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加速发展
朕即刁民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贺知章回乡鬓毛衰,而张小蛮重新回到故乡,却是回到了纯真的孩提时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甜软稚嫩的小伙伴,跟着徐老师大声朗读。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就连发小李大海都没认出来了吧。
……
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周末。
按照约定,张小蛮当去隔壁的隔壁村——东柑村,薛神医家,跟随薛神医学医。
从石窠村去到师父薛神医家所在的东柑村,走路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张小蛮尽管年纪小,但是翻山越岭,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想着自己就可以向出了名的薛神医学医,心里洋溢着无比的喜悦。
“小蛮,今天师父将从中医的最为基本的理论,教你中医相关的要素……”
来到薛神医家中,简单寒暄一番,薛神医带着张小蛮进入薛神医的医药房,颇有点像古代医馆一样,他有着独立一间专门放置医书、药材的屋子。
薛神医家同样是木架房,但他家就是大房子,一家住着偌大的整个木架房,庭院宽敞,打扫得干干净净。
进入医药房之后,薛神医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张小蛮认真地听着,手里捧着本子,握着笔,薛神医讲到重要的医理,他记下来,不会写的字,就以汉语拼音替代。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所幸,张小蛮虽为年龄很小,但有着二十几岁年轻人的思想,除了基础学识,其余见地皆是没有因为重生而削弱多少,否则,按照薛神医这一套讲述,理解起来还是不易。
花了一个上午两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薛神医将中医的理论基础讲了个大概。
像薛神医这样的“赤脚医生”,又不像中医学院校教授那般,理论一套一套,很多都是根据他常年累月的经验总结,结合很多病例,开出药方。
“小蛮啊,中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药草特性、药效,也需要长期的行医经验积累沉淀,例如把脉,通过我们一只手切脉,从病人脉象,诊断疾病,这就非常考究我们对脉搏的理解,也需要我们的经验……”
“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张小蛮将薛荣华所教的医学医理牢记于心,以他目前的理解能力,想要完全理解并掌握运用,却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张小蛮对医术感兴趣,所以学起来虽有些辛苦,但能够坚持。
一个周末,两天时间,都泡在薛荣华家里学医。
薛神医对张小蛮的天赋极其肯定,所以,也是倾囊相授,将他这么多行医的方方面面传授给张小蛮。
张小蛮也不急于求成,按照薛荣华教给的医术,一点点地进行消化吸收。
一到星期一至星期五,他又回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
……
夜幕,山庙屯,李大海家。
“梁大师,麻烦您老,给我家看看运程,是不是犯了什么凶星、灾星的,这一年,我们一家子,过得实在是提心吊胆……”
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者,戴着老花镜,头发已然如雪般,秃顶,脸上爬满岁月的车辙,沧桑老朽,但是他精神却是极其抖擞,丝毫不因为他苍老的容颜而显得垂暮之年的低迷。
着一双黑布面布鞋,端坐在李大海家里的一张凳子上,听李宏讲述着家里的状况。
他,就是石窠村的大风水先生——梁大先生。死人做道场,堪舆风水,占卜相命,都是这位梁大先生的专长。
村里的人有称他为“梁大先生”或者“梁大师”。
据说,梁大先生通晓茅山法术,相传,在他早些年,与人斗法,可以弹指可破巨石,可以驱策山中的蛇虫野兽。
更有说,农村里死人出殡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几个大汉抬着棺材出殡,但是,梁大先生有发“飞丧”的法术。
传说,“飞丧”,即出殡的时候,棺材是不用几个大汉抬的,而是像梁大先生这样的术士,骑坐在棺材上,以法术驱策,棺材腾空飞起,飞着出殡,去到墓地。
对于梁大先生的传说,“飞丧”法术,还仅仅是其一。
有一次,梁大先生途径一户农家,长途跋涉,他很是口渴,便向主人家讨要一口水喝。谁知,那女主人非但没有施舍一碗水,还出言不逊。
梁大先生一气之下,以法术将一条蟒蛇驱策盘踞在女主人家里盛水的水缸里,当女主人一打开水缸,吓得半死。
梁大先生的术法,据说与当年凌峰县的风水大师有关,是风水大师感怀梁大先生祖上相助之恩,留下一卷密宗,全是风水玄学、堪舆相术、法术道法之类的。
梁大先生祖上由此沿袭了风水大师传承的密宗,已然将其精髓学为己用。梁氏一脉,代代相传,皆是风水玄学大师,占卜相命,远近闻名。
一直沿袭传承到了梁大先生这一代,而梁大先生早些年考取秀才,后继承祖上风水玄学、堪舆地理、占卜相命之术。
这便是从岑王和风水大师的传说,到梁氏一脉大风水先生的由来。
虽然这个传说,流落于民间,无从考证,甚至凌峰县的县志都并未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是口口相传。
凌峰县城那个山脉之巅,那个石溶洞依旧被称之为“啸天洞”。
或许,当年那个传说,岑王斩断了真正的龙脉,尽管凌峰县一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在中国的版图上,倒也称不上风水宝地。
传说终归是传说,只是增添了梁大先生的传奇色彩。
张小蛮自小听着关于梁大先生的那些奇闻轶事,耳濡目染,让他对这位梁大先生充满了敬意,或者说,是梁大先生感到神秘。
譬如那些神乎其技的法术,那些风水宝地的堪舆,那些相命术数的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张小蛮从未有机缘亲眼目睹,要是能亲眼见识一下所谓的“飞丧”,比斗法术,那就让人信服了。
“阿宏,今年你啊,辰戌相冲,命理上称之为冲太岁,又有七煞、栏杆等凶星临命,意味着今年是非、伤病缠绕……”梁大先生依照李宏的生辰演算,掐指推演。
继而他又开始占卜,焚香设坛,祭坛上摆着祭品,嘴里念念有词,念那些词文,张小蛮、李大海两个小孩,跟着看热闹,是一句都听不懂,但从梁大先生不断变幻着手诀,像是在奉请神明。
在石窠村,像梁大先生一类卜卦问神的“先生”,焚香设坛,凑请神明,都会有很多讲究,都有“软笔”撰写的书本,称之为“科文”或者“科本”。
比如奉请神明的,便叫“敕令请神科文”,比如送神的,便叫“敕令送神科本”之类。
除了这些文字记载的科本、科文之外,还有一些符咒,也就是敕令符咒之类。
所以,像梁大先生之类的,多半是传承道教的,此外,道教这些符篆,需配以手诀。
而所谓手诀,就是通过双手十指变化,类似于手影戏那样的变换不同的手指交叉穿插,演绎出不动的手型,就是手诀。
每种手诀的功能效用又是全然不同的,例如:辟邪手诀,不言而喻,夜晚出门,经过类似于墓地等阴暗之地,为了镇压那些邪魅靠近,手捏辟邪手诀,妖邪鬼祟都是不敢靠近。
但是,梁大先生之流,又不完全是道教流派,又要充当佛教角色,譬如,人死后,需要超度诵念经文。
这时候,但凡需要诵念经文超度的“先生”,先是沐浴斋戒,焚香设坛,跪拜在祭坛之下,手持敲木鱼的小木槌,一边诵念经文,一边敲木鱼。
不过,没有像佛教和尚诵念经文有佛珠,但诵念经文需要计数,他们一律以一些简易的计数方法,比如:用玉米粒,或者取一截竹篾,诵念完一遍,便折断一截,这种类似原始部落结绳计数的方式。
在农村里,人死后,请“先生”超度,都是要诵念经文的,如果死者,是男性,则诵念《金刚经》;如果死者,是女性,则诵念《血盆经》。
《血盆经》,即《目连正教血盆经》的简称。又名《女人血盆经》。
旧时在民间流传甚广,相传谓妇女生育过多,会触污神佛,死后下地狱,将在血盆池中受苦。若生前延僧诵此经,则可消灾受福。
这大概是对女性死者,超度之人诵念《血盆经》比较好的解释,至于男性死者,为何诵念《金刚经》,倒也不得而知。
但都是作为一种超度方式,愿死者死后往生极乐。
因此说,要说梁大先生之流“术士”,又绝非纯粹的道教传承,也不是纯粹的佛教传承。
只是,在如此偏僻的穷乡僻壤山村里,存在于这样的一种传统,并且是延续了很长、很长的历史。
究竟有多长的历史,就不得而知,至少张小蛮是不得而知。
不过,张小蛮对梁大先生这样的大风水先生,又是充满了好奇,自他来到李大海家里,他就寸步不离,一直围在梁大先生的身旁,目不转睛的盯着梁大先生设下祭坛,焚香祷告。
可能这一次,是他最为近距离地看梁大先生“作法”,虽然有些封建迷信的味道,但他仍旧是对农村一些封建迷信感到好奇与解释不清。
记得有一次,李大海家的老母猪,三五天都没有吃一点猪食,每次李大海的母亲端着猪食,倒进圈里的猪食槽。
说来也甚是奇怪,老母猪摇头甩尾,精神得很,也不像是生病,但就是一点猪食都不吃。
这可急坏了李大海的母亲,这头老母猪每年产下猪崽,也能够卖一点钱,算得上是家里的经济来源。
要是老母猪出了什么意外,那简直是断了一笔收入来源。
愁眉不展的李大海母亲,突然想起,前几日李大海放羊的时候,几只小羊羔窜进附近的山神庙里,打翻了山神庙中的香炉,并且在山神庙中撒尿拉屎,造成山神庙的祭台上又是小羊羔的屎尿,又是凌乱不堪。
这一下,让李大海母亲豁然开朗,像是找到了罪魁祸首,于是,她朝着山神庙所在位置,虔诚祷告,“若是因为小羊羔钻入山神庙,玷污了祭台,只要保佑老母猪康复,立即准备刀头、酒水,去山神庙里祭拜。并且将祭台打扫干净!”
说来神奇得让人难以置信,就是她这一番祷告许愿之后,圈里的老母猪比吃了神丹妙药都灵,过不到半个时辰,将猪食槽里的猪食,连那些汤汤水水,全部吃得干干净净。
通常情况下,祷告许愿是不能只许不还的,一旦对神灵许下祷告,是一定要去还愿的。
老母猪就这样,康复痊愈,每餐又是吃得鼓鼓的。
过了不到一星期时间,李大海的母亲赶紧准备好了刀头、酒水,以及焚香、纸钱,去了山神庙还愿。
在石窠村,“刀头”,可不是什么刀,而是指将一块肉,一般是五花肉那一截,切成比常见的豆腐块大小,作为祭品用,就称之为“刀头”。
准备了这些祭品,去山神庙将打翻的香炉摆好,将那些小羊羔的粪便清扫干净,山神庙的祭台清理好,摆下祭品,焚香烧纸,当做是还愿。
一边烧纸钱还一边念叨祷告,“山神菩萨,我们来还愿了,刀头酒水、纸钱祭品,请您领受享用,以保我家老母猪无灾,保佑我一家老小平安顺遂。”
一番祷告还愿之后,从此,家里的老母猪果真再也没有不吃猪食的现象,不久,又产下了一窝猪崽。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9591/4816029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