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聊斋狐婿 > 第159章 胥君说仁

第159章 胥君说仁


  “妹妹……”

  池边,长公主拍肩轻唤李怜云,后者却目视‘春心池’出神。

  见白石台上,两位湖主一书生已入席位。

  三人呈倒‘品’字而坐,相君、胥君与刘彦矮案相对,间隔七尺。

  此时石台上没有神人之分,只有三位儒者。

  李怜云望石台人物,  如见‘古之君子高山论道’,心驰神往。

  长公主一声叫不醒她,笑与左右众女相视,又加重声音呼‘怜云妹妹?’

  李怜云陡然扯回目光。

  香兰香草纷笑说:“都说男儿见美人而忘我,今日却是美人见君子失神了。”

  “休要调笑贵客。”

  长公主轻声训斥,牵引怜云落座池边入席,  并肩谈道:“刘公子悟性高,方才未听教便领悟我父三分真意,且听他高论……”

  怜云点头,  带笑平视池心石台。

  台上,刘彦坐稳与两位湖主相视,等待师者先说。

  胥君含笑拂须,见他怀揣着疑问,开口道:“世才有问,不妨讲出来。”

  刘彦拱手一礼,即问道:“先生所言之气,与孟子浩然正气,有何不同?”

  胥君解道:“我说精气,乃滋养孕育万物之气,其道在地,为母乃坤。”

  “而孟子之气,乃雷天大壮强健之气,其道在天,  为父乃乾!”

  “乾道至刚,坤道至柔。正气壮志,  精气养性。”

  “道家修仙即是借此气,  存道于心中,  而炼精化气,上通玄明,升登仙家境地。”

  “世间鬼神,无论修炼何等法门,无不是采集天地之精气,滋补强壮身躯,炼得法力神通。”

  刘彦闻听,闪过萱儿娘子一句话‘儒家入真境,再修就如同修道了’。

  此刻听西湖主讲‘天地精气与正气’,他对此话更有一重明悟。

  胥君缓言,让他领会少许,继续阐解道:“坤之道,厚德以载物。乾之道,资始而至大。”

  “孟子善养浩然正气,也‘存心养性’。”

  “《孟子·尽心》中,有一言为证【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世才无需担忧,我之‘仁术’会损你心中道义,反之还能助你成道。”

  “你已心存道义,  得乾道天罡之气。”

  “眼下就差德性,养德入根性之中,以君子身载德,即可存坤道精气,养育德气……”

  “到时乾坤二气相济互补,阴阳和合,你就能立道固守,无人能毁你道义,坏你名节,伤你德性。”

  “再修司徒心学《君心化龙之术》,事半功倍!”

  刘彦闻此,心中再无任何疑惑疑虑,端正拱手答谢一礼。

  “学生受教,请先生讲学。”

  “善。”

  胥君敛宽袖,扬手说道:“我听闻你在阴山沸河之中‘明见胎性’,得正心明德,能见自己本性。”

  “以你所见,自己德性如何?”

  刘彦凝思,印堂眉心聚一点文光,引胎光而出,二光重合见其‘书生本相’显现。

  视于两位湖主过目。

  此举等同‘明德’,乃把显露根底出来,不藏私的请他们‘鉴定’。

  同时他也在自观其性,说:“学生胎身本性之中无德,并且还带着愚钝。即便我已通了心窍,聪明几分,依旧根性愚直。”

  胥君听其言,不以为然,笑与相君道:“你看,好一块无暇未经雕琢的美玉。”

  “世才无德甚好,若是有德而不正,则毁矣!”

  “你胎性并非‘愚钝’,而是纯净之性,赤子之性。”

  “这等根性十分难得!”

  “其一,身具这等根性之人,极难开窍。”

  “其二,开窍之后不能被雕琢,不能被世间污浊所染。诸如酒色财气等,一旦染上根性就坏了。”

  “而你,却能在开窍之后,及时聪明心窍,入真学明经养气,于沸河之中明心见性,此等机缘可谓‘夺天之造化灵秀’!”

  “实在好得很。”

  “眼下你有自知之明,我劝君子不可雕琢本性,就让你那‘胎性美玉’维持原貌。”

  “须知,玉琢之后便成了‘器’,然‘君子不器’!”

  “成器,则不能如龙变化,养不出内在神明。”

  说到此,胥君忽起高亢道:“世才继承司徒夫子绝学,修其《君心化龙之术》,实乃明智之举。你当自知!”

  刘彦心神抖擞,眉心明光更胜,书生本相更显。

  他恍然知道,此乃冥冥之中天意!

  自己投胎至此,二十七年不曾跳出‘胎中之谜’,才能保持自身胎性如赤子!

  所谓‘愚直’,其实是‘存心养性’,守愚而不使身性受到诸般污染。

  如此这般,他看破胎中之谜后,方得一块无暇白玉本性。

  前二十七年,恍如一场漫长的养性修行!

  好似天意,又如人谋。

  他暂不去想‘有无高士相助’,只存明悟在心,拱手礼道:“学生知道了。”

  “好!”

  胥君高兴拂须。

  此刻他看刘世才,好比俗人夜里拾到金子一般,仁心闪动说:“你气运深厚,需身德承载,养仁气,存气运,君道则宽。”

  “我问你,仁字如何写?”

  刘彦收拾心情,答道:“仁字,从二从人。人立二旁,是为【仁】。”

  胥君又问:“你可知仁字中的【二】者,乃指何物?”

  刘彦刚起思量,便听胥君自答道:“仁字之二者,乃指天和地。”

  “一横在上,是为‘天’,一横在下,是为‘地’。”

  “人立于天地之间,便得一个【仁】。”

  刘彦思维开阔,请教问:“先生为何将‘二’指为‘天地’?”

  胥君阐解说:“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者为原始混沌,为鸿蒙未开,破空鸿蒙而生天地阴阳,阴阳相配而生万物。”

  “因此仁德,随天地万物而生,藏于众生灵中。”

  “只要明白它,就能从身性之中见到它,加以培养可得‘仁性’、‘养仁入本性’。”

  “本性之中见仁德,才算真正成仁,怀仁而养气。”

  “本性无仁,心中有仁,乃是虚仁,乃善心而已。所行之事亦非‘仁道’,只能称之为‘善举’。”

  “故而,世才要仔细区分【仁】与【善】之别。”

  “仁和善十分相近,得仁可得善,得善未必得仁。”

  “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着,胥君开始与他‘说仁讲意’。

  先道‘大意’,再解‘中意’,后说‘小意’。

  讲‘大仁’时言简意赅,说‘小仁’时细致入微,犹如‘哺育婴孩’一般,仁慈的将道理传授与这位后学。

  刘彦听时,心中愉悦,就像是饥饿婴孩接受这位‘先达’哺育。

  闻‘仁字之意’,而化入神思,逐渐通达。

  ……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2846762/7110724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