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年跑了208个龙套后她 > 第211章 追溯

第211章 追溯


总有一些人,能用最简单质朴的话语一言点醒梦中人。

燥热的心湖绵绵地落下了一点细雪。商叶初坐在车里,望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发愣。

在追寻李益明的过程中,很多人给过商叶初答案。知识,技巧,运作,演绎心理——商叶初全盘吸纳过,又一一否定了。

到了胡老太太这里,这位老人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信仰,信仰最重要。

像商叶初这种怀疑一切的人,是很难理解这个词的。但至少,商叶初明白了,把李益明套进神和英雄的模子去演,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偷懒。

因为不愿理解真正的她,所以只能模仿自己眼中的她。

商叶初想演好李益明,因此研究了她的生平、故乡、外人口述或者笔录的资料。研究了所有和潜伏有关的细枝末节。却唯独没有研究,或者说有意识地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李益明,到底为什么走上这条路。

想演好一个角色,不去探求她的内在行为动力,而是去模仿其外在表现——当真是舍本逐末。

许多纷乱的思绪闪过脑海,留下或深或浅的划痕。

神标榜自己为神的时刻,就已经有了人的劣根——英雄会自视为英雄吗?

一个人,放弃高官厚禄和安逸舒适的日子,整天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图什么呢?

她为了什么而奋斗?她为之付出一生的,到底是什么?

在黑暗中的时刻,她有没有展望过黎明?

在蛰伏中的时刻,她有没有怀疑过自我?

就像饰演小越需要追根溯源一样。饰演李益明,其实也同样需要做到如此。只是后者身上那份血色的荣光太过耀眼夺目,晃得商叶初忘了自己的老本行。

在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怠惰那一刻,商叶初脸上直发烧,心里乱得像撒了一把跳跳糖。既有拨云见日的喜悦,也有新添的迷茫。

车窗外街景飞逝,渐次亮起的路灯被甩成了一条虚线。商叶初想起临别之时,自己因为不安而问出口的话——

“奶奶,你也相信那样的……信仰吗?”

胡老太太笑了。笑意很和蔼:

“我当然相信。我到死那天都相信。”

------------

商叶初回到公寓,胡吃海喝了一通,兑换完毕之后,钻进了103的数据库中。

103的数据库资料浩如烟海。商叶初坐在资料库中的电脑桌前,却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研究。只好翻阅李益明的传记资料,找寻蛛丝马迹。

李益明没有后人,只有生前和同事的一些谈话流传了下来。据她自己口述,她生于一个地位很高、富足宽裕的缙绅之家。这样的家族也注定会有许多封建糟粕。李益明的几个姐姐自小缠足,受尽苦楚。李益明耳濡目染,心中十分害怕。

到了李益明该缠足的年纪,革命的火种吹到了汝关。新政府下令废止缠足,在理论上,李益明可以幸免于难了。

当然,封建习俗的顽固远超任何人的想象。事实上,李益明家中仍旧偷偷给她缠足。

后面的记录已经佚失,在所剩不多的谈话资料中,商叶初只知道李益明最终没有裹脚。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现有的资料中没有,郑博瀚的剧本里也没写。

李益明走上红色道路的缘由同样只有只言片语。在简单的记录中,只说了她去瑶港求学,受到了当时进步刊物的影响。再往后又是一大片空白,再见面之时,她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赤党党员了。

商叶初估算着李益明求学时的大致年纪,对103道:“能不能帮我把15年至20年左右,瑶港市流行的进步刊物调出来?”

103没吭声,过了一会儿,商叶初面前的电脑界面上就多出了一整页密密麻麻的小字。

商叶初滑了滑界面,不由咋舌。

这也太多了!

103解释道:“瑶港市是当时重要的文化阵地,许多蓬蓬勃勃的新思想和理论都诞生于此。你要是想看的话,我推荐你看《摘星》,那是瑶港市赤色主义的萌芽。李益明的原型应该看过这个。”

商叶初便点开那卷叫作《摘星》的刊物,翻看了几页。

时代的隔阂是很残酷的东西。至少在商叶初眼中,这本叫作《摘星》的杂志中收录的文章,文笔十分呆板枯燥,情绪有余,感染力不足。通篇堆砌的术语和半文半白的晦涩长句看得人十分吃力,毫无吸引力和趣味性可言。

商叶初读了几页,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丢下《摘星》,点开一本名叫《大笑三千》的刊物。看名字,这应该是一本笑话集,也许读起来会好一些。

《大笑三千》果真是一本笑话集,里面有很多短篇小笑话和幽默小品文。卷首的笑话叫作《吹嘘》:

【三人比脚力。一人曰:“我自城门出发,至松行山,不过一炷香功夫。”又一人曰:“我自茶肆门前,至北大山,仅费一盏茶时。”第三人闻言,笑曰:“尔等皆不足观。我自地下三尺直上青天,不过一跃!”】

这笑话能放在卷首,想必质量应该不错。但商叶初并没有看懂,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

“你知道这个笑话是什么意思吗?”商叶初忍不住咨询103。

“有三个人比脚力。第一个人说,我从城门出发,跑到松行山,只需要一炷香时间。第二个人说,我从茶馆门口出发,跑到北大山,只需要一盏茶时间。第三个人说,你们都不如我,我从地下三尺到上天,只需要踮起脚尖窜一窜。”103平平板板道。

本就找不出笑点的笑话被103一翻译,更是让人昏昏欲睡。

“呃……我能不能申请个笑点解析?”商叶初有些郁闷。

“这个笑话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103道,“瑶港市当时有个军阀,长得又瘦又高,头顶尖得像一座山,自号‘离天三尺’。平常在瑶港市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苛捐杂税收得天怒人怨。老百姓在背后骂他叫‘刮地三尺’。

“结果侵略者打进来之后,离天三尺一枪也没放,就丢下瑶港市跑掉了。

“这个笑话就是讽刺离天三尺的。因为他是‘离天三尺’,所以蹦一蹦就能把天戳个窟窿,从天上的窟窿里溜走。”

被103解释过之后,商叶初终于能理解这个笑话中的讽刺意味了。但仍然不觉得哪里好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东西啊。”商叶初唏嘘道,“不过在那个年代,可能已经算很幽默的笑话了吧。至少趣味性上比前一个强。”

103冷静道:“没什么强不强的,这两本刊物所属的杂志社都创刊不到半年就没了。”

商叶初有些吃惊:“欸?”

“他们都死了。”103平静道,“侵略者打进来之后,这些年轻人卖掉杂志社,组织了反侵略义勇军。怎么死的我查不到了,反正死的时候,大多数年龄不到二十五岁。”

“你看到的这些杂志,是他们存在过的唯一痕迹。”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6470444/419504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