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真不是个海盗 > 第四百八十九章 步人甲

第四百八十九章 步人甲


咱就是说,紧密合理的步兵阵型是抵御骑兵的关键,从金钱的成本上看,精锐长矛方阵是可以挡住骑兵的。

        当然,5:1的战损比也让很多部队不敢贸然尝试用长矛兵阻挡骑兵。

        尤其是面对重骑兵的话,成本太高了。

        如果不是为了大的战略需求。使用六到七米的超长枪,靠的是数千人密集结阵,恐怕很难在面对骑兵时获得压倒性胜利。

        除了长枪兵,就只能在地面工事上想办法,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

        如果骑兵对大批严阵以待的步兵和弓弩手发起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

        只有在敌军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骑兵的冲击才能奏效。

        总结一下,以上这些办法虽然在对付骑兵上都有一定效果,但还是无法一劳永逸。

        步兵方阵对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重骑兵的质量相当于一辆微型小汽车,加上马奔跑的速度,冲击力极大。

        而且骑兵更多时候采用的是迂回,侧翼包抄的战术。

        即使步兵挡得住骑兵,也很容易出现打得过追不上的情况。

        弓箭手对骑兵的话,有效射程一般五十米左右,50米对骑兵来说只是几秒钟的事,也就是说弓箭手只有一次攻击机会,除非都是能一箭命中骑手的神箭手,否则全无意义。

        地面工事不够灵活多变,只能等着对面来攻,有很大的局限性。

        理论上来说,步兵对骑兵,真正能起到威胁作用的就是重机枪,但显然,这个时代造不出重机枪,说了也白扯。

        想要对付骑兵,尤其是对付精锐骑兵,就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的绝学放在骑兵战争中一样奏效。

        想当年,蒙古铁蹄一波推到了欧洲多瑙河畔,一波流推倒了西夏和金国。

        南宋唇亡齿寒,孤军奋战,力抗蒙古铁骑50年。

        放眼世界,已经是抗蒙桥头堡这个级别了。

        所以别觉得南宋羸弱,只知道骂,不知道表扬。

        其实打到后来,蒙古对宋、金的战争已经不仅仅是打赢那么简单,而是对落后文明的征服。

        成吉思汗通过对草原各个部落的整合和讨伐,在突厥、鲜卑、契丹之后,终于再一次迎来了统一。

        此后成吉思汗的触手伸向了更遥远的西方。

        中西文明的撞击,使蒙古大军打造出了一只糅合了双方特色的部队。

        其中的怯薛军便是在蒙古对外征伐中的核心力量,军队中本身由部落贵族和功勋子弟组成。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武,是蒙古铁骑精锐中的精锐。

        战斗方式多种,除了无边箭雨外,还有重装甲骑兵,在东西方,此时蒙古铁骑天下无敌。

        他们的帕提亚战术,更是怯薛军能够所向披靡的关键,先是以轻骑兵为主,以保证高度的机动性。

        避开和敌人短兵相接,在一定的距离上,便开始用密集的箭雨覆盖敌人,条件允许时便以环形沿着敌军飞驰激射。

        在浩大的声势之下,片刻之间对方便会陷入混乱,慌张失措。

        而后铁甲骑兵从某处地平线出现,神秘而又恐怖,推平遇上的一切障碍。

        同样的战术其实也可以用于对骑兵作战!

        但是,当时的宋朝显然不具备同等规模的骑兵和战术,想要对抗蒙古骑兵,靠的也是长期失败累积的经验以及各种奇招战阵。

        宋朝无马。

        北宋时已失去燕云十六州和山丹养马场。

        到了南宋,更是连淮河以北都丢了。

        除了岳飞的骑兵具有能力与金兵野战以外,其他骑兵部队已无力成建制正面硬扛了。

        无奈之下,宋朝发展了以步制骑的战法。

        著名的步人甲应运而生,以血肉之躯,对抗北方的甲骑具装。

        南宋岳飞、刘琦、吴玠和吴璘兄弟俩皆是以步制骑,成建制消灭铁浮屠的大家。

        宋朝对外战争胜率高过唐朝,当然,这也和宋朝的战争大都发生在自己的领土上有关。

        仔细分析一下,宋朝是历朝历代中使用战阵对敌的集大成者。

        列兵布阵,始终是宋朝当敌作战的主要战斗形式。

        除了岳飞好野战外,阵列对于宋朝士兵来说是专业的。

        弓弩则是宋朝军阵的主要武器,密集的弓弩叠阵在和尚塬、仙人关等战场打的兀术痛哭流涕,割须弃袍。

        金兵也是以弓箭和坚忍著称的,先期的金兵不弱于后来居上的蒙古铁骑。

        宋朝开始使用煤炭冶炼铁器,铁的产量大约是唐朝的两倍。

        所以,宋朝铁制兵器这一块,是可以任性一点的,兵器不成问题。

        宋朝兵制纷杂,有刀八色,枪九色之说。

        另外,重兵器,如锤锏鞭斧,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岳飞和刘琦对阵铁浮屠用的就是麻扎刀和巨斧。

        强弓硬弩如强臂弓,三弓弩,寒鸦箭等先进大型攻守弓弩设备,结合无敌箭阵,在宋代声名鹊起。

        只要使用得当,所向披靡。

        当蒙古大军带来了回回炮时,宋朝也制造出了自己的投石车。

        而且南宋也已有建立木寨以抵御蒙古回回炮的案例。

        再加上宋朝的战斗意志其实不弱,这一点毋庸置疑。

        南宋末年虽然君不君,臣不臣,但依然有着善战之将、能战之兵。

        且军民结合,襄阳、钓鱼城保卫战皆是在民众冒着矢石和被抓的风险坚持运送给养和武器入城。

        中华民族在亡国之际迸发出的力量远不是那些落后文明或者虎狼之徒所能预料的到的。

        若不是昏君奸臣战略失误,南宋不至灭国。

        所以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南宋军力很弱,那是在蒙古铁骑衬托下的弱。

        这就好比皇马和巴萨的世纪德比,你能因为其中一方输球了,就说输家很弱吗?

        最关键的是,宋朝地处中原,继承了祖先的农耕文明,自给自足。

        虽失去北方大片土地,但富裕的江南和川蜀均属于南宋。

        如果不是朝堂太过腐败,完全可以打持久战,就算耗也能把蒙古人耗死!

        再说到对骑兵有奇效的步人甲,说白了,跟现代的防弹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技术有限,防弹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为了防止伤亡惨重,对于士兵的防护还是会比较重视的,在这种需求之下,铠甲就被发明出来了。

        不过铠甲的防护作用虽然强大,因为都是铁片制成的,所以重量也是十分吓人的。

        在历朝历代的防护甲之中,宋朝的防护甲与其他朝代相对比,可以说是最重的,若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一般重量可以达到60斤甚至70斤。

        同时期欧洲的锁子甲也不过30来斤,相差近一半,这个对比够明显了吧?

        骑兵分重骑兵和轻骑兵,而穿上了这等铠甲的步兵也可以称为重步兵,也就是传说中的步人甲!

        对于有宋一代来说,没有燕云十六州,不单单只是失去了一个自然屏障,更是失去了北方之前存在的一批天然马场。

        这就导致宋代压根没有足够原料支撑用来生产马匹以组建骑兵。

        而宋内部,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土地都是供不应求,都被用来种植粮食作为与经济作物,因此发展草场来畜养马匹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成本也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规模化发展骑兵这条道路算是被堵死了。

        想要用骑兵去对抗骑兵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了,但总要想办法去对抗骑兵。

        而宋要想努力只能往自己步兵方面来提升,于是步人甲这种新一代步兵铠甲就诞生了。

        其实步人甲最早是在唐朝时期出现过,宋朝时期算是对唐朝的步人甲一种加以改进。

        穿戴步人甲的步兵,他们全身上下都覆盖一层由铁片制成的重型铠甲,这种铠甲是由上千甲片拼接或缝制而成。

        如果要划分大类的话应该是属札甲一种。

        步人甲相当的重,60来斤其实还只是常态配置,如果遇到更为精锐的部队,尤其是骑兵部队,还会继续再增加甲片数量。

        而步人甲核心的制作材料就是铁片,由于铁的封闭性强,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铠甲肯定会相当的密不透风。

        其实不然,因为它是拼接而成的,所以它的透气性能还是比较好的。

        这也是因为南宋在当时所处环境下所进行的调整,毕竟主要战场是在中原地区,由于受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这里的气温在夏天普遍比较高。

        在气候炎热的情况下,如果透气性不佳可能就会导致士兵中暑,给作战情况带来极大的不利。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把气候条件考虑进去了。

        除此之外,由于步兵分类差异的缘故,也导致步人甲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这种不相同主要体现在重量上——大致是越近战的步兵,铠甲越厚。

        拿弓箭手来说,他们是远距离输出,而长枪兵是近距离火拼,因此弓箭手的铠甲是相对来说轻不少的。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1475929/155020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