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标铜 > 第五十七章 雪色横沙缈戍楼(三)

第五十七章 雪色横沙缈戍楼(三)


  下午又飘起了小雪,让城中稍显单薄的景致又厚重了几分。
  横在南北一道城墙间的镇远门并不算高,这城楼即便和京师周边的县城比都还差些场面,只是在冬日的白雪皑皑中显得更为肃杀,让人莫名添了些敬畏。
  守在城门口的定辽后卫兵士门一个个蜷缩着身体,尽力将手拢在袖中取暖,那些看着就冰冷的枪矛全都歪歪斜斜靠在墙边,一个个懒懒散散。有程相文引路,一行人穿门而过并未被盘查,看起来此地平日守备也不严谨。
  从砖卷的门洞出来,仿佛到了两个世界。
  背后是包砖的南城城墙,而放眼望去,北城的城墙则全是土夯,比之南城也要低矮上许多,只是城头已盖上了一层雪,使之看起来不至单调。
  从镇远门一条笔直的黄土大道,一直通到北城北面的无敌门,这道城门远远看去就比身后的镇远门还要差上许多。
  道路西侧是一片低矮破旧的房屋,像是杂乱无章地堆砌一般,一眼望去便觉得是藏污纳垢之所,然而自在州的榷市却就设在彼处。
  比之南城,这边的市场便嘈杂了许多,也许是因为明日便是年节,市中汉人反倒少见。
  除了几个辽阳卫军籍的朝鲜兵在市场周围逡巡外,剩下的便都是归化的女真和蒙古人了。
  这些人看不出是行商还是坐地,不过都是穿着皮裘棉袍,除了个别人脑后的发辫外,已难分辨汉夷,这些人应该在各自族中也算体面。
  铺户们倒也与南城一般形制,只是简陋许多,更没有关内商户迎客奉茶的雅致,店中往往都摆放着一盆炭火略作取暖之用,炭火上直接便烧着热水以备不时之需,可能因为用的都是劣炭,味道颇为刺鼻。
  王星平几人随意走到了一家还算气派的店前,这是一家经营辽东特产的店铺,程相文看了一眼便说店主是个蒙古人,不过看服饰倒是与汉人无异,也不知他是如何看出来的。
  见一群人都是豪客模样,店主也格外热情,与店中三四个伙计堆着一脸笑,忙问各位客官想要些什么,汉话倒是说得丝毫不差。
  “几位爷是关内来的吧,想要看些什么货品?小店在这东宁卫也算是有一号的。”
  “看你这店中经营的是貂皮一类?”
  王星平看看货架,上面都是各色皮草,还有一些瓶瓶罐罐。
  “都是北边来的上好紫貂皮,还有蜂蜜和鳇鱼。”
  “可有东珠?”傅小飞拿起一罐蜂蜜,心不在焉地问道,商务上的事情如今都是他在出头。
  “这位客官倒是好眼力,单论东珠,本店的可都是一等一的货色。”
  “那怎么不见摆出来。”傅小飞明知故问,这木质的货柜,的确不太适合拜访珠宝一类。
  “客官说笑了,东珠这等宝货岂是轻易摆出来的,不知客官想看何种等级的。”
  王星平在旁言道:“自然是最好的。”
  傅小飞的心思这店主自然不知,貂皮一类,南洋自然没法去做,但珍珠的人工养殖可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宋人庞元英就曾在他的《文昌杂记》记载过养珠之法,至于异形珍珠的培育更是在明初便有了,只是技术较为粗放不易成功罢了。但现代的珍珠养殖技术以穿越集团而言却并非什么难事,只是市场行情还是需要了解。
  不过这个市场的潜力却是极大,以大明而言,当今皇室极尚珍珠,以至珍珠市值往往价比黄金。万历五年,朱翊钧大婚,采买各色珍珠近八万两,
  而所用黄金却不过三千两不到,可见天家尚珠至于何地。只是八万两珍珠听起来耸人听闻,但若以元老院的规划来看,未来人工养殖的规模,一年产量恐怕过此百倍都还不止,当真是要做成白菜价了。
  思量间那店主已经让柜上从后面拿出一个锦盒。
  小心翼翼地打开,那盒中放眼看去却是百余颗珠子,个个都有小指头大小,体态近似浑圆,大小约在四分上下,泛着淡金色的光泽。
  众人看过,知道这虽不是最好的东珠也相去不远了,要到六分大小则是可遇不可求的。虽然珍珠以无暇为最高,但东珠却向来以淡金为贵,也是南珠北珠的差别所在,是以王星平与傅小飞都有信心,未来元老院人工养殖的珍珠无论大小还是色泽都会碾压这些天然品,那不过是植入珠母后的微量元素控制差异罢了,不说这珍珠,后世就连鲑鱼养殖,也能通过饲料调解控制鱼肉的肌肉纹理。
  按下思绪不表,傅小飞询价,店主也给出了一个颇为让人心动的价格,一颗珠子五钱银。
  王星平在京中时也时常去各类铺户闲逛,知道这样品相的珍珠,京师中单卖能到二两左右,他曾见过一副一百零八颗的珍珠项串,标价二百两白银的,那珠子品相与这些不相上下,心道这价格还算公道。
  傅小飞则是在想,这种大小的珍珠,以元老院的技术一年半便可成珠,比野生的几乎要快一倍,除了种珠母时需要些人工,便没有旁的成本,就算一钱一颗也近乎暴利了,当真是门好生意。至于养珠造成的水体污染,在此时来看就更不用担心了。
  情报部门早已调查过,如今大明设在廉州府的珠池,一年产珠八千两,而所费则要白银近万两,虽然御史上疏说是比民间采买要贵,但想来民间也便宜不到哪儿去,此物未来的经营空间还是极大。  
  就在此刻,又有四人进了店,看样子都是外路人,服饰倒是蒙古打扮,依稀可见帽子下面露出的发辫。
  领头的直接用蒙古话与店主交谈,看样子很是熟络。
  王星平注意到那为首之人右手护膊上立着一只大鸟,似鹰非鹰,雪白的羽毛上斑斑点点的灰蓝煞是好看。
  ‘这些人是采珠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把速,正是当初跟随他回了贵州的两名叶赫部商人之一,如今此人已是一身汉民打扮,成了此番出关的家丁之一。
  把速点了点头,似乎是确认了王星平的判断。
  辽东的夷人,采集东珠靠的就是海东青,那为首之人手上的正是此鸟。
  这东珠要在秋冬之时成珠最好,但此时河流封冻采珠不易,好在天鹅喜食珠蚌,而海东青又最喜捕猎天鹅,如此黄雀在后倒比直接采珠方便得多,且得到的珠子往往也是又大又好的,是以看到这些人的出现,再联想到店家的生意,很快便想透了这一层。
  不过这海东青在辽东各部族中都被奉为圣鸟,打理很是不易,夏日怕热,要枕以冰玉,冬日畏寒,要荐以绣墩。此外还要注意控制营养体重,投以药食清火,如此麻烦自然这东珠价格也就看涨。而此人能有这么一只海东青,足见地位也是非同一般。
  这些人与店主用蒙古话交流,虽然王星平知道把速能够听懂,却也不好当面说破,没过一会儿,店主便来告了个罪,留下两个伙计伺候,自己带着四人并一位老掌柜往后面去了,看来是真有买卖要谈。
  但没过太久那些蒙古人便出来了,似乎生意并未谈成,不过他们还是与店主又多说了两句,
  王星平虽听不懂,但看起来那些人却颇为恳切,店主也是一脸遗憾的样子,又说了好一会儿这才告辞出门去了。
  这伙人刚走,王星平他们也告辞离开了,一出门,王星平便问起把速,“方才他们说了些什么你都听清了?”
  “小人虽然是叶赫部的,不过行商久了,听懂他们说话自不算难,都是些生意上的事情。”
  王星平知道,此时辽东女真各部虽然说的是女真语,但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是以女真各部俱以蒙文书写,行商的自然多少都会蒙语。听说努尔哈赤前些年倒是已经开始编创满文,可文字初创谈何容易,如今也还是纸面而已,更何况即便成了也只是建州一家在用,岭北之地通行的还是蒙语。
  语言的事先不去说,王星平只是再次确认道:“这些人都是珠客吧?”
  把速道:“的确,这些人手上应该有些好货,不然店主不会让他们去后面。”
  店主知道王星平他们是关内来的汉人,还怕他们能听懂故意回避,看来这货不是一般的好。
  “看他们后来出来,这生意像是没有谈成?”
  “公子果然英明,的确是没有谈成。”
  “那还说了那么久。”王星平猜想无非就是大些的珠子,这东西好则好已,可他却没有兴趣,于是便随意又打发了一句,准备再去别家看看。
  可把速却提起一个细节,“这些珠客似乎和店主是老相识了,是以多说了些其他事情,倒是有些意思。”
  这倒让王星平提起了兴趣,把速以往也是行商,自然不会捡些没轻重的白说,“哦……有意思的事?说了什么?”
  王星平关切到。
  “那珠客让店主最近千万不要往北去,尤其是沈阳。”
  “沈阳么……”王星平有些省悟道:“你听他们口音能够辨别是哪里人么。”
  “既是珠客自然是北边来的,听口音倒像是三卫(即明初所设朵颜三卫:朵颜卫、泰宁卫和福余卫)那边的。”
  “走……”哪知王星平闻言忽然眼中一亮。
  “公子去哪里。”把速忙问道。
  “我对方才那几人有些兴趣。”
  一刻之后,四位珠客被王星平一行拦住了去路,神情有些错愕。
  把速用蒙语为王星平传话道:“我家公子对几位尊客的货品有些兴趣,尊驾可否移步详谈。”
  为首那人看看王星平笑意盈盈的样子,愣了一愣才轻轻点了点头。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罪惟录•经济诸臣列传》
  6、《明史•徐光启传》
  7、《贰臣传》
          8、《明代木料计价和木材材积计算》何卫国
  9、《明代辽阳碑志略探》李路华
  10、《明代辽阳城主要建筑群平面结构与布局探析》杨馥榕、王飒
  11、《关于明代辽阳的东宁卫》河内良弘      
  12、《明代辽东镇防御体系之辽阳镇城研究》黄欢
  13、《古代珍珠的地理分布及商贸状况初探》廖晨宏
  14、《淡水与海水有核养殖珍珠对比研究》王洁宁
  15、《海水养殖珍珠光泽与其微结构的关系》李倩、张恩、徐晓琼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6661/471621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