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攻闽之战
实朴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段祺瑞此次组阁后,日本又提出四项条件:
(一)共同出兵西伯利亚,由日军指挥华军。
(二)发行军用票。
(三)临时管理中国交通、军械、实业、经济、教育、外交。
(四)合组运输大同盟。
日方要中国严守秘密。
一九一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中日双方交换照会。消息当然关不住,于是全国便掀起了反对中日秘密外交以及反对继续用兵的高.潮。
段祺瑞在武汉期间已经感受受到来自民众的压力,武汉各团体和商会都派代表直接请愿停止内争。段刚刚压制了直系主和,现又遭遇到了全国性的反战,使他“武力统一”的政策受到更大冲击。
此时,诸多情况都有利于南方,如果西南军人真能在护法旗帜下支持孙中山,那么南北局势就会改观了。可惜,桂系和北方直系纠缠不清,西南的实力派对孙并不支持,桂系对国民党也不合作。因此,南方局势也和北方局势一样一团乱麻。
在广东,更是派系林立。有桂系、地方军人、国民党,还有一支滇军,更不用说在海南岛虎视耽耽的龙济光。
而西南两大实力派,陆荣廷在搞大广西主义,唐继尧在搞大云南主义。在广东有粤桂滇军之争,在四川有川滇黔军之争。西南各省内,也有一些有力量的军人与北方勾结,如四川的刘存厚、湖南的陈复初、广东的莫擎宇。
在这种复杂情势下,可以想像孙中山的处境有多困难。
南北分裂局势已成,皖系的武力统一政策无法实现,直系的和平统一计划也无可能。于是有人便提倡“联省自治”。主张以省为自治单位,由各省省议会制定省宪法,然后依照美国的联邦制,联合各省组成一个“联省自治政.府”。他们提倡地方分权制,反对中央集权制。
早在袁世凯称帝时,梁启超就主张地方分权。后来梁领导的研究系加入了主张中央集权和武力统一的段内阁,因此就把这一主张扔在一旁,现在他们又旧话重提。
联省自治的策动者是熊希龄,他有一封长信给岑春煊言道:“今欲行中央集权之统一政治,此后日见其难,实不如改行地方分权之联邦政治,当可徐善其后。”
联省自治的呼声,正符合西南各省议会及各团体所提倡的,以本省人治本省的要求。这个政策也符合各省小军阀和地方主义者保持地盘和权位,因此,联省自治的要求一时大受欢迎。
谭延闿是第一个响应这个学说的人。他和熊希龄有深厚的关系,他本来寄望于桂系支持,可是当南军占领长沙后,谭浩明一手控制湖南军政,对他却视而不见。
冯国璋虽然在民国六年十二月七日任命他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但桂系却置之不理。这时他在岑春煊之后,以“调人”姿态出现,与岑联名电请北军不进攻岳州,他表示愿回湖南进行调解。
桂系鉴于北方主战派一定要进攻湖南,与其因控制湖南而冒战争危险,倒不如放弃湖南,让谭延闿回来,将湖南划为南北的军事缓冲地带。
冯国璋也认为谭延闿回湘,可成为挽救和平的一线希望。如果谭能说服桂军先退出湖南,则主战派没有理由再坚持军事进攻。
谭要求在他返湘前北京政.府再下一道停战令,可是冯没有这个胆量,只责成谭在返湘经过汉口时和曹锟、王占元直接协商,看能否把军事进攻推迟一下。
北军在湖南要发动攻势时,北方的直系和南方的桂系仍作挽救和平的最后努力。谭延闿在桂系授意下,于三月三日曾由上海到南京。
他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条件,就是南军愿意先退出岳州,但北军也不进驻。
与谭延闿同时奔走的,还有各省省议会.他们准备在南京举行联席会议,推进南北和谈。李纯把谭延闿的建议转达到北京,同时主张把国会问题提交各省议会联席会议解决。
但是,北军已经向湘北进攻,谭延闿只好扫兴地回到上海。
当北军进攻湖南的同时,段内阁命令江西督军陈光远、福建督军李厚基开辟两个战场进攻广东。陈光远虽是主和派,可是大势所趋,也不得不追随主战派出兵。江苏督军李纯,也派第十九师师长杨春普率部开到江西。
夺取广东,是段祺瑞“武力统一”战略中最根本的任务。段政.府认为:“欲谋统一,必先收粤,粤不下,湘不安,战局不了,国是不定”。
在一九一七年九月傅良佐带北军入湘时,北京政.府就同时指令闽、赣、浙省军队和琼州龙济光部,对粤同时并举,协力进攻,以策应湘省作战。
其攻粤部署是:龙军直取钦(州)、廉(州)、高(州)、雷(州)地区,东图广州,并切断粤桂通路。
福建派两混成旅沿汀江入粤,进占嘉应州(治今梅州市)、惠州(今惠州市)地区,西攻广州。
江西派一混成旅逾大庾岭,入韶州(治今韶关市)地区,南攻广州,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前边提到过。十月月二十三日,北洋系收买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宣告“对省独立”。与广东省政.府脱离关系,直接听命于北京政.府,并立即派兵攻打惠州。
莫擎宇发难兴兵,为段祺瑞大举图粤制造了契机。
十月二十四日,闽督李厚基在段政.府授意下通电支持莫擎宇,并令汀漳镇守使兼北洋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臧致平率兵十营进援。
此后不久,龙济光也由琼州出兵,抄袭粤省侧背。于是,段系军队攻粤之战全面展开。
前边也曾提到,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陆荣廷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粤省守防作战计划。会议推举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兼广东督军。陆自称“年老多脖”,派其亲信、原广惠镇守使莫荣新代理广东督军。
莫荣新上任后,鉴于莫擎宇盘踞潮汕,李厚基出兵援潮,在陆荣廷的授意下,决定在进剿莫擎宇部之同时,实施大规模攻闽作战,以策应湘省军事。
十一月二十七日,由程璧光出面,召集滇军总司令李烈钧、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督军署参谋长郭椿森以及胡汉民、汪精卫等,在广州海珠开军事会议,商订攻闽方略。
决定成立“征闽海陆联合军”,以程璧光为总司令,指挥海军、滇军、粤军三支部队,分五路攻闽。兵力包括驻粤海军全部,陈炯明之粤军二十营,驻粤滇军全部,和粤省地方军八营,桂军一支队。
具体部署是:以陈炯明部二十营进攻漳州,为第一路。
李烈钧统率滇军两个师进攻汀州(今长汀),为第二路。
沈鸿英率“平潮军”十二营进攻上杭,为第三路。
刘志陆率“平潮军”十五营进攻诏安,为第四路。
程璧光率海军舰队袭击福州,为第五路。
计划确定不久,得悉龙济光于十二月十一日由琼州出兵攻粤,遂重新调整部署:由攻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继续率所部进攻闽省;以驻粤滇军第六军军长方声涛为征闽靖国军总指挥,率所部第八旅(旅长伍毓瑞)、第九旅(旅长夏述唐)进驻潮、汕,策应陈炯明部作战;以李烈钧为讨龙军总指挥,率沈鸿英、林虎两支部队赴粤东南抵御龙济光部;海军则全部参加讨龙作战。
陈炯明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八日就任攻闽粤军总司令职后,便着手进行作战准备。
由于原二十营粤军装备低劣,每营仅有槍二三百支,莫荣新又从中掣肘,除拨少量开拔费外,饷弹方面概不负责。
陈炯明等深感实力单薄,出兵困难,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施行一项扩充实力的方案:一面向地方士绅借槍,一面向海外革命人士募捐饷款。
其中规定,能募到人槍二百者为营长,人槍六十者为连长,人槍二十者为排长,不愿担任军职的按槍付钱。
经过一番努力,共筹集到各种槍二千余支,子弹数万发。这样,加上滇军方声涛部,攻闽军总数达二万人左右。
陈炯明将攻闽军编为若干个支队,每支队辖二至四个营不等,命邓铿为参谋长。
一九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陈炯明在广州誓师攻闽。二十七日,率主力部队离开广州,开赴汕头。
这时,闽省全部军队约有三个师的兵力,其中有福建第一旅(旅长姚建屏)驻福州;北洋第十混成旅(旅长唐国谟)驻厦门;北洋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臧致平)驻诏安;闽省清乡队(总司令张清汝)驻延平(今南平市)。另有巡防队约四个团分驻各地。总计二万二千余人。
闽督李厚基得到粤军将要攻闽的情报后,一面调唐国谟等部开赴永定、上杭一带赶筑工事,准备抗击粤军,一面迭电北京政.府派兵援闽。
段祺瑞命童葆暄率浙军第一师紧急赴闽。
一九一八年二月中旬,攻闽粤军进抵潮州(今潮安)、汕头一带。但是,陈炯明对攻闽作战并不热心,部队进抵潮汕地区后,忙于招兵索饷,迟迟不向闽省发动进攻。致使北军得以从容调遣兵力,扩充力量,加强并完善了在闽西南的防御部署。
三月二十二日,孙中山致电陈炯明,指出:“若乘敌军初到,地形未谙,利用内应,犹可先发制人”,宜“速下攻击命令”。但陈炯明以“布置未周”为借口,对孙中山之电令置若罔闻。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1446632/635890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