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哭秦廷
空山微雨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伍子胥回到楚国后,把他进入郑国逼死囊瓦的情况给阖闾做了汇报。阖闾只关心囊瓦的下落,根本没想过去攻打郑国,所以他对伍子胥从郑国撤兵毫无异议。听完汇报,他就叫伍子胥继续寻找楚昭王的下落。
伯嚭不解,问道:“大王,楚王可能已经逃到别国去了,如此耗费兵马去寻找,有何意思?”
阖闾笑道:“楚国各地的势力无日不想反扑,一旦楚王出现,他们就会聚集起来。我们各处搜寻楚王,不管能不能找到,都是一种威慑,楚国的地方势力就不敢轻举妄动。时间长了,他们会慢慢失去锐气。到那时,楚国就是我们的了。”
伯嚭奉承说:“大王英明。”
伍子胥休整两日,便继续带着兵马四处转悠,到处打听楚昭王的下落。
有一天,他的朋友申包胥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大意是:
“子乃楚人,为复私仇,引吴灭楚,掘王墓以鞭尸,拆宗庙毁社稷。甚以乎,天怒人怨也。子仇既报,乃屯兵楚地,迟迟不退。子曾放言,誓必灭楚。我亦有言:‘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至书于子,共勉之。”
伍子胥读完信,心情烦躁,问起了申包胥的情况。原来,郢都沦陷的时候,申包胥跟随一班大臣逃进了山里。伍子胥想,申包胥是一个颇有家国情怀的楚国大夫,他肯定无法容忍灭楚这个结果,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于是他对申包胥的信使说:“我军务繁忙,就不写回信了。请你带个口信回去,就一句话,‘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信使将口信带回了山里,申包胥读出了两层意思。所谓“吾日暮途远”,是伍子胥的一个比喻,说他大仇淤积在胸,多年未报,就像一个走长路的人,到了日暮穷途的时候,离目的地还远。第二句“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说的是,他的仇淤积太久,因而违背常理,出此非常之举。这显然带有自我辩解的意思。申包胥自然能理解伍子胥的心情,但却不接受他的毫无悔意的辩解。
申包胥想起了当年在去宋国的路上他与伍子胥相遇时的情景,当时,两人说过这样的话:
伍子胥说:“我必覆楚”。
申包胥说:“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那时候,伍子胥手上没兵,囊中没钱,无家可归,惶惶如丧家之犬。申包胥以为他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才说了大话。因此,他也豪迈的说了句“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没想到,多年以后,伍子胥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申包胥想,他也应该去兑现当初的豪言壮语了。
申包胥想到,楚昭王(公子珍)的母亲是秦国公主孟嬴,或许去秦国有一线希望,于是他带了两个仆人,一路风餐露宿,走了十多天,终于来到秦国。
秦哀公听了申包胥的请求,表示同情,但却不愿意出兵。他客气的说:“楚国那么强,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被吴国打得大败?吴国能灭楚国,说明其实力不在楚国之下,就算我出手,也未必能救楚国。还是让我好好想想,和臣子们商量商量再说吧。”
申包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念叨:“秦不救楚,楚将万劫不复。楚王公子珍也是秦国的子孙,如今他国破家亡,流浪在外。何人能救?何人能救哇。”
秦哀公劝了几句,申包胥根本不听,只是一味的跪着哭。秦哀公心烦,便叫士兵将他拉起来。申包胥被拉起来,士兵们一放手,他便一把抱住朝堂中的一根柱子,继续大哭。士兵们拉他离开,他死死的抱着柱子不松手。秦哀公见他哭得惨烈,不忍心用强,挥一挥手,叫士兵们把他拖出了朝堂完事。
申包胥被拉出朝堂后,在外面又抱住一根柱子,再不撒手。他哭道:“我乃楚国忠臣,为楚国来求救,楚国不能复国,我就在秦廷抱柱而死,抱柱而死,抱柱而死……”
士兵们回报秦哀公,秦哀公说:“让他哭吧。等他哭累了,自然就回去了。别管他了。”
申包胥就这么抱着秦廷之柱子哭开了。古人描述道:“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到了第七天,秦国大臣上朝的时候,秦哀公听说申包胥还抱着柱子哭,只是哭声微弱了,好像要死的样子。秦哀公感叹道:“楚国虽然不讲道义,可是有这样的忠臣,看来也是灭不了的。我看,还是帮一帮楚国吧。”
秦国大臣也说:“楚国疆域辽阔,虽然一时被吴国所灭,但吴国吞不下整个楚国。只要咱们出兵,楚国的地方势力就会跟咱们联合起来一起打吴国。到时候,就算得不到楚国的土地,也能叫楚国臣服于秦。这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秦哀公于是决定出兵。他叫人把申包胥送回客栈,好酒好肉的伺候,待他恢复体力。同时,选派子蒲、子虎为将,准备发兵车五百辆进军楚国。
申包胥在客栈中沉睡了一天一夜,醒来时,恢复了体力。他听说秦国人秣马厉兵,准备出征,便自告奋勇来找秦国大将子蒲,要求给秦国军队打先锋。子蒲正需要一个熟悉楚国的情况的,当然是求之不得。
秦国大军进入楚国时,子蒲跟申包胥商量,派人去随国找到了楚昭王,请他出面号召楚国各地的地方势力集结,配合秦国军队,打击吴国。
不到十天,楚国各地的残留势力纷纷集结。楚国大夫子西和子期就带着这些军队来与秦国军队汇合了。秦、楚合兵一处,向楚国都城郢都杀了过来。
公元前505年六月初,秦、楚联军在于稷与吴国先锋夫概的大军相遇。两军对峙。申包胥、子西和子期首先率楚国军队出击。夫概自从进入楚国以来,连战连胜,未遇敌手,根本不把楚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亲自上阵,与申包胥斗做一团。两人打斗正酣的时候,夫概忽然发现楚军后面杀出大量秦军,不禁大惊,秦军怎么会出现?就在他慌乱的时候,秦国军队已经铺天盖地的杀到跟前。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夫概胆怯,更让吴国士兵惊慌。
吴国军从未与秦国交过手,他们很快发现,秦国军队比以往他们遇到的诸侯军队都厉害。那黑色的军旗,黑色的盔甲,凶猛的冲杀,让吴国军队抵挡不住。战不多时,吴国军队渐渐吃力,开始后退。
申包胥一心想复国,不要命的催军奋进。在他的带领下,秦、楚军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吴军。夫概看到战场形势已经逆转,只好下令撤退。号令刚出,撤退就变成了溃败。吴军将士各自逃命,秦、楚两军乘势追杀,吴军大败而去。
夫概逃回郢都,见了阖闾,报告说:“秦国兵马十分厉害。我们实在抵挡不住,这可怎么办?”
阖闾听说秦国出兵了,也慌乱起来。他早听说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不同于一般诸侯,要勇猛的多。他看着孙武,想听听孙高参的主意。
孙武说:“咱们久住楚地,为的是找到楚王(楚昭王),可是一直找不到他。楚国各地的势力早就在暗中蠢蠢欲动了。现在,秦国又掺和进来。如此一来,楚国反扑,秦国增援,咱们以一国之力要面对两个对手。我看,吞并楚国已不可能。”
阖闾不耐烦的催促说:“现在火烧眉毛了,请孙先生直截了当说办法。”
孙武老话重提,说道:“我曾经提出叫公子胜来做楚王,就是担心我们一口吞不下楚国。根据目前形势,我想,不如和秦国讲和,答应他们恢复楚国。”
孙武说来说去,最终说了个议和。这等于是没主意。阖闾闷着脑袋不表态。伍子胥在一旁眉头紧锁。但他心里清楚,孙武说的确实有道理。他想了想,不等阖闾问他,便表示赞同孙武的意见。
伯嚭站出来说:“我不同意。夫概败了一阵。但我们的主力还没有上阵。不要只听一面之辞,我们的军队是血肉之躯,难道秦国的军队不是?他们能厉害到哪去?我请求大王给我一支兵马,明日我去交战。”
阖闾见伯嚭自告奋勇的要求出战,心里很高兴,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日,伯嚭率领三百辆兵车出战。到了下午,伯嚭把自己装在囚车里回来了。原来,他也一样,大败而归。
孙武私下里对伍子胥说:“伯嚭这个人傲慢无礼,私心又重,利益当前,义气在后。日后必然害你。不如趁此机会把他除掉。”
伍子胥虽然也知道伯嚭的问题,但却于心不忍,反而为伯嚭开脱说:“伯嚭以前立过功,这次败了,但功劳不能全部抹杀。让他戴罪立功吧。”
孙武不再说话。阖闾也不想追究伯嚭的责任,再加上伍子胥也想保他,他便放了伯嚭一马。
三日后,秦、楚联军围住了郢都。吴国军队凭借郢都城的高墙深沟固守不出。夫概之军住于郢都附近,与城内形成呼应。
有一晚,前方有个将军快马来报,说夫概趁着夜色,俏销带着本部兵马溜走了。阖闾赶紧把伍子胥叫来商量。伍子胥说:“夫概肯定回了姑苏城,他这回去,必定要抢夺王位。”
阖闾说:“这可怎么办?秦、楚攻城不辍,我们如果撤,那就会败得一塌糊涂。”
伍子胥说:“大王,你带人回去。这边交给我和孙将军。有我们在,还能支撑一阵。”
阖闾说:“那我就先回去,你们二位在这里顶一阵。”
话说夫概,他脱离了战场,便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回了吴国。一进吴国,他就四处宣扬说,阖闾已经被秦国和楚国打败了,现在生死未仆。根据吴国的规矩,兄长不在位,王位由兄弟继承。吴国人不明真相,有些人就开始支持他。
夫概到了姑苏城下,陈兵城外,要求阖闾的儿子太子波,还有辅佐太子的将军专毅和被离放他进城。但太子波等三人拒绝开城,并命令军队严阵以待。夫概于是下令攻城。太子波等人一面守城,一边派使者向阖闾求救。
使者在赶往楚国的半路遇到了正往吴国而来的阖闾。使臣把夫概造反的情况一说,阖闾当即派人去楚国,令伍子胥和孙武放弃楚国赶紧回兵平叛。
伍子胥得到命令,感叹道:“申包胥当年随便一说,没想到竟成了今日之实。他功成名就了。”
孙武说:“申包胥并非泛泛之辈。也就是他,换成别人,未必能成。”
吴国内乱的消息很快扩散出去。楚昭王听说后,决定回郢都。申包胥和子期、子西等人将其迎入军营,然后商议夺回郢都以及善后的事情。这时候,申包胥又给伍子胥写了封信,大意是:“子称灭楚,我言复楚,皆不爽约。子仇已报,我愿已成。你我二人可就此罢手。你退兵,我亦请秦国退兵。从此各守疆土,互不侵犯。免伤百姓。请吾兄体谅。”
伍子胥读罢此信,即命吴兵收拾行装。临行前,他们把楚国的国库劫掠一空,又抓了一万多百姓,然后带着这些战利品撤离了楚国。
伍子胥和孙武的兵马进入吴国后,便与阖闾的兵马汇合。阖闾发布命令:
“夫概假传王命,图谋不轨。有捉拿此人者,给予重赏。有主动投诚者,既往不咎。继续跟随夫概为恶者,全家治罪。”
命令一出,夫概的士卒纷纷倒戈。夫概一看大势已去,只好弃了兵马,逃到别国去了。
阖闾回到姑苏城,开始大封功臣。伍子胥、伯嚭都加官进爵,得到重赏。孙武只领赏,不愿受封。
封赏结束后,孙武向阖闾请辞,表示要归隐山林,研究兵法。阖闾再三挽留,孙武去意不改。阖闾十分不舍,便派伍子胥去挽留孙武。
伍子胥去了孙武的府邸,只见大门紧锁,一打听,听说孙武刚刚出城,去了江边。伍子胥便快马赶到了长江边上。
孙武正准备上船,见伍子胥狂奔而来,便停下来。待伍子胥来到跟前,他先说了:“将军来送行,孙某感激不尽。若是来挽留,就不必了。孙某去意已决。”
伍子胥说:“孙将军雄才大略,古今未有。你为吴国建立了非凡之功,已经有了基础。此时隐退,实在可惜。”
孙武说:“吴国乃是非之地。阖闾多疑,还有伯嚭那般势利之徒围着他。伍将军性情刚烈,将来难免受气。我惜将军之才,所以临行前想提醒一句:与其将来后悔,不如尽早离开。”
伍子胥知道再劝也没有了,于是诚恳的说:“这些日子来,伍员聆听将军教诲,收益匪浅。感激不尽。人各有志,我不敢强求。伍员谨遵将军叮嘱,小心谨慎,料想无妨。”
孙武知道伍子胥看重功名,淡然一笑,不再多说。作揖后,转身上了船。伍子胥站在岸边,望着孙武那一叶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光山色之间,怅然若失……
再说楚昭王。他回到郢都也大封功臣。申包胥自然是首功,但出乎意料的是,申包胥对楚昭王说:“大王,我老了。哭秦复楚这件事情不为自己,只为楚国。我如今心愿已了,再无挂念。请大王准许我回乡,于山野之间颐养天年。”
楚昭王说:“申大夫于国之忠,于友之信,于义之坚,古今所罕见。你不在朝廷效力,是我朝福浅啊。”
申包胥说:“楚国不缺大才。只可惜,埋没者多,大用者少。大王,我已经没什么用了。临走前,我给大王提个问题,请大王思之。”
楚昭王说:“你尽管说。”
申包胥说:“要论人才,伍子胥可算一个。他本为楚人,却为楚敌。这是为何?请大王深思。”
楚昭王一愣,想说点什么,却见申包胥弯下腰,深深作揖,然后退了出去。
申包胥走后,楚昭王用两座城池外加大量金银财物作为谢礼,打发走了秦国大将子蒲和子虎,并且与他们签订了盟约,表示甘愿做秦国的附属,年年进贡。秦国兵马至此方撤。
又过了一个月,夫概来投楚国。他只说了一件事,楚昭王便接纳了他。夫概说:“大王,你知道阖闾为何急急忙忙的把伍子胥和孙武调回吴国?那是因为我先回了吴国,准备乘机夺位称王,阖闾这才迫不得已弃了楚国。他赶回吴国,就是为了对付我。”
楚昭王笑道:“没错。这个事情我听说了。多亏有你。楚国能够复国,你功不可没。我把堂溪之地封给你吧。”
夫概谢过楚昭王,然后去了棠溪,此后,人们称之为棠溪氏。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653169/140128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