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曹魏打工人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闭门谢客

第一百三十三章 闭门谢客


士兵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做手下留情,他们只知道自己只需听命行事,别的一概不管。

前排的长矛手已经到达了最佳的攻击距离,随着长官的号令,迅速而又准确的将长矛向前刺去。

对面人群开始慌乱起来,一个个都想往中间挤,似乎只要站在人群最中间,就能活命一样。

那些不幸被挤到外围的人,面对着士兵们的长矛,徒劳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试图抵挡住攻击。

随着士兵们的推进,倒下的人越来越多,也有想浑水摸鱼躺在地上装死的,却被后排的士兵冷漠的补刀。

有些人在临死的时候才感到后悔,可事到如今,又有什么用呢?

随着最后一声惨叫声结束,除了士兵们的呼吸声,和盔甲摩擦发出的声音,整个南门便安静了下来。

饶是以夏侯惇这种刚烈之人,也对这个场面有些不适,不是血腥,而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族人。

看着自己的族人一个个倒在刀下,如同毫无反抗之力的小鸡仔,换做是谁都不好受吧?更何况下命令的正是自己。

夏侯惇硬着心肠,对着军队命令道:

“留下两百人收拾残局,剩下的跟我来!”

经过这场杀戮,两边的仇恨已经彻底结下,再无缓和的地步,所以,为了避免以后麻烦,得斩草除根。

可这又谈何容易?如何能分辨呢?这个事情夏侯惇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知道自己只要按照曹操的吩咐去行事就够了。

剩下的事,让他去操心吧,不想管,也不能去管。

也许是南门这边的动静太大了,也许是那群人中意外逃过一劫的人,知道不能此事善了,在负隅顽抗。

总之,城中多处地方发生了骚乱,一些胆大包天的暴徒,冲进了一些官员的家里,施展了暴行,官员的全家都惨遭毒手。

曹洪对此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一丝疑惑,明明自己已经将所有参与造反的人都监视了起来,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

这些暴徒就像凭空出现的一样,突然出现,得手之后又迅速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曹仁匆匆赶到一处现场,若不是一地狼藉,还有杂乱倒在地上的受害者,曹仁好像觉得事情并没有发生一样。

屋内钱财并没有缺少,女眷衣裳也保持完整,只是所有人都死了,身上都有几处致命伤口,整个府内一个幸存者都没有。

这是一群何等冷血残暴的人啊!他们连孩童都没有放过,行事果断迅速,手段残忍,目的明确,就是奔着灭门来的。

正当曹仁想寻着的蛛丝马迹一路追查下去的时候,却被曹操派人过来通知,不用他查了,此事交由另人负责。

曹仁隐约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长叹一口气,这该死的世道!这该死的派系斗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人都是明里暗里反对自己大哥的人吧?估计大哥也有顾忌,不想明着动手吧?

曹仁没有对曹操产生任何的不满,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所以他理解曹操的做法。

相比之下,战场上还要残酷的多,见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因为在战场上,有时候为了达成一个战略目标,甚至可以故意派士兵去送死。

好听一点的说法就是充当诱饵,可本质上还是被放弃的炮灰,胜利后战报上一笔带过去的数字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居闲会将自己灌醉的原因,因为他早就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此事背后,从头到尾都有曹操的影子,他一直放任不管,甚至在推波助澜,终于让他等到了收网的时候。

明明最开始,曹操只要下道命令,只要简单的几个字,就能避免今天这个局面,可是他没有。

知道居闲极力想回避,可还是将他卷入此事当中来。本来居闲还没想到这里,而是在受到刺杀后才感觉到了不对。

为什么那人要在军营中刺杀自己?为什么还要近距离使用弩箭?失败之后为什么还要光明正大的跳出来?

之后曹操对居闲受到刺杀一事的淡定,更让居闲确定了,整个事情,就是曹操一手策划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人是在出手之前故意弄出动静,惊动自己,让刺杀失败。为什么这么做呢?为的就是给曹操一个动手的契机。

不仅给了曹操一个站得住的理由,也给了他操作的空间,让他趁此机会消除异己。

虽然居闲知道,一个稳固的政权背后,必然充斥着鲜血和暴力,可他并不想成为帮凶,成为别人算计中的一枚棋子。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居闲当初剽窃了前辈的《阿房宫赋》,此时可以用其中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愤慨: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朝毁于酷律与内斗,居闲就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动刀,拼个你死我活呢?秦朝的教训还不够吗?

包括汉朝,类似的事情多的去了,为什么就不能吸取教训呢?

先贤黑格尔作出了总结: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多么讽刺的一句话啊!简短而又直白,但却一针见血,说出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居闲痛定思痛,开始在教育方面发力,为了以后尽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教育决定了社会发展,任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教育,不仅仅是科技方面,还有思想方面。

骚乱终于在黎明时分平息了,结果让曹操很满意,该死的人都死了,特别是那些经常与他作对的死硬分子。

或死于暴徒之手,或者死于各种“意外”。经过血腥的手段,消除了内部绝大多数的隐患,对此付出的一点小小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唯独居闲闹脾气罢工是他没料到的,居闲停下了手头上所有的事,一概扔给他,这让曹操猝不及防。

也许有人会说,没了居闲,这些工作就没法运转了吗?还真是这样。

譬如设备的改进,工坊的搬迁建造,如大儒们为古籍标注标点符号等等,全都停滞了下来。

曹操这才知道,表面上看起来经常无所事事到处瞎逛的居闲,其实还是做了许多事的。

曹操有心想请居闲回来继续工作,可居闲大门一关谁也不见。最后被逼着没辙,曹操叫来自己的儿子们,对他们说道:

“你们谁愿意替父亲分忧?将你们居叔父给请回来?”

目前曹操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冲六个儿子,长子曹昂在军中,而曹熊曹冲还尚在襁褓,所以在场的只有三个人。曹丕、曹彰和曹植。

曹彰不爱读书,喜欢舞刀弄剑,自然是作为陪衬,很明显,曹操这是在问曹丕和曹植。

曹丕今年十岁,已经读了不少书,隐隐的展现了其文学上的天赋。

而曹植虽然比曹丕小五岁,思维活跃,虽然还没有怎么接触到读书,可他那种灵性已经是遮不住的。

面对曹操的,曹丕有些拘束,似乎有些畏惧,这让曹操有些不快,但是没有表现出来,随后出言对他问道:

“你作为哥哥,你先说。”

曹丕故作老成,想在曹操面前好好表现一下,随后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基本上都是些没用的,更像是在卖弄学问,这让曹操更觉不喜。

曹丕说完了之后,还没等曹操发话,曹彰抢着说道:

“父亲大人,我没想出来。”

所谓是三岁看老,曹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厌恶学习,只对习武感兴趣,教训了几次也就听之任之了。索性他直接问向曹植:

“那就你来说,你有什么办法呢?”

曹植眨巴眨巴眼睛,向曹操说道: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得先去见见叔父。”

曹操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在曹丕嫉妒的眼神中,对着曹植说道:

“行,那你先去试试吧!”

曹植点了点头,随后迈着他那还不算稳健的步伐,牵着侍女的手,往居闲家方向走去。

曹操也是没辙了,有心想跟居闲聊聊,可他一直不愿意跟自己见面,这才想出这个主意,让自己儿子去见他。

大人敲门你不开,小孩敲门,你总不好意思不开门吧?

曹植在侍女的带领下来到了居闲的大门旁,松开了她的手,一个人摇摇晃晃的走到门前,伸出那肉乎乎的小手拍打着门板,嘴里用稚嫩的声音喊道:

“叔父!叔父!开开门!”

要不是陪同曹植一起来的人比较多,闹得动静不小,让门房上心,否则还真不一定听得见。

门房赶紧打开门,向着曹植说道:

“这位小公子,请问你来做什么呀!你找的叔父叫什么?”

曹植奶声奶气的说道:

“我叫曹植,我叔父是居闲,我过来找他玩来了!”

曹操躲在暗处,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不愧是自己儿子,还知道找个借口先进去再说,有自己的风范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2276898/80425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