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


  张胜北住在福来客栈,他和同乡士子一起喝酒庆祝。
  科举结束,他就辞去书局的工作。
  他进士科成绩不清楚,毕竟不知道考官的批卷细则。
  副科的数科和法科,答案已经公布,经常他打听其他人,他的成绩至少是前十名。
  他保底也是一名八品的官员,  即将进入官场,不需要那份工作。
  正好同乡士子李生云联络同乡的士子。
  他们这些蓉城寒门子弟就聚集在一起。
  张胜北本来不想和人聚会,他不太适应这环境。
  但李生云说他有内幕消息,张胜北为了不错过机会,答应李生云的聚会。
  “大家今天少喝点,我得到的消息,  今天就是放榜的日子。
  我李生云这次肯定能考中,  我法科和工科都能中榜。
  大家放心,今后我高升后,  肯定会提携大家。”
  李生云傲气十足,他们家可以搭上了大人物。
  知道一些公开但很隐蔽的消息。
  他老爹就凭借养鸽子发家了,之前给蜀王养鸽子,现在给秦王养鸽子。
  这次科举,他老爹给他一千两银币,让他多结交朋友。
  张胜北默默的喝着酒,他没有说话。
  李生云除了爱吹嘘,也没有其他毛病,他的消息,真的很灵通。
  “放榜了,放榜了,今天中午十二点,贡院门前正式放榜。”
  巡捕们敲着锣,  按照固定的巡逻路线,  传递这个消息。
  一声放榜了,  客栈内的士子都没有心思喝酒。
  他们整理好衣衫,  结伴而行,  急忙赶去贡院。
  李生云豪气地说道:“我已经雇好骡车,大家跟着一起坐车走。
  能第一时间,看到自己有没有中榜。”
  众人急忙登上李生云的骡车。
  李生云在车上继续吹嘘。
  “我法科考的最好,我通过关系打听好了。
  都察院的要求最高,想要进入都察院,成为七品以上的监察御史。
  不只是要求考中进士,同时还要求法科必须要前三十名。
  哪怕前三十名之中,没有人去都察院。
  这个名次,也不会向后延。
  大理寺要求不高,前八十名就能进去,当一名大理寺副卿,协助大理寺卿判案。
  刑部考中就能进,没有特别的要求。
  进士没考中,都是八品之下的小官,这個看似没有名次要求。
  但实际上,副科排名非常重要。
  有些岗位,一年就能升迁,有些岗位,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升迁。
  考没考中进士,这真是太重要了。
  七品和八品,别看,  只有一品的差距。
  普通官职从八品晋升到七品,至少也要熬两三年,等待提拔的机会。
  这还是上面有人晋升,有缺空出来。”
  张胜北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李生云的讲述。
  他感觉秦王在不断加强副科的重要性,削弱进士科的地位。
  这次举行第一次科举,迹象还不算明显。
  但从各种公布出来的政策,是向着这个趋势前进。
  有人忍不住,开口询问道:“云兄,你的消息灵通,知不知道这次科举考试,一共录取多少名进士。
  如果还像大明一样,每次在四川录取十几名进士,我们这种人完全没有机会。”
  李生云竖起两根手指。
  “一共录取进士二百名,副科每科录取同进士二百名。
  我听说有人,一个人登上好几个副科榜单,实在是太厉害了。
  哪怕是这样,我们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少半人都能当官。
  这个比例太高了,要不是秦王府现在缺人,哪有这么好的机会。”
  “这么多进士,我们四川人这次赚大了。
  之前在大明,一届科举十几名进士。
  这还是西南最强的省份,云贵那里更惨,每次只有一两个人。
  我们四川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好事情轮不到我们,加税加赋等坏事,每一次都不落下。”
  有四川士子担忧的说道:“你们说秦王会不会像大明一样,每一个省份进士有定额。
  我就怕汉中人少,却能占一半的进士名额。
  我们还要和宝鸡府一起,一起争抢剩下的名额。”
  不知道是外面寒风吹进车内,还是这句话太冷,车内的所有人都打了一个寒颤。
  张胜北有些犹豫的说道:“不能吧!秦王也要注意四川士子的情绪。
  四川士子占据九成,考中进士占八成,那是有人学艺不精。
  考中进士只占五成,四川士子难道就是后娘养的。”
  李生云借着酒意说道:“真要出现这种情况。
  我相信肯定有一大批四川士子,去秦王府请愿,让秦王给我们主持公道。
  我们四川人,从来不缺血性。”
  他的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认可。
  正在这时,车夫大喊了一声。
  “各位公子,贡院到了。”
  李生云哈哈一笑。
  “我们快去贡院,第一时间了解是否中榜了。”
  他们一行人下车,看到贡院这里已经有许多人。
  不只是士子,陪同士子的家人更多。
  消息灵通的士子,很早就在这里等着。
  除了少数几个胸有成竹的人,大部分士子都面带焦急之手。
  他们在这里聊着天,讨论着没有考中。
  如果落榜,但副科上榜,准备回家备考,还是去就任。
  王仲策穿着一身大红袍,在众多监考官的簇拥下,打开了贡院的大门。
  两名配着步枪的巡捕,拿着黄布制成的榜单,走出了贡院。
  一大队巡捕,从贡院走出来,把士子们隔开,维持贡院门前的秩序。
  巡捕们看到贡院门前秩序稳定,他们把榜单贴在贡院的墙边,用他们洪亮的嗓音,念着中榜的人。
  他们首先念,进士榜的人员。
  “第二百名,四川蓉城人李生云。”
  李生云听到他的名字,直接蹦了起来。
  他大吼道:“大家都听到了吗?我中了,我高中了。
  这几天我可是没有吹嘘,我真的高中了。”
  张胜北看着这个兴奋的同乡。
  他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厉害,但能考中成为进士,起点也比很多人要高。
  除了榜单前三名,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第二百名和第四名,没有太大的差别。
  众多士子看到李生云兴奋的样子。
  他们非常羡慕,考中的如果是自己,那该多好啊。
  莫雨庭和林文静一起,等待着榜单的信息。
  这都念到第一百五十名,还没有他的名字。
  莫雨庭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名列前茅。
  在没有他的名字,那就是落榜了。
  “第一百四十九名,四川建昌人,莫雨庭。”
  莫雨庭站在队伍的后方,旁边有巡捕站岗,接力传递消息。
  他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
  “林兄,莪上榜了,我真的中了。”
  莫雨庭哈哈大笑起来,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开心。
  他们家世代武人出身,到他这一代,总算有一些文采。
  因为军户出身,考科举一直被歧视,根本考不中。
  他爷爷投降了秦王,在家族的安排下,他才能来汉中参加科举。
  因为是降将,爷爷把大部分钱财都分给昔日的部下,让他们回家安心养老。
  家族正是钱财紧缺的时刻,还有人想让他继承爷爷的事业,继续当一名武人。
  这次他能来汉中,也是很不容易。
  考不中,他就只能接受家族安排的命运。
  没想到运气大爆发,自己写的文章,符合考官的口味,直接考中了。
  考中进士就能担任七品以上的官员。
  七品那可是知县,做出成绩就能升到知府,甚至能一路升到巡抚。
  “第一百四十五名,云南昆明人,周阳。”
  “第一百是四十四名,贵州贵阳人,张元硕。”
  ……
  “第二十七名,河南开封人,马开恒。”
  “王兄,不只是秦王府统治的地区,还有好多大明的读书人,也来参加秦王举办的科举。”
  王林江丝毫不意外,笑着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尺,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占多数。
  大部分人都本事平平,但这其中真有很多人才被埋没。
  大明江南读书人水平是远超西南地区。
  但云贵地区,三年只有一两个进士,肯定有很多人被埋没。
  大明无法给予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些人看到秦王有做天下的机会,一定会来参加科举。”
  王林江知道现在来的人还非常少,等到秦王苏河彻底稳定,大明都无可奈何之后。
  会有更多的读书人,来到汉中参加科举。
  张祐堂带着嫡子等待榜单的公布,他希望儿子能考中进士。
  弟弟现在已经是教育部尚书。
  张家这种家族,一向是哪支能力强,哪支就是家主。
  自己儿子考不中进士,他们这支主脉,只能微笑着把家主拱手送人,变成支脉。
  他们传承几百年的家族,评判主脉支脉,不是只看一代的强盛。
  一般要看三代人,才能决定家主的归宿。
  “第二十六名,汉中人张祈年。”
  “爹,我高中了。
  我中进士了,我真的考中了。”
  张祈年这段时间压力极大,他们这一脉所有人,都把希望放在他身上。
  这么沉重的压力,几乎要把他压垮了。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发挥有些失常,还好高中了。
  张祐堂露出久违的笑脸,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祈年,你要记住,咱们家不缺钱,只凭这一点,你就比很多人有优势。
  贪官一般都是贪钱或是贪权,我会让你叔父,运作你到艰苦的地方。
  先磨砺几年,把你的性质磨平。
  你经受住官场的考验,之后就有一路高升的资本。”
  知子莫若父,张祐堂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太过锋芒毕露,一点都不合群。
  他在科举之后,特意找到弟弟,如果他儿子高中。
  他弟弟就运作,把儿子调到安全又艰辛的地方。
  好地方争抢的人很多,偏远穷苦的地区,没有人抢。
  希望儿子能理解他的苦心,工作几年性子磨平了,不要那么锋芒毕露。
  他今后在官场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名,四川蓉城人,张胜北。”
  “张兄,恭喜你了,没想到你竟然是榜眼。”
  李生云高中之后,他身边这些人,又有两个高中。
  他觉得低调又有才华的张胜北也会高中,却一直没有传来消息。
  李生云开始还以为,自己感觉错了。
  他没想到,张胜北这么有才华,竟然能取得第三名这个好成绩。
  张胜北看到大家的恭喜声,他抱了抱拳,谦虚的说道:“大家同喜同喜。
  我也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
  没上榜的人也不要沮丧,副科成绩还没有公布,大家还有机会做官。”
  “第二名,四川蓉城人,王林江。”
  王林江双臂抱在胸前,淡定自若的等待放榜结果。
  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只要科举没有舞弊,必然会名列前茅。
  第二名的成绩,这也符合王林江的预期。
  他也通过这次科举,向所有看低他的人证明。
  自己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大明朝拒绝接纳他这个大才子。
  他会用更好的表现,证明给世人看,他会是留名清史的大才,而不是一位庸才。
  “第一名,汉中人,林文静。”
  莫雨庭听到这个消息,他蹦的老高,惊喜的说道:“林兄,你高中状元了。”
  他看着林文静一脸平静的样子,很诧异的问道:“林兄,你高中状元,怎么看上去不开心。”
  林文静淡定的说道:“我精心准备了这么久,连状元都拿不下,那不是证明我太无能了。
  中状元不难,只要没有科考舞弊,我早就应该是状元。”
  林文静有这个自信和底气,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平时看看报纸,多读读秦王府的政策。
  考试看到这些题目,林文静就知道,秦王想要什么答案。
  巡捕们念完进士榜,他们又念着副科的成绩。
  众多士子对于副科成绩,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
  没有考中进士,起步就要比同龄人晚几年。
  略有资产又觉得自己有才华,只是发挥不好的人,准备明年再参加科举。
  觉得这次科举,已经是他较高的水平。
  对于八品官,他们也比较满意。
  这种人才关注副榜的成绩。
  王仲策走了出来,面带笑意对着众多士子说道:
  “无论是进士还是同进士,进士们请跟我进入贡院。”
  莫雨庭好奇地向林文静问道:“林兄,你那么厉害。
  能猜出来,现在进入贡院,这是在做什么吗?”
  林文静摇了摇头,道:“这个没有一点迹象,我是察觉不出来。
  我们跟着走过去,等一会儿就知道了。”
  很多士子,都在讨论这个情况。
  他们不知道,贡院之中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李生云对着张胜北抱了抱拳,询问道:“张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报你是第三名,没有探花这个称呼。
  大明朝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亲自点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说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发奇想,也想对我们进行考察。
  这是一种变相的殿试,能被秦王看中,我们就飞黄腾达了。
  接下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影响秦王殿下对我们的观感。”
  所有人都走进贡院,在王仲策等监考官的协调下,按照进士和各科同进士。
  分成几个队伍,根据成绩排成了几排。
  旁边还有礼仪队和面容严肃的警卫。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说道:“我们这是要面见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没有这个排场,要见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
  苏河在屋内,透过玻璃,看着正在排队的士子。
  这些中榜的士子,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试卷,交给专业的考官评判。
  进士榜的试卷,考官评判之后,由苏河确定名次。
  进士榜前几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被儒家理学束缚,不是那种只知争权夺利的腐儒。
  苏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论题,决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才能,决定他们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帜鲜明与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苏河不会让一些三心两意的人,通过他举办的科举成为进士。
  科举选官,是为了安稳地方,安抚读书人。
  科举第一名林文静,表现的最为全才,他不只是进士榜,各个副科成绩也都是前三。
  科举第二名王林江,思想最成熟,提出的政策也最稳健,他比较适合担当主官。
  科举第三名张胜北,表现出对贪官的愤恨,提出很多整顿吏治的想法。
  苏河认为他比较适合进入都察院。
  无论他本心如此,还是装成这个样子,进入都察院都比较合适。
  这届科举,这三个人才最为突出。
  其他入榜的人,经过培训之后,治理一个县完全没有问题。
  苏河带领王仲策等人,走出屋内。
  林文静看到果然是秦王殿下接见他们。
  他最先反应过来,鞠躬致意道:“拜见秦王殿下。”
  其他人随之反应过来,同时鞠躬拜见秦王。
  苏河看到士子们鞠躬礼毕,他微笑着说道:“你们现在都是进士,是今后官场的中流砥柱。
  你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之前对于官场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就给你们授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
  我改制国子监,它主要用来培养预备官员。
  你们现在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学习为官之道,同时在汉中各个衙门实习。
  实习的过程,也是对你们的考验。
  两个月之后,根据国子监结业考试成绩和实习水平,对你们进行授官。”
  苏河接见这些中榜的士子,跟他们说明国子监的事情,他就离开贡院。
  监考官给每一名士子,发放国子监的入学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里面,有国子监的介绍和实习的要求。
  莫雨庭仔细阅读国子监入学通知书。
  他抓着头发哀嚎道:“我完了,我这次彻底完了。
  真的没想到,考中进士之后,还要重新学习。
  成绩好才能担当某一个县的知县或是留在中枢。
  成绩不好,只能去县里的某个衙门,担当属官。
  正七品和从七品的待遇,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最关键是实习要求,还与副科的成绩有关。
  这是双向选择,自己可以报名,各个衙门根据要求选择实习的士子。
  我这几科的成绩都不太好,只能挑选不要求副科成绩的衙门。
  我大概率要去都督府,这是武将聚集地。
  文官晋升上限不高,但这里要求真低。
  我也有与这些武将打交道的经验,都督府应该会适合我。”
  莫雨庭说完自己的情况,他看向林文静询问道:“林兄,你是状元,副科成绩也那么好。
  你准备选择哪一个衙门。”
  “我准备选择秘书处,这里的人要求才能全面,我比较合适。
  秘书处的官吏,长时间接触中枢核心事情。
  在秘书处锻炼一段时间,外放出去就是一名地方大员。
  我估计今后地方巡抚和六部尚书,秘书处出身的人,绝不在少数。”
  士子们拿着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都在与朋友讨论,要去哪一个衙门实习。
  ………………………………
  苏河和王仲策乘坐马车回秦王府。
  苏河语气轻松地说道:
  “科举终于结束,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应对大明朝的围剿。
  大明朝现在是拼尽全力,也要准备把我们剿灭。
  只要挺过这一次,大明朝就没有实力,再次集结重兵围剿我们。
  将会是我们逐步扩张的时期,攻守之势将会改变。”
  王仲策自信的说道:“秦王殿下,军事方面我不太懂,现在官府钱多粮足。
  只要军队不短时间崩溃,打持久战完全没有问题。”
  王仲策也不认为,大明朝能剿灭他们。
  他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杨鹤领兵围剿和攻打四川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现在秦王府的统治基本稳固,别说明军打不进来。
  哪怕明军突破大军防线,他们动员百姓也有一战之力。
  “秦王殿下,成立国子监,按照殿下的意思。
  不只是刚被录取的进士,今后官员升官,也需要重新加入国子监学习。”
  苏河点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道:
  “没错,不只是士子,其他官员升职也要重新学习。
  能当好一名知县,不意味着他能当好一名知府。
  必须要重新学习,考验合格之后,才会授予实职。
  军人晋升都要去军校重新学习,官员晋升也不例外。”
  苏河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这种办法还有利于反腐。
  某些官员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
  通过这种办法调离本地,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他们。
  官员来国子监学习的过程,也能派遣御史去调查他的情况。
  这能让贪官原形毕露,有利于吏治清明。


  (https://www.xblqugex.cc/book_70138248/7041129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