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段王爷的江湖 > 第十三章 虎踞龙盘(1)

第十三章 虎踞龙盘(1)


  第2卷    潮起潮落    第十三章    虎踞龙盘(1)

  “是啊,为什么全国各地有如此之多的‘印心石屋’碑呢?难道历史上曾经有过什么运动不成?”白苏珍问。

  岳灵珊道:“皇帝亲赐匾额,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高的荣誉。1836年,也就是道光十六年,陶澍回安化省亲,特地将‘印心石屋’四字摹刻在陡峭的山崖之上,作永久纪念。后来,陶澍在自己任职的地方,以及途经的一些山水名胜,命人根据道光帝的墨宝,勒石摩刻‘印心石屋’石碑,一方面表达思乡之情,一方面显示皇帝对他的器重。这就是全国各地保存有大约十几二十块‘印心石屋’碑的原因。咱们眼前的这块碑,也是这样被刻在这儿的……”

  段郎道:“看不出来,岳灵珊小朋友记忆力如此惊人,小的时候看过的书籍至今还记得那么清楚,可以可以,佩服佩服。”

  岳灵珊道:“冲……段郎哥哥,您以为我是那种被家长宠坏了的小女孩吗?我母亲宁中则未成亲时外号‘华山玉女’,武功上的造诣自然不说了,品德上讲也至少够的上‘贤良淑德’四个字,因此,我从小被母亲严格的训导,并非是不学无术的华山派掌门之女……”

  离开印心石屋之后,一行人已经非常融洽了。不再分先来后来,也不再有冲哥哥与段哥哥的区别,四女之间的隔阂似乎完全消除。

  来到古琴台,因为前面大家都已经熟知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对琴台碑的记载就更加容易理解。对古琴台园中的对联也是心领神会: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抚琴。

  导游介绍道:“尊敬的白董事长,我是这次古琴台全程的导游小游,你们叫我游导或者小游都可以。大家现在的位置上,可以看到衣服对联,此联上联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下联出自《诗品·实景》:‘晴涧之曲,碧松之音,一客荷樵,一客抚琴。’此联明白如话,虽是集句,然信手拈来,天衣无缝,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李湘道:“小游,你们整天都在这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专家,可否对俞伯牙的琴技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小游道:“俞伯牙的琴技肯定是非常高超的,不然,就难以依靠琴声表达出情意。《荀子·劝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并认为其高超的琴艺乃‘积学’而成。然据《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这就是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得道之后的俞伯牙,创作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相传《高山流水》琴曲是他的作品,另古琴曲《水仙操》也伯牙所作。咱们等一会儿就可以欣赏道俞伯牙创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

  何碧香道:“《高山流水》是不是就是根据咱们先前听的故事里的情节进行创作的?真的能通过琴音表达出高山和流水的意思吗?”

  段郎道:“我对于音乐也算略知一二。琴音的表达情感,一般是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的,第一是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语言,是直接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其次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我们把它称作音乐的节拍;另一种是内在的,我们把它称作音乐的节律。再次是曲调。曲调是音乐的气质。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气质,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意。”

  导游小游道:“看不出段王爷还真的懂音乐呢……我与许许多多的音乐家都有接触,我为他们当导游,我向他们介绍旅游知识,他们也向我介绍了不少音乐知识。所谓知音,最原始的意义就是懂音乐——不过,现在而今眼目下,知音的含义已包括但不限于懂音乐了。我们于是乎把‘高山流水’列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故。‘高山流水’不仅仅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清袁于令《西厢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也用来比喻人与人的相知。《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白苏珍多次来琴台游玩,都没有这次收获大。于是说道:“我来这里的次数不少,收获也不少,但加起来也没有今天的收获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了段王爷这位前无古人的知音……”

  段郎道:“我哪里算得上什么知音哦。我只是对音乐略有爱好而已。”

  小游道:“段王爷不用谦逊,您的见解确实与那些专家相同,但讲解比那些专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吟咏古琴台的诗,云:‘凤沼余灰此处埋,空留雅韵筑琴台。胸无锦绣何当死,世有知交不用媒。白发无端输寂寞,清音散失拾悲哀。竹篱风榭年年事,偶尔鸬鹚绕几回。’这几句诗每次我带团的时候都会念给大家听一听。”

  一行人进入碑廊,廊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小游介绍道:“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岭南才子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在他七十八岁时,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不仅是诗歌精品,也是书法珍品。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我们今天的游玩就到此了,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请咱们的段王爷留下墨宝……说不准哪天哪个人将段王爷的大作镌刻道琴台之壁,又是一段风流佳话……”

  白苏珍道:“王爷,看在咱们小游导游这么人情的份上,您就挥毫泼墨,写一幅书法作品嘛……别让我们失望啊,我们都很看好你哦!”

  段郎凝神半刻,道:“去取纸笔来……”

  欲知后事,请看下集:《潮起潮落》第十三章    虎踞龙盘(2)


  (https://www.xblqugex.cc/book_90148269/272715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