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东周列国传奇 > 第四十八章 两把大火

第四十八章 两把大火


晋文公即位不久就是派人去追杀太子圉。没多久,他派出去的人就找到了太子圉,并将他杀了。

        这事件引起了吕省和郤芮的不安,他们觉得,下一个有可能是自己。两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们打听到勃鞮还活着。于是派人将勃鞮秘密请回了晋国。吕省和郤芮鼓动勃鞮跟他们一起干。但勃鞮不情愿。

        吕省说:“将军曾经两次去杀重耳,我想,就算他愿意放过你,他手下那些人也不愿意放过你。你不杀他,他迟早要杀你。”

        勃鞮说:“不错,我是杀他两次,可都是奉命而去的。我跟他并无个人恩怨,何况他现在是国君,杀他就是弑君,这种事情怎么能干?”

        郤芮说:“太子圉逃走的时候,你护卫在他身边吧。在一般人眼中,你就是太子圉的同党。太子圉被杀,你却活着。你想想,你能活多久?”

        勃鞮犹豫了一下说:“那怎么办?”

        吕省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跟我们一起干。只要我们干掉重耳,就有活路了。”

        郤芮说:“勃鞮将军,你和我都是将军,在军队中有人。咱们只要暗中联络一些人,把握好时机,就能成事。你不用顾虑太多。”

        勃鞮说:“好吧。那就听你的吧。”

        吕省还不放心,又提议,叫三人歃血为盟。等到搞完仪式,他才叫大家分头去准备。经过十多天的准备,吕省和郤芮通知勃鞮,可以动手了。

        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重耳的寝宫一如既往的沉浸在朦胧的月色中,一切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异样。到了子夜,一片乌云遮蔽了天空。黑暗中,一群背着柴草的士兵悄悄摸到了重耳寝宫的围墙外,他们把柴草堆放在墙外,在上面浇上菜油,然后点起火来。火光一起,另一批士兵又点燃火箭,纷纷射向宫里。不多时,重耳寝宫中四处起火。一间连一间的屋子燃起了大火,喊叫与哭声混杂成一片。宫门从里面打开,一群人冲了出来,但是他们刚刚出来,迎面便飞来无数利箭,跑在前面的都中箭倒下。人又退了回来。宫门立刻关闭。此时,大火越烧越旺,宫中已成一片火海。

        吕省、郤芮和勃鞮见火势凶猛,已经无法扑救,便带着他们的手下悄悄溜了。

        狐偃、狐毛、赵衰等人看见宫中火起,得知吕省、郤芮造反,知道他们手上控制着兵马,料定应对不了,便结伙逃离了晋国。

        大火烧了半宿,宫殿成了一片废墟。天刚刚蒙蒙亮,吕省、郤芮和勃鞮带人破门而入,将宫中每个角落翻了个遍,但却没有找到重耳的尸体。有一两具尸体有点像重耳,却烧的面目全非,难以辨认。

        吕省说:“不管他是烧死了,还是逃走了。到这个时候,国内已经无主,只要咱们赶紧立个新君,那么重耳再想回来也没那么容易了。”

        勃鞮说:“晋国前两个国君都是秦国立的,这次还是叫秦国帮忙立一个吧。只要有秦国支持,什么都不用怕了。你们两位跟公子絷定过盟约,所以还是请两位去秦国大营游说一下。这种事别人去了都弄不成。”

        郤芮和吕省都觉得主意不错,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叫勃鞮先入秦军大营,告诉秦穆公,晋国宫殿失火,重耳被烧死,请他帮忙再立一个国君。吕省和郤芮的小算盘是,一旦勃鞮谈成,他们就去,一旦秦国不同意,他们至少是安全的。

        勃鞮一人一马去了秦营。两个时辰后,秦穆公派公孙枝和丕豹前来,接吕省和郤芮前往秦军大营。

        吕省、郤芮到了秦国军营,将晋国宫殿失火的经过和他们的请求说了一遍。秦穆公一笑说:“这个事情好办。要立新君嘛,我这里刚好有一个。叫他出来和你们见一见吧。”说着,他向里面喊道:“请晋国新君出来。”

        话音刚落,帐后走出一人,方面大耳,鼻直口方,双目炯炯,颌下几缕长须略带花白。吕省、郤芮一见,惊得目瞪口呆,禁不住腿肚子哆嗦起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指着吕省和郤芮说:“我如何对不起你们?非要置我于死地?若非勃鞮相助,险些被你二贼害了。左右将士,替我砍了这两个狗头。”

        秦国军士一声应诺,走出四个武士,转眼间便将吕省和郤芮拖了出去砍了。

        原来,勃鞮在跟吕省、郤芮定了盟约后,越想越怕,他觉得,我每次追杀重耳,都是奉了国君的命令。这是做臣子的本分,没有什么错误。可这次是吕省和郤芮叫他去杀国君,那就是另一个性质了,那叫做弑君。这是不可饶恕的。他又想,我勃鞮一辈子做忠臣,到头来背上个弑君的罪名,不但自己完蛋,全家族都要跟着遭殃。我必须悬崖勒马。这么一想,他便赶在吕省和郤芮动手前,将消息透露给了重耳。因此,重耳躲过了那场大火。吕省和郤芮放火之后,勃鞮又将二人骗到秦国军营中,这才有了重耳诛杀吕、郤二人的事情。

        晋文公重耳谢过秦穆公,便赶回去收拾残局。他担心还会有人造反,于是决定,准备对太子圉的余党进行一次清洗。狐偃劝他不要那么干,说:“这满朝文武中,见风使舵的人实在太多了。杀是杀不完的,而且会越杀越多。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主公,夷吾和太子圉就是因为杀人太多失掉民心的。主公,咱们还是宽容他们吧。”

        晋文公确实很明智,他听进去了。于是下了一道命令:

        “凡在夷吾、太子圉当政期间,有过于重耳言行者,既往不咎。只要真心悔过,忠心为国,都将一视同仁。”

        这道命令下了之后,朝廷上的大臣们稍稍稳定了些。但是重耳觉得,民心还没有收服。他为此一直苦恼。

        有一天,头须来见他。晋文公一见到头须,就想起当年他卷了行李和盘缠逃走后给大家带来的苦难,顿时怒从心起。他咬牙切齿的对头须说:“你胆子不小哇,还有脸来见我?”

        头须趴在地上磕头说:“主公,我知道我罪大恶极,当年我卷走了你们的盘缠,害的那般兄弟吃尽了苦头,他们各个都恨不得宰了我。但是我敢来见你,自然有见您的道理。”

        头须的话让晋文公想起了勃鞮,他平缓了口气说:“你说,你有什么道理?”

        头须说:“主公您在外面奔波了十九年,自然清楚人情世故。朝中的大臣们,尤其是吕省、郤芮手下的人,很多人都说

        过对你不利的话,做过对不起您的事,这些人不在少数,他们都很担心。即便您下了命令说要饶恕他们,但是大家还是担心。当年,我偷了主公的钱财,害得你们一路上受冻挨饿,这件事情晋国人都知道。晋国人都骂我罪大恶极。要是主公饶了我,大家就会相信主公的话,就会放下心来。这就是我来见主公的道理。”

        晋文公笑起来,他指着头须的脸说:“你这狗东西,实在是太狡猾了。不过,你能来,也算是帮我。我就饶恕你吧。”

        晋文公饶了头须,还特意坐上头须驾的车,在都成中招摇过市的走了几圈。所有看到的人都觉得晋文公气魄很大。众人都在议论,说重耳心宽,说不翻旧账,那是真的不翻。头须不是被饶恕了吗?于是原先跟着吕省和郤芮跑的那些大臣才安心下来。这样一来,曾经反对重耳的人,渐渐的都开始真心支持他了。

        国内的局面稳定了,晋文公便派人从秦国接回了怀赢,后改名为文赢。又从齐国接回了齐姜,从狄人的地盘上接回了季隈和儿子。重耳一家终于团聚。

        做完这些事情后,重耳开始大封功臣。他叫原先那批跟他流浪的人自己说说自己的功劳。大家伙兴高采烈,纷纷表功。只有介子推不说。于是,晋文公封了所有人,唯独没有封介子推。

        介子推回到家中发骚说:“晋献公的儿子都死光了,只留下一个重耳。他当国君,那是天意。狐偃、赵衰那些家伙连这一点都看不到,还非说是他们的功劳,简直可笑。我真替他们汗颜。要说有功,我当年割下腿上的肉给他吃,那才叫有功。可惜,他怕是早就忘了……”

        第二天早上,介子推收拾了行装,带着老母亲去了绵山隐居。从此,一去不复返。

        介子推走后,重耳的旧人中有些人抱打不平。有一天,有人写了一篇无名帖,贴在晋文公的宫墙上:

        曾有一龙,流落西东。

        小蛇几条,随之建功。

        腾龙在天,小蛇归洞。

        各有着落,其乐融融。

        还有一条,落寞山中。

        晋文公看了这个帖子,心中大惊,他神色慌张的说:“坏了。我怎么把介子推给忘记了。”

        他马上派人去寻找介子推,可是找来找去,回来的人都报告说没找到。一年多后,有人来报告说,有人在绵山上发现了介子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樵夫。晋文公于是又派人去寻找,回来的人报告说,还是没有找到。晋文公想起当年在卫国的大树下喝的那碗肉汤,心中愈发不安,他决定亲自上山去找。

        晋文公带着兵马把绵山围住,派兵上山搜寻,一连几天,都没有发现介子推的踪影。有人说:“介子推这是故意不下山。咱们干脆放一把火,把他逼出来。”

        晋文公受不了那张无名贴的嘲讽,到这时候,他觉得只要能把介子推找回来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就想试一试。一声令下,士兵们四处点火。不消片刻,绵山上大火熊熊,遮天蔽日。

        火一燃起来就无法控制,一连烧了三天。山中跑出来许多野兽和飞鸟,但就是不见介子推出来。

        三天后,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晋文公派人上山搜寻。这一次他们倒是找到了介子推。但不是活的,而是烧成了黑炭的介子推和同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介子推的母亲。

        士兵们将两具黑乎乎的尸体抬下山来,晋文公一见,当即嚎啕大哭。当年那般旧臣也跟着他大哭起来。最后,晋文公下令,就在绵山上厚葬介子推母子。

        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三。

        老百姓都说,介之推是因为不说自己的功劳,而被烧死在绵山上的。百姓们既敬重介子推的忠义与清高,又为他感到惋惜。于是,每到这一天,有些人就忌火,只吃冷饭。渐渐的,这种习惯演变成老百姓的一种传统。

        后来,中国民间每到农历的三月三,百姓们就不动火,只吃冷饭冷菜。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653169/147829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