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当奸商 > 第578章 南山军营的葬礼

第578章 南山军营的葬礼


不得不说,廖家兄弟在巢湖水军中,威信确实高,仅仅两个时辰,便说服所有人下船上了岸,看着战船顺流之下,廖家兄弟手下将士,个个心生悲戚,有懦弱些的,竟然低声曝泣。

徐达见状,大声道:“兄弟们,几条船而已,不要放在心上,等咱们在南岸立稳脚跟,造更多更大的战船。”说罢,带着将士们朝着太平城走去。

郑乾抛弃战船的消息,自然不可能瞒太久,第二天上午,这件事,便在义军中传的沸沸扬扬。

有徐达、李善长等人安抚,郑元琼手下的将士,虽然心中不痛快,但并未出现混乱,这让郑元境和徐达长长松了一口气,毕竟,二人干的这件事儿,几乎是违逆了整个义军的意志。

郑乾这边很快控制住了局面,但郭天叙和张天佑,却是义愤填膺的厉害。

很快,张天佑一干人等便聚集到了都元帅郭天叙帐下,你一言,我一语,气呼呼对郭天叙说着郑元境干的好事,郭天叙听的,也是目呲欲裂。

这张天佑,是憋得满脸通红,对郭天叙道:“郑元境,就是故意的,他这样做,咱们便回不了滁州,这南岸,咱们人生地不熟,而他郑乾呢?

有廖家兄弟,有徐达、常遇春这帮猛将,如今又收服了太平守将吴升,在这些人的帮衬下,势力肯定极具膨胀,到时候,咱们就都得看他脸色了。”

郭天叙闻言,也是怒意难平,但他也无计可施,强压住心中怒火,对众人道:“这事儿,没办法,现在船已经烧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咱们也拼尽全力,在这长江南岸,也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张天佑叹息一声:“也只能这样了,好在,这里富庶,无论如何也不会饿死,可这想要打下自己的地盘儿,就有些难度了。

咱们现在和郑乾是一伙儿,打下来地盘,也很难说清究竟是谁的,这郑乾,现在在名义上,还是您的手下,这太平城,就可以说是您的,可您能真正做得了主吗?”

闻言,郭天叙也是一阵头疼,张天佑说的对,自己现在,就是个摆设,与其说自己是义军的老大,到不如说郑乾才是,自己这帮濠州来的人,很是被动啊。

张天佑等人聚拢在郭天叙营帐骂娘的事情,郑乾并不知道,因为现在,他很忙,忙着接待两个人,一个是元平章李习,一个是当涂鸿儒陶安。

一见面,李习便笑着对郑元琼道:“早就听闻左副元帅龙凤之姿,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寻常,我辈算是找着主人了。”

一句话,便说的郑乾开怀大笑,呵呵笑道:“两位都是江南德高望重之人,如果,能有更多向你们这样的人投奔我,那我郑某人,说不得还真能成龙成凤。”

郑乾说完,三人便哈哈大笑起来,李习和陶安都笑的很是开心,很显然,郑乾的态度,让他们很满意。

“二位里面去,郑某人刚到太平,对太平的风土人情还不甚熟悉,咱坐下来慢慢聊!”郑乾满脸笑意的把李习,陶安二人迎进了自己军帐。

见二人进了军帐,跟在郑乾屁股后面的郑润,不用郑元琼言语,赶紧跑去奉茶。

李习这人,郑润没听说过,但跟着长山、纯孝两位老先生上课的时候,二人没少提及陶安这个名字,言语间,对陶安很是推崇。

这陶安,是当涂本地人,今年41岁,虽然年纪比长山、纯孝两位老先生小了不少,但在江南的名气,丝毫不差。

据说陶安,自幼便对读书很感兴趣,能日记千言,敏悟异常,后来投到李习门下,博览群书,尤其对《易》,深有研究。

元至正四年,29岁的陶安中进士,授明道书院山长一职,后来红巾军起义,陶安为躲避兵乱,返回老家当涂,安心做学问。

陶安的名气很大,在江南读书人中间,很有号召力,在郑乾之前,徐寿辉、张士诚多次派人来请,陶安都以各种理由婉拒,没有去帮二人。

这徐寿辉、张士诚,比郑乾名气大的多,实力也强的多,为何陶安不愿帮这二人,却主动过来拜见郑乾呢?

这个原因啊,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郑元谆到太平城后,“神武不杀”所率义军对太平百姓秋毫无犯。

待郑润给二位上茶后,郑乾便笑着道:“有幸得见二位先生,郑某人真是不胜荣幸啊!”

陶安笑道:“太平、芜湖盛产粮食,这天下人都知道,不瞒左副元帅,在您到太平之前,也不是没有义军来过,但他们来的目的,却很简单,那就是攻破这里的城池,抢夺这里的粮食财货,掠夺这里的女子金银,与盗贼无异,根本没有救民之心。”

“而左副元帅您到了太平,严厉约束手下义军,对百姓秋毫无犯,我等是心悦诚服,这才前来拜见,如果您能一直约束义军,应天顺人,我认为,平定天下,并不算什么难事儿。”

郑乾闻言,朝陶安鞠了一躬:“先生所言极是,郑某人定当竭心尽力,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说罢,又笑着道:“不怕二位先生笑话,郑某人就是个泥腿子出生,给地主家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这要说起打战,郑某人和手下一干兄弟,还能来两下子,但要说到治民,郑某人便有些有力无处使了。”

“这太平城,如今归了我郑乾,那太平的百姓,便是我郑某人的百姓,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我郑某人义不容辞的事情,所以,郑某人想请二位帮忙,帮着郑某人牧民,让郑某人治下的百姓,都变得富裕,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二人闻言,对视一眼,李习哈哈笑道:“我二人今天过来,就是来投奔左副元帅的,来之前,还担心左副元帅会嫌弃我二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没想到对我二人如此看重,我二人还有什么话说?只能肝脑涂地,以报将军了。”

郑乾大喜:“得二位相助,我必能大展宏图,只是,我眼下想取集庆,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陶安道:“集庆是个好地方,自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后,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吴、南阿、南宋,都曾把这里当做都城,如能取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有先生这句话,郑某人便放心了。我接下来,就安心攻打集庆了。”

郑乾、李习、陶安三人,又聊了一阵子,这才送二人出了营帐。

见李习、陶安离开,跟着郑元境身后的郑润笑着道:“恭喜父亲,臝得了太平民心,有李习陶安这样的江南鸿儒为父亲扬名声,相信用不了多久,江南人才,将尽入父亲彀中。”

闻言,郑乾哈哈一笑,摸了摸郑润脑袋,笑道:“还记得我从疙瘩村把你和阿若救回来的时候,跟你说的话吗?我说,等我掌控大局,一定要让你看到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义军,怎么样?我做到了吧?”

郑润笑道:“嗯,您做到了,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天下,便是您的了。”

“哈哈,借你吉言,我现在只希望你能快快长大,好帮着我去开疆拓土,至于文忠和文正,我现在就想让他们投身军营历练,你觉得怎么样?”

郑润闻言,沉思片刻点了点头,道:“文正、文忠两位哥哥,这些年,跟着两位老先生上学,学识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兵法也学了不少,如今差的便是实战,只要在战场上磨炼两年,相信父亲又会多两员虎将。”

“那还用你说,我的义子,岂能是碌碌无为之辈?

说说笑笑,父子二人相伴走出军帐。

郑乾义军,对太平秋毫无犯,太平百姓,对这支义军,也很满意,军民相处的很融洽。但太平,是江南重要的产粮地之一,被“反贼”占领,元廷如何甘心?

于是,在太平被攻占后,元廷立即集结10万兵马,在元帅陈野先的带领下,分水陆两军,浩浩荡荡朝太平杀来。

收到探子回报,郑乾立刻开始部署太平城的防守,徐达带人,负责镇守太平南门,抵挡陈野先水军,郑乾自己则率五万大军,负责阻击陈野先的陆军。

虽然元军声势浩大,但郑乾手下的将领,在和州城下,已经对战过一次元军所谓的“10万大军”

觉得元廷的十万大军,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都认为这一次,也能轻易击败元军,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借此机会,建功立业。

郑乾诸将中,最兴奋的就要数胡大海和郭英二人了,这二人在采石肌被常遇春抢了风头,一直隐忍,本以为,短时间之内,不会有大战,谁能想到,这攻占采石肌才几天,元军救打来了?

有如此好机会,胡大海和郭英如何如何还肯放过?二人摩拳擦掌,誓要在这场大战中,扬名立万,以免常遇春一人出风头,太“孤单”很快,陈野先水军便到了太平南门之下,陈野先本人,也在水军之中,耀武扬威,徐达见状,打算自己亲自率军,与陈野先打第一战。

结果这时,胡大海站了出来,对徐达道:“徐将军,您还是在后面压阵吧,这一战,末将出战如何?”

见胡大海两眼冒光,很是兴奋,徐达虽然很想亲自上阵,但有不好意思拒绝胡大海,便道:“好,这一战,便由你上,你可千万别折损了义军的威风。”

“哈哈,多谢徐将军,徐将军且安坐城头,看我胡大海如何杀敌!”说罢,胡大海便带着手下将士,杀入元军阵中。

这元军主帅陈野先,虽姓陈,但却不是汉人,野先二字,是蒙语译音,蒙语中的意思是平安。

陈野先也是猛人,见胡大海拿着一把战斧,在自己军阵中左突右杀,心头火气,拿着自己的武器,跨上战马,便朝胡大海杀来。

胡大海见状,丝毫不惧,一斧子就把身边一名元军劈成两半,坐在马上,大剌剌等着陈野先杀过来。

陈野先杀到后,借着战马冲势,朝着胡大海脑袋便是一刺,胡大海举起斧子,挡了一下,陈野先的长枪,被顺势一带刺向别处。

但陈野先这一枪,势大力沉,振的胡大海战斧嗡嗡作响,胡大海虎口有些发麻,战马不自觉的倒退两步。

挡住陈野先这一枪,胡大海哈哈大笑道:“哈哈哈,痛快,老子打了那么多次元军,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的猛将,今天,老子便砍下你的人头,拿回去邀功。”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8975700/818883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