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蜀山轶事 > 第三十九章 职工医院(一)

第三十九章 职工医院(一)


  
上了幼儿园的张不伦小朋友特别喜欢吃零食,无论大小好坏,只要是能吃的就是张宝宝最喜欢的。
每天父母亲买的那点零食被张不伦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依然意犹未尽的张不伦便会去打许慧小朋友的主意,主要就是威胁恐吓,坑蒙拐骗、敲诈勒索那套战术,总而言之一切以把零食拿到手的结果为导向,有时也会拉着小伙伴金强,许志辉一起实施团伙作案。
可是,仿佛许大小姐家余粮也是不多的。
因此,不去幼儿园的日子,工厂职工医院就成了张不伦经常去的地方。
进了医院,一路溜达过去,看到各个诊室里热情的叔叔阿姨,张不伦便会很有礼貌和他们一一打着招呼,小脸蛋也不知给捏了多少次。到了回家的时候,小口袋里就会鼓鼓囊囊装着医院叔叔阿姨们赠送的一大包叫做消磨片的东西。
那是一种圆圆的小药片,主要是治疗消化不良的,放到嘴里,甜甜的,和糖果的味道一样。
拿到了消磨片的张不伦,有时候会遇到等在路上可怜巴巴,已经望眼欲穿馋涎欲滴的金强和许志辉,然后总是会很慷慨大方的拿出来一部分和他们一起分享,大大过了一把当地主老财有钱人的瘾。
张不伦的父母亲担心孩子消磨片吃多了不好,毕竟总归是药,于是就把消磨片放在一个铁盒子里,规定张不伦一天只能吃几片。
有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张不伦像往常一样按惯例直奔放着铁盒子的柜子而去,却意外发现盒子找不到了。于是张不伦充分发挥了不屈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翻箱倒柜终于在另一个柜子里找到了一个装药的盒子,里面有一大袋和消磨片一模一样圆圆的药片。
张不伦抓了一把装到口袋里,出门就去找金强,许志辉他们玩了。可是那天一个小伙伴也没找到,自己一个人玩了一阵,吃完了口袋里消磨片的张不伦很快觉得脸有点痒,并且头昏昏地想睡觉。
刚回到家,张不伦躺到自己的小床上就开始呼呼大睡。等到下了班的父母亲回到家的时候,当时就被吓得魂飞魄散,只见张不伦不停讲着梦话,脸肿得老高,通红通红的。
大惊失色的父母亲赶紧摇醒了昏昏沉沉的张不伦急声询问,张不伦迷迷糊糊中指着装着药的铁盒子哼哼叽叽半天,大人们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于是心急火燎地抱着去了职工医院,吊了好几天水,这才救了回来。
后来,从大人的嘴里,张不伦终于知道了他那天吃的东西叫四环素。
不过从那以后,不管张不伦带什么零食,金强和许志辉他们打死都不愿意和他一起分享了。
以上这段历史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但凡只要是张不伦在场,都会成为叔叔阿姨们酒桌上或是茶余饭后的笑资,也是张不伦小时候对职工医院的记忆之一。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上国有企业里都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很多厂子里还会把它制作成巨幅标语悬挂在醒目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厂领导,车间主任都是半脱产干部,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参加车间劳动,称为工人的带头人。他们和广大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人的困难就是他们的困难,工人家里有个大事小情的,也都会想方设法介入解决。
每到节假日,厂领导就会带着慰问品去看望一线职工,了解工人的生产工作情况,并且及时地提供帮助。职工生病住院,除了单位领导会亲自看望外,工会还会买慰问品,车间还会安排专人进行陪护。如果职工死亡,还要组织开追悼会,发讣告,让职工暖心。稍微有一点规模的国营工厂,都有自己的学校和医院,张不伦他们厂属于省属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在当时应该说还算是不错的。
职工医院坐落在距离工厂区两里多路一个叫建校的地方,也是当时厂里工人的生活区之一,和厂子弟小学连在一起,占了将近生活区三分之一的地盘。
医院大门朝东,里面是一排排红砖墙黑瓦的平房,门诊大门雨搭立檐正立面上,写着领袖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顺着大门往左,是医院的放射科和中医推拿的地方,后来还增加了一个叫计生办的机构。往右的几排平房是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等,基本上按照大医院标准把所有科室都配置得一应俱全。
再往后走到尽头还有个四层楼房,那是医院的住院部,里面是各科病房还有手术室和妇产科。每次张不伦去住院部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写着焚化炉还竖着一个大烟囱的大家伙,上面还有个骷髅头的危险标志,那时张宝宝会突然感到莫名的恐惧,于是箭步如飞不敢做丝毫逗留。直到长大了以后张不伦才知道那个东西是用来焚烧医疗垃圾的,并不是大人们口中常提到的烧死人的火葬场。
医院的医生们是老中青三结合,有过去下放基层的知识分子,也有返城知青分配进了医院后先拜师学艺,而后再去工农兵大学进修,因为那时候工厂的医生并不是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需要定期下车间为工人们会诊,接触的病例也多,渐渐也就能独当一面了。再后来,从全国各地的医学院校还陆陆续续分配来了不少大学生。
职工医院的医生既是医生,也是厂里的职工,因此和工人们相处特别融洽,去那看病总是热情诊断,详细解答,还通俗易懂,绝对不会发生如现在专家门诊似的,问来问去都是一通高深莫测云山雾罩的话。因此工人们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很少去市里的大医院,在厂医院基本就能解决了。
张不伦印象中,那时在医院的医生中还是高手云集的。
放射科一个叫李晓根的医生,脸黑黑的,长得很壮实,是个返城知青。尽管进医院的时候文化水平不高,可人家愣是凭借自学和实践摸索,就是拍个X光片,人家都能玩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那个时候厂里就一台X光机,如果医生觉得哪看不准,往往就会开个单子:“去拍个片子!”
去了李晓根那,基本上只要片子一出来,他就会很清楚地指着片子告诉你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个地方,应该去哪看,有时候判断比医生还准。不像现在只要进了医院就是CT、B超、核磁共振等等一通扫射,最后还是没办法确诊是什么毛病。
曾经厂里有不少人在绝症初期都是在李晓根那被看出来的,因为及时去了大医院治疗,愣是捡回了一条命。时间久了,人们都传说李晓根有一双神眼,于是四里八乡好多人都慕名而来,认为他的话就是金科铁律,他的判断一定是板上钉钉。
或许正因为这种无原则的信任和公信力,有一次,差点酿成一起命案。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1127544/602511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