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聊斋狐婿 > 第82章 东湖郡主

第82章 东湖郡主


  “前面是何地界?可是嘉兴?”

  “嘉兴府已过,前面乃杭州码头。”

  “到杭州了?我去告诉公子!”

  ……

  明月晴空,杭州运河上十余艘船往来。

  沈家客船灯火明亮,船竿上挂起一排灯笼,亮堂堂显出字号。

  平儿出来问路,听说已到了家乡境内,喜悦回报公子。

  少时刘彦走出船房,瞭望几里外的杭州码头,心神不受控的跳动,有高兴也有怯怕。

  此时心境就如《渡汉江》诗中所言‘近乡情更怯’。

  他这个刘世才不是正牌,不知家里慈母会不会识破,回到家又能否担当起孝子之责。

  慧静看出他神色不安,笑问:“君子似乎踌躇。”

  刘彦舒缓心气说:“小生徐州一场经历,如两世为人。在外近两个月,只顾功名和学业,忘了慈母在家忧心忡忡。回去怕娘责怪。”

  “不会的公子。”

  平儿抓袖道:“老夫人一心想的是公子读书有成。若是知道公子修得儒术真传,必然高兴不已。怎会责怪?”

  沈炼在旁附和:“小弟也曾有一两年不着家,可回到家爹爹娘亲并无怪罪,只是嘴上说两句,……”

  得众人宽慰,刘彦怯意退去,请来与船家商量路程。

  他的意思是,今夜不在杭码头停靠,直接行船到临安东湖停泊。

  等明日天亮,沿湖直入临安城,  到时交货卸货也方便。

  沈翁不熟这带水路,自然听当地人的话,  满口答应。

  沈炼好奇:“小弟只知杭州有西湖,  尚不知临安有东湖。不知东湖比西湖如何?”

  “东湖比西湖大,  山美、水美、东湖娘子更美。”平儿自夸家乡湖泊。

  刘彦显笑道:“东湖之水与运河相通,因在城东而得名。湖边船家众多,  捕鱼、渡人、运货船只比比皆是。多的时候千艘停泊。”

  “要说秀美,临安东湖比不上杭州西子。”

  “……”

  听船上公子侃侃而谈,虚空之上有娘子不悦,  认为他刻意抬高西湖,贬低本乡东湖。

  那娘子指戳下方道:“亏你是临安人,却在外人面前讲自家不好?原本看你有些文士风貌,说话却不中听!改日找你理论!”

  另一女道:“人家公子并没说什么坏话,七妹何故因一言而迁怒他?他不过是说‘东湖不比西湖秀美’,  此乃千古文人雅士共定的。”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头顶谈话二女便是一方神人,  她们出自临安东湖,  乃湖伯相王之女。

  除她们,  另有四丫鬟随从和十多水卒在后。

  借鬼神之目举头望去,看到一幅香火长卷铺展开,金驾马车打头,两位郡主衣着华贵,站在车旁下看沈家客船。

  仪仗之后是手持刀枪的东湖水兵,他们压运着一车车赈灾粮草。

  今早两位郡主受命去往太湖借粮,  磨破嘴皮子总算从上君水府借出百担香火粮,大概够救济个几日。

  “姐姐怎帮着他说话?”

  七郡主神采不美说:“我们辛苦去太湖讨粮,为的是谁?还不是本乡受难的百姓?如今听不来一句好话。我东湖哪里不如西湖灵秀?”

  “西湖历年来收受那么多香火,只肯借五十担给我们。”

  “而我家这边灾情又是最重的,  赞誉他们有什么用?”

  郡姐扶肩宽慰道:“妹妹莫恼。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下方公子怎知我上方之事?西湖借的少,  也是有顾虑的。”

  “如今临安瘟疫已遍及州府,西子城也开始发瘟了。西湖能不留些粮草自用,  救济城中灾鬼?”

  “我观下方有股药气,  兴许船上装着治瘟草药,或许船上公子知晓家乡受灾,  在外采购草药回来济世救民。”

  “三姐怎把他往好处说?你二人莫非有染?”

  七郡主怀疑看郡姐,容貌煞是可爱。

  三郡姐掩笑道:“休要乱猜。我只是看公子气貌不俗,才如此猜想的。须知品性随身,时刻显现气貌之中,  好与坏一眼可辨。”

  “那船上书生行的端正,你看他周围之人。”

  “一僧尼,  一游魂,两者身上都有真修,却似众星拱月围着他,足见此人非寻常之士。”

  “咦,这般说来,还真是的。”

  七郡主探头下视,正见尼姑仰头看来,对着她单手佛礼。

  三郡主见佛家慧目,牵手妹妹回金驾,坐稳说:“太湖粮草要尽快运回水府,再过两个时辰就是子夜。”

  “届时临安灾鬼倾巢而出,他们无饭充饥,就要去城里讨食。”

  “若那三千疫鬼灾民进入城内,临安之灾将更棘手。”

  “雪珠,起驾。”

  “哎。”

  前头驾车婢女一声应,不再看公子,抖起缰绳朝临安东湖急行。

  船上刘彦闻慧静灵犀传话,文光入目仰望,正见一幅《香火神人长卷》。

  东湖金驾似卷轴,拖拽着香火仪仗、兵马粮车向月而去。

  一炷香后,船过杭州码头。

  众人发现杭州夜里漕运极为冷清,远不如徐州码头,岸边船舶也不多,花舫歌舞都熄了。

  这与以前大不一样,平儿忧心说:“看来杭州府也遭瘟。不知老夫人和福伯如何。”

  沈翁拂须瞭望,转看众人道:“船到临安还需防备瘟疫。”

  “我在楚州买了二丈白布,今晚都裁成‘面巾’,  用醋水浸泡晾干,明日这般蒙面进城,可以避瘟。””

  说着他从袖里抽一只白布方巾,对折三角,蒙面示范,  认真教人‘方巾遮口鼻避瘟’。

  沈炼看大伯蒙面,失笑问:“你老从何听来的法子?明个如此进城,怕要惊动官家,以为咱一船贼人。”

  “莫笑!”

  沈翁拉下面巾,抄手点指:“你小子见识浅薄,没经历过大灾大难。可敢与我打赌,信不信明日进城,城里官民皆如此蒙面?!”

  沈炼止笑收敛。

  刘彦插话说:“小生听过一种‘口罩避瘟法’,大体就像船家所教。防治瘟气入口鼻,颇为有效。”

  “还是公子见多识广。”

  沈翁收起方巾看侄儿:“此法沿用数百年,每逢瘟疫官家都会煮醋,制‘酸布面巾’发给百姓,前年沂水遭瘟,全县皆带这面巾……”

  “若照你说,他们岂不都成了江湖匪类?”

  沈炼哑然无话,红着脸赔情。

  等船家离开,刘彦拍肩膀道:“沈兄若觉得此法不安心,我给你画一张避瘟符。符法乃一位真修道人所传,或许有用。”

  ……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2846762/6797798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