颜子卿回到颜府安排冉八等人招人。北地连年放血,交州九夷、滇州百蛮不时叛乱,大汉元气已经消耗殆尽。元祐帝这么做,也不得不说是种无奈。
几天后,官府招募义勇和颜府招募家丁的告示,同时在杭州城贴出。
有杭州几大家族支撑,杭州粮价、盐价暂时平稳,但郊外的难民营地却不能长久保存。杭州城近在咫尺,稍有风吹草动就是天大乱子,流民必须分散。
分散流民,官员们是轻车熟路的。“十家联保”这是基础。逃难的灾民和倭患难民基本都以村落为单位迁徙,只要户与户之间能相互作保、相互担责,就能把流民中的别有用心者降到最少。
能作保的流民占绝大多数,一旦联保之后,马上被迁徙到几个开始扩建的流民营地。无法联保的人百不存一,被安置到附近乡镇,暂时由当地保正、乡老们负责看护。
官府招募义勇三千,是为了从乡民中选取最强者,或者刺头,把这批人组织起来负责管理其他流民。这样既能减少府衙工作量,也能有效降低乱子发生的风险。
颜家招募家丁三千,只从交州流民中招,云州当地人不要。
杭州府和颜家同时贴出告示,两边差距明显。
杭州城外一个留民营内,十余名大汉或站或蹲或坐在一起,愁眉苦脸。
留民营内的吃食,只能保证饿不死,但若想过上好日子,是不可能的。看着父母妻子每天无精打采,孩儿整天喊饿,稍有点血性的男子都抬不起头来。
“七哥、七哥走,快去看!!!”一名小伙风风火火跑来招呼众人。营地里同时贴出官府和颜家招人的告示,立刻便吸引了大群青壮围观。
“官府招义勇,七哥,我们去不去?”一名小伙问道。名叫七哥的姓张名顺号小七,在交州时,江湖人称“混海龙”。他还有两名双胞胎兄弟,“出洞蛟”张威张小五和“翻江蜃”张猛张小三。张家三兄弟在交州灾民中很有威望,不少流民男子都看向张顺。
说起张家兄弟还有段渊源。一母三胎出生不久,张家三兄弟就成为孤儿,吃百家饭长大。长大成人后,张家兄弟都学了一身水上功夫,着实了得。但三兄弟谁都不服谁,都想当大哥。于是三人打赌:一刻钟时间,谁在水里抓的鱼大谁就是大哥。一刻钟过后,张顺抓的鱼七斤、张威五斤、张猛三斤,于是乎张顺有了“小七”称呼,当上大哥,张猛称号“小三”反倒是小弟。
张家兄弟在当地热心大方、仁义豪迈,很得乡邻敬重,在难民营中威望极高。
“官府!”说起官府,三兄弟面色一变。这些年,若不是官府祸害,光凭打渔本事就能活的很滋润,岂能让妻儿流浪至此?
不光张家三兄弟,围在告示栏周围人群,大多对官府没有好感,看到官府招人,不顾一屑。
“咦!旁边还有颜家告示,咱们看看!”颜家招揽家丁,但不用签订卖身契,来去自由,很吸引人。
“听说颜家去年安置了二十万人,俺姨夫一家就是靠颜家活命。如今和颜家签了地契,收成三七开颜家缴纳税银,不知道今年还是不是这样?”某名灾民一张口,话匣子打开就停不下来。
颜家在交州灾民心中地位崇高无比,去年二十万人就是最好的宣传。两张告示一出,效果截然相反。
“大哥,我们去哪?”张小五和张小三看着张顺。张顺看着众兄弟期盼的眼神、想着营中妻儿纤瘦的身影,长叹一声,“颜家吧,咱们去看看!”……
颜家招人营地也不是想进就能进。
“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进去!”几名皮肤发白,表情嚣张的小青年被拦在营门外。几人一看便是市井混混之流,自带一身痞气,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我家侯爷说了:四要四不要:一要农户,每天下田干活的。二要黑大粗壮皮肉结实的。三要双眼有神的。四要见了官府害怕的。一不要城里人。二不要在官府任过职的。三不要40岁以上和长的白的。四不要胆子小的和胆子大的。你们算那一条?”
招兵军官的话,让张小七心里一突突。其他乡下人没见识,只是看热闹,张顺却是懂的。这哪是招家丁?朝廷募兵都没这么严。符合条件的,除了老实健壮的乡下人,还能什么人?
几个混混明显不服气,“凭什么不招我们?我们是云州本地人,凭啥他们交州来的就要,我们本地的就不要!?”吆喝间,周围聚拢不少人。有的遇到和混混们同样的问题,也在敲边鼓、起哄。
“我家侯爷说的话,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赶紧滚,不然别怪我不客气!”大头兵,哪里耐烦什么解释,腰中弯刀一拔,顿时让一半人作鸟兽散。
“你们干嘛来的?”军官看着张顺等人。
“我们来应招的。”张小三回答。
看着这群人个个面有菜色、黝黑健壮,军官很满意:“赶紧进,人快招齐,再晚就没位置了。”
……如此苛刻的条件,颜家的“家丁”不出半月便满员齐编。杭州府那边依旧缺了大半,最终只能放宽要求,来者不拒。苏和仲感叹:同样招三千,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差距大的不光是人,还有待遇。
苏和仲不知道,颜家这次招的远不是三千,而是五千。最初定为三千,可报名者实在太多,颜家精挑细选从中凑满五千。这五千人全都是拖家带口、十户联保的乡里相邻。五千人的家属,合计近四万,进入颜家的第一时间就被送上了雷泽岛。
颜家每天都有云西、云北开来的运粮船。卸下土豆、红薯、玉米,回程的时候便载上“家丁”们的家属。颜家对外公开说法是在云西、云北还有空地,可以安置灾民,对已有几万人、每天还在迅速增加的营地来说,每天减少千把人,根本不算个事。
“家丁”家属们半夜被带上雷泽岛,随后就以每人十亩数量赠予土地,然后是分粮、分种子、建屋子。这些土地全是“劳改犯”们提前整理出来的,不需重劳力就能平整出来,刚好能赶上种第一茬冬小麦。
四万多人一进驻雷泽岛,岛上顿时喧嚣很多;严重失衡的男女比例,也平衡不少。要知道三年后“劳改犯”们是要“解放”的,一旦男女严重失衡,会发生大乱子。
这五千“家丁”,没花一分钱便得到了他们的死忠。土地是这个世界最最值钱的东西,必要的时候,值得拿命去换。家属们的消息自然会被人带回,有了亲人平安、分到田地的回执,“家丁”们的心瞬间就被收拢上来。
五千新“招募”家丁有一千五被带上了雷泽岛,用来替换守岛的两千水军和四十条船。这一千五百人和原先一千水军、三百骑军组成新的“看守”兵团,交由单大、单二负责。四万家属交给颜绍敬,第一时间安排起冬耕事宜。
下岛的两千人、四十条船由沐二郎带领驻到了乍浦镇。汇合两千会水的交州“家丁”,张顺等人都在里面。每船一百,合计四千人,这是颜子卿抵抗倭奴的袖中宝剑。还有一千五百交给冉八等人,刚好凑够五千陆军,因马匹不够,暂时只有五百骑兵,四千五百步军。
为了与官军有所区分,也为了不那么打眼,颜家给每名“家丁”的藤甲外面都套上一袭白色披风。穿在身上即好分辨、又能挡风、还很好看,因军纪甚严,杭州人陆续称呼其“白袍军”。新军大都驻扎于乍浦镇,开始了严苛、繁重的训练。
年近十二月,人流终于开始减少,每日聚拢的流民由最高峰时的一万多,降低到一千。新来的流民第一时间被甄别,随后被送往各自需要的地方。
苏和仲手下的衙役在乡勇们的辅助下开始履职。
“上游工程”在余杭县以西。除杭州府境内,还涉及富春江主流经过的三府和有支流汇入的两府。这次朱子清再不敢出幺蛾子,责令沿岸诸府鼎力配合。新任命的五名中郎将和两名水军将领即将上任。杭州那边此时若搞出动乱,苏和仲死,自己也活不成。
“上游工程”分十几个节点。需要建设的有九个营地,合计十万人。这十万人真正能干重体力活的也就两万,其他都是老弱妇孺。但没有这些老弱妇孺,民工们就稳不下来。所以每个营地一万多,由当地官府派衙役维持,民工们早出晚归、按筹取粮,保证每人都能吃饱饭。
“核心工程”在西湖两岸。如今的西湖变成个大工地,南侧和北侧各有三个巨大营地。每个营地近三万人,北侧九万、南侧九万,合计十八万。十八万人中真正能下重苦力的只有三万多,其他老弱妇孺们敲敲边鼓、干点杂活。
“下游工程”设置在钱塘两岸。钱塘江倒灌问题不能解决,西湖修了也白修。根据颜子卿图纸,钱塘两岸是工程难点。上百条逆向防灌堤画在图纸上,若想造出来,两万青壮合力也需大半年。
就这样,二十万交州灾民、三十万倭患难民汇聚到杭州府,开始这一云梦大陆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9154/253388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