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死后的流程,赵国之亡
从南游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这是忘川河边才会生长的花,也是你在黄泉路上能看到的唯一颜色。”
“它们叫什么?”
“彼岸花。”
不知何时两个鬼差已经消失不见,陪在丁秀梅身边的换成了一位七品阴鬼使,他得知有身具功德之辈进入地府,因此来亲自相迎。
地府正式规范定制没多久,丁秀梅还是第一位进入地府的善人,所以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当然,地府变动的这段时间,楚国也不是没有善人义士去世,只是他们都是虔诚的城皇信徒。
因此被当地土地神亲自接走,此后无论是继续留在神域,还是轮回都由善信自己选择。
他们这种信徒,积攒的香火功德,够在神域继续活上几个人世。
丁秀梅不喜没有生机而冷漠的世界,谁料通往地府的却是这么一条“火照之路”,处处都盛开着彼岸花,算是在这长长黄泉路上增添了唯一的色彩。
而且这绚烂红花还散发着迷人的花香,她轻轻一嗅,前二十年的记忆纷纷涌入脑海,心中满怀喜怒哀乐。
阴鬼使没有阻拦丁秀梅去借助彼岸花回忆,她是天生的善人,应予以尊重。
就这样,阴鬼使陪着她走了很久很久,方才走完漫长的黄泉路,而这时丁秀梅也从回忆中清醒过来。
她感激地朝着沉闷无声的阴鬼使稽首行礼,随后看向面前的浩荡河流,它横阻于阴间和黄泉路之间,作为分隔。
“这是忘川河,现在要过的桥是奈何桥。”阴鬼使不吝解释,因为他知道后面丁秀梅就会失去这些记忆。
“好美的名字。”她轻声赞叹道,可很快又被忘川河里面吓得不再说话了。
忘川河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黄泉路的尽头就是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桥便是奈何桥。
桥分三层,上层红,中层玄黄,最下层乃黑色。
“走吧,你可以走最上面过去。”阴鬼使见她惧怕河里的孤魂野鬼,提醒道。
愈下层愈加凶险无比,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
生时行善事的走上层,善恶兼半的人走中层,行恶的人就走下层。
“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这是如今地府各鬼城中流传的奈何桥情况,很多鬼民都对忘川河十分畏惧。
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数鬼魂会被河中的孤魂野鬼拖入污浊的波涛,然后被铜蛇铁狗狂咬。
奈何桥两头都有日夜游神把守,他们自有一套鉴别方法,没有阻拦丁秀梅通过上层桥面。
上层很安稳,她很快就走过奈何桥,跨越了分界的忘川河。
走到另一端,迎接她的是一个亭子中的句偻鬼婆,还有旁边矗立的巍峨高台。
“那高台是望乡台,你可以最后看一看你的阳世家人。”阴鬼使一如既往地提醒道。
丁秀梅听后,怔了怔,思念和乡愁顿时涌上心头,高台上眼泪纵横。
正所谓:“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一番痛哭后,丁秀梅步履蹒跚地走下望乡台,她心善,知道自己耽误太久,可能会连累送自己的阴官。
阴鬼使微微颔首,一向沉闷严肃的脸庞也露出一丝微不可见的笑容,护送这等善人投胎转世,他心甘情愿。
“这位是地府的阴神孟婆,喝下她给你的孟婆汤,你将失去今生记忆。”阴鬼使介绍孟婆时很客气,不敢有丝毫得罪。
因为孟婆不是地府管辖的阴官,而是神君亲自敕封的阴神,不管地府之事,只管熬制她那一锅孟婆汤。
丁秀梅又是一个稽首,高尚的修养让孟婆心中一动,干枯的手掌上弹出一点白光,落于浑浊漆黑的孟婆汤。
“您这是?”阴鬼使惊诧不已,不知道孟婆要做什么。
“只是让苦汤好喝一点,哼,你小子知道结缘,老婆子就不行了?”孟婆白了阴鬼使一眼,将一碗孟婆汤递给丁秀梅。
“人生在世,多苦多难,这一碗下去,彻彻底底地与前世做了一个了断。”
丁秀梅朝忘川河对岸看了看,那长满火红彼岸花的黄泉路,已经不能再带她回去。
这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有没有完成的生前心愿,可这些再也无法实现。
“奈何,奈何~”
长长的叹息后,丁秀梅将孟婆汤一干而尽,不苦,很甜。
一块立在忘川河边的红黄色石头,静静地看着这里,波澜不惊。
此之谓:“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失去记忆后的丁秀梅,有些茫然无知,只是呆呆地跟随阴鬼使去转轮殿。
她是身具功德的善人,地府早就关注到了,所以她不用再接受判官审问,也不用下十八层地狱消除罪孽。
“丁秀梅,下一世投胎成人,为楚国国士山罗之女,送入轮回!”
鬼门关、黄泉路、彼岸花、忘川河、奈何桥、望乡台、孟婆亭、三生石,一路通过重重关卡,最后接受审问,判定功过,方能轮回转世。
陈尧收回自己的目光,他观察丁秀梅的死后下地府的流程,十分满意,地府制度已趋于完善。
也正是地府在阴世的作为,原来元衍界的地府碎片,彷佛受到了什么吸引力,开始加速聚合。
地府的辐射范围已经开始超出楚国地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已经出现鬼差拘捕鬼魂。
……
阳世,北方诸雄,听闻楚国又攻下吴国,加速了征战步伐。
总得来说,分为两个战场,一是秦魏之战,以秦国大胜收尾。
秦王应鸿羽派大将自汉中攻剑阁,震慑楚军不敢随意北上,随后应鸿羽亲率十万大军增援尹洛盆地。
本来尹洛战场就有十数万秦军,他们不仅要在洛阳城和魏军对峙,还要派兵驻守其它重要关隘,靡费甚多。
光是每日的钱粮消耗,以及为前线动用的夫子辅兵,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应鸿羽又亲自率兵增援,还是倾巢而出十万老秦军,这简直是在拿秦国的国运相赌。
历史上有名的兵法圣人曾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也就是说,除开前面一直在尹洛战场的耗费,这次十万大军出征,又要有七十万户关中人家,放下所有,全力支持大军出征所需的辎重供养。
秦国占据雍州、沙洲、甘州,以及汉中梁地,地域广袤,人口接近两千万。
但一个国家立足和赖以崛起的基本盘往往不多,楚国是荆州,而秦国则是关中。
可以说,为了洛阳之战,应鸿羽已经把自己的基本盘全部压上,万一不胜,基本盘崩溃,大业难成。
不过,应鸿羽赌赢了,魏国也没想到他胆子这么大,倾全国之力也要拿下尹洛。
当时,魏军自以为有坚城为依靠,在和秦军对峙期间,还插足了兖州战场,想分一杯羹。
谁料秦军新增十万老秦兵,洛阳守军震骇,在秦军不计损失的强大攻势下,残兵突围。
秦魏之战,秦国大胜,不仅攻下了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极为重要的洛阳,还乘胜追击,拿下洛阳八关之五。
秦国正式踏足中原争锋,魏国元气大伤,全面龟缩防御,试图凭借轘辕关、旋门关、广成关扼秦兵锋。
还好秦国战线拉得太长,后勤不足,这才让魏国得以稳固关隘。
不过秦国以洛阳为中都,已经向山东诸国宣告了它的雄心,衰弱的魏国将何去何从。
北方诸国争霸的第二个战场,便是齐晋联合瓜分赵地,第一个灭国的中原大国,正是赵国。
这种大事,就算不启用暗间传递消息,也能很直观看到。
毕竟一根将近百米的天柱垮塌,两龙分食赵龙之景,随便一个能望气的异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中原三国,魏、赵、晋,这是当初各国局势尚属均衡时,天下诸侯所公认的大国。
三国互相制衡,时而联合,时而对立,都想当中原唯一的霸主。
本来要是没有外力干扰,三国可能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默契“和谐”,毕竟这个乱世和历史上的百国并立时期非常相似。
多数国家的君主,都认为这种百国并立的时期最少也要持续百年以上,可谁也没想到,南方蹦出了一个荆楚,刺激到了北方雄心勃勃的雄主们。
青州齐国君主,齐小白便是看出乱世不会维持太久的雄主之一,在他看来,西秦和南楚都有可能提前结束乱世。
秦国占据关中,接纳了前朝的遗产,只待积蓄一够,便能东出横扫山东诸国。
楚国在南方一支独秀,哪怕再不看好楚国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楚国很有可能统一南方。
齐小白不甘心,于是起家业相博,一战统一青州,二战西进兖州。
齐国使者奉齐小白的亲笔书信,邀请晋国和魏国瓜分赵国,能拿下多少地盘全看自己打下多少。
作为主动挑衅进攻的一方,齐国当然吸引了赵囯主要精力,这种情况下,魏晋可以占尽便宜,哪能不同意临时结盟的邀请。
事实也是如此,赵军主力在东线抵抗齐军,其它两面都被魏晋两国打成了筛子,连丢十数城。
后来秦军东出,魏军回防,这才给了赵国喘息之机,同时齐军放缓进攻,赵军抽掉部分主力北抗晋军,勉强算是守住。
魏国被秦国东出偷袭,丢掉要崤函道附近大量土地,自然想在其他地方补回来,而赵国就是一团肥肉,随时等魏国吃下。
因此,在凭借洛阳坚城挡住秦军的进攻后,魏国不顾两线开战的大忌,从背后偷袭赵国。
魏军长驱直入,一度迫近赵国都城三百里之内,逼得赵国只能抽调东线赵军,因为齐军这个时候好像暂时休战了。
适时,齐国内部发生叛乱的消息疯传,听说是被齐国平灭的北海和城阳两国遗老,发动复国之战。
这不很合理?
赵王因此放心抽掉东线赵军,回师救援都城,整个毗邻齐国的东线城池,仅仅只留下堪堪守城的少量士卒。
北线对抗晋国的赵军,赵国君臣都没想撤,因为晋国对于赵国,地势居高临下,一旦边关失守,很容易陷入全线崩溃的境地。
回师救援的东线赵军,抱着保家卫国的心态和魏军血战,军力一向强盛的魏军居然不能获胜,两军陷入纠缠和泥潭之中。
应鸿羽得扶龙异人告知形势,决定以举国之力,打破尹洛战场的僵局。
超过二十万秦军,围攻洛阳一城,而魏国一半的军队还在赵国,无力救援。
就这样,洛阳城的魏国守军在等不到援兵的情况下,只能弃城突围。
同时,齐国于赵国东线发动全面进攻,他们养精蓄锐已久,少量赵军根本守不住城池。
赵国君臣恍然大悟,纷纷抱头痛哭,怒斥齐小白非雄主,惯用诡谲之计。
他们哪里还不明白,齐国内乱就是自导自演,迷惑赵国放出来的消息。
为的就是让赵国撤军,然后在其无力回防时,以最小的代价攻城略地。
说到底,还是赵国不够强大,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居然以防守为主。
露出弱势,当然会被豺狼盯上,赵国在邻居的眼中就只是肥肉。
这一战迁延日久,楚国攻占吴国,从兴平九年打到兴平十年,赵国灭亡的进程,也直到今岁四月方才结束。
为此,中原大地的很多地方,还耽误了春耕,眼看饥荒之灾就难以避免。
北方在兴平十年的春天,纷乱不休,而南方除了闵州,其它地方大体上保持和平态势。
李隆在挂满整个参谋院的诸国舆图上,对着北方战报,细细品读。
“大王已占据南方一统的先机,何必忧心。”一位参谋近侍看李隆眉头紧皱,不由得说出一些舒心的话语。
“大王的担忧是可以预见的,赵国一灭,中原归属将进入最终决战。”另一位核心参谋张平,直指北方形势核心。
这时一封来自越国情报,打破了众人对于北方的关注。
越王钱叙,似有投降之意?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7993747/7009941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