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过卫炩可没有皇帝这么周到的医疗条件,她自己哎呦了半天,也只有阿箬给她倒了些热水。

又叫着揉肚子,最后还是太医姗姗来迟,她才终于坐上了马桶。

而这时的惢心,正跪在太后的面前。

惢心本来就是宫女,等到当初各位福晋格格入王府后,才和其他心字辈的宫女们一起分派到了各个院中。

也就是说,比起后来指派的主儿们,皇帝才是她们真正的,放在第一位的主子。

所以娴贵人的行动和言语,都能通过惢心立刻传到皇帝面前去。

甄嬛暗暗点头,这就对了。

怪不得原本的惢心经历了那么多事情还对那个如懿不离不弃,因为这根本就是皇帝的命令!

皇帝心里还有如懿,所以派去自己的人帮助她、服侍她、暗中保护她,也暗中监视她。

若非如此,皇帝哪里敢用江与彬这个人?

把人家心上人搞断了腿,却又信任他的医术?

这等于把命交在仇人手里。

惢心后来被折磨到断腿才嫁给了江与彬,现在看来,其中也少不了猫腻。

宫中行刑,宫中诊治,是轻是重,都可以由皇帝一手遮天。

惢心的断腿,也许是皇帝终于觉得不用再留她在如懿身边,才终于大发慈悲地解救了她。

对此,甄嬛只想说:“呸!”

什么晦气玩意儿。

就为了你又窝囊又舍不得,就这样祸害一个忠心耿耿的小姑娘?

还可着一个人薅羊毛,资本家都不敢摁着一个人压榨!

也对,皇帝比资本家更陈旧腐朽,他是封建朝代的头子!

甄嬛翻了翻白眼。

但幸好,惢心这个姑娘跟着阿箬也学机灵了,看见皇帝那不靠谱的样子,当机立断,决定投奔太后。

“所以皇帝的腹痛,是因为乌拉那拉氏的点心?”

太后的声音听不出怒意,也听不出别的情绪。

惢心跪在地上,老老实实的回答:

“是的,主儿现在常遇到内务府的克扣,点心本来就不新鲜了。而主儿又没有洗手,也没摘掉护甲,就这么喂给皇上吃了。主儿自己也差不多同时发作了。”

“哦。”甄嬛闭上眼睛,摸了摸手中的茶碗,随口问道:“现在送给娴贵人的点心,都是御膳房里寻常的那些吧?”

“是。”惢心深深低头。

“哀家记得,这宫里的点心,除了特意要的和金贵些的是刚做好就送之外,其他点心大都是两日才送一次。

”甄嬛睁开眼睛,深深看着惢心:

“乌拉那拉氏拿来给皇帝吃的点心,是哪一次送来的?”

惢心心领神会,再次拜倒:“奴婢记得清清楚楚,是五日前送来的点心,娴贵人本来命奴婢丢掉,谁知今日却偏偏拿出来给皇上吃了。”

“那你们呢,也没拦着?”

“当时奴婢与阿箬因为别的事情,暂时离开了一下,回去的时候就见到娴贵人在给皇上喂点心了。因为当时的场面,奴婢们也不好多看,是等皇上吃完才发现不对劲的。”

“这就好,”甄嬛温和地笑了,“好孩子,心思细,脑子清楚。这样你们也都不用担这个责,就让乌拉那拉氏自己受着吧。”

太后懿旨,娴贵人乌拉那拉氏侍奉不周,应对失当,撤绿头牌一月,小惩大诫。

皇帝听到的时候还不相信,叫来惢心细细询问。

“那包点心刚送来,主儿就说不喜欢,让放在一边,这么搁置了好几日,忽然又要,但主儿没吃,闻了闻就放下了。”

“奴婢当时也闻了闻,觉得不好,就要拿去扔掉。主儿说留着还有用,但又不说做什么,等了几日,奴婢还是收拾起来准备丢掉。”

“但谁知要扔的时候,这包点心忽然不见了,主儿说没关系,她心里有数,奴婢就不再说了。谁知那日竟然送给皇上吃了。”

惢心拜倒,连连叩头:“是奴婢不够当心,当时有事离开了一下,才没发现主儿喂给皇上的点心是放了好几日的。”

皇帝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按了按眉心,忍下涌到心头的怒气,摆摆手:

“下去吧,没你的事了。”

他不得不承认,皇额娘的处置没有一丁点儿问题。

总不能把事情说出去,大清的皇帝因为吃东西没洗手而拉肚子了吧?

再说,这本来就是卫炩的错。

这是她故意的!

她想谋害朕!

皇帝立刻毛骨悚然地想起来那碗绿豆汤,并决定以后都不要喝任何一个乌拉那拉送来的汤了。

也不要吃任何一个乌拉那拉送来的点心了。

他自己生了一会儿气,然后就安生下来。

算了,皇额娘也处罚过她了。

再说,要是真想谋害自己,至于用放坏了的点心吗?

也就是娇嫩俏皮的女孩子家家,偶然作弄一下,出出气就好了。

他还能怎么样?当然是选择原谅她!

甄嬛:呕了,他超爱。

而刚刚从腹泻恢复过来就喜提绿头牌封印的卫炩,又嘟着嘴不高兴起来。

不为什么,就因为嘉贵人在请安闲聊的时候说了什么皇上登基后第一个孩子是贵子,是有福分的孩子。

卫炩觉得自己聪慧,她一想就明白了,太后撤掉自己的绿头牌,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生下贵子!

肯定是因为知道皇帝心里有她,这才百般防备。

一旦想明白,今天又是幸福的一天呢,卫炩。

而说了那段话的嘉贵人,第一时间就被叫到了太后的慈宁宫挨训。

只不过因为没人和卫炩的关系好,所以卫炩还对嘉贵人被责的事情一无所知罢了。

“哀家问你,这贵子的说法,是你们玉氏的讲究吗?你拿着小小玉氏的规矩,往大清的阿哥格格身上套?”

嘉贵人立刻跪下:“太后明鉴,臣妾不敢啊!这并非是玉氏的说法,而是大清民间流传甚多的吉祥话,臣妾偶然听闻,才闲谈了几句。”

“我大清在关外时,奉行的是幼子承继。入关之后为了融合汉人、稳固天下,方才讲究嫡长,但从世祖皇帝起,一直到本朝,向来都是立贤为重。”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1004438/69773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