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清穿之外室 >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3章


苏青很喜欢清晨穿过大半个府邸去文先生学堂的感觉,这种静谧的努力时光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带着翠儿一边加快了走路的速度,一边小声的背诵着中庸中的经典句子,这些都是文先生说过必须要熟记的。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当苏青背了一半之后,她已经到了学堂门口。

        学堂内,文先生已经到了,正在一边临摹字帖。

        跟先生行了礼,翠儿便把书箱放在座位上,苏青拿出抹布给自己的桌子上擦灰,这是她读书的习惯,向来喜欢保持桌面的整洁,再开始读书写字。

        上课的时辰到了,文先生迈着方步,手里拿着戒尺和书走了下来,新一天的学堂生活便这样开始了。

        “今天,先默写《中庸》第二十篇,还是按着我的规矩来,若墨写不出来,或者字迹有涂改、不端正的都要受罚。”

        自从发现苏青天赋聪颖之后,文先生上课便不再放水,反而开始严格的要求她。

        苏青吸了口气,在走道的小水桶里舀了一小勺清水加进砚台里,开始磨墨,不一会儿便也提笔写道:

        “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也,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文先生走了下来,站在旁边看她默经,不由得暗暗点头,苏青基本上每次都能默写出来,而且字迹工整,颇有风骨,显然私下里也是十分勤奋,下了苦功的,只是想到她这样的勤奋好学,却偏偏是个女儿家,又不由得暗暗可惜起来。

        ……

        今日下午的课业晚一些。中午休息大概有一个半个时辰,苏青便先去额娘的屋子里用午膳。

        果木鸭子,珍珠烩鱼,酱汁腊肉,红烧狮子头,烧茄子,酿豆腐,酸辣笋丝,再加上一些时令蔬菜,主食是浇好了汁子的炸酱面。一桌子上满满当当,色香味俱全。

        此时用功了一上午的苏青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胃口反而极好,自然不客气的大口嚼了起来,比平日里还多吃了好几片果木鸭子。

        “小姑!”还没吃完午膳便听到有人叫她,只见年斌在门口气喘吁吁的,显然是刚吃了午膳就跑过来的。

        他是大哥年希尧的儿子,今年刚满十岁,跟着府里的另外一位先生读书,平日里跟苏青关系极为要好。不过他吃饭挑食的厉害,高高瘦瘦的,穿着一件质地考究的青缎士子服,腰束革带,他比苏青矮了大半个头,相貌十分俊秀,一双眼睛格外明亮。

        年斌的课业十分出色,作诗很有灵性,书法尤其好,可谓是家学渊源,苏青也很佩服他的学问,姑侄二人偶尔在一起讨论功课。

        “小姑,今儿一起去儒林书坊看书吧。”他略显兴奋的道。“都有些日子没去了。”

        两人跟太太撒娇保证了很久,才得了准许出门一个时辰。

        苏青三口两口的解决了手里的鸭子肉,换了跟年斌一样的儒衫,两人便一左一右的出了正房的大门。

        京城北边儿以官道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扩散。宽阔平坦的官道从小镇的中间穿过,两边分布着数十家各式店铺,又银楼、药铺、骡马行、酒馆、客栈、杂货铺、绸缎庄、当铺等等,甚至一间叫做“春香阁”的大门前,总站着几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惹得路边的行人频频观望。

        各行各业的小贩们更是把各式小摊子摆满了官道两边,不断地大声吆喝着,路上人来车往,非常的热闹。在府里呆久了,苏青骨子里已经习惯了安静,所以每次来到街上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似乎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喧嚣的世界。

        大约走了一条街,他们转了个弯,书坊便在不远处。这条街的第三家店铺上挂了大招牌,上面写着“儒林书坊”四个大字,就是这里了。

        两人和众人一起走进书店大门,一股墨香味儿扑面而来,书房里已经有不少人,大部分都是穿着深色儒袍的饱学之士,也有向自己二人这样打扮的年轻学子。

        年斌拉着苏青一排排去寻找心仪的书。书坊和药铺一样,千百年来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格局,两边都是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各种书籍分门别类的摆放着。

        书坊的中间是一排又长又宽的桌子,上面也摆满了书,地面是用木头铺成的,很多人便席地而坐。

        苏青很快找到一本《孟子诠释》,这是本朝颇为权威的一本孟子解析,不仅有全文,还有释义,也就是怎么理解里面的每段话,甚至还有史实的阐述。这正是苏青这两天要学的部分,她不再分心寻找,便席地而坐,很快便开始快速的浏览这本书。

        当年斌找到了想买的书,她也基本把这本书读了有一半了,下午的课业快开始了,两人便付了银子,加快速度一起赶了回去。

        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几乎是刚刚在自己座位上坐好,文先生便进来了。

        下午先生先给《中庸》解读释义,苏青听得很仔细。

        之后便是比较放松的时刻,按照惯例该诗词解析了。

        文先生也是一个喜爱诗词的人,尤其喜欢律诗,她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才缓缓地开始讲解《竹枝词》。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刘禹锡的诗句,文先生曾经教他《声律启蒙》之后,通读过这首诗,苏青尤其喜欢那一句,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纵横开阖,酣畅流利,却又借古讽今,直击现实。

        文先生一首讲完,苏青埋头提笔,开始一笔一划的把这首诗记录下来,学堂内一片沙沙的写字声。

        ……

        夜晚,年家,正院兰水阁。

        烛光明亮柔和,苏青正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做功课。今晚的默功是《中庸》第二十一和二十二篇各写三遍,还有《论语里仁篇》默写一遍,还要再把今天学的《竹枝词》默写两遍。

        《论语》是上半年教过的东西,文先生怕她忘记,便用这种方法温故而知新。

        文先生这几个月虽然待她越来越严格,却是个明师,苏青也静下心,认认真真的跟随先生学习。

        房间里十分安静,并没有人打扰她,只有翠儿偶尔进来剪剪烛花,免得灯光暗了伤了她的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苏青总算写完了今日的功课,起身走走活动一下僵硬的颈椎和手指。她打算休息一下,把今天在书坊里看到的那半部《孟子释义》墨写出来,加深记忆。

        ……

        年羹尧从宫里回来已经太阳落山了,想着早晨苏青便央着自己去玉锦楼,自己今儿却一直不得空,心中不免有些愧疚,一回府便来了兰水阁。

        见她刚刚写完的功课,便走上前笑道:“给我看一看。”

        年羹尧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他跟别的八旗子弟不同,并没有走侍卫或者笔帖士这两条专门为八旗子弟打造的升迁捷径,而是走了科举之路,还中了进士,进入翰林院入职,走科举考进士,需要更全大清朝的才子比较,本就已经是极难的事情了,他还能入选翰林院,更是极为优秀了。

        毕竟翰林院可是培养朝廷高级官员的地方,从这里出来的官员,委任封疆大吏、中枢大臣的,大有人在。他一路被提拔,升任四川巡抚,位属封疆大吏。

        后来,四川战乱后,开始大规模的像四川迁入移民,解决战乱后的人口短缺,土地荒芜的问题,年羹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担任四川巡抚的,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还要处理官场上的种种弊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但是他在当时的四川巡抚任上,不仅各项繁杂事物处理的极好,更是清廉有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所以此时的他才能升任川陕总督,大权在握。

        “书法有些进步了,但还需长久努力,不可懈怠。”

        年羹尧也看出来了,苏青的字比之前又好了许多,更加的工整,这也是文先生的方法,先写工整,再慢慢写好。

        苏青点点头:“文先生也说了,没有七八年时间的苦练,青儿的字是见不了人的。”

        “文先生有些夸张了,在二哥看来,坚持三四年,你的字就能拿得出手了,不过董其昌的字练得人很多,要能称得上书法,确实还要练七八年时间。”

        “青儿会坚持下去的,谢谢二哥鼓励。”

        年羹尧坐在苏青之前的位置上,一篇篇的检查过去。耐心的提笔标注着错误,顺便讲述文章中蕴含的典故。不疾不徐,文采斐然。听着二哥清冷的语调,原本枯涩的经文也变得富有生趣起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5218896/16754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