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深渊

第一百六十三章 深渊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总算是避免了挖这个“大坑”原本不可避免的“渣土”问题。

  那些负责将“渣土”吹走的等离子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同样可以视同为工质。而如此众多的工质,从3号行星环绕轨道那里运输,很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人们选择了就地取材。

  那座配套的聚变电厂在发电过程之中同样会产生极多的废热。这些热量,除了为建造在这里的临时居住基地供暖以外,还会有大量的剩余。

  原本人们会选择将这些废热直接排放到这颗小行星上。但现在,它们有了更好的去处。

  在圆盘之上那些刀具切割岩石的时候,一部分岩石会被自动收集器收集起来,然后被运送到聚变电厂之中,负责为聚变反应炉降温。而为聚变反应炉降温的过程,反过来也是为它们加热的过程。

  于是它们便变成了等离子体,再从出风口之中喷射出去,将自己的“同伴”们吹到太空之中。

  如此,便不再需要额外的工质了。

  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工程设计。

  此刻,看着那条从幽深大地之上凭空出现的粗大光柱,张龙飞心中微微有些感慨。

  他知道,这被从小行星之上吹出来的这些碎石,有一部分会直接挣脱拉卡伊9352星的引力,就此进入到恒星际空间之中。但也有一部分并未获取到那么高的速度。

  它们会形成一条围绕这颗恒星运转的,缩小版的“小行星带”。

  这条缩小版的小行星带,其总质量将会达到大约4亿吨左右。

  因为人们要挖掘的,是一条长度高达44公里的超长通道。原本构成这条通道的物质,全部都会被吹到太空中去。

  这一条通道的挖掘工期是十年。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都会有大约15万吨的物质,或者以等离子体的方式,或者以固体的方式,被人们所建造的这台巨型机械吹走。

  张龙飞在太空之中悬浮了一段时间,便用肉眼明显的看到那台巨大的圆盘状机械向地下陷了一点。等一天时间过去,这台机械便全部陷入了地下。等一个月时间之后,它已经陷入地下数百米深了。

  一年之后,它陷入到了地下4.4公里处。十年之后,连续运转了十年时间,从未有一刻停止过运转,便连检修也只是关闭其中一个模块的它,终于停止了运转。

  挖掘随之转向,人们开始在水平面上,采用其余的设施进行施工作业。最终,一个高有一百米,长和宽俱都高达一公里的巨大地下空洞被挖掘了出来。

  此刻,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十年的张龙飞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

  他知道,建造一台暗物质探测器,顺带着也是中微子望远镜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是的。这一台探测器将会建设在这颗小行星的地心。构成这颗小行星的厚重岩层,将会成为屏蔽其余类型辐射的最厚重盾牌。

  这种屏蔽强度可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大行星上,人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在地下44公里处挖一处空间出来的。因为星体自身的引力会导致它无可避免的坍塌,而就算此刻的人类也还未研发出可以抵御这种力量的超级材料。

  于是在经过研讨之后,人们将视线放到了太空,放到了自身引力极为微小的小行星之上,并最终选中了它。

  由此,才有了这长达十年,高达数亿吨物质的挖掘任务。

  后续,更多、更大的运输飞船开始降临到了这颗星球之上。有更多的施工人员开始在那个位于地心的空间之中工作,在无重力的环境之中,将各种维生、生活与科研设施安装在了那里。

  这其中包括一个较小型的滚筒基地,一个硕大无朋的,装满了纯水的大罐子,以及众多的巨型计算机。

  后续到来的运输飞船运走了施工人员,留下了负责这处暗物质探测器后续运行与使用的科研人员。

  在第一艘工业飞船到达这里之后第19年,人类文明历史之中最大、精度最高的这台暗物质探测器投入了运转。

  张龙飞有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前往了下一个战场。

  那里,同样有一台类似的设施需要他来主持修建。

  不过与这里不同的是,另一台设施最主要的观测目标,是拉卡伊9352这颗恒星。它主要观测来自这颗红矮星的中微子,试图通过对这种穿透性极强的粒子的观察,来研究这颗红矮星内部的情况,以获取到有关恒星的更多科学细节。

  这对于人类文明的整体科学发展来说,仍旧具备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需要观察的主要目标是来自这颗恒星的中微子的缘故,这台中微子望远镜势必要建造在距离这颗恒星尽可能近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距离这颗恒星越远,中微子的密度便越低,观测起来效率便越低。

  但这同样会面临需要足够厚度的屏蔽物的问题。而此时此刻,在靠近这颗恒星的地方并没有小行星。而,人类文明也没有足够的科技实力直接推动一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过去。

  屏蔽物只能从最为靠近这颗恒星的一号行星上找了。

  一号行星已经被拉卡伊9352锁定,永远只会以一面面对这颗恒星。对于这颗行星来说,一天和一年的时间是相等的。

  有一个与大多数人直觉相反的事情是,一号行星虽然被引力锁定,但其实它是位于拉卡伊9352星的宜居带内的。它面对恒星的那一面平均温度仅有29摄氏度左右,恰好可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

  并且,它上面存在着一个全球性的巨大海洋,其水量超过地球海洋的二十倍。

  坐在前往一号行星的飞船之上,张龙飞思绪万千,忍不住回想起了当初自己参与可行性讨论会之时的画面。

  “一号行星质量太大,重力也太大。而中微子望远镜必须要建造在极深的地下才能尽可能的排除干扰。我们已经尽可能的降低了要求,但这个深度,也必须要达到20千米以上。”

  “我们没有足够的技术,在这样巨大的一颗行星上挖出20千米的深度。就算能挖出来,我们的材料也维持不住它的存在。”

  “这不具备可行性。我建议,暂时延缓这项工程。等我们具备足够的科技实力之后再来建造它。”

  “不行,对于红矮星内部运转机制的研究极为重要。拔高一点说,它关系到我们文明的命运!”

  当时的张龙飞同样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十分清楚的知晓这项任务的重大意义,但更清楚这项任务所面临的困难。

  最终,一个想法从他脑海之中诞生了。

  “我记得……一号行星的海洋,最深处有21公里深……”

  足够厚度的水,同样可以成为符合条件的遮蔽物。

  张龙飞的一句话,一个灵感,让几乎濒临绝境的建造任务绝处逢生。

  虽然在这颗星球之上,“深渊”——这是人们为那个最深的海底所起的名字,之处的水压,高达地球马里亚纳海沟水压的3.2倍,也即3400余倍大气压力,足以压扁人们生活之中所常见的几乎一切物体,但是相比起来,建造一艘足以对抗这种压力的工程潜艇,并在海底修建出一个中微子望远镜基地,总归要比在这颗星球上挖一条深达20公里的通道,要简单许多倍。

  于是张龙飞便来了。

  望着脚下这颗一半黑暗苍白,一半明亮蔚蓝的巨大星球,看着那笼罩在明亮的这一半上空,那白色的云团以及从太空之中肉眼可见的巨大台风,张龙飞脸上露出了微笑。

  一艘特制的空天穿梭船离开了运输船,开始向下方降落。在深入大气层一段距离之后,张龙飞敏锐的感觉到,自己所乘坐的这艘飞船出现了一定的颠簸。

  越往下,这颠簸便越厉害。到了后来,甚至于让他有了一种乘坐越野车飞驰在行星凹凸不平的表面的感觉。

  但这艘空天穿梭船是特制的啊,特意添加了对抗大气层内极端天气的稳定模块,结果却仍旧如此颠簸。

  这足以证明此刻外部的飓风猛烈到了何等程度。

  当空天穿梭船悬浮在距离大海表面不足百米距离的时候,在明亮的红色恒星照耀之下,他真切看到了独属于这颗星球的风景。

  此刻,他脑海之中只有两个词汇。

  狂风,巨浪。

  那是以地球时代的分级标准,至少高达16级的狂风。那是甚至可以堪称海啸的,高达几十米的巨浪。

  这让飞船驾驶员不得不将船身升高了几十米,才避免了被巨浪直接拍进大海的命运。

  在这一刻,人们心中同时生出了一个念头。

  “相比起这里的海洋,纪录片之中,当初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温顺啊……”

  便在这时,飞船船身再度抬高了一百多米。

  张龙飞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他看向面前的显示屏,点了几下,便找到了原因。

  一座海底火山喷发了,引起了海啸。再有十几分钟,那地球人类几乎无法想象的,高达136米的海浪,便会席卷这片海域。

  此刻,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开始变得阴暗。厚重的云层遮蔽了太阳。伴随着一道比地球之上粗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闪电,真真正正如同倾盆一般,不,比倾盆大雨还要大上不知道多少的暴雨倾泻了下来。

  狂风暴雨,雷电海啸。在这一刻,这里如同化作了地狱。在这一刻,便连这艘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太空旅程,采用人类文明最先进科技制造的空天穿梭船也顶不住了。

  “因为天气变化,现在我们将紧急撤离。请大家坐稳扶好,系好安全带……”

  天地之威面前,这艘空天穿梭船落荒而逃。第一次探索行动尚未展开便已经结束。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8779471/7190916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