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复眼视界:想世间造物搬兴废 > 第1章 ?序章 寻找失落的1/2个自我

第1章 ?序章 寻找失落的1/2个自我


让  生  活  更  性  感,让  世  界  更  年  轻

        一

        公元1721年,是清康熙六十年。往前一年,俄罗斯军队在瑞典本土登陆,占据波罗的海沿岸,瑞典势力退出欧洲大陆。击败强国瑞典后,俄罗斯成为新的欧洲强权。次年,彼得一世接受皇帝称号,改国号俄罗斯帝国,俄国正式进入帝国时代。

        这一年,远在俄罗斯北部北德维纳河流入白海一带有一个小岛——杰尼索夫卡村,一个渔民的孩子,刚满10岁就跟着父亲一起出海打渔了。辽阔浩瀚的大海,处处使他感到新鲜神奇。在这种时候,他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要父亲作答。

        “海水为什么会发亮?”

        “天上怎么会出现北极光呢?”

        “为什么海水要涨潮呢?”

        父亲有时候也回答不上来他这许多无休无止的“为什么”。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这个少年人。他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揭开天地间的一切秘密。

        这个小孩,便是后来被誉为“俄国科学之父”和“文学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雏形的罗蒙诺索夫。

        “200多年前,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闯进了人类知识一切领域,他是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冶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美术家,在人文和理性世界反复穿梭。”

        罗蒙诺索夫的传记作者,用“闯入”如是描述道,他是凶猛的、摧枯拉朽式的,也是朝气蓬勃的。

        二

        笔者很喜欢的一位歌手包美圣,听她的歌,还是在大学时候。从《看我看我》、《捉泥鳅》、《钗头凤》到《梅雪争春》、《枫桥夜泊》,有点梦幻,有点童真,有点知性,有点俏皮。还有点多愁善感。看她在不同曲风间闪转腾挪,轻盈信步,在台湾民谣一时风头无俩,而这些成就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已定格。后来出国求学、经商,也是风生水起。人这一生的禀赋、机缘,何足道。

        那些传奇的人物,一出道,祭出的便是最霸道的招式,大匠不工,重剑无锋。如同bug一样的存在。倏忽身退,江湖独留那份怅惘与惊艳。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的张衡,同时是数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官至尚书。撰写了《梦溪笔谈》的沈括,同时精通天文、提倡新历法,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法”、“会圆术”;在地质研究方面,首次提出“石油”的命名,并有多部医著……

        你可以说这是现代学术体制建立前的“历史特殊”,但物理学家霍金写出了畅销书《时间简史》,分子生物学带头人沃森写出经典作品《dna:生命的秘密》,量子力学大师薛定谔写出字字珠矶的《生命是什么》,钱学森写出《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爱因斯坦、罗素、费曼……都是文理兼修的大师。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是什么,让这些人似乎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相比今人的视域的狭仄,竟让人心生自惭形秽之感。

        三

        现代教育体系及学术体制的建立,将人变为“职业人”,这种转变推动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和垂直细分,以应对工业化时代的需求和知识膨胀时代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使得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间的分野,越来越大,从个体而言,难以实现相互间的“跃迁”。而事实上,当一个领域的研究越是精细,就越考验在其他学科的知识积累。

        互联网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科技在前所未有的驱动我们的生活。而其酝酿的反智倾向,正在反噬人类的精神领域。

        社交媒体的初衷是加强人与人的互联,去中心化传播,而实际却是即漂亮地扼杀了“社交”,又优雅地终结了“媒体”。以“流量”、“点击”为幌子,人性中卑劣的恶魔,被释放出潘多拉的盒子,精英走下神坛,低俗化的力量,在资本的主导下,在肆无忌惮地侵袭我们的手机屏。

        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单向思维”的困境,或者理性,或者感性。君不见占据各大排行榜的鸡汤、反鸡汤层不不穷;社交平台各种情绪化言论,剧情反转、再发转,有些舆情并最终影响司法裁断;任由感性泛滥,整个社会在情绪化中不可自拔,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前征。一方面是都市人身份的扁平,视野的狭窄,一方面是物质的极大丰富,用物质去填充内心的空虚,终点将是另一个“动物庄园”。

        工业化的进程使得整个人类如同流水线一样专业和精确,全面综合能力却滑向深渊。但人类进化到今天,靠的就是他的全面:有人研究动物习性,专门设计了一个“三项全能”项目:“行军30公里——潜水15米——爬绳数米”。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没有能力完成这三项运动,除了人类。

        四

        每一个现代人,都是残疾人。

        但是总有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拒绝世界变得越来越平面化、浅薄化、粗俗化。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跨界思维”。人文精神与理性思维不能分家,与跨界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异曲同工。这不仅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新锐的世界眼光。

        如果《驴得水》里的小铜匠有那么一点科学常识,进而没有被女主角睡服,会不会就没有接下来的每个人的“悲剧”?为什么每一个江西老表灵魂深处,都有一罐瓦罐汤?rapper们的大金链子,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探索未被常识覆盖的“未知”领域,满足你不着边际的好奇心。只有真正高擎起火把的人,才能在为世人点亮前路的同时,照亮自己。我们期待,用科学丰富现下生活,用趣味点燃智慧的花火。

        “复眼视界”,不着边际的妄想者家园,致力于做“常识的追随者”和时代的“少数派”。这是一个泛科普、幻想类自媒体,面向学生、知识分子群体;有着一定常识储备的人群;希望在人文、科学素养上获取新知的受众;以及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心的你。

        《复眼视界》首发重磅预告

        《想世间造物搬兴废》——和中国读者聊聊进化论

        什么是进化论?进化论的研究,现在到了什么阶段?进化论就是“丛林法则”吗?进化论如何指引我们的当下生活?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生物学专家木小衲,一个被生物学耽误的杂文作家,通过最轻松的笔触,与我们一起,拨云见雾、点指迷津。

        木小衲,本名侯沉,生物学专家,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科学》(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刊》(prsb)等国际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在美国国家自然基金等十余份国际期刊担任评审专家。

        自2011年起,于密苏里科技大学生物系任职,研究方向为衰老生物学和社会性昆虫的生理和进化。教授课程包括:进化论、衰老生物学、进化论医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数学建模。

        更新预告:

        首发日期:9月15日

        每周五17:00,与您准时与您相约。

        “复习生计划”开启

        我们诚邀您成为“复眼派”的复习生,如果你:

        1、讨厌了一本正经的宣教,期待用新鲜的视角打量世界。

        2、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期待去了解更多跨学科知识。

        3、期望突破“知识固化”,让认知拥有更多可能。

        如果你能够为复眼派提供更多的创意,我们将会更欢迎。

        作为复习生,您将获得:

        1、获得与专栏作者思想碰撞的机会,以及其他优质内容。

        2、优先获得结集出版的精品图书。

        3、企业机构“复习生”将额外获得品牌宣传、优质产品优先推荐。

        (入派步骤:扫码,或直接搜索“sevenhells007”,添加微信。发送转发本篇微信截图,摆渡人将拉你入群。)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2643041/161004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