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
昊越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那次见面之后,皇帝没有单独召见他。而是在三天后,将他派到宣化城。
郑公子便是皇帝郑乾,他热情的“祝贺新春”。袁崇焕被整愣了,连忙跪下行礼。
“此乃军营,勿需俗礼!”
郑乾来到宣化,朝主将的位置上一坐,问道:“袁将军,可知朕的新职位?”
袁崇焕哪里知道,也不敢乱猜。
“天下兵马大元帅,京营总管!”
郑乾拿着腰牌嗝瑟,他现在不止是皇帝,还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有权调派全国各地的军队。还有,如意赌坊早就赌“京营总管”的人选,皇帝再一次让所有投注者血本无归,宣布自己才是。
终大明一朝,近三百年里的十几位君王,在郑乾之前只有一个人这样干过,那就是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是被逼得没办法,身为皇帝,出关居然被一个基层军官拦住,一生气给自己封个官,做到出入自由。
郑乾不是,没人逼他。
袁崇焕不是普通人,皇帝此举不是胡闹,恰是他的厉害之处。
大明的军队为什么弱?
和那些弊端有关,但是根子上在于皇帝的不自信。
明朝在这一点上和宋朝类似,宁愿自己变弱,也不允许出现军阀。宁愿便宜外人,也不允许自己人抬
头。
正因为担心军阀的出现,才会制定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让他们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以文制武,让武将地位严重低于文臣,
可以说,大明军队里的种种腐败,很大原因出于统治阶级的政策,以及因政策形成的大环境。
郑乾即位以后,提出“强根固本”的治军策略,在削减边军耗费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京营的战斗力,他亲自出任全国的军事总指挥,完全合乎最开始的设计。
而且,袁崇焕觉得,皇帝似乎是话中有话。
他为什么不让自己去最熟悉的辽东,而是陌生的宣府呢?
皇帝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
袁崇焕要想得到重用,必须说清楚辽东的事情。
皇帝一向和蔼可亲,很多官员在就任前都会得到他的召见,有些人还能共进晚餐。袁崇焕统兵扫平南路的近十位藩王,又有此前在辽东的赫赫功绩,在上任宣大总督之前,竟然被无视。
袁崇焕能混到今天,绝非浪得虚名之辈,他知道里面有蹊跷。
皇帝终究还是出现了,在宣化城的总督府内。
郑乾要想开创伟业,袁崇焕是不错的帮手,前提是你要交代清楚,一些问题拿出来讨论,朕会给你满意的答复,再敢遮着藏着,甚至有自己的小心思,别怪皇帝无情。
“袁都督,辽东形势,如何看?”
“微臣同意陛下的看法,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那朕计划将兵力缩减到六万,袁都督可有异议?”
十一万多人,减少到六万,差不多少了一半。
袁崇焕犹豫,不知如何回答。
“六万是辽东的真实兵力,对不对?”
皇帝既然敢说,定然是有依据的。袁崇焕再也不敢隐瞒,噗通一声再次跪倒。
这一次,郑乾没有扶,就让他跪着。
“当初,王在晋质疑辽东兵力,要求清查士兵数量,与孙承宗孙先生争执,可有此事?”
袁崇焕老实作答,“确有此事!”
“王在晋说的是对的?”
袁崇焕不敢隐瞒,“王大人没有说谎。”
“但是,孙先生说,你以后可以按照实际数量领取饷银。于是,王在晋发现不可,对否?”
还是对的,袁崇焕的盔甲下开始冒汗。
郑乾做总结陈词,“你们做都督的未必贪墨军饷,却要多领一些安抚军士,也能保住各级将领还有他们的私兵忠心。”
皇帝全知道,袁崇焕跪在那里,身子已经有些发颤。
“你也是征战沙场的大将,何以在朕面前惊慌?起来吧!朕若是惩治你的罪,用不着亲自来一趟。”袁崇焕起身,被赐座,战战兢兢屁股蛋轻轻挨着椅子,抻着头听皇帝教诲。
“袁都督,朕一开始想不明白,你和孙先生有那么大的功劳,为何得不到朝廷应有的奖赏。拿宁锦大捷来说,你只是官升一级,赏银几百两,事后不久辞官走了。而魏良卿什么没干,升为国公,魏忠贤的两个孙子加侯爵。当时啊,朕为你打抱不平,以为你在官场被排挤,后来清楚辽东的局势以后,很想对你说两个字,不冤!”
王在晋是坏人吗?恐怕不是,只是你们政见不同,立场不同。
王在晋不领十一万多人的军饷,他在辽东混不下去。
后来,王在晋提出放弃宁远和锦州,大明军队退守山海关,并不是他怯战。
袁崇焕提醒,“山海关并非筒单的关口,要想守住还要看周边几处要塞,一味退守是绝对守不住的。”
“朕了解一些,正因为袁都督所说的原因,王在晋才提出在山海关外险要处另铸新城的提议。于是,当时还是文职的袁都督,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王在晋。也正因为此事,身为帝师的孙先生跑去山海关外,亲自与王在晋当面商议。”
皇帝说的没错,袁崇焕的军旅生涯是从孙承宗、王在晋的争执开始的,正因为意见一致,在孙承宗主政辽东之后,袁崇焕来到辽东,一步步被提拔,成为后来威名赫赫的袁都督。
关于此事,郑乾不觉得王在晋错了,也没觉得孙承宗不对。
此乃大环境使然,如果非要追究罪责,应该属于皇帝,以及前面的几位皇帝。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军队不能打,那些军户出身的军卒,衣衫撒褛,瘦骨嶙峋,甚至连兵器都没有。军队打仗靠的是亲兵,相当于将领的私兵,这些人拿更多的饷银,其中不少人还有大片田地。
王在晋如果非要清查辽东军兵的数量,只领六万人的饷银,他在辽东一定待不下去,迟早被自己人干掉。
?小承宗可以大义凛然的告诉他,有本事你就清查,有本事你就领六万人的饷银。
这才是王在晋后来改口认错的原因,他是外来户,这些将领的私兵才是辽东的主人,也是这里的地主。
因此,王在晋才会向朝廷提出放弃辽东、在山海关外另铸新城的建议。
在军事层面,这属于战略收缩。
在国家层面,则属于丢弃国土。
放弃辽东几百里的土地固然可惜,但是每年几百万的军费谁能受得了?
因此,?小承宗会反对,两者之间展开一场辩论。但是,他们辩论的内容并不重要,核心的问题是要不要保留辽东的军事阶层。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诸如吴襄的吴家、祖大寿的祖家,还有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等一批军官,包括东江的毛文龙,大家已经是小有规模的地方势力。
一旦他们几家有人联合起来,便会出现大明朝最担心的军阀。
皇帝要打击,要整治,魏忠贤只是那个传达指令的,眼看着袁崇焕在辽东做大做强,果断的逼他辞官走人。
如此看来,袁崇焕是正义的吗?王在晋是愚蠢的吗?魏忠贤做的全错吗?
一切都是未必。
郑乾固本强元,不断扩展京营的规模,恰是为了改变京营与地方军队的比例。
京营虽然强大,但每一位将领最多率领万余人,郑乾不放心别人统领,亲自给自己授予官职,全国兵马大元帅,京营总督。
话谈到这里,袁崇焕清楚皇帝的思路,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在刚才的对话里,皇帝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是大明需要强军,需要组建一支能够战胜女真和蒙古的强大军队。第二是军权必须在皇帝手里,这也是他孜孜不倦参与军务,每一次战争都要亲自坐阵的原因。
郑乾今天没带任何人,选择独自与袁崇焕对话,目的不是显摆,更不是责怪,而是让袁崇焕摆清位置,在新岗位上发光发热。
袁崇焕原本还想主动上疏,求取去辽东战斗的机会。
现在看来,皇帝能用他已经是恩赐,绝不会放他与山海关外的将领共事。
站在袁崇焕的立场,他最喜欢的三位将领是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现在看来,不但不能去见他们,也不能申请召他们来宣化。
郑乾先立威,然后请教,辽东战局,如何破?
袁崇焕不能赞同当年王在晋的做法,因为他当年是反对最猛烈的,现在改弦易辙等于打自己和老师孙承宗的脸。
郑乾也不会,此一时,彼一时。
如果拿不出辽东几百万军费,或者因为军费弄得民不聊生,他或许会考虑。
但现在的大明不缺钱,仅仅是郑芝龙,去年的一千两百万已经送来,加上江南一带开始收商税,还有江南制造局、江南纺织厂等可以赚钱的企业,郑乾考虑的是如何花钱,而不是省钱。
锦州、宁远不能放弃,还要找机会夺取辽阳、沈阳。
大明十三省两直隶,加起来近亿的人口,只要内部不出问题,还怕耗不过天寒地冻中的女真人?
袁崇焕不说几句有建设性的话,今天的交谈混不过去。
他见状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陛下可以不放弃辽东,但可以放弃在辽东种田。”
郑乾笑道:“此话与你老师孙先生恰好违背啊!”
袁崇焕有什么办法,因为在辽东种田,吸引大量的百姓加入,于是有了强大的关宁铁骑,才能守住两座城池。而且,正因为他们种田,解决了接近一百万的军饷问题。
大明既然有钱了,可以放弃这些收入,将百姓全部接入山海关内。
好处有很多,首先是避免军阀的出现。这些将领仍旧有兵,但是没田,粮食和军饷全靠朝廷接济,如同襁褓里的婴孩,一旦断了母乳,会立即死掉,还想做军阀?
其次,辽东是战区,粮食生产有好处,同样会资敌。不管是别人来抢,还是有人贩卖,总归是便宜了女真人。如果百姓没了,田地不种了,大明损失部分粮食产量,但同时扼住女真人的脖子,让他们没粮食抢,也没粮食买。
最重要的,当这些军卒的家眷迁走,一定程度影响他们的战斗意志,但同时让他们清楚的意识到,家眷还在朝廷手里,不能完全跟着将领走。接下来,无论是朝廷清点人数、裁撤冗员,还是把他们调派到其它地方,军卒只能顺从。
果不其然,皇帝满意的点点头,只要迁走辽东的百姓,让他们住在“安全富庶”的地方。那么,孙承宗
说的那些不可以,王在晋不敢干的事情,自己苦思良久无法解决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8975700/821540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