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戏里人生II > 第38章 一老如一宝

第38章 一老如一宝


在北京正乙祠戏楼看了一出京剧《梅玉配》。这场戏有三老:一是戏老,清末编演的新潮时装戏,如今已经变成货真价实的古装戏了,绝迹舞台至少也有五十年;二是戏楼老,建于康熙年间,历经风雨三百多年;三是演员老,主演中年纪最小的温如华先生也已六十七岁,其他几位全是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台前幕后整个班底加一起足有一千多岁。

        开场之前,是抱着看活化石的心思,以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重,并没指望着有多好的观赏效果;结果锣鼓一响,演员亮相,那份精致、优雅,毫不过时也绝未敷衍的纯正京剧韵味,令人目瞪口呆。温如华先生当年是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的京剧配唱,作为影迷我早已熟悉他的声腔,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嗓音竟还是那么水润甜美,字正腔圆,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古戏楼里依然声惊四座。他和其他几位主演以古稀之龄饰演少男少女,只看剧照实在称不上美观,但是在现场,硬是以精妙的手眼身法步掩盖了年龄上的不协调感。

        最令我惊叹的是马玉琪先生,七十六岁的老爷子,旗装做派简直赞绝,从扮相到身段,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全胜当今舞台上所有旗装旦。戏中姑嫂二人久别重逢,彼此大礼参拜,两位老先生一丝不苟地做足数分钟的复杂身段,再现古意盎然的旗人礼节,别的戏中从未见过。马先生更动用自藏的清宫老料制作了多件繁美行头,还原地道的清末旗装。坐在台下,只觉台上无处不是美,无处不是戏,单凭这视觉享受,就已值回票价。

        演出结束,美誉轰传,又加演两场,戏票仍是一扫而空。前几天也是这班老先生,贴出《玉堂春》,司空见惯的传统戏码,依然声势惊人,正乙祠经不住观众的苦苦哀求,不得不卖起了加座。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觉得这话在传统艺术领域尤其适用。这些老先生,有着今人不可比拟的丰厚底蕴,有着文献取代不了的活色生香,都是掘之不尽的宝藏、值得珍奉的拱璧。日前京剧研究家吴小如先生去世,众皆谓之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有不同的声音说:老先生就有那么神么?我觉得呢,老先生亲身经历过京剧艺术最精纯最绚烂的时代,当面见过真神,认真学过研究过真神,这份宝贵的传承,就值得让当下的时代奉他们为神。

        可惜的是,老先生们的价值,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京剧界依然在热衷于编新戏、搞大制作,对于传统戏的传承与抢救,做得太少。像《梅玉配》这种失传多年的老戏,是老先生们自发复排,此番惊鸿一瞥之后,只怕复又湮没于历史尘埃。真正见识过京剧全盛之美的老先生们,已经在陆续告别舞台,待得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彻底离开,必将有无数资料就此失传,那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损失。到那时候,京剧会往哪里去,还能走多远,后人是否还有幸见识纯正的京剧?每每念此,无尽心酸。一位戏迷友人的话,可能代表许多人的心情,他专程赴京看老先生版《玉堂春》,回来感慨道:

        “看过的最好的《玉堂春》。估计以后也看不到了。看马老唱完起来,差点哭了。”

        (宏济大舞台本周京剧演出:6月7日晚19点《红鬃烈马》杨少彭、窦晓璇(特邀))

        (配图:《梅玉配》马玉琪饰韩翠珍(资料图))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7048672/164291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