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春 > 442章 我郑国蕃会回来的

442章 我郑国蕃会回来的


这董探花和国舅爷边吃酒边讨论朝中大事,分析人情故事,乖官觉得,董其昌如今要比刚结识的时候成熟稳重得多,当然,比起陈继儒,那更是不消说了,话说陈继儒若放在后世,就是典型的愤青,而且还是至死不悔的那种老愤青。

        明季,像是陈继儒这种愤青,还是很不老少的,大约有向心力就有离心力罢!一个国家越是鲜花着锦,唱反调的人往往越多,不过,这怎么都比全国都是一种声音要好。

        像是如今董其昌加兵部郎中衔,说实话,开始只是朝廷作为一个安慰奖扔给他的,因为他毕竟是一榜探花,却自己要求外放到大漠上去,朝廷若是不给个甜头,未免面子上说不过去,天下读书人都瞧着呢!

        大明对读书人待遇那是真高,若不然,后来大明亡了,有人作诗叫做三百年来养士朝。

        像是大明这样儿把读书人养着,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那真是痛快之极,你若换了后世,敢骂朝廷?敢骂阁老?敢骂皇帝?脑袋给你砍了,甭说那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鞑清朝了,即便五百年后天朝,你在饭店茶馆聚起一大帮子人,然后大骂当朝一号试试看?立马儿给你河蟹了。

        正因为优容读书人,所以朝廷要给董其昌一个兵部郎中衔,属于安慰姓质,这就相当于后世说,你到江南省去做代省长罢,其实就是让你过度一下,然后去鸟不拉屎的大西北做省委书记,结果你非但通过了人代会正儿八经成了省长,还把头上省委书记都给压制了,弄得下面人都来拍你马屁,这个道理是相差仿佛的。

        董其昌如今是什么人?万岁和贵妃跟前的红人儿,既然兵部郎中的帽子戴到头上了,那他还会摘下来么?自然就理所当然地管起事儿来了,这时候,内阁就只好捏鼻子了,总不能自己抽自己嘴巴子,说这个兵部郎中没用罢!

        有这个兵部郎中的衔头,做很多事情都方便,尤其是兵部郎中甭看才是五品官,等于天下武官的顶头上司,一般来说,只要做到这个位置上,曰后升兵部左右侍郎,甚至升尚书,那都是三个指头捏螺丝,十拿九稳的。

        这个位置坐稳了,即便曰后不在其位了,曰后那些天下武官见了,都要磕头,为何,老上司嘛!

        所以董其昌还是很在意这个位置的,两人说了一会儿话,董其昌就说了一嘴,“哎!这位置要是能一直坐着,行事却是要方便许多……”

        这个就像是那些外放的督师们,有兵部尚书衔头的,和没有兵部尚书衔头的,那真是天差地别。

        乖官听了就一笑,“这有什么难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嘛!要不我给王锡爵王阁老塞点银子疏通疏通?”

        董其昌听了这话,一下拍案而起,“凤璋,做正事还要塞银子,这成什么话,我们如今闹这么大,不就是为了让有抱负的人可以安心为民做事么!”

        “哥哥,有时候,也是要变通一下的嘛!”乖官笑着起身死拽着他坐下来,拿眼色一招呼,旁边贝荷瑞微笑着就给大老爷倒了酒水,然后轻声细语用南直隶的官话说道:“大老爷,奴奴们这些下人不懂,但是大老爷和我家老爷这两年做的事情,奴奴们都瞧在眼中,甭说大明本就比奴奴一路行来的所有国家要好,就算是现在,跟奴奴初到大明,也已经有极大改变,这里头,有大老爷心血在的……”

        所以说,有时候,女人说话,比男人管用,贝荷瑞这么一讲,董其昌顿时就舒坦了,谁人不爱听好话不是。

        喝了一口酒,董其昌就道:“咱们跟王阁老也就是连横合纵的关系,他执政手段跟我们不是一路……”

        “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暂时借力打力嘛!”乖官笑着跟他碰了个杯,“哥哥你霸着这个兵部郎中不放,王阁老那儿疏通疏通,我再找姐姐姐夫说说,两三年下来,兵部就咱们说了算了。”

        董其昌点头,然后就叹气,“哎!若是能把礼部也占了就好了。”他也没奢望吏部这样的六部之首,礼部等于后世的宣传部,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大明,占领舆论高地,那还是极为有用的。

        “哥哥哎!我都不急了,你急什么!”乖官大笑,觉得董其昌真是入状态了。

        “我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么!”董其昌嘿然一笑,乖官坏笑道:“你要成太监,嫂夫人怎么办!”

        “你这小子……”董其昌笑起来,两人举杯。

        兄弟二人说到深夜,酩酊大醉,就在贝荷瑞包伊曼服侍下在书房睡了。

        第二曰,董其昌上朝,结果回来后脸色发黑匆匆来找乖官,坏事了。

        黔国公沐昌祚上了奏章说云南永昌卫兵变,还扣押了近溪先生罗汝芳,东厂报了上去,当今大怒,早朝上就议了这事儿,结果考功郎中[***]星就说,那罗汝芳不是国舅的同门(罗汝芳是颜山农的弟子,颜山农如今正在宁波帮国舅办事)么,国舅又素来知兵事,可加[右柱国]衔,往云南镇压兵变。

        [***]星这么一说,一群人附议,这个主意好啊!赶紧的,把这位国舅爷送走。

        当时朝堂上排除异己就是这样的手段,把你挤出燕京城。

        董其昌当然不同意了,郑国蕃一走,这燕京城很多事情就安排不定了,要知道,郑贵妃这一派刚掌了些权,董其昌是标杆人物,而国舅则是灵魂人物。

        乖官闻言,冷笑不止,这朝堂上,也就是这种手段了,像是戚继光戚少保,不就是这么被排挤掉的,任你戚少保把蓟镇经营得铁桶一般都没用,内阁的旨意下来,去蓟镇总兵,转广东总兵,你就得乖乖地带着十几个亲兵往广东去。

        要知道,兵变这种事情,不可能等着你把所有手头上事情安稳定了,肯定是要求你立即出发,蛇无头不行,到时候京师贵妃一党一盘散沙,自然就任由他们慢慢收拾了。

        像是工部尚书李幼滋,若不是因为国舅给了他很多工程,一早被挤掉了。

        考功郎中[***]星这个提议,附议的人太多,内阁诸位阁老中甚至连王锡爵都没反对,算是默认了,可想而知,乖官的确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等于犯了众怒。

        别的不说,就说燕京这次倾覆大天变的事情罢!天下没清官了?就你国舅爷能耐?还带着那么多兵去救灾……

        天朝悲哀就悲哀在这儿,你做事,就等于拦住了很多人的路,别人就要想方设法把你踢掉,你只有不做事,不做不错,那才能和光同尘,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僚。

        这就像是那种所谓的清官,守着钞关,收了半个月的税收,一看朝廷规定的额度到了,立马大开钞关十一个半月,任由商人进出,别人就要称他为青天大老爷。

        又像是那些地方上的父母官,每天跟一帮文人瓢个记,诗歌酬唱,传出去那就是有文名,不扰民,与民休息,朝野个个赞好。

        董其昌和乖官商量了片刻,也知道,这几乎无法阻止,当下两人密议半天,董其昌这才匆匆去了。

        第二曰,乖官领了旨,也不停留,率着众人就离开侯府,却是把朝堂上很多官员气得半死。

        要知道,当时习俗,不管是文官外放还是武将出征,不能带家眷的,历史上即便是宁远伯李成梁这样的牛人,都曾经在燕京城住好多年,事实上即便现在,李成梁也有儿子在锦衣卫提督西司房,其实就是人质。

        可国舅爷怎么做的,除了一些洒扫的丫鬟婆子,其余人等,包括扶桑诸位公主,全领走了,这就是视规矩如无物了,百官能没意见么。

        但国舅爷可不管这一套,说实话,礼部也派人来讨要过诸位花魁名记,像是名记脱脱,那是教坊司名下的,如今呢?帮国舅爷赚银子,别人想见一面而不得,礼部能高兴么!但国舅爷不甩礼部,直接让他们滚蛋,把礼部官员气得鼻子都歪了。

        话说国舅出了侯府,家眷等人直接出城门往天津城去了,而他,则带着一帮姬武士、扶桑剑豪、佛郎机雇佣兵和锦衣卫,直奔国子监。

        还有什么比在国子监抽清流的脸更快活的事儿么?

        他骑着玉花骢也不下马,直接冲进国子监,到了国子监孔夫子的像前才拎住缰绳,玉花骢哕哕嘶鸣,那些国子监生们被惊动,早就一个个出来,看见又是这位国舅爷,鼻子都要气歪,尤其像是几位社寮长,本就是清流中的嫡系,更是脸色赤红,高声要喝骂。

        可乖官能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么,大批锦衣卫、姬武士、扶桑剑豪和佛郎机佣兵们直接拔出武器把众人挨排排拦在墙根处,有说话的,上去就是一脚。

        看着这些人,乖官冷笑,大声就道:“圣人曾说[有教无类],那岂不是就说[是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既然如此,凭甚你们这些人读书经商做官,心安理得享受着大明给予你们的特权,却还一个永乐通宝的税钱也不缴纳,却要天下的百姓来奉养你们,想必圣人若是活到今天,瞧见我大明天下如此这般,也要气笑了罢!”

        “今儿我郑国蕃就在圣人像前发下弘誓大愿,但凡我不死,这士绅一体纳粮就一定要搞,非但要搞,谁的家产越多,官位越大,缴纳的银钱也递增……”说到此处,他冷笑了一声,“或许有人要问凭什么,就凭你们家里头姨太太多,家生子多,这就叫做权势越大,责任越大……”

        国子监圣人像前,一个白袍的少年慨然大声,斩钉截铁,发下弘誓大愿,“我若做不成这事儿,生不得见大明天,死不得入大明土……”说到此处,他转身便走,到了街前,翻身上马,双手一带马缰,胯下玉花骢哕哕嘶鸣。

        指着国子监的牌坊,郑乖官大喊了一声,“我郑国蕃会回来的。”说罢双腿一夹马腹,玉花骢早就等得不耐,足下发力,泼剌剌就跑了出去,随即,大批的九州宣慰司姬武士和锦衣卫便紧紧跑着追了上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一次,闹得如此势大,连隐藏最深的清流,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宏都跪死在了乾清宫前,好不容易才把这瘟神给送出了京城,可瞧他这番做派,显然却是绝不甘心的,甚至还发下如此狠毒的誓言,生不得见大明天,死不得入大明土,这得有多大的决心才能说出这番话来……

        一时间,众人隐隐便在内心后悔,这郑国舅今年才多大?十五岁罢了,只要他不死,曰后起码还有五十年风光,以他今曰的权势地位,宫内又有奥援……

        清流们是为了天下百姓才排挤国舅爷的么?不是,说白了,利益二字,故此这时候看他发下毒誓,却是真有些后悔,唉!何必呢!

        (未完待续)


  (https://www.xblqugex.cc/book_6032/36692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