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风起青苹 >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入瓮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入瓮


  朱翊钧听了卢飏的话,心中大喜,立时问道:“北方天寒,如何种得两季,卢生可有妙法?”

  “回陛下,学生家中也是务农,种的有麦和粟,麦是深秋播种,来年夏季收割,粟则是春季播种,秋季收割,所以无论是种麦还是种粟一亩地一年也只能收一季,有时候家里在麦子收割后,也会中些时令菜蔬,不过可不能误了深秋播种小麦,而且菜蔬只能是辅食,不能做主食。”

  朱翊钧闻言,点了点头,北方的耕作方式他还是了解一些的。

  “所以就北方绝大部分种植小麦的旱田来说,初夏到深秋大约有五个月的时间,田地可是闲着的,而且这段时间太阳好,也暖和,很适合作物生长,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作物,农民只能种些菜蔬。”

  听到这里,朱翊钧问道:“卢生的意思是在这五个月的时间也种植粮食作物。”

  卢飏闻言点了点头。

  “回陛下,正是如此,若是这五个月也能种植粮食,那北方一年收两季节,便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可是种什么呢,粟和黍都不行,都是春季播种的,时间上来不及。”

  朱翊钧听了卢飏的话,立时陷入沉思,想着种什么好,不过再看卢飏神情自若的样子,知道他应该有答案。

  “卢生知道能种什么吧?”

  刘宗周此时目光也看向了卢飏,不能种黍,不能种粟,想种水稻还缺水,大明的农作物就这些,那还能种啥。

  见李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卢飏接着便把自己来到明朝以后最想干的一件事便当场说了。

  “回陛下,学生到了京师之后,与佛郎机人也有些来往,学生从他们那里听说,在遥远的大海东边,有一个大岛,上面有几种农作物,是咱大明所没有的,其一为玉米,其二为番薯,其三为土豆。”

  朱翊钧闻言有些惊讶,想不到卢飏竟然也知道海外大岛的事,但再仔细一想,京师的佛郎机人有很多,他接触几个倒也正常。

  见卢飏说到了海外的大岛,朱翊钧随后命李恩把利玛窦之前给大明进贡的一份万国坤舆图拿到了大殿之上。

  “卢生所有的大岛可是这个地方?”

  朱翊钧指着万国坤舆图上后世美洲的地方,然后问卢飏。

  卢飏前世在历史书上见过这份利玛窦进贡给万历皇帝的世界地图,当然,上面错误百出,而且既没有南极洲也没有大洋洲,所有大洲也只是个轮廓,卢飏觉得自己随手画的都比这个要好很多。

  不过对于万历皇帝随后就能拿出这份万国坤舆图来,卢飏还是很高兴的,说明大明朝的皇帝现在已经对世界有了个大体的概念。

  “正是这里,学生听那佛郎机人说,这地方的农作物非常高产,玉米产量要比咱大明的小麦高,而且那土豆和番薯的产量更高,那佛郎机人说同样一亩地,种土豆和番薯要比小麦产量高得多,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三种作物都是耐干旱的,山上都能种,而且那种番薯,越是沙土地,它长的还越好。”

  为了勾起万历皇帝的兴趣,好让他组织人去搜罗种子,卢飏尽量的将土豆玉米和番薯的产量说的邪乎一些。

  果不其然,朱翊钧惊讶的说不出来话,刘宗周先按耐不住,顾不得君前失仪,直接起身抓着卢飏问道。

  “少卿此言可当真?”

  古代社会既是封建社会也是农业社会,对于高产的农作物可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当然是真的,那天主教的龙华民便在京师,陛下可传召他来问一问。”

  卢飏见朱翊钧也愣愣的看着自己,半天说不出话来,卢飏便直接拉来了证人。

  “快传,快去传龙华民。”

  李恩见万历皇帝神情激动,便忙不迭的出了大殿,命人去传龙华民了。

  等待的功夫,卢飏又给万历皇帝和刘宗周讲了这三种作物的习性,比如:玉米可以在小麦收割以后种植,土豆和番薯可以种在荒地或者山上都可以,当然若是百姓愿意,普通农田里种植番薯和土豆,要比小麦高产的多。

  而且为了增加说服力,卢飏还给万历皇帝介绍了这几种作物的吃法,玉米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磨成粉下锅里蒸,还可以做汤,玉米糊糊,至于土豆和番薯,烤着吃煮着吃都可以,还可以做菜。

  “卢生吃过?”

  朱翊钧见卢飏说的起劲,便接着问道。

  卢飏闻言心中一惊,高兴之余竟然忘了这是在明朝,他一激动把后世玉米、土豆、番薯的各种吃法都说了出来,而且还一脸的陶醉。

  “没,没吃过,我听那佛郎机人说的。”

  卢飏此时见所有人都看向自己,赶紧否认三连。

  “这些作物真的有这样好吗?”

  由于卢飏说的过于好,朱翊钧反而有些不相信了,大明天朝上国,如此好的作物竟然没有,这怎么可能。

  不过几人正疑惑间,外面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的进了大殿,那小太监就是之前的王承恩,他走到李恩前面耳语几句,接着便退到了一边。

  “回陛下,那龙华民来了。”

  李恩上前拜道。

  “哦,快请。”

  朱翊钧正在疑惑卢飏说的是否是真的,此时见龙华民来了,便赶紧宣其上殿。

  龙华民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人,万历二十五年到达大明澳门,后来便在广东一带传教,万历三十七年到达北京,次年,大明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病逝,龙华民成了继任者,这些年便一直在京师附近传教。

  龙华民与他的前任利玛窦一样,为了传教方便,说明朝官话,穿儒生衣衫,带四方平定巾,若是从后面看,妥妥的大明儒生。

  但是若从前面看,那高鼻梁深眼眶蓝眼睛便出卖了他。

  此时的大明不光保持天朝上国的架子,而且百姓也非常具有文化自信,即使龙华民除了长相与大明士大夫有差别,生活习俗已经尽量汉化,但大明百姓却并不买账。

  特别是大明的普通百姓对于这类长着异相的传教士并不热衷,而那些大明的儒生士大夫接触他们大多是为了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异国见闻,所以这个异族人的传教事业也并不太好。

  今日听说大明的皇帝陛下要召见他,接到消息便急匆匆的跟着王承恩这个小太监来了,龙华民个子高腿长,路上跑的甚至比王承恩还快,直接把王承恩落到了后面。

  可等到了大明门后,那侍卫自然拦住了他,他这才想起那小太监还在后面,没有那小太监带他,他自然进不去皇城。

  龙华民只得在宫门前等了一会儿王承恩,验明正身,这才进得宫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一路来到乾清宫。

  此时进到乾清宫中,跪拜行礼后,卢飏依然能在他额头上看见汗珠。

  这时恰是初春季节,天气还是有些冷的,但龙华民跑的却是大汗淋漓。

  “起来回话。”

  此时万历皇帝端坐在御案之后,刘宗周带着卢飏侍立一旁,因为明朝多年前刚在朝鲜打了倭寇,在周边藩属国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每年来进贡的藩属国也不少。

  因为常有对藩属国的事物,所以明朝皇帝还是很重视外交礼仪的,即使是这样一次简单的召见,鸿胪寺的官员也被万历皇帝一起招来了。

  龙华民闻言,学着大明朝臣的礼仪侍立堂下,自从龙华民接任利玛窦成了大明耶稣会的会长,万历皇帝也接见过他几次,所以觐见礼仪什么的比卢飏还要精通。

  “朕且问你,这份万国坤舆图你可了解?”

  龙华民抬头看了看那张地图,心里皱了一下眉,这份地图是利玛窦送给万历皇帝的,距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随着大航海的继续推进,上面的一些地理位置略有偏差。

  不过龙华民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说你这地图有些过时了,那样会让大明的皇帝陛下没面子的。

  “回陛下,外使了解。”

  龙华民是耶稣会派往大明的使者,所以自称外使。

  朱翊钧随后便给龙华民将卢飏之前说的三种农作物简单叙述了一遍,接着又问道:“海外可真的有这三种作物?”

  龙华民闻言吃了一惊,对于这三种作物,据他所知,也刚刚传到欧洲不久,而且因为他近二十年一直在大明传教,那实物他也只见过一两次,是当年他在广东那边传教的时候,有西班牙的商船路过澳门,他见到的。

  此外,每次耶稣会给他的书信里也提到了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着实也令他非常惊奇。

  此时他听到大明皇帝说起这几种作物,甚至比他还要熟悉,不觉震惊连连。

  见龙华民许久未曾答话,一旁的李恩便上前提醒道:“龙外使,这几种作物你知道否?”

  龙华民闻言一怔,接着便道:“那海外确有此物,不过是从这个地方传来的。”

  龙华民说着,用手指了指地图上美洲的地方,与之前卢飏说的不谋而合。

  朱翊钧闻言大喜,这说明卢飏说的是真的。

  “那产量如何?”

  朱翊钧接着问道。

  “产量的话,据说那玉米与小麦产量差不许多,那土豆和番薯要比小麦高产的多,赶上好年节,产量多一倍不止,不过因为外使这些年一直在大明传教,所以这些都是耶稣会的书信中说的,外使并没有验证。”

  虽然龙华民的话说的滴水不漏,但有这些话便已经足够了。

  “哈哈,果不其然,果不其然。”

  朱翊钧面露喜色,随后又问龙华民:“外使,不知可有这些作物的种子?”

  自龙华民接任大明耶稣会会长之后,这还是大明皇帝第一次主动向他要东西,因为大明确实疆域辽阔富饶,且番邦又多,对于之前龙华民的进贡,大明皇室并不太过看中。

  但是龙华民高兴之余,却也犯了难,因为他没有种子。

  “回陛下,外使现在没有种子,不过外使可以向耶稣会写信,让他们给陛下带一些来。”

  龙华民尽量把话说的圆满一些,好取得大明皇帝的好感,从而让他的传教大业更加方便。

  “哎呀,没有种子。”

  朱翊钧闻言有些遗憾,不过再想起龙华民说的可以让耶稣会送一些种子来,倒也勉强能满意。

  “那就劳烦外使,让你们那个耶稣会尽快送一些种子来,朕自不吝赏赐。”

  龙华民闻言大喜,赶紧俯首领命,不过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启奏陛下,这光有种子可不行,咱大明尚没有会耕种此物的农民,还需请龙外使让那耶稣会随种子再送一些会耕种此物的农民来。”

  卢飏见朱翊钧终于要为大明引进高产的农作物了,自诩又为大明的百姓做了一件好事,没准便能改变历史进程,不觉心中高兴,便又补充了一句。

  “对对对,卢生所言极是,光有种子不行,还要有会耕种的农民,到时候好教咱们大明百姓种植此物。”

  “龙外使,你可能听到了?”

  龙华民闻言,自是点头应允,每年耶稣会都会有船来大明,让耶稣会送些种子来自不是难事,至于会耕种的农民也不难,在泰西有不少农民是虔诚的基督徒,随船来大明,也不难办。

  “好,龙外使若是能促成此事,朕答应你在京郊建一座你们那个什么庙?”

  朱翊钧虽然不抵触耶稣会,但是了解的却也不多,卢飏闻言,赶紧上前补充了一句。

  “陛下,是教堂。”

  “哈哈,对,是教堂,你若是办成此事,朕便命人给你修一座教堂。”

  龙华民闻言,顿时喜上眉梢,接着便给万历皇帝跪下了,学着大明士大夫的口吻说道:“外使必不辱使命。”

  促成此事之后,卢飏顿时松了一口气,等到与刘宗周一起从皇宫出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

  “少卿,今日之事,是你早就谋划好的吧?”

  刘宗周领着卢飏从大明门出来后,等到四周无人,刘宗周便一脸严肃的问卢飏。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2125065/6785306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