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二百五十五章:百官人麻了,又是升格设院,又是科举取士的

第二百五十五章:百官人麻了,又是升格设院,又是科举取士的


对中枢大臣来说,不过是个插曲,早有预料。

但对百官来说,却是如临大敌,浑身发麻。

李承乾对此不为所动,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走。

“四:部署钢铁产业,提高钢铁产量,改善创新钢铁冶炼工艺,探究找寻钢铁的运用,初步建立基础工业体系。”

“钢铁事关大唐建设,国力的发展。在钢铁领域,朝廷要不遗余力的,从全方位提供支持。”

“要做到钢铁产量提升的同时,并应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充分发挥钢铁的作用。”

“同时,建立对钢铁领域的人员培养体系。”

“这钢铁领域的投入,朝廷暂不设上限,每年视情况递增。”

“明年,钢铁产业,朝廷庙算不低于两千万贯。”

钢铁并不被多数人所知,哪怕是李世民他们,也是第一次认知到。

所以,对这一块,大家还处于懵懂的状态。

不清楚太子说的这一领域,到底有多重要。

但不懂的,暂时不问,问了下场可能很惨淡的。

毕竟有前车之鉴了。

这虽然是大方向的内容,但肯定有详细说明的指示。

否则,就这些,大家下去谁懂啊。

还谈什么支持。

可一年两千万贯的庙算,也太特么夸张了。

这绝对是一个注定要被无数人抢破头的领域啊。

李承乾没在意这些,钢铁产业必须要进行大力的扶持。

这事关太多方面了。

两千万贯是开始,不够还要增加的。

他不管百官的反应,继续道:“五:造船行业纳入朝廷重点扶持产业。”

“鼓励创新,鼓励设计,鼓励建造。”

“造船行业的兴盛与壮大,事关未来朝廷向海上探索发展的成就,是我大唐国运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强调,就太过重大了。

关乎大唐国运?

造船行业有这么重要吗?

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意识到,造船行业要迎来泼天红利了。

“朝廷设置专司,负责造船领域的支持与引领。”

“明年初步投入一千万贯的支持,主要用于造船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逐渐形成该领域的人才体系。”

“朝廷决议在上海,广州,莱州三地作为重点造船扶持地点。”

嗯?

百官敏锐的察觉到有问题。

广州与莱州还说得过去,但这个上海是什么地方。

有没有人知道的?

怎么就突然纳入重点扶持地点了。

但显然,他们的疑惑,暂时没有办法解惑。

李承乾再次道:

“六:为使得大唐创新探索,开辟新发现道路,将加大对创新探索领域的支持,提高创新探索领域人才的待遇,鼓励该领域的积极性。”

“朝廷决定,凡是有创新探索,发现新鲜事物,对大唐有功绩,造福天下的人才,将给予相应的人才待遇。”

“天工坊是大唐创新探索的中心点,历年来屡屡做出创新,新发现。”

“一直默默无闻,却对大唐做出巨大贡献,其功甚伟……。”

一说到这里,不少官员把目光看向了某人。

李淳风!

这本不该坐在太极殿的,却是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极为显眼。

天工坊,谁不知道那是太子一手给扶起来的。

一句其功甚伟,就把天工坊推到风口浪尖了。

李淳风眼观鼻,鼻观心,这不算什么,后面才是大头啊。

“为表彰天工坊的功绩,朝廷决议,正式升格天工坊为天工院,为正三品官署。”

“天工院一干人等,将论功行赏,彰显其地位身份。”

“为突出天工院某些领域的大才,由天工院设立荣誉名号。”

百官有点傻眼了。

听到太子的话,有点搞不懂了。

一个天工坊,眨眼睛,就在太子的嘴里,变成天工院,正三品官秩的。

李淳风这个道士,一步登天,完成华丽转身了?

不是太子,你要不要这么任人唯亲啊。

一个银行是正三品,如今一个小小的天工坊,你也要升格成为正三品。

正三品是不是要烂大街了?

心里是在吐槽,但也不打紧,再多一个也无妨不是。

但太子接下来,却丢的是一个重磅炸弹。

“天工院下,开设天工学院,招收学子,专司培养教育天工人才。”

“由朝廷拨款,工部与将作监督造。”

李承乾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百官们整得懵逼了。

啥?

没听错吧。

天工院要上天了。

不仅升格,还特么要开设学院?

疯了吧这是?

他们快速翻到天工院的内容,眼睛都要瞪出来,不少人嘴角狠狠抽搐。

天工院没什么,天工学院才是最骇人的。

意味着,天工院未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要知道,一个学院,就意味着一个门阀派系。

尼玛的,墨家是要崛起了不成?

他们有太多想要说的,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还是那句话,这是经过中枢主要大臣,集体商议出来的规划。

人家都统一认知统一思想,他们还能反对?

反对有个屁用?

没看到陛下捻着胡须,目光如刀在大家伙身上扫过?

那主持大朝议的赵国公,很是兴奋的看着大家,就等着有人跳出来。

各部各司的主官,也是满脸严肃,虎视眈眈的。

算了算了,大佬们商定的大事,他们小胳膊小腿的怎么拗得过?

太极殿出奇的安静。

李世民很是欣慰,太子这一手好啊。

先把该说话的话,大家关起门来说完。

眼下说出来,谁敢反驳?

出来就是送人头的。

李淳风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有点如沐春风一般。

他开了十天的会,就是在太子主持,陛下御前,与诸公力争得来的。

这其中不仅有升格设院。

还有对天工坊那些大匠们的封赏。

侯爵都有五位,伯爵更是有十多个,子爵更是不少。

想到当初,力争完升格设院后,在封赏的问题上,太子都下场为他们辩驳支持。

他心里是一阵酸涩与感动。

最终的结局,虽然少了几位侯爵,但五位侯爵,对天工坊来说,绝对是振奋人心的。

这一切,天工坊的众人,却都还不知晓。

“七:为天下百姓免除病痛,降低看病吃药的负担,朝廷对医学医药领域重点关注。”

“济世馆由寿杏侯带领,在医学领域作出巨大的研究成果。”

“……”

“经由陛下御批,朝廷决议,正式升格济世馆为济世院,为正三品官署。”

“设立大唐医学院,招收学子,培养教导,完善医学人才体系。”

李承乾说完,殿内都没声音了。

大家都懒得有反应。

又是一个正三品,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是有点唏嘘感慨,管不得这几个月,陛下与太子,还有诸公会这么忙碌,又是一点口风都不透露。

原来事情,真的太大了。

其他不问,就天工与济世两个,要设立学院就特么夸张了。

“八:建立健全科举取士制度。”

李承乾又是丢出一个重磅炸弹,“为确保人才的使用,有效公平的人才选取途径,大量优秀的人才储备,完善人才梯次的结构。”

“在未来五年里,朝廷将逐渐将科举作为主要的选才制度,凡是入仕为官之人,应经由科举考试后,优中选优,择优录取。”

科举取士制度。

他是憋了很久很久,总算是拿出来了。

之前的科举,李承乾是根本就没有过问的。

虽说科举是起源隋朝,唐朝也延续了这一项制度。

但却并不是主要的取士制度。

世家大族也根本不在意科举,他们都走的举荐,察举。

就是一些没有门路的,才去走科举入仕。

而且科举的时候,还不糊名字。

这不是开玩笑嘛,有什么公平公正的?

李承乾不干预科举,任由发展,是他一旦把科举列入主要取士的制度。

世家大族那特么才是要笑开花。

他们垄断优势,本来就摆在那里,把科举推出来,就是给人家向朝廷输送大量家臣的。

谁考的过他们?

那个时候,朝廷才真正的被世家大族给占据。

所以,李承乾搞的试点教育,就是在为科举铺路。

这次科举取士,能敲定下来。

完全是取决于李世民。

一个是他觉得科举取士对他有利。

二个是他的天子门生也要上来啊。

三个是他灭掉半岛三国,威望无双。

在这样的有利因素下,李承乾才适时推出他的规划。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时间节点。

别说科举取士制度。

就特么天工与济世,设院校?还是想想能不能升格吧。

单是这次与中枢大臣的拉扯,李承乾都扛了极大的压力。

还要借用李世民的威望,李世民还得站在他这边。

否则。

一切免谈。

科举取士要成为主要的选才制度。

很多人都失态了。

他们多少人是靠举荐上位的。

自己的后辈,还有门生,以后还怎么举荐?

有的人突然惊恐发现。

太子说的第一点,与这科举取士遥相呼应。

他们这些官员是上岸了。

可一旦落马,那一切不就完蛋了嘛?

还怎么东山再起?

不拼家世,拼头脑?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谁敢保证自己文采能力更强?

麻了。

彻底的麻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4011716/412857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