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抗战:向着元帅目标前进的李云龙 > 第248章 扩军扩军,小麦的变化,小麦增产

第248章 扩军扩军,小麦的变化,小麦增产


听着自己参谋给自己的建议,李云龙也是开始思考了起来。

原本他的打算是利用系统刚刚再次给他的3000多人,然后组建一个新的步兵团。

仅此时他的系统内还有3300人的系统士兵以及560套二级步兵班装备,这样子的人数再配合上充足的军事装备,它完全可以再次扩充出一支完整的主力团。

但是刚刚参谋们给他的作战方案中却让他出现了迟疑。

如果仅仅只是扩充出一个主力团的兵力,那么很明显根本无法应对。晋绥军那有可能出现的武装摩擦。

最好的办法是扩充出更多的军队。

粗略估计在剿灭完整个雁北地区的土匪之后,系统照理说应该还会给他两三千人的系统兵。

那加起来大概就五六千人的系统并足够它扩充出两个步兵团的兵力。

气装备方面则是不需要担心不说,他刚刚获得了一个新的军工厂,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装备就说他现在的560套二级步兵装备也已经差不多可以满足了,只需要多生产几天就可以。

因为现在已经有了7座军用工厂,所以军用工厂的生产再一次出现了变化。

两座军用工厂生产二级步兵装备,每天可以生产16.6套

一座军用工厂生产4号坦克每5天可以生产6辆。

一座军用工厂生产bf109战斗机每一天可以生产一架。

一座军用工厂生产105榴弹炮,每5天可以生产7组

一座军用工厂生产b29轰炸机,每12天可以生产一架。

等土匪全部剿灭后,多余的一座军用工厂将全部投入到生产b29轰炸机这里来。也就是两座军用工厂6天生产一架。

海军造船厂则是6座造船厂一起建造鸭滑级战列舰,到现在的产能计算,在明年4月份之前第一艘鸭滑战列舰就会下水,等土匪全部剿灭之后李云龙还会获得各一座军用工厂,那么这个速度会更快

争取在发动最后战争的时候可以囤出四艘战列舰8艘航空母舰为主力舰队的的海军编队,然后协助陆军登陆小鬼子的本土。

与驱逐舰巡洋舰和潜艇的数量最好是40:20:40,也就是说大概40艘驱逐舰,20艘巡洋舰以及40个潜艇的样子。

战列巡洋舰,重型巡洋舰则看情况是否需要建造。

如果需要的话也是1:1的比例建造大概4艘4艘就差不多了。

由于军用工厂的数量增加,所以李云龙在接下来的扩军之中是不可能缺乏武器装备的,他的系统仓库中可还存放了不少火炮,如果时间再向后推迟10天,那么他就算要在组建一个炮兵团也会绰绰有余。

因此针对自己即将拥有的人和现有的装备人,李云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扩军一个师!

以自己这边系统还会再获得的系统人员以及武器装备,还有第4步兵团为机盖重新扩充出一个步兵师!

将其命名为步兵第二师下辖编制为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营,一个警卫营,一个防空炮营,一个反坦克营,一个4号坦克装甲突击营。

第二步兵师总人数约为18,600人!

第1步兵师也会按照这样的编制重新再加上一个4号坦克装甲突击营,也就是说这一次的扩军包括第1步兵师在内也会进行改编。

教导总队直属的部队则依旧属于总队直属。

直属部队包括一个装甲团,一个炮兵团和两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警卫营以及一个工兵营。

李云龙将接下来的扩军计划交给自己手下的参谋后,他就没有继续再说什么,而是离开了指挥部,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里。准备好好的睡上一觉。

扩军的事情交给参谋们去处理就可以了,对于如果在本地已经招不到什么人,自然是可以请求赵刚打个报告给总部,让总部帮忙弄一些兵员过来。

总而言之,在这一次扩军完成之后,他需要自己的教导总队在正规军方面的总兵力达到47,000人。

其中的两个步兵师,一个看着小鬼子,一个只是看着旁边的晋绥军,免得他们乱来。

至于县大队和区小队则是直接被统一安排成后备兵员不再会被投入到前线战场。

除了这一次军官观摩团会调动县大队和区小队以外,等到李云龙这一次回来之后,县大队和区小队将担任起后世武警部队方面的意义。

大队和七小队将由原本的作战任务改成维护地方上的治安,以及辅助老百姓一起生产。

调派到县大队和区小队那里男人军官和班排长的系统士兵大多以农业大学毕业的系统士兵为主。

他们精通农业可以帮助老百姓一起耕种,增产增收。

虽然李云龙并不缺乏补给,但是根据地的发展还是要搞起来的,特别是农业方面得让老百姓们生产,然后收获到更多的粮食才行。

富裕就要全民一起富裕,不然头重脚轻早晚会出问题。

老百姓过得这么苦,自然也是要让他们过点好日子。

虽然不可能直接发钱,但是派出相当的人才然后对老百姓进行农业援助,包括发放优质的种子化肥。以及告诉他们如何跟踪,会有更多的收成,这一些都很重要。

特别是在收成这一方面,李云龙还特地用了自己两名农学方面的院士及人才在研究。杂交小麦对其进行育种技术优化。

以此提高小麦的收成,还有他们抗虫害的能力。

也就是李云龙这家伙并不缺乏人才系统总是会给他大量的高端人才,所以他可以直接动手研究各种各样的东西,再加上系统的民用工厂给了他几乎无尽的资金支持。

此时,李云龙还特地在应县地区建立了一个农业研究所用来研究杂交小麦。

而且这个农业研究所还开垦了大约400亩左右的实验田。

雁北地区是以种植小麦为主,所以李云龙自然是先研究杂交小麦和育种优化。这些小麦让他们能够珍藏,并且更加不容易死亡。

此时普通的农田还有老百姓种出来的小麦平均亩产在120斤到85斤左右,差不多是60公斤到42公斤。

李云龙的试验,田里的小麦根据院士和专家们的预测,他们的一批试验品的亩产应该会在120公斤左右。

并且要比原先的小麦更加耐干旱,耐虫害。

虽然这个数字完全比不上现代的平均亩产396公斤,肥沃的地区产出则是500公斤左右,以及最高产807.1公斤。

但是120公斤的数量却也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至少几乎相当于翻倍!

哪怕老百姓做没有这么高的产能,但是七八十公斤还是有的也是增长了不少呢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8618484/19361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