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让猫腻无所遁形
王章涛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人们常常把能独具慧眼,力排众议选拔人才的领导比喻为伯乐。这些领导也没有什么特别,只不过练就了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
领导针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职务判定与识别某人能不能胜任时,理应进行全面分析,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此人对什么工作做出过成绩?
2、此人还可能对什么工作做出成绩?
3、为了充分发挥其长处,此人应该再多学些什么?
4、如果有子女,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手下工作?
5、如果愿意是为什么?如果不愿意又是为什么?前三个问题是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决定其能做什么。而后面的几个问题决定他是不是一位起表率作用的上级。通过这样的考虑与研究,把此人用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人尽其才。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如何识别人才——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如何用好人才——合适的人用到适当的岗位。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常用各种测评的方法来辅助对人才识别。俗话说用人要尽其能,如果不是这样,再好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只能像假花一样起到养眼的作用。识别难,用好更难,这其中涉及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用人理念的方方面面。
老子说:“识人者智,自识者明。”因而所谓明智,在中国古人那里也应当是明先于智、高于智。领导选聘人才应该注意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智慧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启发智慧,而代替不了智慧。专家与学院选派人才如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成为我们所用的人才。所以,考核时应偏重智慧因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的实际情景来观察应聘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是很多优秀公司的普遍做法。
在某跨国公司的面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让我们看看应试者是如何巧妙的回答这一问题的。
面试官:现在我们要问一个问题,看看你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要想得太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描述一下你的想法。这个问题是,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范曼:它们并不都是圆的,有些是方的,的确有些圆井盖,但我也看过方的、长方的。
面试官:不过我们只考虑圆形的井盖,它们为什么是圆的?
范曼:如果我们只考虑圆的,那么它们自然是圆的。
面试官: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会存在圆的井盖?把井盖设计成圆形的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范曼:是有特殊意义,当需要覆盖的洞是圆形时,通常盖子就是圆的。用一个圆形的盖子盖一个圆形的洞,这是最简单的办法。
面试官:你能想到一个圆形的井盖比方形的井盖有哪些优点吗?
范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盖子下面是什么。盖子下面的洞是圆的,因为圆柱形最能承受周围土地的压力。而且,下水道出孔要留出足够一个人通过的空间,而一个顺着梯子爬下去的人的横截面基本是圆的,所以圆形自然而然地成为下水道出入孔的形状。圆形的井盖只是为了覆盖圆形的洞口。
面试官:你认为存在安全方面的考虑吗?我的意思是,方形的井盖会不会掉进去,因此造成人身伤害?
范曼:不大可能。有时在一些方形洞口上也会看到方形的盖子。这种盖子比入口大,周围有横档,通常这种盖子是金属质地,非常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英尺宽的方形洞口,1~1.5英寸宽的横档。为了让井盖掉进去,需要抬起一端,然后旋转30度,这样它就不受横档的妨碍了,然后再将井盖与地平线成45度角,这时转移的重心才足以让井盖掉下去。是的,方形的井盖的确存在掉下去的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只要对负责开井盖的人稍加培训,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从工程学来看,井盖的形状完全取决于它要覆盖的洞口的形状。
面试官:(面有难色)我要与管理层谈点事情。(离开了房间)
10分钟后,面试官回来了。
面试官:我们推荐你立刻去推销部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留下最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也是领导的职责之一。所以,身为领导必须练就一双识别人才的“火眼金睛”。
一定要认清“坏人”的真实面目即使同僚共事,也少不了官官相争。大家靠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能够从竞争中胜出的话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有一些人,也可能知道自己正面竞争难有制胜的把握,就要动些歪点子。说到底,这种人就是想把你挤走,为他升迁铺平道路,这种人叫他“奸人”也好、“坏人”也罢,总之,对这种人千万得提防。
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
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就废立太子,实非圣君之所为。玄宗听了,不悦而退。李林甫乘机来到后花园,拜见玄宗,说张九龄亦为太子一党,故有此谏。自此,玄宗对张九龄产生了坏印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从郡州之举,想加封郭觚人牛仙客为幽国公。张九龄认为此人不过善使谨慎保身之术,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了李林甫一同去诤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张九龄固陈谏辞之后,玄宗和张九龄都看他的反应时,他却装作沉思之态,默然无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坚持己意,说牛仙客目不识书,非科举出身,不过省俭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悦,退身回后宫。李林甫又寻机会潜来,告诉玄宗:“张九龄固谏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问题上处处与皇上作对,只不过谋图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一句话说得玄宗大怒起来,“我还没到该死的年纪,九龄就怀此心,怎可重用!”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九龄贬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转,怕这事情疑到自己头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脚,忙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显得皇上没有气量,不如冷冷再说。”玄宗听听有理,便没让李林甫写诏,不过,玄宗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终于瞅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
李林甫使的是个小把戏,但这样的小把戏却偏能办成大事,说明两面三刀这一套还是能吃得开的。比张九龄更倒霉的还有一个吴起,他被一个更加精心设计的装好人的圈套圈中,只好另寻出路。
魏国武侯即位后,魏武侯是个昏君,他对臣子忠奸不分,还用旧的血统观念来衡量臣子,任命女婿公叔为相,推翻了李悝的某些新法,以维护贵族利益,这样一来,力主变法的吴起与公叔便有了矛盾。
吴起是个死犟筋,不会见风使舵而明哲保身。每当公叔废除一条旧法时,他便据理力争,把公叔气得咬牙切齿,最后终于下定了赶走他的决心。
公叔明白,要赶走立有大功的吴起,还得国君发话。于是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让吴起上当滚蛋。
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闲扯中把话引到吴起身上。当时,魏武侯在军事上对吴起还是倚重的,夸奖了一番吴起的功劳,表示还得重用吴起。公叔善于见风使舵,马上就说:“那当然。但是,”他把话头一转,“就不知吴起是不是真正与咱们一条心,他终究是个外人呀!”一句话把魏武侯说得疑惑起来,沉思着说:“对呀,他是不是真与咱们一条心呢?”公叔见魏武侯的神态,知道事情有门了,忙接口道:“用个办法,试探他一下就明白了。”魏武侯问:“怎么试探呢?”公叔说:“吴起自从求将杀妻之后,一直还没婚配。您可招他来,说要把公主配给他。他若高兴的答应,就说明他跟咱们一心。会尽心竭力地为咱们魏国出力。他若犹犹豫豫,就说明他心怀二意,不会在咱们魏国久住的。”魏武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公叔见第一步计划成功了,忙跑回家,对妻子说,他要约一个朋友来玩。朋友到来时,要妻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他妻子一向言听计从,答应了。
于是,公叔约吴起到自己家里小酌。一进门,公叔那位公主妻子就照公叔吩咐好的,迎上前来,劈面问公叔:“今天不上朝,干什么去了?”公叔装出唯唯诺诺的样子说:“去看了一个朋友,相约来家小酌。”妻子大喝:“酌什么?天天灌马尿,也没见你干出什么正事来!”那时虽还不多么讲求男尊女卑,但像这样的妻子,吴起还第一次碰上。于是他瞅个机会问公叔:“嫂夫人怎么这般态度?”公叔装作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人家是公主,有国君撑腰嘛。”
这时,公叔妻子的贴身丫头听了安排,又模样汹汹地来找公叔,说公主在房中,要公叔快去,有事吩咐。吴起一见,有点火了,抱不平说:“一个小小丫环,竟对男主人这般讲话,这不是造反了?”公叔又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一口气,说:“丫环也是从宫中带来的呀,自然主大奴也大了。”
吴起回家中,许久还为公叔在家中的地位生气,却突然来人传话,说国君找吴起有事要商量。
吴起不知国君有什么事,忙快步入宫。魏武侯热情接待,扯了半天闲话,便说出要将公主相嫁的事。吴起正在为公叔的处境生气呢,哪知国君又让自己也走上这条路,于是吞吞吐吐地说:“在下出身贫贱,岂敢同公主匹配。”武侯以为他在自谦,忙说:“我意已决,不计较什么出身。”吴起还是推推诿诿地不答应。武侯想起了公叔的活,以为吴起心怀二意,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自此以后,魏武侯对吴起渐渐冷淡起来。吴起察觉到自己在魏国不会再受重用了,便瞅个机会,投降楚国去了。
无怪乎以吴起之智仍要上公叔的当:谁能拒绝人家的一片好心呢?再加上他低估了“悄悄话”背后说的巨大威力,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问题的关键还是你不能缺少这份防范之心,尤其当一个跟你总是意见相左或不怎么投脾气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的时候,你要不断告诫自己:防着他点儿。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5437952/58664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