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571章 一身俗气

第571章 一身俗气


第571章  一身俗气

        金紫光禄大夫、宋国公萧瑀还是没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即便有脚炉时时取暖,也挡不住生机早已流失。

        处于雍州北部的宜君县凤凰谷,虽号玉华宫,却没法与长安城相提并论,纵有尚药局的侍御医精心照料萧瑀,终究无力回天。

        诏令册赠萧瑀司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太常卿李道宗建言,谥号为“肃”,取刚德克就、执心决断之意,是为上谥。

        大致意思是刚正有德,接近大成,能守着本心做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隐恶扬善。

        李世民不乐意了:“谥号盖棺定论,当考察其品性。萧瑀为人暴躁、多猜忌,宜另定谥号。”

        于是,礼部郎中封行高建言之下,萧瑀得了一个二字谥号,“贞褊”。

        贞,意清白守节、大虑克就、不隐无屈(坦然无私),是为上谥;

        褊,心隘不容,为下谥。

        二谥结合,就是个中谥,有功有过。

        不考虑家眷心情的话,这个谥号是很贴切的。

        萧瑀在望乡台上骂骂咧咧,不就是喜欢倚老卖老嘛,多少老年人都这样,非得给我背一个“褊”字,很有意思么?

        封行高是密缪国公封德彝侄子,宋州刺史、嗣密国公封言道从兄。

        提起封德彝这个在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间摇摆的奸臣,也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话题。

        贞观元年他的谥号是“明”,贞观十七年唐临弹劾才败露事迹,降谥为“缪”。

        那么,这十六年间,所有人都失明失聪了吗?

        范铮对此一言不发,不学无术的羞愧感满满。

        谥法的讲究,似乎是遵循《周书》的《谥法》,范铮不太懂。

        其实也不是不能学,就是范铮看了容易入眠。

        除了朝廷的对帝王将相的追谥,东汉以来也有民间门生故吏、亲眷为长辈立谥,也称私谥。

        《谥法》所书是周公姬旦所著,但托名的可能性不小。

        原因很简单,失败的人说尽真理也是放屁,成功的人净放屁也是真理。

        别说是古代,就是后世尚有托名之事。

        萧瑀虽讨厌,萧锐的为人还是不错的,范铮犯不着在这时候激怒于人。

        又不是什么不死不休的大仇,何况人萧瑀还真的死了。

        即便萧瑀临终的嘱咐是从快、快简、入土为安,但殡葬大总管、鸿胪少卿长孙涣还是一板一眼地率司仪署履行职司。

        鬲、铭旌、轜车、引、披、翣、挽歌、方相、纛、帐一应俱全。

        其他物品的规格有增减,唯五品以上使用四目方相、七品以上用二目魌头。

        《唐六典》是五品以上用方相,《大唐开元礼》是四品以上用方相,有出入。

        方相一词源头时间难定,《周礼·夏官》记载为负责大丧的驱鬼将军,生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魌头二目、不蒙熊皮,视为减配版的方相。

        方相、魌头还有真人版与竹纸版,竹纸版的通常殉葬。

        太子李治,乘金饰诸末端、紫油帷幔、紫油薰红色里衬、朱丝络网、一马的四望车,于渭水畔吊临,十里相送。

        萧瑀之薨倒是让范铮感慨了一番,遂令雷七等人取新鲜粟米十斤,范铮骑马入平康坊西南隅,扣曲阜县公府门而入。

        礼部员外郎孔志约亲率家仆,大开中门相迎。

        虽着常服,品秩有差,孔志约仍进退有度,一举一动皆合礼数。

        从二品爵的县公与从三品的实职,大致是可以视为对等的,大开中门并不失格。

        垂垂老朽的孔颖达,眉毛长、白且下垂,看上去更慈眉善目了。

        “炙手可热的雍州别驾,还能记着老朽,便胜却无数知交了。”

        抓了一把粟米,仔细嗅了香味,孔颖达笑容慈祥。

        都一脚入土了,范铮送钱财他看不上、送书卷他看不了,唯有这新鲜的粟米,可为粥食。

        倒不是范铮连肉食都舍不得送,关键你要孔颖达能吃得下、肠胃消化得了!

        并不是送贵重的礼物便最合适。

        范铮轻笑:“这不是一身俗气,不敢轻入书香门第吗?”

        孔颖达呸了一口:“你入他颜师古府邸几次了,倒有脸说这话!”

        哎,这肯定不一样,一来是乡党,二来是为了樊胜的亲事嘛。

        孔颖达无力地抬手,孔志约赶紧将茶汤送到他唇边,侍候他饮了一口。

        “老了,一无是处,唯拖累儿孙,便是我儿亦被唠叨得头疼。”

        孔颖达这话,还真不是谦词。

        幸好,他身体虽差,神志却清醒,不会无理取闹,但免不了絮叨从前的经历。

        絮叨一次两次,儿孙自是能承受。

        次数多了,难免受不了,却并非不孝。

        那些让人头疼的老人,你送什么给他吃,他能贬得一文不值,张口闭口“难吃”;可你不送这物件吧,他说你偷偷吃好吃的。

        孔颖达这算是好的了。

        孔志约只是微笑,没有丝毫厌烦,可见他父子平日亦极和谐。

        “老朽听说,你去凤栖原办事,给颜师古上香了?这厮毛病颇多,竟有人惦记,九泉之下当含笑矣!”

        颜孔两家本通家之好,孔颖达与颜师古兄弟交情深厚,这话自是说得。

        范铮笑道:“后生家受了前人恩惠,祭祀一下也属人之常情。”

        孔颖达扫了孔志约一眼,笑而不语。

        人走茶凉才是真的人之常情,美德之所以常被歌颂,不是因为其美,是因为其少见。

        要是随处皆美德,还需要歌颂美德么?

        当然,不是随处美德,也不是随处邪恶,平庸才是世间常情。

        一个念旧情的人,对处于新旧更迭的曲阜县公府来说,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老朽余日无多,亦倚老卖老一把,志约吾儿唯喜书、医,不精人情世故,你这后生家可要关照一二。”

        范铮都说后生了,孔颖达自然借机说些家长里短。

        虽说朝廷多少会优待曲阜孔家,以向儒林示好,可万一呢?

        这是孔颖达最后扶孔志约一把了。

        “范铮不才,当尽力保员外郎无失。”

        话得斟酌了说,孔志约不行差踏错,范铮当遥遥扶持一把。

        若是自己作死,那真无奈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668777/1165163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