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零二章 乱

第一百零二章 乱


  龙朔二年,十一月,大唐再次发起对高句丽的进攻。

  从时间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窗口。

  辽东酷寒,时值隆冬,对唐军将士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但从历史上看,这样的时间发起战争,对李治朝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早在显庆五年十二月,李治便曾派契苾何力、苏定方、刘伯英、程名振率军分道进攻高句丽。

  在龙朔元年,朝廷还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前往平壤、镂方行营。

  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

  要照这么看的话,今年打高句丽,时间还提前了一个月,对唐军将士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甚至李治诏书里的意思,颇有打进平壤城过元节的味道。

  换后世的话说,便是打破高句丽,去高句丽都城平壤过年。

  对此,唐军上面的将领虽然不敢明言,但中下层的士卒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别说十一月,就算是十月,在辽东这白山黑水间,也可能突然降温,湖面冰结,把人手指冻掉都可能。

  就这种情况还用兵。

  真当大唐府兵都是铁打的,不是血肉之躯?

  为此,苏大为私下找李勣问过,得到的消息是,李治不想耽误农时,算了算,这个时间进兵对农业损耗最小。

  损耗最小……

  苏大为不记得当时自己是什么样惊奇的表情。

  但是回自己大营后,身边的将领都差点骂出来。

  特别是基层出身的那些中下层将领,他们本身就是小地主,小农户,家里有田产,不服兵役时,也会回家干农活,自然是清楚其中的门道。

  朝廷这次算得也太精明了。

  的确是不影响农时。

  可问题是,影响远征辽东将士的士气啊。

  这么冷的天,鬼愿意打仗。

  再说现在打仗都没赏赐,干这卖命的玩意,图啥啊。

  打赢了都没赏,更别提战死的人了。

  以前朝廷还派专人慰问,还给极高的礼遇,还有抚恤。

  现在屁都没有。

  苏大为也为此事,向此次行军大总管李勣极力争取。

  得到的结果是,李勣什么多的话也没说,也没给承诺,只是使了个眼色,告诉苏大为:“这是上令,不可违也,可效法老夫旧例。”

  旧例?

  话里有话。

  苏大为回去翻了翻卷宗,查阅了一番,才知道李勣老兄带兵很有一套。

  过去在太宗时期,唐军作战有一个原则,就是出门不抢点钱,就是赔钱。

  我打你,你不赔偿点精神损失费,就是没礼貌。

  军费就是这么省出来的。

  不但以战养战,而且当兵打仗是真能赚大钱啊。

  比如打东突厥时,李靖俘获了几十万头牲畜,可是李勣部一头没抓到,就抓了五万俘虏。

  打薛延陀,李勣又是俘虏了五万多人,一头牲畜也没有。

  一头没有也太说不过去了。

  唯一的答案就是,李勣把值钱的牲畜缴获,和将士们分了。

  所以刘仁轨上书李治时,才会说贞观时期,太宗舍得给钱给官,士兵们打仗牺牲了,朝廷都会派使者吊唁祭奠,追封官爵。

  打高句丽时,士兵全都赐勋一级。

  每战必胜,出征时间短,还享有极大的战争红利,这样的老大谁不喜欢。

  喊天可汗,那可是真心实意。

  不光唐人爱戴,连跟着李世民混的那些异族藩将,也是感激涕零,感激天可汗带着大家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

  太宗朝时有记载,朝廷每次征兵,征百得千,征千得万。

  这都是有事实依据的。

  对大唐百姓来说,当兵,就相当于农活空闲里出城打零工了。

  跟着朝廷干,出去几个月,回来就抱几头羊,致富奔小康。

  花的时间短,致富机会大,危险系数还低。

  回回都是大胜,跟着后面追着敌人屁股砍,再满山遍野抓羊抓马就成了。

  这种好事,谁不想参加。

  但是李治朝,到龙朔年间,这事已经干不下去了。

  参军打仗,不再是好事,而是掉脑袋的苦差。

  苏大为把这些弄清楚,再联系到李勣那句“效法老夫旧例”,这不就是要学他把缴获的战利物资给将士们分了,以此来维持士气吗?

  可特么的,这活在贞观年间能做,到如今还能做吗?

  这是与皇帝李治争利啊。

  李勣这番暗示,摆明了就是士气要维持,事情你去做,但锅不帮你背,你自己顶住。

  “老狐狸!”

  苏大为除了在肚子里骂几声,也没别的好办法。

  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

  仗还是要打。

  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泉盖苏文的确是死了。

  尸骨都凉透了。

  高句丽这方面是极力的掩盖,但终究是瞒不过去。

  大唐龙朔二年。

  高句丽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任莫离支。

  泉男建趁示男生出巡的机会,自任莫离支,与泉男产共同发兵讨伐泉男生。

  泉男生逃跑,驻守另外的城邑,让他儿子泉献诚到唐朝求救。

  十月,朝廷任命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领兵救泉男生。

  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向导。

  俗称,带路党。

  又任命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并令百济熊津都督苏大为出兵,共同讨伐高句丽。

  十一月,庞同善大破高句丽军,泉男生率领部众与庞同善会合。

  李治下诏,任命泉男生为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抚大使,封玄菟郡公。

  冬,十二月,李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出现在军中。

  并且李勣钦点,以熊津都督苏大为为行军副大总管,以进攻高丽。

  庞同善、契苾何力仍任行军总管,及安抚大使。

  水陆诸军总管和运粮使窦义积、独孤卿云、郭待封,及带方刺史刘仁轨等,都受李勣和苏大为指挥。

  历史走向,已与苏大为熟知的大相径庭。

  原本李勣出征高句丽,应该到乾封年间(公元666年以后),但是现在不过龙朔二年,这一切就已经发生了。

  泉盖苏文的死,也比原本历史上早了几年。

  并且苏大为的名字,居然出现在此次大唐征高句丽的高级将领中。

  史书上都没记载。

  可以说,苏大为从军数年,从当年征西突厥时的军中斥候队正,到苏定方麾下前锋。

  到征百济时做为情报头子活动。

  后又协助苏定方和刘仁愿稳定百济局面。

  直到王文度暴毙,他被临危受命,成为代都督。

  到扑灭百济叛乱,一战擒获扶余丰等人,并在白江指挥当时身为白衣的刘仁轨,大破倭军。

  最终因功,得授熊津都督一职。

  再到此次,李勣征高句丽,征调他为行军副大总管。

  苏大为从初入军中的基层将领,实现个人的三级跳,一跃来到唐军高级将领之阶。

  战争,是最好的晋升之机。

  危险与机遇并存。

  苏大为现在也不清楚,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引起的蝴蝶效应,改变了这些历史。

  但是身处其中,他也没功夫想那些哲学问题。

  全部的精力,都要用来应付眼前的乱局。

  泉盖苏文是死了。

  他的三个儿子是内乱了。

  但虎死架不倒,高句丽的国力依然十分强大。

  要想吞并这个东亚小霸主,并不轻松。

  此时,因为高句丽内部的混乱,整个战场局势也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用苏大为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半岛局势越乱,实力就越分散。

  越有利于客场作战的唐军。

  这两月里,唐军的攻势十分猛烈,李勣亲自带兵,取了十六城。

  契苾何力和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等人,也各有斩获。

  苏大为这边,领唐兵两千余人,率新罗仆从军一万,以及征召倭国仆从军一万人,从百济进兵,威逼高句丽大同江一线。

  这两月下来,只攻下了三城。

  这个进度不算快,但因为大同江再过去,便是高句丽都城平壤。

  所以苏大为这边,以一支偏师,承受了高句丽人最猛烈的抵抗。

  据闻泉男建已经调集了八万援军,沿江布防。

  而对辽东方向侵袭的李勣军,则调集兵马十二万。

  李勣那边不光有十万唐军主力,还有契苾何力及庞同善等人的五万人马。

  这么一比较,苏大为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以两万仆从军,能吸引高句丽这么多兵马。

  虽然形势不错,但苏大为却一改他的用兵常态,并没有轻骑突进,相反,此次用兵,他显得十分谨慎,步步为营。

  这一点,当然也令手下将领十分疑惑,但苏大为没有说明,众将也只能依令而行。

  虽然是仆从军,但苏大为手下的兵马,有一半都是倭国征调来的,经过“革命改造”,在思想和军纪上,比一般的府兵还要好。

  夜色笼罩,苏大为端坐于自己的帅帐内。

  帐门微开,从外面灌入的西北风,隐隐挟着一丝大同江水的腥气。

  “都督。”

  帐外有人以略显生涩的唐语道:“末将新右三郎求见。”

  “进来吧。”

  苏大为抬起头,帐外的亲兵掀开帘帐。

  只见人影一闪,身材瘦小的新右卫门迈着小步进来,先向苏大为叉手行礼。

  他的动作有些笨拙,比不上唐人熟练。

  不过这半年来,他的口语和礼节上有极大的提高,与真正的唐人也相差仿佛。

  “何事?”

  苏大为向他投来询问的目光。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7829/5895419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