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反击(二)
山中老犬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一轮弯月升至半空,将草原的夜空映衬的格外明亮。
燕军大营内,听到的唯有巡视军士的脚步声,以及不时传来低低的口令声。
中军大帐内灯光下的一处悬板处,李牧站立着。抬头正查看军队参谋人员,刚绘制完成的头曼城周边地形图,沉思不语。
副将鞠武和司马尚二人站在李牧的身后,陪同李牧一起仔细看着悬板上地形图,并不时在心中与这两天内查勘过的地形一一对应。
半响之后,李牧转过身来,缓步来到了大帐的门口,抬头望向了天上的弯月。
匈奴单于头曼已派人过来,答应了同燕军在头曼城下决战。
此战,燕军两万。而据斥候送来的讯息,匈奴汇聚于此的大军高达六万。敌军总兵力是燕军的三倍,燕军明显是以寡击众。
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按常人眼光来看,燕军此番同匈奴决战,明显是违背了兵法精义。
就是包括司马尚等众多李牧原先的部将,也对此次决战中,李牧一改往日的战斗方式而感到有点疑惑。我两万大军“硬刚”敌人的六万部众,这合适么?
要知道,这是李牧归燕之后,首次以主帅的身份率领大军出征。如果战败,不要说李牧的前途,就是自己这些追随李牧出击匈奴的将领,今后的前途也堪忧呀!
李牧深知众人的想法,但心中却对此战充满了信心,自有一番盘算。
在蓟都几次面见君王,李牧深知燕国的战略重心仍是中原。
姬康对李牧说得很明白:匈奴乃至北方的东胡皆是要灭的,但不是现在。按自家君王一贯的大白话来说,燕国不可能在此时选择同匈奴“死磕”,这不符合燕国当下的利益。
但匈奴袭击武川城,此仇燕国是一定要报的。因为这不但是给燕国民众一个交待,更是要给中原各国的民众一个交待,这是“政治”的需要。
李牧自小习文学武,可谓是个文武兼备之人。
但骤闻自家君王嘴里的“死磕”、“政治”等新颖词语,也只能发挥想象力,从字面上理解下来。内心却只能用,燕国目前另一个流行词“吐槽”来形容了。
燕军虽只有两万人马,但司马尚所部皆是李牧一手训练出来的,李牧对其部是知根知底的。尤其是经过武器装备的升级,战斗力更是大幅提升。
至于鞠武所率的一万余宫禁军,皆是从燕国各军中选拔而出的精锐,大多数人皆参加过辽地,乃至自家君王登基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李牧在蓟都、九原校阅大军的过程中,已经看到鞠武所部的表现。
毫不讳言,李牧在赵国对匈奴做战时,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了。但很奇怪,其在原赵国朝堂乃至中原各国中,却一直声名不显。
….
究其原因,一是中原各国对于北方草原匈奴、东胡等游牧国家的轻蔑。
但更主要的是李牧以往用兵,给人的印象大多是采用计谋、伏击等做战方式战胜对手。这种做战方式,很不符合此时各国给予名将的所谓“标志”。
那何谓名将标志呢?其中衡量是否是一个名将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在临战时,率军以堂堂正正之师大败对方。虽然这在姬康看来,很是“操蛋”。
就譬如李牧在原赵国之时,采用引诱、伏击的方式一举击败匈奴大军,让其死伤十余万,而让李牧在各国中有了些名望。
但大多数人在承认李牧很有本事的同时,心中总是会嘀咕一句:无非是诡计耳。
李牧在赵国率军用兵,就是因为少了“堂堂正正”四字。所以一直到如今,无论自己率军取得了多少次胜利,却一直不被原赵国朝堂重视,又不被各国视为名将的最主要原因。
而燕军此次北上草原,出击匈奴,其战略目标就是:利用当下燕军武器装备、训练,以及后勤医疗等各方面的优势,彻底打疼、打痛匈奴,让其今后再也不敢向南窥视燕国,以达到震慑匈奴,乃至东胡等北方草原之国。
要完成以上的目标,那么此战就必须正大光明、堂堂正正地同其决战。以寡击众,以少胜多,彻底击溃匈奴上下、里外的自信心,达到在战略上真正的威慑。
“鞠武将军,明日我军于匈奴大军决战,你部做为主力出战。”
李牧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向鞠武道。
鞠武脸露喜色,抱拳行礼道:
“鞠武遵命,我部定不负大都督期待。”
旁边的另一副将司马尚顿时急了:
“大都督,我部呢?”
“你部部署于鞠将军所部之后,伺机而动。”
听到李牧不容置疑的口气,处于对李牧往日的信任,司马尚虽然很不同意李牧如此安排,但也只能无奈点头同意。
五月初六,天气晴朗。
清晨,头曼城东的燕军大营内,在一阵战鼓的敲击声中,营门轰然打开。
先是十几队斥候,纵马而出,奔向四方。
紧接着在一面面红色旗帜的带领下,一列列、一队队的燕军皆骑着战马,排列着整齐的战马纵队,向城南方向预定的决战之处而去。
与此同时,头曼城内的号角声也回荡在了整座城池上空。
汇集在此的六万匈奴大军,也追随着各自部落的首领,从南门鱼贯而出。
城内城外,万马奔腾。
城南广袤的原野上,随着两军的到来,杀气骤然而起。
根据这个时代的做战规矩,两军堂堂正正的决战,燕军既然选择了决战的日期,那么决战的地点则由匈奴来划定。
单于头曼之选择在此地决战,是有原因的。
头曼城位于河套以北的阴山山麓的德岭山上,地势北高南低。
….
匈奴大军皆是骑兵,据此,就可以利用地利,形成对燕军的俯冲态势,以最大程度地抵消掉,匈奴同燕军武器装备上的差距。
匈奴大军按惯例,亦旧分成左、中、右三阵。
中军由单于头曼亲自压阵,左右两阵则分别由匈奴的左大将和右大将率领。
位于匈奴中军的头曼单于,看着前方排列的燕军军阵,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匈奴可以说是马背上的国度,同中原各国交手的历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尤其是头曼,做为匈奴国的最高统领,更是对中原各国的战法了如指掌。
能让头曼感到困惑,显然这一次燕军排列出的阵型,完全出乎头曼的意料之外。
没有看到从前同中原军队做战时,排列出来的一列列战车;
也没有看到以往中原大军,所排出来的一个个方阵;
过去自己所熟悉的,中原军队手中的长戟剑矛,也不见了。
只看到在燕军的前方,横纵着长长的三列步兵纵列,呈弧形状。
其后竖立着两排用木头建造的架子,头曼知道这是燕军威力巨大的投石车。
在投石车的后方,才看到燕军装备精良的骑兵。
前方燕军纵队的每一个步兵,皆头戴钢盔,身穿轻便皮甲。最奇怪的是,每一个步兵的手中,皆持有一个长长的黑色棍子。
纵列之间是有间隔的,间隔并且很宽,无疑是方便身后燕军骑兵突进的。
前方的每个间隔处,皆站着一个腰间佩戴着战刀的人。头曼一看之下,就明白这是燕军指挥前方步兵纵队的军官。
看到燕军前方的步兵,只排列出宽度为三列的阵型。
众多的匈奴将领们,皆哈哈大笑起来。
步兵的战列如此单薄,简直就是个笑话。
不怪乎匈奴众将领们大笑,在他们的印象中,这年头做战,就是面对面的拼人力、拼数量,拼武器、拼装备,甚至是拼战马、拼箭矢。
故此,阵型越厚实越好,尤其是步兵阵型。
而眼前的燕军步兵分散到如此夸张的地步,排列出来的纵队阵列只有薄薄的三层。这岂不是一个冲锋,匈奴骑兵就能杀到对方身后去了。
是燕军过于自大?
还是李牧认为用投石车,就能阻挡住我匈奴大军的冲锋了?要知道,投石车固然威力很大,但其装填、发射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燕军的投石车,也只有两排而已。
匈奴做战,完全不同于中原各国之间的交战。
没有喊话,没有斗将斗兵之说,更谈不上有什么所谓的阵型了。
一声令下,全军突击。
胜则存,败则亡。
简单,粗暴,但是更为残酷。
虽然燕军后方排列有战马阵列,但其前方的步兵阵列,众多的匈奴将领皆认为,是很容易被己方打穿的。一旦其被打穿,燕军后方的战马阵列,根本来不及冲刺杀出。
一旦用极快的速度凿穿其步兵阵列,必然会让燕军阵型大乱。对方身后的骑兵,根本来不及冲刺突进。更何况已方是以多打少,胜利可期呀!
除非燕军前方的步兵阵列,能经受住匈奴大军的冲击,但这可能么?
大多数的匈奴将领们,此时都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家单于马上发出冲锋的号令。
唯有单于头曼,以及极少部分同李牧交手过的将领,反而是心头忐忑。
不应该啊!李牧用兵不该如此呀!
.
...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7957738/7535730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