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藏鸾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次日,伏胤走进中军大帐的时候,桓羡已经起来了,正疲顿微阖着眼,任侍者更衣。

        他眼底浮着淡淡的乌青,神情淡然无波,那封信依旧原原原本本地放在书案上,不知是否看过。

        伏胤愣了一瞬,耳边已响起陛下的问话∶“公主到了何处。”

        他原还等着陛下问起乐安公主成婚之事,未想他竟完全不在意。道∶“回陛下,万年公主已由柔然左贤王贺兰霆护送入境,估摸着脚力,约莫我们到了太原的时候,他们也应到了。”

        贺兰霆……

        他微一沉吟,自顾系着朱红冠缨,剑眉微颦,若有所思。冯整适时在旁提醒∶“陛下,是曾与我朝通婚和好的贺兰部,那婚事是世宗定的,您不熟悉也是情理之中。”

        经他这般提醒,桓羡倒是想起来了。贺兰部曾是鲜卑的一支,依附于大楚西北的吐谷浑。后来柔然南侵,贺兰部便改为依附柔然。亦曾与楚室联姻,将王女献给他的祖父、世宗永光帝为妃。

        这位王女便是薛稚的母亲贺兰氏。彼时薛稚的父亲薛况作为使臣,将贺兰氏自阴山迎回。才子佳人,才貌相当,加之二人早在途中便暗生情愫,以至于贺兰氏竟当廷向祖父求婚,祖父索性玉成此事,遂将贺兰氏许配给他。

        ——至于彼时为太子的厉帝对贺兰氏一见钟情,在其夫死后迎其回宫,则是后话。

        而那贺兰霆,桓羡倒也有所耳闻,他本是贺兰氏的少主,父亲被吐谷浑所杀后,率领族人依附柔然,不过十年,竟已成为柔然的左贤王、右部大人、秘书监,加之柔然主少国疑,政事几乎出自其手,不可小觑.

        伏胤的估算没有错,当天子的仪仗到达太原城不久,兵士便来报,万年公主一行人已至大楚国境。

        次日,桓羡在并州刺史的陪同下驱车到了雁门,等待入境的万年公主。

        其时正是黄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片片牧草在橘红夕光中翻涌如水浪,自雁门关上望去,万里绵延草原倒似浪花奔涌的大海,尽收眼底。

        伴随着视野里车队如白鹤划过天际,伏胤屈膝而报∶“陛下,公主到了。”

        桓羡遂下城楼,亲自出关百余丈,烟光残照中,一行车队逶迤停下,一名柔然贵族打扮的青年男子勒马跳下来,先与桓羡见礼∶“使臣贺兰霆,奉我汗王命送王后归国,拜见大楚天子。”

        他生得高大英俊,未曾束起的发丝下一双眼目有如雄鹰锐利,偏生天生的唇角上扬,无论做何表情皆一幅多情含笑的模样,便是柔然如今位高权重的那位左贤王。

        “贵使不必多礼。”桓羡示意人将对方扶起,尔后转眸,看向了对面青帘静垂的马车。

        片刻的静默后,一只纤纤玉手自车帘中伸出,一名身形窈窕的青年妇人自车上下来,不等他上前便婉身行礼“妾某桓氏,拜见大楚皇帝陛下。”

        她头上还梳着汉家高髻,衣裳也是汉人宫裙,是自朔州入境时朔州刺史之女薛星岚所赠。唯独脸上戴了半面黄金面具,遮去了一半玉颜。

        "阿姊请起。"桓羡淡淡道,命人扶她,"一路委屈阿姊了,请随阿弟入关,稍作休息。"

        万年公主仍深深而拜“鄙贱之人,何劳陛下亲自迎接,妾不胜惶恐。”

        桓羡道“阿姊和亲远嫁,乃是为国为民,反倒叫我们这些男儿汗颜。如此丰功伟绩,朕自是来该迎接的。”

        他和这个未见过几面的堂姐并无多少感情,此时也不过是寒暄。下一刻,视线触及她脸上戴着的纯金面具,微又沉凝。

        “叫陛下见笑了。”

        万年公主却是淡淡一笑,伸手取下那嵌着珍珠的蝴蝶面具,露出那被遮住的半张脸。

        于是在场楚人,莫不惊讶—————原来那半张脸已被锋刃划破,其下血痕斑斑,霎是可怖,正与另一面姣好玉面形成强烈对比。

        "妾貌陋,吓着诸位了,真是不好意思。"万年公主似歉意地说着,伸手又将面具挂上,面上自始至终也无羞愧自卑之色,淡然自若。

        桓羡眸光微动,欲言又止。

        那柔然的使臣便道∶“大楚皇帝有所不知。王后身为先可汗的未亡人,理应是要殉葬的。但我朝既与贵朝交好,小王岂能坐视王后罹难,乃从中斡旋,王后亦愿依柔然风俗势面而哭,故而导致脸有伤痕,不得已以面具掩之。"

        皇姊为归国而赘面之事,桓羡也曾听过,但终不及亲眼得见来得震撼。他压下心中微微起伏的海浪,平静得仿佛是在听寻常之事“阿姊受苦了。”

        "多谢贺兰公,如此恩情,我大楚记下了。贵使远道而来,不若随朕入关,也好尽一尽地主之谊。”

        跟随其后的柔然士兵似有疑虑,贺兰霆却摆摆手,勾唇一笑,似风扬草叶,肆意风流∶“多谢陛下,小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行人遂入关。夜里,并州刺史裴洮在府衙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庆公主回国以及远道而来的贵客。

        琵琶横笛和未匝,回裾转袖若飞花。宴会选在了雁门关内的草原上举行,四野空旷,明月如水,婉转芦管回荡于彷如浸满银霜的原野上,更显悠扬,更添惆怅。

        箐火烈烈,月光映出舞姬舞姿摇曳的影子。青草香的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酒香和炙香。

        万年公主桓瑾一直很沉默,即使今夜这场庆功宴的主角是她。只默默饮酒,平静地看着主位上并不相熟的皇弟与左贤王商议邦交之事。

        “实不相瞒。”

        酒宴正酣之时,贺兰霆手持犀角杯,借着几分醉意醺醺然开口∶“小王此次入境,除了心慕陛下、想要一睹圣朝天子的风采之外,还有一事。”

        桓羡心下已有几分猜到,执杯之手微紧,语气却平和∶“贵使请讲。”

        “小王有一姑母,曾远嫁贵朝,先为凡□□,后成天子嫔,去世多年小王不曾前往哀悼,深自引愧。但听闻姑母尚有一女留在贵朝,加之自朔州入境时,那位薛刺史也托小王打听,故而想问一问陛下,不知其境况如何"

        他口中的薛刺史,乃镇守朔、恒二州刺史薛承,是薛稚父亲的从兄,万年公主入境便经由他境内。原本也是该一道前来拜见,但桓羡另有打算,特命其留在州中。

        然而薛承既为边将,与贺兰霆这么个身份敏感的敌国权臣相交却是何意?桓羡面无表情地别过脸来,没有应。

        “左贤王是说乐安吧。”万年公主温声开口,“你这算是问对人了。乐安从小便与陛下亲厚,我待字闺中时,常常见她跟在陛下身后,或是叫陛下扛在肩上,去摘花呀捉蝴蝶呀,很是要好。”

        说着,她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主位上的皇弟。月色流转,月光朦胧,那张俊美面庞却微现阴翳,凛冽如刃。

        她心头一惊,又很快镇定下来。短暂的沉默后,桓羡收回视线,紧攥杯盏的手微微松开∶“乐安么"

        眼中如银月色流动,并瞧不出情绪,只是慢条斯理地执杯饮酒,末了才淡笑一声∶“她很好。”

        "她今年已十六岁,也已有了心爱的男子,下月里,就当成婚。贵使若同朕回台城,说不定还赶得上喝一杯喜酒。”

        他语气极淡,像是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一点儿也听不出万年公主口中的"幼时关系极好"却是听得侍立在旁的伏胤内心一阵忐忑,陛下……当真不在意吗?

        "这样快么"万年公主边说便注意着天子神情,"那岂不是咱们得快些回程,否则怕是赶不上"

        此处离建康少说也有一月路程,便是快马加鞭风雨兼程,也得半月有余。但天子此次北来并非为了迎接她这个无关紧要之人,既要巡视幽燕,必是赶不上了。

        桓羡应了声“嗯”“尚书台前日书信,说是祖母抱恙,谢家有冲喜之意,便请太后做主定了婚期。”

        姑祖母有恙

        万年公主一颗心又揪了起来,但见他似是心情不豫,便没有再问。贺兰霆则道∶“小妹平安便好。小王政事繁忙,怕是不能随陛下前往了。他年,必亲临贵朝,届时再与陛下把酒言欢。”

        次日,桓羡亲率出巡的文武官员,送了贺兰霆出关,随后便乘车辇返回太原。

        “柔然主少国疑,矛盾重重,贺兰氏常有取代之心。陛下可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只是此人生性狡猾,幽州之事,也有其在背后推波助澜,昨日又假意说起薛刺史托其相问事,只为离间陛下与薛刺史的君臣之义,实在阴诡。陛下,当留心才是。”

        回去的路上,万年公主策马跟在皇弟身后,幽幽地说。

        侍从等都远远跟在后面。桓羡不置可否,却问∶“阿姊回国后,有什么打算。若有良缘,朕自当为阿姊许之。”

        公主淡淡芫尔,若寒刃凛冽∶“妾已是残花败柳之姿,徐娘半老,何期再嫁。惟愿余年能常伴祖母和陛下左右,为陛下分忧而已。”

        分忧么

        桓羡不语,执辔拉缰独行向前,朔风猎猎,轻卷衣袍。公主也提辔跟上,神情坦荡,略无一丝踧踏之色。

        金钱,名号,新的婚姻,她都可以不要。她要的是参政的权利,可以把握人生主宰命运的权力。

        幽州的常术、周挚闻得天子抵达并州的风声,心头惶惶,连夜疾驰来了太原面圣表忠心。然一连几日,桓羡都在并州境内考察民生、巡视军防,丝毫未曾理会二人的求见。

        二人由此更加惶遽,恐惧不能度日,开始后悔起冲动之下的自投罗网,想要逃回州境。反被并州军队捉了个正着,执送天子。于是两人终在抵达并州的第七日见到了天子。

        “朕还没来得及见你们,你们倒急着要走,是何道理。”

        他疏懒地坐在高位上,手里还捏着一叠还印着泥丸的书信。漫不经心的口吻,却叫底下跪着的常术、周挚二人额上冷汗遍流,背心寒气顿生。

        不可能!他们和陆令公来往的书信都已销毁!又怎可能到了陛下手中!

        二人开始痛哭流涕地喊冤,分辩起各自的忠心来。但天子始终一幅漫不经心的态度,一直看着手中书信,时不时发出阵阵冷笑,二人由此更加惶恐,拿不准密谋反叛之事他究竟知道了多少。

        "行了,朕看你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半晌,他似是听累了,将书信往桌案上一掷飘飘地撂下一句,“去请御史台过来,好好分辩他二人的忠心。”

        此次跟随天子出巡的多是御史台的官员,连那往日深受器重的陆韶陆侍郎也未跟来,为的就是查清此事。

        常术、周挚二人遂被投之并州大狱,由御史台主审。几日过去,两人虽对密谋反叛、勾结柔然之事供认不讳,但支支吾吾也不肯吐出在朝的内应来。事情一时有些焦灼。

        与此同时,尚书台的书信依旧三日一封,汇报着京中诸况。冯整留意着其中有关于卫国公府的境况,然而大约这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尚书台也认为没有汇报的必要,接连几日都无一点消息。

        公主的婚礼选在了七月初四,距离而今也不过二十四五日的光景。但从太原赶回建康少说也得二十日,陛下,是真打算不管了吗?

        ……

        月黑风高,并州行宫,一灯如豆。

        已是子时,灯下,桓羡犹在浏览御史台今日送来的证词。御史大夫吴璋恭敬地侍立在旁。

        "事情至此,是不能再拖下去了。"

        常术、周挚二人的供词反反复复,始终不肯言明在朝中的内应,只怕拖得久了,州境内反有异动。

        内应是谁,不用想也能猜到。然陆氏毕竟几百年门阀,门人宾客遍布天下,不是那么好连根拔除的,也无必要。

        桓羡沉思片刻,对臣下道∶“此事需得你御史台派人往幽州走一趟,若他们力量薄弱,便就此擒灭;若是已成反叛之势,可发并州肆州之军前往,势必要将叛军势力消灭于州内。”

        "上回在华林园反对高肃的青年人来了没有?"他问。

        “陛下是说江泊舟”御史大夫吴璋反问,“来是来了,不过他官职微小,怕是不合适……”

        “让他去。”桓羡不假思索,“常、周二贼既自投罗网,便是州内还未成反叛之势,正好一网打尽。朕欣赏的就是他的勇气,先封他为治书侍御史,持节而往。若这点事办不好,也不必再回来见朕。”

        老御史颤禀巍巍巍应了声“是”,在他瞧不见的阴影里,抬袖擦了擦额上的汗。忽听天子又问∶“今日是什么时候了”

        陛下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御史大夫虽然诧异,仍旧答∶“回陛下,是六月初九,小署了。”

        小暑了……

        桓羡深深敛眉。

        那么,距离薛氏的婚宴,也不过二十余日光景。

        室中一时静默一片。桓羡伸过一只手,轻轻抚摸着那刻着蝴蝶的冰瓷一般的琉璃灯。

        瓷灯微烫,灯火幽微,于灯壁上印着趋火飞蛾不自量力的挣扎。他想起很多年前的漱玉宫外,母亲病重,他为求药逃出宫掖、却因多日的饥寒晕倒在雪地里时,睁开眼,瞧见的也是她提着盏青瓷琉璃灯,稚声软糯“哥哥,你趴在雪地里做什么。”

        她那时年纪小,见谁都是一张笑脸,哥哥姐姐的唤。他便利用她的好心,见到了时为太后的祖母,为阿娘求来了药。

        再后来,因她屡屡来返于漱玉宫,贺兰氏便也知道了母亲的存在。

        人人都说阿娘重获圣宠是因了贺兰氏,可谁又知,那些宠爱的背后是虐待,是□口,是阿娘一生噩梦的开端。他和阿娘的一生都被她和她的母亲毁了,如今,她又凭什么置身事外?安安心心地嫁人?

        贺兰氏让阿娘成为玩物,投桃报李,他便理应让她也成为玩物。

        桓羡眉间隐有青气流转,紧盯瓷灯的眸中迸出阴寒的光。

        "朕有急事,需先行返回京中。"他对御史大夫道,"州中一应大事,就交给爱卿处理。如有不决之处,可过问万年公主。”

        桓瑾不是说要替他分忧吗?既然士族、宗室、外戚皆是靠不住的,倒的确可以尝试,让万年公主这个对君权毫无威胁的宗室女参政的可行性。

        次日,桓羡召集并州军政官员及跟随北巡的大臣,宣读了自己的决定。

        万年公主亦不期他会如此爽快,翩然下拜∶“妾领旨,定不辱使命。”

        桓羡面无表情“北境之事,便拜托阿姊,朕先行返回京中处理内应之事。”

        语罢,拂袖出去。早有伏胤牵着马匹等候在外,众人恭送天子上马,又眼看着御驾疾驰而去。

        这一回走得急,过场、仪式皆未有。有参与审理的御史台小吏不解地嘀咕∶"那两人不是还没招内应是谁么”

        御史大夫严厉地训斥“陛下英明神武,二贼不说,陛下难道就不知道为人臣者不可妄议君主,我不曾教过你吗”

        小吏立刻噤声,喏喏认罪。公主却若有所思地看着漫天风沙里远去的銮驾,有片刻沉思。

        陛下回京,到底为的是什么呢。

        江南,建康。

        廊阴日转雕栏树,坐冷风生玉碗冰。

        今年的夏日不如往昔炎热,而随着婚期的将近,七月流火,盛夏将去,建康城也渐渐添了几分秋意。用过午膳,薛稚坐于冰鉴旁,有些发怔地看着那从篾萝里翻出来的几个平安符。

        那是皇兄走时她替他缝制的,虽为女子,也知北境之事凶险万分,故而做了几个平安符用来盛放从洞元观里求得的黄符,以期能够庇佑他平安。

        但她终究没有送出去。自发生了那件事后,她便一直躲着皇兄,不敢与他相见。这些东西,自然也就只有束之高阁以蒙尘灰。

        想到这里,她颇觉可惜地叹口气,出神地将脸转向窗外看着殿下种着的梧桐树。

        皇兄他,应该已经在并州了吧

        也不知,他怎么样了。唯愿一切平安才好……

        这时青黛轻轻走上前来“公主,何娘子来了。”

        何娘子

        能自由出入宫掖的何娘子只有那一位,便是她未来的皇嫂。薛稚微微一愣,沉默点头。

        青黛遂引了何令菀进殿,何令菀走近,婉身一福,薛稚忙起身扶住了她∶“何姐姐不必多礼。日后,还当是我向姐姐行礼才是。”

        她拿不准何令菀此来为何,除却这一声寒喧竟不知要说些什么。何令菀温柔一笑,将手里的锦盒交予青黛“十三娘今日是来向公主赔礼道歉的,为上一次的招待不周,和舍妹犯下的弥天大错。”

        薛祥一怔,一瞬黯淡了眉目低下眸去。何令菀垂眸静看她,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耀如冰雪的脸儿宛若兰瓣儿娇柔,弯曲长睫下的双目更含着烟雨空蒙。

        的确是个不世出的美人,满宫的山栀子一起开放也比不过的纯净秀美,名花倾国。

        心间突然闪过一丝酸涩,她执着薛稚的手在矮榻上坐下,当真一位温柔贤惠的长姊∶“我知道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但我想,你至少应当得到一句“抱歉’。舍妹已被陛下罚去了皇女寺做姑子,故而,就由我代劳。”

        薛雅心间一片酸楚。

        “皇兄知道这件事吗”她忍着哭音,眼睛红红地问。

        何令菀摇头∶“此事皆为舍妹一手策划,为的是让我在陛下跟前犯错,陛下自是不知的,说来,此事也怨我,没能及时发现她的这些卑鄙手段……”

        "你也不要怪陛下,陛下……是不知情的。终究是我们对不住你……"

        薛稚愈听却愈觉得可悲。

        仅仅只为了一时意气,何令茵便要她这个不相关之人承受恶意与命运的阴差阳错,她又做错了什么呢?若说彭城王李氏她们是因为母亲,可她分明不曾对不起何家的任何人。

        而皇兄,皇兄他果然知道了……

        她没有什么亲人,他就是她最亲的兄长。天意弄人,终究是连这最亲近的兄长也要失去。

        薛稚一颗心直直地往下坠,心底寒气若大雨中水雾上涌,一滴眼泪突兀地落在衣襟上,如青荷坠露。

        何令菀又轻叹道“其实陛下,过去也挺不容易的的……”

        "我还记得他小时候住在冷宫里,不得先帝所喜,连皇子的名分也没有。是他趁着世宗皇帝生辰的时候强闯宴席,被侍卫擒到世宗面前,当着世宗的面儿背出宗谱,世宗才知晓自己这个孙子的存在,下令为他序齿……可惜世宗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护住他们母子。”

        “乐安妹妹,陛下唯一亲密的兄弟姊妹也就唯有你了,此事他并不知情,还希望你,莫要因此事怨恨他……”

        这一日,直到何令菀离去许久,薛稚也未能从怔神中抽离。

        她趴在案上,香腮枕臂,烛火在她瞳孔中映出游离的影子,又很快被涌上来的泪水模糊。

        "那位何娘子倒真是贤惠。"青黛走进来,清理过案面,奉上餐食,"不过还没有嫁进皇室,便想着替陛下说好话了。”

        这一声颇有些嘲讽的怒气。想起那夜的事,薛稚也是脸上一红,撇过脸拭泪∶“她应该是不想谢郎和皇兄交恶。”

        她是个无足轻重之人,唯一还有点价值的,便是和谢家的姻亲关系了。

        不过,她还是很感激何令菀,能告诉她真相。她会遵守与何太后的约定,婚后随谢郎外放,余生也不要回建康。

        七月初四,宜嫁娶,宜入宅。

        沿途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跑死了七八匹马后,桓羡终在这一日行至建康对岸的六安地界。

        从雁门至建康,三千里地,好在紧赶慢赶也总算是赶上了。他于正对渡口的山崖上勒住马头,山崖之下,长江若银河横亘,钟山巍峨,石头虎踞,建康城千门万户、千宫万阙皆隐于烟波浩瀚之中,看不真切。

        “还有多久前来接应”

        他掉转马头,问其后跟上来的亲卫伏胤等人,声音里尚有长途奔袭的劳累喘息。

        伏胤正伏在马上深喘,闻言立刻禀道“回陛下,一个时辰以前已与丹阳太守去了书信,想是已经到了。”

        丹阳太守是都城长官,总管京畿一切事物。之所以给丹阳去信,为的是瞒过宫里,与尚书台。

        桓羡垂目,渡口中商船熙熙攘攘,皆是百姓。哪里却有官船,显然未至。

        再举目一望,天边悄然泛出浅浅的红霞,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桓美心头忽然烦躁不已∶“罢了,去寻些平民的衣饰来,改乘商船,先行渡江。”

        又冷声一笑“朕怎么知道,前来迎接朕的,会不会怀有二心。”

        众人遂扮做平民,改乘商船有惊无险地渡过长江。然当伏胤误以为天子要前往长干里陆府之时,天子却调转马缰,直奔乌衣巷。

        今日是陈郡谢氏的卫国公府娶媳的日子,天时已暮,良辰已至,盛大的迎亲队伍已自台城迎了公主出宫,一路穿街过巷,笙箫锣钹,浩浩荡荡。

        那身在队首的青年自是谢璟,只见他身着庄重的玄红礼服,胸前系着红花,骑在马上,不住地与过往围观道喜的路人还礼,眉眼清俊,含笑奕奕。

        玉勒青骧马,宝盖金顶车,马后系着的鸾车里则坐着今日成婚的乐安公主。红绸自车顶飘下,车中新妇娇羞低首,以扇掩面,掩去了姣丽的容颜。

        桓羡犹是商人打扮,勒马停在路间,冷眼看着婚车自前方熙熙攘攘的街巷通过。车旁侍女欢笑着朝婚车抛洒花瓣,不住地有稚子追着婚车跑,去讨喜果吃。

        实在热闹又欢快,与阿娘那残月凄清、孤坟一座的葬礼正形成强烈对比。

        心间怒气若春江潮浪,眼瞳中隐隐又有血色上涌,却都竭力压制住。桓羡嗓音森冷∶“去离园。”

        离园是毗邻乌衣巷王谢二氏的一处酒楼,身在楼上,正好可以看见卫国公府府门口迎亲的状况。几人赶到之时,楼上已经挤满了围观的百姓,伏削将腰间长剑一拔,满楼百姓霎时争先恐后地往楼下跑。

        楼下,桓羡烦躁地攥着手中剑柄踱步,见观景的绝佳位置已然空缺出来,快步登上酒楼。

        暮色四合,灿烂的夕阳在天边翻滚为奔涌的熔金火焰,火龙吞吐一般,自远而近地吞噬着东面的天空。晚霞之下,婚车已至卫国公府门口。

        吉时既至,门前鞭炮已放起来了,人潮翻涌,礼乐大盛,谢璟翻身下马,又回身去迎新妇下车。

        “夫人,当心。”他将手递给她,含笑低声说道。

        这一声里藏在喧嚣里,却似蕴着无穷力量,叫她心间荡开了无边的喜悦与安定。

        薛稚恬淡一笑,只手把扇,在众人的起哄声中,玉指纤纤放入他暖热宽厚的大掌中。

        她今日是盛妆,玉儇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赤。

        钗光鬓影,光映画梁.

        以金丝红线亲手绣成的比翼青梅扇横在新妇香玉碾就的脸前,如雾里看花,掩去盛颜仙姿。却丝毫不损人们对新妇子美貌的赞赏,耳边皆被赞叹祝贺充斥。

        薛稚原还有些紧张和担忧,但在这些发自真心的祝福里,也渐渐放松下来,跟在夫婿身后,入府行昏礼。

        高楼之上,郎君俊美如玉的容颜如覆冰雪,旋即裂出了一丝厌恶,拂袖离开。

        谢璟的祖父云游未归,高堂之上,卫国公谢敬与卫国公夫人阮氏并肩端坐着,欣慰捋须,看着如玉树清俊挺拔的儿子领着娇美动人的新妇子在俟相的赞礼声中拜过天地,又拜父母,两眼浑浊,渐滚下泪来。

        院中宾客云集,亦讨论纷纷。

        “卫国公夫妇可真有福气。”

        “可不是吗,公主多漂亮啊,满城的女郎也抵不过她一个。得亏是卫国公夫人机敏,先下手为强"

        “真真是郎才女貌啊,天底下再也没有比这更般配的一对了!”

        ……

        沃盥,合卺,同牢……昏礼的仪式冗长而繁琐,薛稚将那些议论听在耳中,心间喜悦的同时,也不由得泛起一丝惆怅。

        从小到大,因为母亲的事,周围之人都厌恶她。这好似是她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真心实意的祝福。虽是托了夫家的福,也让她心生喜悦。

        她也曾千万次幻想过今日的场景,幻想过是皇兄替她主婚,亲自牵着她手将她交给夫婿。然而造化弄人,竟将他们推至如此不堪的境地。他心中也只怕早将她当作心机深沉之人,厌恶透了吧?

        如无意外,他们此生,也不会再见。

        她眼波一黯,宛如华月为云而遮、光华黯淡,轻轻吁了一声。

        这时身后传来阵阵喧哗,兵甲相撞,橐橐琅琅,周遭宾客开始惊叫,一列卫兵鱼贯而入,卫国公惊讶起身∶

        “伏将军”

        "您,您不是追随陛下北上了么?这,您这是做什么……"

        荷枪负羽的御林军已将宴席团团围住,兵戎相向。那为首之人正是伏胤,他已褪去方才的商人服饰,换上明光铠,手擎令牌,剑眉星目沉静又冷淡∶

        “陛下有令,捉拿谢氏叛党。无关人等迅速退去,毋碍公事。”

        陛下

        叛党

        仿若巨雷响起,在场之人无不被震住,忽闻惊愕的“万岁”声。薛稚怔愕地随夫婿回过头,唯见重重兵甲包围的院门口,本该巡幸北境的皇兄玄衣缥裳,十二章纹,眉眼淡漠地走进∶"所有人都出去。”

        天子面色凛冽,皎皎如清夜霜,阴鸷目光锐利地扫过院中宾客∶

        “如有违者,以乱党同罪处置。”

        于是这一回再无人敢愣住,各自灰头土脸,纷纷如鸟兽散。薛稚恐惧得朱唇发白,瘫倒在夫婿怀中,身子皆在颤抖。

        皇兄为什么会突然回来

        她的夫婿公婆又为何会成了他口中的乱党

        她有满腹的疑问,然而皇兄却并没有看她,缓步走近,视线轻慢地落在早已愣住的、刀剑加身的卫国公夫妇身上。

        “谢氏谋逆,当夷九族,不可以承公爵,尚公主。”

        下一瞬,却回转过身来,视线落在她身上,轻蔑又嘲讽∶“乐安,你可真让皇兄好找啊。”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9381557/146707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