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大也 > 64章 约定

64章 约定


“中尉公孙诡与大夫羊胜嫉贤妒能,日夜进谗言与梁王,欲置我于死地。吾若不藏拙,疯言疯语蒙混过关,恐难见明日之阳。”杨玉语气冷淡道。

        “先生是是故,故意的?”李彻张大了嘴巴,话说的磕磕绊绊,震惊无比。

        “不然呢”杨玉笑的意味深长。

        “”

        李彻呆立当场。

        “彻死罪,死罪,望先生宽恕。”

        片刻后回过神来,李彻惊出了一身冷汗,忙拜倒连连稽首,表情惊惶无比。想起方才的无礼行为,更是冷汗淋漓。

        “起来吧,事出有因,吾便原谅汝一次。”杨玉语气平淡,接着陡然转冷:“但不想还有下一次,愚蠢竖子,不足与吾谋。”

        “诺”李彻稽首,声音颤抖。

        爬起来后,忙擦去额头冷汗,端端正正的跪坐在杨玉面前,大气也不敢出。

        “先生以后可有打算?”等冷静下来,李彻悄悄观察杨玉,见其盯着黑夜出神,渊渟岳峙,愈发小心翼翼问道。

        “因吕氏之故,吾才有此梁国一行。既然不入梁王眼中,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吾又何必困此一地?”杨玉冷笑,脸上闪过一道“怒意”。

        这番话,李彻深信不疑。

        这一日间对他都已是天翻地覆,更何况当事者中方先生,想来心中气恼到了极点,对梁王等人也已恨极。

        “先生为小人公孙诡等人谗言所害,卑下心痛至极,恨不能舍出此命以为先生讨回公道。然位卑言轻,手无缚鸡之力,卑下死不足惜,唯恐连累了先生。”李彻看了杨玉一眼,与之同愤恨道:“天下人皆传梁王贤明,礼贤下士,未成想也是那听信谗言的昏聩之君。”

        李彻偷偷为梁王上眼药。

        杨玉果然冷哼一声。

        “若是在吴地,断不会让先生蒙受如此屈辱,吴王也不会允许公孙诡类小人作祟,谋害贤良。”李彻突然说道,说完便紧盯杨玉。

        “吴地?”杨玉果然“意动”,露出思索之色。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此梁国不待也罢。吾明日便弃官归吴,以示同先生共进退。”李彻再接再厉,愤然摘下梁国官玺,狠狠掷在地上。

        “君真仁义也。”杨玉唏嘘不已,以袖擦面,不知不觉间红了眼睛。

        见中方先生被自己所感动,李彻以拳拳之意劝说道:“先生不如随卑下回吴国,吴王闻先生此等大贤至,必亲迎于郊外,厚礼相待,托以国之重位。”

        杨玉犹豫片刻,深吸一口气,似下定了决心,望向李彻,露出温和笑容。李彻心中大定,也随之露出笑容。

        本以为杨玉会欣然同意,没想到杨玉摇头拒绝:“不可。”

        李彻面色一变。

        杨玉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亡魂大冒:“吴王近日可是要起兵,攻打长安?”

        李彻惊骇欲绝,冷汗直流,本能就欲否认,却被杨玉制止:“毋需否认,亦无需承认。此等大事,吾又岂会算不到?汝忘了吾曾说过,吾此次下山,心怀天下苍生”

        杨玉说完,就笑眯眯的望着对方。

        李彻福灵心至,试探接道:“泯兵灾,平祸难,抚众生,育万民而来?”

        “还有呢?”杨玉鼓励道。

        “匡圣王。”李彻难忍激动,鼓足勇气道。

        杨玉目光骤然凝聚,直刺对方,沉声道:“现在你明白了?”

        “明白,明白了。”李彻忍不住激动大吼,被杨玉制止,指了指四周。李彻忙捂住嘴巴,不迭的点头,强忍着激动,小声道:“天下诸侯王中,谁又比吴王更贤明,在下终于明白先生的心意了。”

        说完深情脉脉的望向杨玉。

        “所以,你现在懂我为何不能随你去吴国了吗?”杨玉别有深意问道。

        李彻一愣,表情迷茫,显然不懂,更绕不明白。

        “愚蠢。”杨玉“大怒”,低声斥道。

        李彻惊恐,忙伏身下拜,口称恕罪。

        杨玉欣慰,一连几日的pua,加上自己一直故意引导着话题,勾动对方情绪,如今终于见到效果了。

        尤其是面对自己突然发怒时,对方果然下意识将自己位置摆在低位。

        这说明,对方心中已经确立了双方的身份尊卑等级。

        杨玉为尊,他为卑。

        当然,光畏惧不行,还要加深敬意。

        所以,杨玉没有让他拜下去,扶住了对方双臂。接着故意拉近距离,欲行耳语,李彻果然伏低了身体,将耳朵靠过去。

        这一刻,哪怕杨玉身材矮小,但气势也盖过李彻甚多。

        杨玉在其耳边低声道:“眼下局势,兵争已不可免,所谓战之一道,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知己方面,吴王外连诸侯,内结民心,且兵多将广,可谓得道多助,此一点吾不担心。唯知彼方面,在吾看来,吴王还有所欠佳。这一点,我当为吴王补上。吾决定亲赴长安,探一探虎穴,以助吴王一臂之力。”

        李彻感动不已,眼泪涟涟,正要劝说杨玉不要以身犯险。

        被杨玉止住,他面色凝重道:“时间紧急,吾决定明日便启程,此一西去,昼夜星驰,快则七日,短则十日,吾必探得长安虚实,归报吴王。奈何吾年老,加之战事一触即发,可能无法及时返回,为不误吴王大事,届时会派人先行将消息带回,吾随后便至。此一点,汝当须知。”

        “吾那忠仆乃以方术百般驯服之人,断然不会叛我,汝尽可放心。”杨玉指向杨延寿:“记住,见他如见吾。”

        “此为信物,见之无疑。”杨玉掏出玉珏。

        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杨玉分给对方一块。

        “诺,敬受命。”李彻珍重接过,重重下拜,心潮澎拜。

        杨玉又从怀中掏出两块帛,说道:“此乃吾所书,尽言天下大势,助吴王合纵连横,战无不胜,君请为我献吴王。”

        说完,将其中一个交给对方:“此为上策,下策事关重大,汝把握不住,吾当亲呈吴王。”

        李彻小心翼翼收好,偷偷看了一眼被杨玉小心翼翼收回怀中的另一块,杨玉还慎之又慎的拍了拍,仿佛绝世珍宝一般。

        李彻忍不住偷瞧。

        杨玉突然抓住对方手臂,李彻悚然一惊,杨玉盯着对方眼睛,沉声告诫道:“旬日之内,吾必重返梁国,与君一同归吴,助吴王成就大事。”

        “君务必等我。”杨玉一字一顿道。

        “诺”李彻郑重点头,对杨玉三拜,哽咽道:“苦了先生了。”

        李彻心中感动,以为杨玉助吴王心切,哪里知道杨玉心中所想。

        《史记吴王濞列传》中记载,吴王刘濞意欲反叛,想在诸侯王中找能共同谋划之人,知胶西王刘昂勇壮,好逞势斗胜,齐地诸侯王皆畏惧于他,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去诱惑胶西王。不带书信,只是口头通报:“胶西王若肯起兵,打入长安后,吴王与胶西王分治天下。”

        胶西王答应了,应高归报吴王刘濞,刘濞犹且担心胶西王不参与起兵发难,就亲自做使者,到胶西出使,当面和胶西王订立盟约。

        如今是景帝三年十二月底(十月为正月),史书记载,吴王会在一月二十三日这天起兵,七国之乱正式拉开序幕。

        若历史不发生改变,吴王刘濞现应该在胶西国,劝说胶西王与他一起造反。

        这就是杨玉可谋划的地方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7478129/160147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