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 第二十九章 真正读书人的气节!

第二十九章 真正读书人的气节!


  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内撒下一片朦胧昏黄的光,整个皇城显得神秘而安静。

  那一座座深红的宫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样,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碧辉煌的岛屿。

  东宫这里不仅宽阔,而且还很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的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那飞檐上的两条龙,金鳞金身,活灵活现,似欲腾空飞去。

  “从今天开始,诸位就不用到太子府詹事处这来办公了。”顿了顿,继续说道,“这皇上回京了,这监国的差事,我也就交回去了。”朱高炽的声音缓缓在东宫里的某一处大殿中响起。

  话音刚落,朱高炽环顾四周的一众大臣,揖手行礼,“诸位,辛苦了。”

  群臣闻言,皆是一言不发,纷纷走上前去揖手行礼,然后离开。渐渐的,偌大的詹事处只剩下两人。

  解缙沉思了一会儿,见其他官员已离开,一脸微笑的走到朱高炽身前,揖手行礼,说道,“太子爷是不是非常担心,皇上最近有废立之举啊?我看把所有的奏折调走,也不是什么坏事。”

  “解先生,你是个有才之人,这以后啊,你还是少跟在我身旁吧,免得连累了你。”朱高炽愁容满面,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对了,感谢你在这段日子里一直帮我,我这无以为报,这个还请你收下。”刚说完,朱高炽伸手往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一块大银锭,随即递到了解缙的身前。

  解缙闻言,一脸正色的说道,“太子赐,不敢辞。如此,便多谢了。”在揖手行礼中,从朱高炽手中隐蔽的接过了银锭子,转瞬之间放到了自己的衣袖里。

  解缙沉思了一下,面露关怀之色,说道,“皇上只是想要看看您的执政能力。您啊,正好趁这段时间好好的休息休息。”

  朱高炽笑着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奈之色,随即挥了挥衣袖,示意解缙退下。

  解缙默默的叹了一口气,随后恭敬的躬身行了一礼,缓缓的退下。

  …………

  “你看我多乖多聪明多么听话……多奸诈……喝了几大碗米酒……再离开是为了模仿……”

  朱瞻基一路上哼着后世的歌,紧赶慢赶的回到了东宫大门前。

  只见东宫中走出来了一位中年男子,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的官服,前胸上绣着孔雀。

  他肤色白哲,乌黑深邃的眼眸,棱角分明的脸庞,五官清秀中带着一抹俊俏,帅气中又带着一抹温柔。

  “解缙参见太孙殿下!”解缙主动走到朱瞻基身前,揖手行礼,语气中透着一丝丝亲近之意。

  “解缙?”朱瞻基听到这话,脑海中默默的回忆起了解缙的一生。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有“神童”之称,五岁时听诗文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时,一天背诵一篇千字文章,且过目不忘;十二岁已读完《四书》《五经》,而且还是将其中的义理给读透了。

  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解缙才学高,但是说话口无遮拦,多次在朱棣面前,讲述朱高煦的种种不堪,因此被朱高煦所记恨。因经常与太子私下见面交谈,被朱高煦诬陷其为“没把皇帝放在眼里,没有做好臣子的本分”,朱棣震怒,命锦衣卫将解缙抓捕起来,解缙最终惨死于锦衣卫的诏狱中。

  “这是一个有智商,而没有情商的聪明人。若是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或许他还能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朱瞻基默默的在心里想道,这样一个有才学又能办实事的人才,死在朝中争夺的内斗上,实在令人叹息。

  朱瞻基面露微笑,揖手行礼,说道,“嗯,一直以来,有劳解学士协助父亲处理政事了,瞻基在此谢过解学士了。”

  “不可不可,解缙何德何能当得了太孙殿下的礼,这可万万使不得啊。”解缙侧了侧身子,避开了朱瞻基的这一礼,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是眼神之中的感动,溢于言表。

  他,解缙是看着朱瞻基长大的,他拥戴太子朱高炽,这份忠义之情自然也波及到了太子嫡子朱瞻基的身上。

  四目对视之下,两人默契的笑了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解缙转头看了看东宫的大门,随后再次转头看向朱瞻基,紧皱眉头,眯着双眼,语气中透着一股忧愁,“深宫之中步履维艰,步步惊心,不可大意!”

  话音刚落,一脸肃穆的朝着朱瞻基行了一礼,随后告罪一声,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

  朱瞻基默默的注视着解缙的离开,直至解缙被黑暗所吞没。

  也许,他并不是没有情商,还很敏锐的意识到太子朱高炽的地位岌岌可危。只是为了心中的君臣大义,他不得不三番五次的在朱棣面前述说朱高煦的种种不堪,以致于招了朱高煦的嫉恨,最终落得个惨死的下场。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了辽东。

  按照后世人的观点,在感叹他的才华跟忠诚之余,也要说一声他愚蠢。

  只是为了心中的君臣大义,就连累了妻儿以及宗族几百人。这真的值得吗?

  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在这个时代真正的读书人心中,真正的士大夫眼中。

  你可以说这种行为是很愚蠢的,但你必须要敬佩他。

  这种气节,正是我们华夏民族之所以能传承几千年,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气节,华夏民族才能在外敌的一次又一次入侵中,浴火重生,一次又一次的驱除鞑虏,恢复山河。

  这种气节或许不会被人理解,但是却不能没有这种气节,因为一个国家要是缺少了这种气节,这个国家的人民在面对敌人的杀戮下,将没有勇气奋起反抗。

  这种气节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崖山十万军民宁愿跟随少帝投海而死,也不愿投降的宋朝军民百姓。

  …………

  朱瞻基迈着沉稳的步伐,悠悠的来到了慈庆宫文华殿门口,一阵熟悉的谈话声传入耳中,朱瞻基停下了脚步,怔怔的站在门口。

  “唉,你还在这躺着呢,你说,老二究竟去不去云南就藩啊?云南一车一车的东西,往京都里拉。”声音停顿了一下,再次响起,“女官们都说他人缘好。呵呵,什么人缘好,见人就抓一大把金豆子送人。”语气中透着一股哀怨。这是他母亲的声音,大明帝国的太子妃,张妍。

  “是啊,他多有钱啊。我倒是想抓一大把炒豆子送人,可是我有吗?”声音停顿了一下,再次响起,“行了,你啊就消停些吧。”语气中透着一丝丝惆怅。这是他父亲的声音,大明帝国的太子,朱高炽。

  此起彼伏的谈话声不断的在文华殿中响起…………

  朱瞻基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里默默的替父亲朱高炽祈祷了一番,随即果断的转身就走。

  “母亲“爱”的唠叨,还是留给你了,我的父亲大人!”

  朱瞻基默默的想着,脚步不由的逐渐加快,不一会儿已出现在慈庆宫外。

  …………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850742/6927106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