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同科室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
周远廉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护理学是护理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组合,因此,需要护士灵活地应用护理学的知识满足病人的各种护理需要。临床上各科室病人由于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性质、程度及治疗方案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及问题,要求护士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护理。
一、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内科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病情的轻重不一,病程长短各异;治疗以药物为主,疗效有时不显著,且易受病人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病人常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表现焦虑不安、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抱怨、易激惹等情绪;特别当诊断不清楚,治疗不见效时,病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抑郁、愤怒、沉默、绝望等心理。需要护士应用恰当的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使病人在宽松的心理条件下接受治疗及护理。
(二)内科病人心理护理的原则及要点
根据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应遵循以下护理原则,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提供相应的信息,减少病人的不安全感。病人由于疾病的诊断不明确,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预后不清楚,疾病的治疗过程反复变化等,都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护士需要:(1)及时向病人提供有关疾病过程、治疗、护理、预后及康复方面的信息,预防病人的心理焦虑;(2)邀请病人尽可能参与治疗及护理,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3)鼓励病人之间的交流,使同类病人能互相倾诉自己的感受及想法;(4)特殊的诊断、检查、治疗前,应向病人及时说明情况。
2.鼓励病人倾诉自己的不安,稳定病人的情绪。
3.调动病人内在的应对机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4.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提高病人的生活兴趣。
5.及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克服病人的不良心理。
二、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外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外科疾病大多需要手术治疗,病人常会产生心理紧张、不安感和恐惧感。
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怕麻醉意外,怕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怕术中的疼痛,怕手术造成自己的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怕手术后恢复不好,怕手术造成家庭关系的改变、经济负担的改变、工作的改变等。
(二)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要点
1.向病人提供具体、详细、实用的术前心理准备 采用图片、个别辅导、小组教育、手术室参观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准备。向病人说明手术时间、方式、目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大手术心理压力大的病人,可以邀请病人与有关的专家交谈,与同类手术的病人交谈,使病人了解手术的整个过程,降低病人的预想性焦虑。对严重的术前焦虑者,必须进行放松训练,或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2.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术前教育 指导病人进行翻身、咳嗽、深呼吸等锻炼,使病人真正掌握术后锻炼的目的、意义及方式。预防病人由于术后无法从事这些活动而产生恐惧感。
3.疏导病人的术前恐惧及焦虑 鼓励病人术前谈论自己对手术的想法及恐惧,并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选择手术时间及手术者。
4.及时解除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会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护士在术后对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及时的量化评估,如应用疼痛尺度测量法等。然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状况应用暗示、转移注意力、针灸、药物止痛等方法解除病人的疼痛。
5.支持性心理护理 在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及时告诉病人恢复情况,并在需要时及时向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6.促进病人的自理,增强病人康复信心 对手术引起的器官功能丧失,器官、躯体改变或伤残而产生的自尊下降、自我形象改变或生活信心不足的病人,护士要及时与病人交流,疏导病人的消极心理,并及时采取措施促进病人自理能力的恢复,尽量使病人在躯体受损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三、妇产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妇产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妇产科病人由于其就诊原因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
1.妇产科病人的一般心理特点 妇产科病人除了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需要外,尚有以下特点:(1)情感特征:女性病人的情感体验敏感而深刻,情绪变化大,稳定性差,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悲伤、猜疑、易怒等情感。由于受激素的影响,在月经期及更年期变化尤为明显;(2)意志特征:一般认为,女性的意志较薄弱,对身体疼痛的耐受力差,易产生退缩心理;(3)性心理特征:妇产科检查、治疗及护理一般涉及女性的生殖器官,使一些病人感到羞怯不安,出现回避等行为反应。
2.孕妇及分娩的心理特征 每个孕妇由于年龄、职业、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差异,怀孕及分娩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由于怀孕及生产过程中的身心变化,会出现以下心理需要:(1)希望自己平安分娩,怕出现出血、难产等问题;(2)希望自己获得一个健康的婴儿,不要出现婴儿畸形等问题;(3)希望婴儿的性别与自己的期望一致,据上海市1983年的调查,中国妇女希望生男孩子的比例为79%;(4)希望家人能接受自己的孩子;(5)希望学会如何扮演母亲的角色;(6)迫切地需要有关分娩及照顾新生儿的知识,以减少恐惧及紧张心理。
3.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 妇产科手术病人除具有一般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外,由于需要摘除部分实质器官,如**、卵巢、输卵管等,使病人担心自己会失去生育或性功能,会失去自己的女性特征,会失去自己的良好形象,会影响夫妻感情,会影响家庭和睦等。
(二)妇产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
1.一般病人的护理原则(1)对病人进行心理卫生教育,使病人明确患病期、月经期及更年期的心理卫生知识,知道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调节自己的情绪;(2)对意志力薄弱的病人,要多关心、帮助,使病人有较强的应对疾病的信心及能力;(3)对身体的暴露部位进行检查、护理时,尽量回避他人,并对病人的羞怯心理表示理解。
2.怀孕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原则(1)做好孕期宣教及保健,让病人产前练习分娩过程;(2)消除产前的紧张心理,以谈话、参观产房、看录像等形式介绍分娩过程,并让孕妇倾诉自己的心理感受;(3)对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的病人,可应用深呼吸、治疗性的触摸及松弛疗法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无助感;(4)对极度疼痛引起焦虑,影响病人分娩过程的,可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或选择无痛分娩术;(5)做好产后新生儿喂养及护理宣教,防止病人由于不了解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知识而产生焦虑;(6)预防病人产后不能适应家庭角色的改变而出现产后抑郁症。
3.妇产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1)术前与病人交谈,明确病人的感受,并向病人提供有关手术过程、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对焦虑、忧郁等情绪反应较重的病人,应用心理支持等方式减少病人的情绪反应;(3)动员家属,特别是丈夫多探视、体贴病人,给病人情感方面的支持;(4)对手术后可能会影响性生活的妇女,要进行有关的术后性生活指导。
四、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
患病对儿童及家庭都是一种应激事件,儿科病人年龄跨度大,且疾病的变化快,心理表现差异较大,需要护士应用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减少疾病及住院对病人心理的影响,促进病人心理健康发育。儿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阶段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展阶段分为以下几期: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需要亲人,特别是母亲陪伴,害怕陌生人,有明显的皮肤饥饿感,需要搂抱、抚摸。是信任及希望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出现自我的萌芽,由于语言发育不完善,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幼儿期 从1岁到3岁,主要心理特点是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出现自主心理,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出现自尊,易产生羞愧及自我怀疑,有时会认为疾病是对自己错误言行的惩罚,出现紧张不安心理,对父母依恋,与父母分开后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
3.学龄前期 从3岁到6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想象及模仿,能用所有的感官主动探索周围的一切,出现内疚心理,语言的发育逐步复杂,能用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开始出现良心,能感受到心理威胁,出现执拗、固执、任性、反抗等心理。认为疾病与自己的行为或思想有关。
4.学龄期 学龄期是儿童走上社会的起点,儿童通过勤奋、努力探索发展自我能力及自我认识,并在学校中开始学会待人接物及处世能力,思维以具体思维方式为主,开始出现抽象思维,尊敬权威人士,遵守规章制度,喜欢群体活动。有自卑及焦虑心理,知道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但对疾病过程了解甚少。
(二)儿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
1.应用有关心理学知识,减轻疾病对病人心理的影响,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成长,如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等来指导促进患儿身心发育的护理。
2.注意家长与患儿的心理关系,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及发展。
3.提高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稳定患儿的情绪,使他们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4.减少疾病对患儿造成的心理障碍,创造条件,减少恶性刺激,消除患儿的恐惧感,根据患儿的病情及成长发展阶段,安排一定的娱乐活动,促进患儿身心的健康发育。
5.根据患儿的成长发育阶段选择看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减少患儿对护理治疗的恐惧。
6.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如治疗结束后可以集体讲故事,使患儿感受到像在幼儿园或学校一样,减少患儿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
7.对疼痛的患儿,可应用头像图片测量法,衡量患儿的疼痛状态,并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减少病人由于疼痛而产生的恐惧及焦虑心理。
五、急诊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急诊病人病情急,需要得到及时的救治。病人的心理活动与发病方式、年龄特点、性别、个体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的性质等密切相关。病人一般情绪易激动,认知范围狭窄,意志力减退,依赖性增加,并有以下心理需要:
1.需要立刻救治 迫切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及时得到救治。
2.需要心理支持及安慰 由于病情紧急,发展快,会使病人产生心理危机,需要护士及时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3.需要保障安全 病人需要医务人员能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二)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
1.根据病人的病情不同,及时提供救治。在救治过程中仔细、认真、果断,保持稳定的情绪,使病人产生心理安全感。
2.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及时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并在及时抢救的基础上适时调节病人的情绪,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3.向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及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康复的信心。
六、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门诊病人的心理需要
门诊病人的心理需要与其就医行为的短暂性、临时性及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主要的心理需要包括:
1.需要认同 病人不论疾病是否严重,都希望来医院就诊后能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恢复健康。因此,病人迫切地需要医务人员了解他们的病痛,关心他们的健康,满足他们的需要。
2.需要引导 病人在陌生而复杂的医院环境中不知所措,不知去哪里挂号、哪里检查、哪里取药,会感觉茫然,迫切需要医务人员的引导以便及时就诊和治疗。
3.需要解释 病人希望医务人员能向他们解释疾病的原因、诊断治疗过程、预后、注意事项、药物的用法等。
4.需要保证 门诊病人急于知道自己的疾病是否严重,需要医务人员保证或承诺疾病治疗的结果。
(二)门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原则
1.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1)为病人提供宽敞、明亮、清洁、通风良好的候诊室;
(2)维持有序的就诊秩序;
(3)营造宽松的人际氛围。
2.为病人提供真诚、热情的服务,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及娴熟的技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减少病人的恐惧不安感。
3.认真、具体、完善的导医服务,使病人顺利就诊,及时得到治疗护理。
4.耐心回答病人的提问,及时消除病人的疑虑。
(郑惠琴 陈丽阳 傅红侠 吴艳萍 王小芹 丁珊)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8749/275410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