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房俊房玄龄 >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人心向背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人心向背


李承乾先是惊愕,似乎不能相信长安帝都居然发生如此惨祸,继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面色涨红疾声厉斥:“简直混账!雉奴疯了不成?他罔顾父皇遗命、不遵储位法度,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悍然谋逆也就罢了,居然将长安百姓之生死弃之不顾,只为满足其一人自私欲,导致生灵涂炭、祸患帝都,古之桀纣亦不如也!”

        他自然知道李治不会如此糊涂,之所以造成当下溃兵肆虐长安,大抵是因为门阀私军缺乏军纪约束,带兵之人又不具备统帅之能,溃兵慌乱之下涌入长安城导致这场兵灾……

        但这并不妨碍他将“祸乱长安”的罪名死死摁在李治头上。

        房俊素来与李承乾配合默契,遂叹息一声,扼腕道:“晋王糊涂啊!这天街两侧里坊居住的大多是王侯公卿、达官显贵,如此兵灾荼毒之下不知多少豪门府邸遭受洗劫掳掠、多少命妇贵女惨遭蹂躏凌辱……只怕此刻的长安城中,已是‘天街踏尽公卿骨,坊门悬挂权贵头’。”

        殿上一众文武大臣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天街踏尽公卿骨,坊门悬挂权贵头”!

        要不怎么都说房二“诗词双绝、才气无双”呢,两句诗便描绘出一副凄惨至极之场景,虽为目睹却仿佛亲见,使得朝堂之上的官员们生出兔死狐悲之感,更被说其中不少人的府邸就在天街两侧的里坊,说不定此时家眷妻儿正在遭受乱兵屠戮、凌辱,心中之悲愤可想而知。

        不少官员脸色煞白,惊忧不已……

        张亮环视一周,出言道:“叛军肆虐,帝阙罹难,陛下岂能端坐于此、无动于衷?还请敕令卫公李靖率领东宫六率入春明门,平定城内叛乱!”

        那些担忧家中妻儿财产却又束手无策的大臣顿时惊醒,不少人马上出言附和:“郧国公言之有理,请陛下降旨!”

        “叛军围城,国祚危在旦夕,长安百姓更惨遭屠戮,卫公却拥兵自重,于春明门外按兵不动,莫不是心生不臣之意?”

        “现在承天门已经被叛军攻陷,正应当卫公率军入城剿灭叛军,勤王救驾!”

        “还请陛下速速降旨,迟则不及!”

        殿上一片喧嚣。

        李承乾很是沉得住气,淡淡看了李勣一眼。

        李勣收到皇帝的目光暗示,顿时心中叫苦,也难免升起几分幽怨,分明房俊就在一旁,何必非得要我得罪人呢?

        但他不能拒绝皇帝的暗示,只好干咳一声,道:“万万不可!”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提了很多次,李勣也已经说明了李靖不可率军入城的原因,他不相信这些人听不明白,可一而再的提及给皇帝施压,一则的确是因为叛军肆虐长安烧杀掳掠带来的巨大惶恐,再则也未必没有不可告人的心思。

        “时至今日,关中各地驻军迟迟不肯出兵勤王,足矣见得其心中对陛下不忠,暗藏龌蹉。若是没有卫公坐镇春明门外陈兵以待,谁敢保证那些人不会起兵奔赴长安而来,依附于叛军行悖逆之事?无论如何,卫公不能动,城外的东宫六率更不能动。”

        若是太极宫内战事不利,最不济也能在最后关头保护陛下由密道出城,届时李靖率领东宫六率向北接应,过渭水退往河西,再做计较。

        可若是李靖率军入宫,最后武德殿仍然被攻陷,那时候陛下就算逃出长安,孤家寡人身边无一支军队,又能逃到哪里去?

        就算逃出关中,又凭什么东山再起、反攻长安?

        当然,自己这番话虽然有道理,却势必要得罪那些府邸就在天街两侧里坊之内有可能正在遭受乱兵屠戮的大臣,而这也正是陛下暗示他出言,却不让房俊出言的道理。

        对于房俊极尽维护,却让他得罪满朝大臣……

        果不其然,话音刚落,顿时引来诸多大臣的怒斥。

        “英公此言差矣!陛下奉诏即位、敬祀天地,实乃名正言顺,天下臣民莫不效忠。固然有一二心怀叵测之辈罔顾大义、起兵谋逆,却也不能自此将天下人尽皆同等视之,今儿心生怀疑、处处防备,否则岂不是将那些忠臣义士推到逆贼那边?”

        “若说整个关中的驻军全部心向逆贼,那是绝无可能,只不过大部分人为了防止被视作逆贼同党,故而按兵不动,只需卫公率军入城攻击叛军,那些原本心有顾忌之人必然放下戒备,进而起兵响应、入京勤王!”

        “况且长安大唐帝都、社稷根本所在,若任由叛军肆虐、荼毒良善,必将震动天下,损及陛下英名!”

        ……

        群情汹汹,情绪激愤言辞如刀,然而李勣却耷拉下眼皮,慢悠悠的喝茶,面对指责、诘问,充耳不闻。

        得罪人的事儿他已经干了,但这种事总归是要有一个限度的,皇帝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干到底吧?

        打压他李勣可以,看不惯他李勣也行,但想要将他李勣推出去做一个万人锤的破鼓,却是万万不行……

        果不其然,作为皇帝帐下新晋头号“鹰犬”的许敬宗没有让李勣承担全部火力,挺身而出:“笑话!起兵谋逆的晋王,纵兵祸害整个关中的是晋王,荼毒长安的还是晋王,汝等却颠倒黑白试图将这份罪责推到陛下头上吗?其心可诛!”

        张亮忙道:“许尚书休要血口喷人!吾等何时这般说过?”

        许敬宗冷笑道:“十六卫大军追随太宗皇帝平定高句丽,归来之后未曾卸甲一直驻守关中各地,晋王起兵谋逆之时他们没有第一时间赶赴长安勤王,足见其心怀叵测,晋王自潼关入关中一路推进至长安,路程何止百里,其间未有一支军队主动前往阻拦……这样一群人的心思早已在天下人的面前显露无遗,郧国公你却口口声声说这些人皆忠于陛下,你是否想着让卫公放开长安四门禁忌,等着这些人长驱直入与晋王会师,而后一举推翻陛下,使得汝等依附晋王攫取从龙之功?”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鸦雀无声,一众大臣战战兢兢,急忙请罪,张亮更是起身来到殿中跪地请罪。

        “陛下圣明,微臣忠贞之心天地可鉴!否则可以在这叛军近在咫尺之时依旧陪同陛下死守武德殿,浑然不顾自身之安危、荣辱?许敬宗口蜜腹剑、奸诈阴险,恣意污蔑微臣,还请陛下明鉴!”

        十六卫军队也好,朝野上下文武大臣也罢,这些立场如何、心里打着什么样的主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谁都看得清清楚楚。但看得清楚是一回事,将一些挑明了摆在台面上则是另外一回事。

        大家彻底撕破脸,不仅陛下面临更加重大的危机,大家也都失去了转圜的余地,必然是两败俱伤。

        毕竟更多的人愿意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顺水推舟,而不是跟着晋王一条道走到黑的谋反……

        李承乾面色淡然,不置可否。

        这殿上的大臣们为何敢于在他这个皇帝面临绝境之时依旧不离不弃?莫说什么明君忠臣之类的瞎话,李承乾有自知之明,他当太子的时候并不得懂得收拢人心,即便是最为亲近的师父都时常闹得不可开交,如今登基时日尚短未曾来得及施恩,谁会愿意做他的众臣,陪着他去死?

        他从不来不认为自己心胸狭隘,也能对待朝中大臣一视同仁,但除去房俊等寥寥几个在潜邸之时便忠心耿耿追随左右的臣子,其余人他一个都不信。

        这大殿之上衮衮诸公,除去个别人因为政治抱负站在他这个皇帝一边,其余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博上一把而已。毕竟绝境之时不离不弃,等到皇帝平定叛乱之后大肆封赏,这些人也会收获满满、获益良多。

        所谓的“生死相随”根本不存在,即便最终逆贼兵变成功,他这个皇帝会死,但没人会去杀这些大臣,雉奴帐下人才匮乏,终究还是要依靠这些大臣去帮他治理天下,顶多降爵降职、略施惩戒,与支持皇帝有可能获得的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况且,谁知道这些大臣身后的门阀是否早已派人暗中与雉奴联络,两边站队?

        张亮一而再的提及要李靖放弃春明门进而率军入城,到底有没有替关中驻军扫清道路的意图,谁又能说得清?

        故而,李承乾面对殿上群臣的诘难、议论视如不见,淡然道拿起杯子喝了口茶水。

        跪在地上的张亮一番声情并茂的言语没有引发皇帝半分关注,自然尴尬得要死……

        房俊瞅了一眼殿上群臣,对李承乾低声道:“殿外战事正酣,叛军人多势众,胜负着实难料,还请陛下安坐此地,待微臣出去率军征伐,早一些剿灭叛军。”

        李承乾关切道:“你自潜回玄武门外开始便率军征战,更身先士卒,可曾劳累?可曾负伤?伱现在是一军之帅,要时刻注重保护自己,莫要再如往常那般胡闹。”

        现在他的皇位全屏房俊与李靖撑着,这两人万万不能出现意外。

        房俊感激道:“陛下关切之情,微臣铭感五内……请陛下放心,微臣只坐镇指挥,不会轻履险地。”

        (本章完)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1266275/7552909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