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40章收割
傅青青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魏振明第二天一早就打了电话回来,电话里掩饰不住的兴奋。检测结果令他欣喜异常,雪车子的质量非常好,这次的种植项目大获成功圆满完成。
省农科院的领导对这次的实验项目高度评价,并且作为年度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报到了省里。据说省里非常重视,后面又上报给国家农业局。
总之这个项目开了中都省农业科研的先河,解决了多年困扰的问题,还填补了一项农业技术空白。这在当年是一件大事,李家村立了大功。
收到这个消息,苏南也特别开心。她来了李家村这么久,总算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她并不满足于此,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又带着种菜小分队种了好几拨雪车子。
在公社刘书记的牵线搭桥下,苏南又联系了成华市农业站。由市农业站收购所有的雪车子,再统一进行调配,分到各地供销社进行销售。
很多人非常喜欢雪车子的口味,这种菜可以煮汤可以清炒凉拌,价格又实惠,据说一上市供不应求。慢慢的,不仅在成华市,省内各大城市都联系采购,需求量越来越大。
这种情况下,雷公山附近的几个公社和村子听说后都蠢蠢欲动,各个大队都派人来学习取经。苏南责无旁贷,带着种菜小分队毫无保留,尽心尽力的分享种植经验和注意事项。
不过说来奇怪,最终还是李家村的地里长出来的雪车子品相最好,等级最高,相应的价格也最高。
市里专门派记者下来实地采访了解情况,回去以后整理资料写成了一篇纪实报道,发表在全国机关大报上。苏南作为当初第一个打破沉默踊跃报名的人,大胆响应国家政策,又是女性,意义非凡。被树立成新形势下不怕苦不怕累的新时代农村妇女标兵,照片也登上了各大机关报纸。
玉龙乡开会决定给李家村授予生产建设一等奖的殊荣,在会上重重表扬了李志明。李志明当村长这么多年,破天荒头一遭在全乡几十个村长支书的注视下,激动的老泪纵横,当场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希望,在退休前带着李家村继续努力。
不止如此,乡里还敲锣打鼓的搞了个表彰大会,对种菜小分队大力褒奖。当时种菜小分队的五个人站在台上,乡长亲自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台下各个公社的干部领导们都热烈鼓掌,苏南作为代表讲了话,发表感想。李思明和李二能激动的都快找不到北了,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有这么荣耀的一天。
这么了不得的事,几十年才赶上一回。一时间,雷公山方圆几十里所有的公社大队都知道了李家村有个苏南很了不得,一时间风头无两。
苏南自己倒是很平静,眼前这些奖励对她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她只希望尽快改善自己和秦一杰的生活,好好的活下去,这比什么都重要。
表彰大会刚开完不久,李志明召集全村人召开了村民大会,公布了由苏南担任李家村的妇女主任。尽管苏南刚来李家村没多久,看着也柔柔弱弱,但是她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村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苏南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就连刘爱玲在会上也没酸言酸语,还带头鼓掌。苏南一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刘爱玲一开始就看自己不顺眼,两家孩子打架之后更是当她仇人一样,转变这么大,难道又在焖什么坏心思?不过后来刘爱玲每回遇见她都神色正常,又积极参加了缝纫社,苏南觉得反而是自己多心了吧。
冬去春来,村里在广场后面一块平地上起了一排三个房间的泥瓦房当教室,李家村小学也顺利开张了。想当初苏南最早跟刘书记提出想在村里办个学校的时候,连乡村老师都找不到,没人愿意每天徒步十几里地来李家村教十几个孩子。
说到这事,苏南还挺佩服张钰湘,做事心细胆大,教起书来有模有样。教了一个学期,孩子们都愿意上学。把一群跟猴子一样的农村娃管的服服帖帖。
不仅如此,她很会来事,跟村民和公社上下关系也处的很好。这样一个各方面都不差的女子,到哪里都能混的好,为什么会甘愿跑到李家村来?苏南百思不得其解,她有几次聊天的时候想从旁探听,话刚一起头,就被张钰湘岔开了。
第二个学期隔壁挨得近的几个大队也陆续有人把孩子送来,人一多,张钰湘一个人就教不过来了。苏南又去公社找刘书记,争取了几回总算同意再招一个老师,每个月记社务工十分加工资八块钱。
这下待遇优厚了,报名的人就多了。最后定下来一个本地人,高中毕业。没有编制。人来了苏南才知道,竟然是双龙公社的刘英俊。
既然是老师,大家还是要给这个面子,当初刘英俊在李家村闹的笑话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不再提了。他自己好像也早忘了这事。
就这样,张钰湘负责语文和学校其他杂务,刘英俊负责数学。两个人配合的挺好,工作有条不紊,还获得了公社的表扬。
王为民去市里帮苏南打听了一阵没有结果,秦越的档案竟然不在市公安局。他又动用了自己老同学的私人关系,帮忙的人打探了一番回来说秦越的档案属于机密级,其他一概不知。
苏南也找不到更多的线索,既然如此也只能作罢。
秦越和她每日相处倒也自然。苏南当上妇女主任以后,村里的事务很多,越来越忙。秦越便把家里的一些事务接过去,除了偶尔会不见人影,大多时候都在家里菜园子种菜,养鸡,上山采摘,去代销点采买。每天清晨带着秦一杰、大牛几个小屁孩打拳。因为这,后来李志明便找他去负责村里的治安事务。
苏南总觉得这男人怪怪的,但是哪里不对劲她也说不上来,只能静观其变。
雪车子的种殖交给了李小草和李卫华,李二能负责跑运输把菜送到市里农业站。李小草打心眼里佩服和感激苏南,苏南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地里的活干的扎扎实实,苏南也放心。
雪车子的项目市里和乡里奖励了一笔钱,苏南找李志明商量,拿出来两千给村里添置了六台缝纫机,又购置了布、锁扣、拉链等等配件,动员林梅香和一些妇女成立了缝纫社。
那年月缝纫社已经不稀奇,成华市里本身也有服装厂。只是以前李家村规模太小,村民们又习惯了靠山靠地吃饭,支棱不起来其他的产业。但是女儿家从小就会针线活,这是每家每户都没问题的,苏南教会了她们如何使用缝纫机,很快缝纫社便做出了第一件衣服。
苏南又画了图纸,教她们裁布,按她画的图纸裁出来的衣服总是跟别的缝纫社里的略有不同,穿上就是显得人好看,款式也不会标新立异,周围公社的人都愿意来买。后来市里服装厂听说了,也给她们一些订单。小小缝纫社倒也打开了局面。
李家村的男女老少突然就忙了起来,日子慢慢入了正规,一切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
————
转眼又到了秋收的季节,虽然每年秋收都顺顺利利的过去,但是李志明每年这时候就特别紧张,这是他这十几年下来的条件反射。
粮食就是李家村人的命。每年打上来的粮食,除了上交公社,剩下的都要分给各家各户。早些年世道艰难,时常有分粮的时候几家人打起来的事,这两年条件好些了,但是李志明也不敢大意。
学校也给孩子们放了五天农忙假,年龄大的跟大人一起去地里收割,年龄小的也不能闲着,组织起来帮着村里做些杂事,或者帮忙拾掇麦地帮着推车。就连张钰湘放假也没回公社,每天帮忙运粮食。
张钰湘下乡当知青的地方在离李家村二十里地的红旗公社,苏南看她一个女孩子每天来回不方便,便忙前忙后帮她安顿好。
后来因为住在老乡家里时间长了不方便,苏南便找李志明商量,把村里大队的两间房隔了一个小房间出来,再围了一个简单的院子,当作张钰湘的住处。
改装和整修的时候,村里去了好几个年轻人,这事张钰湘一直挺感激。偏西的屋顶上有几处漏雨,是秦越爬上去补了碎砖烂瓦。
他的气质在一群人里有些不同,不像常年在地里干活的庄稼人,也不像普通的城里人。张钰湘毕竟是大城市里长大的,见多识广,就留心上了,逮着机会打听了一番苏南和秦越的来历。
全村人在李志明的组织下一连忙了三四天,麦子收割了一大半,陆陆续续全运到村里唯一的广场上,麦秆被分成一束一束的,捆扎好,堆成扎实的麦垛。
平时空荡荡的广场突然一下子堆满了成熟金黄的麦秆,再加上人和机器农具在其中,广场便显得有些拥挤,就连张钰湘那小院门口也都堆满了摞起来的麦垛。
这几天老天爷也给力,天天大太阳火辣辣的晒,虽说热的口干舌燥,汗如雨下,但是麦杆晒得透,干得快啊。到时候打出来的麦粒又香又饱满,谁看了心里都乐开了花。
一年的辛苦马上就要获得沉甸甸的收获,每个人心里都是满满的期待。
这几天每天到了入夜时分,李志明总是匆匆吃几口饭,水都顾不上喝,连忙去广播站把秦越、李卫华、李二能等等一些身强体壮干活麻利的年轻人叫到一起开会,商讨布置每天的任务。
必须所有的事都交代清楚,他心里才能踏实点。几十年的老村长,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已经非常熟悉,年轻人都服他。等一切事宜商讨完毕,已经是深夜。大伙再各自散场回家,李志明不放心又再去广场巡视一番,一直到二更天才能回家睡觉。
只是谁都没想到,往年一直顺顺利利的秋收,今年竟然出了大事。
(https://www.xblqugex.cc/book_81133632/160877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