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灵气复苏:我打造了神话 > 第一百零七章 大红袍

第一百零七章 大红袍


  很快,庙祝带着彭文便来到了白府,“就是这了!”
彭文点了点头,庙祝向前敲门并将彭文带了进去。
并告知彭文说白老爷现在正在见一位大人物。
彭文听到来的下人说白老爷现在正在见以为大人物,心里略有好奇,于是抬手掐指一算,十息时间后,彭文放下了手,他已经知道这位白老爷现在正在见谁了!。
白老爷现在见的人叫做徐世昌。
这个徐世昌若是寻常人自然是入不了彭文的眼中。
可这个徐世昌可不是寻常人,
徐世昌生于咸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855年,是河南卫辉府人,其祖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津图书馆馆藏档案记其籍贯为“浙江鄞县”。其祖辈明季北迁燕京,清军入关时南逃天津,落籍天津,是为天津寿岂堂徐氏。
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治汲县(如今卫辉市)城内曹营街。
日后发达,凡遇以上三地人士,徐世昌皆称为同乡;徐世昌善于拉关系、交朋友,于此可见一斑。
徐世昌幼年丧父,母教甚严。虽然家境贫困,典当以延师教子,并自督课,且重德育。
在徐世昌回忆的时候说:我在孩童之时,若有三份食物,便思得其两份,母即予严斥:“今日如此,长大又当如何。”
其母宁可将食物扔掉,也不让徐世昌食用。
徐世昌稍稍长大一些,每交一个朋友,他的母亲一定去考察一下那人的人品如何,如果真的是贤才,则以美食款待;否则立即训斥并令其不再来往。
当时的世人看到他们母子非常清苦,就劝他们去依靠县令亲戚,徐母说:“托人余荫,罔知艰苦,无复有刻厉振兴之心矣”。
族人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我家功臣也。”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徐世昌十六岁时开始课人兼自学,以经营薪米;十七岁因善书小楷,随叔祖父充任县衙文案;十八岁为某知府治函札兼会计,以文会友;二十四岁为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遇袁世凯,徐袁二人一见倾心。袁世凯见徐世昌青衣敝履,虽边幅不修却神采飞扬;谈吐间,显露出勃勃雄心与满腹经纶,赞道:“菊人,真妙才也!”当时徐世昌、徐世光兄弟无钱赴应天府应乡试,袁世凯即赠银百两以为川资,使徐氏昆仲得已成行,并同时中举。后来又中进士。
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了袁世凯的谋士,并作为他的盟友,互为同道;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是在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徐世昌沉默着离开了袁世凯的身边。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起用他为国务卿。
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
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
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系徐世昌的手笔。工于山水松竹,如《石门山临图帖》等。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如《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1939年6月6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原英国公墓,后同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苏门山下。
徐世昌一生可谓是传奇人生啊!
现在的徐世昌正任职于东北巡抚。
不过令彭文疑惑的是,徐世昌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村落里。
彭文神识磅礴而出,将白老爷和徐世昌之间的谈话给悉数听进耳朵里。
“徐大人,请尝尝这个茶好不好喝?”
白老爷谄媚的笑道。
“好,白老爷之情,本官必当尊崇!”
徐世昌说完便喝了一口茶,然后眼睛一亮说道:“曾听闻茶圣陆羽说过一泡好茶,不仅要有紧结油润的外形,油亮清透的汤色,细幽绵长的清香、花香、果香和沉香,更要有细腻醇厚的感觉。”
“以前我是不懂这位茶圣说过的话,但是现在我懂了啊!”
徐世昌有尝了一口茶,感慨的说道。
“敢问白老爷,这是什么茶?”
徐世昌问道。
白老爷微微一笑,仿佛很享受徐世昌的这一副乡巴佬的模样,咳咳了嗓子对徐世昌说道:“此茶乃是大红袍!”
“什么?此茶市大红袍!”
徐世昌听到白老爷这样说道,立马震惊的说道。
这并非是徐世昌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相反这才是听到大红袍后,见过世面的人所有的表情。
因为这个大红袍可不是普通的茶叶。
大红袍,原地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种类,品质非常优异。
华夏的特种名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甘、清、香。
当然这是次要的,重点是大红袍在献给清朝乾隆皇帝的礼单中,曾有“碧螺春20斤,龙井30斤、大红袍8两”的记录,这说明什么?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物以稀为贵,能够上贡的茶必然品质卓越。
这大红袍在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
还有在现代的一处拍卖场,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拍卖场里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904394/607805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