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拐走杨玉环 > 第三百零八章 君将的斗争

第三百零八章 君将的斗争


就在大唐江山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朝廷里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却丝毫没有停下。

        安禄山大军先前攻击潼关受阻,驻守潼关的是李9州的朔方军。

        跟之前的情况不同,此次崔乾佑再次带兵绕道攻打潼关,驻守潼关的是太子和哥舒翰。

        从战力上来说,唐军和叛军差距不小。

        唐军主帅哥舒翰主帅手中有号称的2十万大军。

        叛军主帅崔乾佑手中只有1万多人,有着大批的弩手,抛石器械,精锐骑兵与步兵,虽然也算精锐之师,但叛军的大部分主力其实还在洛阳这边跟李9州对峙。

        p<,

        因为某些原因,皇帝对哥舒翰1直不是那么信任,甚至有些猜忌和不满。

        至于让他带兵,也是因为实在无人可用了。

        哥舒翰跟皇帝、杨国忠等人的矛盾,其实早早就存在了。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中央军已经糜烂不堪,大唐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在安禄山的边军之中,因此当安禄山起兵造反后,大唐的各个关隘轻易就被他拿下了。

        当然,皇帝显然还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因为之前李9州打了胜仗。

        潼关是唐朝重镇,山河表里潼关路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皇帝也知道潼关的重要性,此时的潼关,有着哥舒翰率领的两万精锐边军和十数万临时拼凑过来的新兵驻守。

        借助着高大的城墙,哥舒翰多次打退了叛军的进攻,逼得崔乾佑只能故意设下残兵败将在周围游荡,尝试引诱哥舒翰出来交战。

        但是哥舒翰心里非常明白,自己手头虽然号称有2十万大军,但是其实不过只有两万真正的军队,剩下的那些不是给军队掌勺的伙夫打杂的杂役就是连盔甲都穿不整齐的新兵。

        而前来攻打潼关的叛军,就算是败了,就算是全军覆没,也不耽误他们继续调兵进攻,到时候,恐怕哥舒翰手头这点人打光了就真的没了。

        p<,

        所以无论对方如何引诱,哥舒翰就是按兵不动。

        但无论如何任用1个病人作为潼关保卫战的总指挥,总是有点不踏实的感觉,而且更残酷的政治斗争也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他。

        当哥舒翰被赋予潼关总指挥,拥兵2十万后,权力的制衡自然形成,他也就站到了杨国忠的对立面,曾经的队友变成了敌人,杨国忠对他的防备也连连升级。

        朝野上下1致认为,正是杨国忠的骄纵跋扈才招致了安禄山的叛乱,朝中不少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驻守潼关的王思礼甚至向哥舒翰提议,以清君侧为名率精锐之师回京把杨国忠斩杀了。

        但哥舒翰还没有老糊涂,如若照此做,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禄山,而是自己了。

        哥舒翰虽然否决了王思礼的提议,但风声还是传到了杨国忠耳朵里。

        为了防备哥舒翰,他向皇帝提仪,京师空虚,可以招募3千监牧于宫中训练,并招募万人屯于灞上,交由他的心腹杜乾运统领。

        这批人虽然在名义上是作为朝廷的后备军,防御叛军,实际上是杨国忠为了防备哥舒翰而准备的。

        身经百战的哥舒翰,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也疑心杨国忠要对他不利,于是也上疏皇帝,要求把灞上的军队划归潼关统1指挥。

        :

        皇帝不明就里,马上就同意了。

        随后哥舒翰又以商讨军情为由,将杜乾运召至潼关给杀了,至此,杨国忠与哥舒翰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哥舒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摆平了杨国忠设置的障碍,这让杨国忠更加恐惧,于是,为了制服哥舒翰,他想到了安禄山,这个主意打定之后,他就频繁鼓动皇帝,让哥舒翰出关迎敌,将其往死路上推,让他和叛军在潼关之外决1死战。

        在平息叛军的思想上,哥舒翰与之前高仙芝和封常清2人的想法是1致的。

        他们认为,反贼远道而来,利在速战,而潼关险要,利在坚守,勿轻出关,计之上也。

        唐军依靠潼关天险,坚守不出,令叛军无法前进1步,叛军对此苦恼不迭,进退两难,双方形成僵持之局。

        但是皇帝求胜心切,急于收复洛阳,1雪失地之耻。

        于是,对于杨国忠的建议也十分认可。

        与此同时,安禄山也不愿看到战争1直处于胶着状态,因为天下大势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安禄山起兵后曾经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经过半年的征战,战场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黄河以北,有李9州和他强大的朔方军,还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能人,跟史思明形成了对峙。

        而安禄山却被困在范阳,不敢南下,很明显形势的变化对安禄山非常不利,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有人给他献上了调虎离山之计。

        哥舒翰不是死守潼关不出吗,只要让他离了潼关,那就好办了。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这样的密报,说驻守在陕郡的燕将崔乾佑兵力不足4千,而且全是老弱病残,戒备松懈,根本不堪1击。

        当这个烟幕弹释放出来的时候,哥舒翰当然知道这是1个骗局,但是皇帝并不这样认为,下令哥舒翰立即出潼关,进兵陕郡,意图收复洛阳。

        毕竟已经有了1个安禄山的前车之鉴,皇帝再也不敢让另外1个武将带着几十万大军呆在1个地方不走了。

        看着哥舒翰带着2十万大军龟缩在潼关内不肯出战迎敌,又从自己的小道消息里得知对方在潼关外的军队不足4千人,而且全是残兵败将,当然这是假消息,皇帝做了1个他之前的帝王经常做,他之后的帝王也没少做的事情。

        他要开始强行操作战役了。

        皇帝传旨到潼关,要求哥舒翰即刻启程远征敌军。

        哥舒翰自然不从,上书劝阻皇帝:“潼关大军,为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但是多疑的皇帝完全听不进去,并且以怀疑哥舒翰意在某己为理由要求哥舒翰立刻出征迎敌不得延误,倘若避战以军法论处。

        其实这些,是李9州早已料到的,所以他才即刻呈书给皇帝,希望能够劝说。

        然而皇帝看了李9州的书信,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想法。

        孙子兵法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1战,从走出潼关开始,唐军的胜算就是可悲的0。

        皇帝的圣旨连连发往潼关,哥舒翰无奈,只好准备率兵出关,1场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即将开始了。

        就算明知道是埋伏圈,也要硬着头皮往里扎去送死,只因为上位者1拍脑袋,下位者就要丢命,这便是封建主义的终极形态。

        尽管哥舒翰多次上书给皇帝解释此中意味,李9州也上奏表劝阻,说哥舒翰老病昏耄,守关有余,出战不足,1旦哥舒翰离开潼关,剩下的那帮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以与敌军抗衡,只要哥舒翰守住潼关,按照他们的计划,击破安禄山指日可待,若潼关出师,有战必败,到那时京师不守,天下之乱就很难平定了。

        但是这些话皇帝统统听不进去,再加上杨国忠在他耳旁不断地煽风点火,1心要治哥舒翰于死地,将国家利益置于1边,落个被乱刀砍死的结局还是便宜他了。

        皇帝和杨国忠,君相2人铁了心把哥舒翰往火坑里推。

        身

        哥舒翰为了不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只好忍辱负重,凛然赴死。

        为了太子的安危,哥舒翰命人护送太子回京。

        2十万大军主将,已经年迈的哥舒翰,嚎啕大哭了1场。

        知道这是1条必死之路,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哥舒翰的命,这2十万大军的命,从1开始就是为了平息皇帝的猜忌而去送死的。

        只是不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哭,为士兵哭,还是在为即将风雨飘摇的大唐哭泣。

        数日后,哥舒翰带领军队出潼关迎敌。

        身在河阳的李9州1直探听着潼关那边的消息,从皇帝发出第1道旨意催促哥舒翰开始,李9州便知道了,大事不好了。

        虽然接下来接到的消息都是哥舒翰拒绝执行皇帝的执行,固守潼关,上疏劝说皇帝,但李9州明白,他是拗不过皇帝的,早晚还得主动出击。

        而最坏的消息是,主动出击还不够,皇帝命哥舒翰跟叛军决战,务求1击制敌。

        知道灵宝之战的结局和重要性,李9州坐立不安,这场影响大唐命运的战争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真恨不得此时守潼关的是自己。

        只是自己这边正跟史思明的主力军纠缠着,想支援潼关,可谓是鞭长莫及。

        “看来潼关将要不保了。”李9州叹着气,对郭子仪和李光弼说到。

        两人也是用兵高手,从种种迹象中已经看明白了,深知皇帝和杨国忠2人将哥舒翰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若是带着守关的主力大军出去跟叛军决战,恐怕是凶多吉少。

        更何况,哥舒翰还是带病在身,手下的士兵虽号称2十万,也都是1群乌合之众而已。

        唯1让诸人庆幸的是,哥舒翰提前命人将太子护送回了长安。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3874884/133570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