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 第435章 天下本无万世之法

第435章 天下本无万世之法


而一看到是司马德站出来说话。

    公然与自家二哥唱反调。

    在座的众文臣也是表情各异。

    不过坐在主位上的曹操,却是一脸饶有兴趣。

    不仅不打算出声,而且准备拿来自己案上的一盘果点。

    想好好看这一场兄弟争辩的好戏。

    而司马懿在看到是自家六弟站出来。

    不由得心中一凛。

    他顿时明白,今日曹操所提出的国学取士。

    十有八九,便与自己这位好贤弟有关!

    如此一来,恐怕主公曹操今日这一出是早有预谋。

    可是,司马懿也不想退缩。

    于是,他硬着头皮开口道:

    “二弟,此言莫不是在教训为兄?”

    “你可知道,我辈皆以举孝廉受主公征辟入仕。”

    “而我司马家乃是河内名门。”

    “你今日所言,岂非冒天下之大不韪。”

    “公然与各家士族交恶。”

    言下之意,就是在警告司马德不要乱来。

    那今日促成国学取士一事的实行。

    便是带头挖了士族为官的根基!
    如此一来,不说遭人嫉恨。

    今后我司马家还如何面对那些世家大族?
    而司马德闻言却是毫不在意。

    依旧是我行我素地说道:“二哥言重了。”

    “国学取士,如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莫非二哥之意,此举有害于国家社稷不成?”

    “昔日法家有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我以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天下本无万世之法,当变则变。”

    “我以为,国学取士不但无害于社稷,反而大有裨益。”

    “一来可广纳贤才,二来可激发民众向上修学。”

    “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司马德一番话说完。

    在座众人也是无言反驳,皆是思考起其中的好处。

    司马懿却是一阵沉默。

    在注意到曹操的眼神后。

    他终于意识到,今日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阻止此事了。

    索性也是坐回自己的原位。

    而司马德见到自家二哥出奇地不再辩驳。

    嘴角也是微微一笑。

    反正他是不会让曹魏政权走上曹丕的老路。

    历史上,曹丕那厮为了称帝。

    迎合这些个世家大族,确立了九品正制。

    转头便把曹操建立的唯才是举,给抹得一点不剩。

    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士族从此一举做大,最后还不是便宜自己二哥一家。

    虽然若是他那位好侄孙司马炎称帝。

    他这一脉的后人今后,也少不了一份王公侯爵。

    不过,一想到历史上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司马德便决意将这些世家虫豸锁在牢笼之中!
    而在司马懿消停之后,再没有人出声反对。

    曹操见状也是示意荀攸继续。

    于是,在一众贤士大才的议论下。

    国学的框架大致确定。

    学府的建设及教学经费来源和人员配置。

    由众臣深入探讨,最终决议。

    以邺城国学为中心,于各州广建学府。

    各州设州学一所,为国学次一级学府。

    各郡设郡学一所,为州学次一级学府。

    对有志入学之士进行五年培养。

    学成之后,对各郡内未经学府培育之人才共同考核。

    选拔各郡五十人,入州学进修三年。

    学成之后,再经诗赋与策论双重考核。

    于各州选出五十人,入国学深造。    
    五载学业后,前二十者可直授官职。

    此法与后世科举相似,唯一不同在于。

    曹魏政权此举是主动兴学,加速文化普及。

    使更多人得以识字求学。

    以培养出庞大的寒门士子群体,最终择优充实官僚队伍。

    而在座各位士大夫亦达成共识。

    此法见效需待十载光景。

    在各州郡学子还未入仕之前的当下。

    暂且还是以唯才是举和察举制并行为宜。

    对此,司马德自然再无异议。

    曹操此举,取科举之精华。

    以直接授予官职为诱饵。

    如此不仅可让民间自发重视子弟学业。

    还增强中原北方各地的文化风气。

    这还算是适合汉代的一种制度。

    虽是今后第一批结业的国学学子。

    可能还是士族豪强子弟居多。

    甚至第二批,第三批也是这些人占大头。

    但司马德相信,假以时日寒门子弟定能出头。

    而且如今又有全方面吊打竹简的新纸在手。

    加之印刷术的加持。

    只要随着大规模的使用,逐渐降低成本。

    以后只要百姓想读书,就都能读书。

    于是临了确定此事,司马德又提一议。

    建议在各州郡内,聘请德高望重之隐士名士。

    加入国学各州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曹操沉思片刻,也是当即肯首。

    而主公都点头了,其他人又哪敢反对。

    自此订立国学章程。

    任荀彧、钟繇、以及大儒郑浑三人为国学博士。

    其下各州各郡学士今后再议。

    每五年选拔国学学子五十名。

    前三十名直接授官,余下二十则为小吏。

    头三年下派各郡县官寺历练,待三年之后再做评定升迁。

    待各项制度逐一敲定。

    天色已暗,夜幕悄然降临。

    可是曹操明显还不打算放这些人走。

    “诸位且慢,先别忙着走。”

    曹操扬声,眉宇间藏着深沉如海的谋算。

    “眼下孤还有一事,要向各位相询问。”

    “正好今日孤三子齐聚,试问诸位.”

    说着他话锋一转,字字千钧道:
    “吾儿之中,何人堪当大任?”

    “是依古制立长,抑或择贤而立?”

    言及此处,曹操未提“立嫡”。

    皆因嫡长子曹昂早已英年早逝,如今曹操膝下仅余庶子。

    此语一出,满座寂然,空气似凝固。

    虽众人皆知,此事早晚必行,但当其真临,仍不免心中激荡。

    今日之抉择,关乎他们未来的命运沉浮,功名利禄。

    不仅曹操麾下文臣武将。

    就连曹丕、曹彰、曹植亦心弦紧绷。

    唯有一旁的司马德,仿佛置身事外波澜不惊。

    无他,只因他依旧笃定自家岳父。

    今日断不会轻易确定世子之归属。

    于大殿之上,见无人应声。

    曹操也是面露一丝狡黠之色。

    “呵呵,看来诸位皆不愿为先声。”

    “抑或是吾儿在侧,多有不便?”

    他此时笑中带讽,提议道:
    “既不方便直言,不妨书之。”

    (本章完)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8060331/212116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