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味结膳缘 > 百廿四章 唯手熟尔

百廿四章 唯手熟尔


皇后如大臣们期待的那样,主动把郑皇贵妃拉入大殿修缮的讨论。

        她自己反而是稍坐片刻,不动神色地叫坤宁宫的太监去延禧宫,通知皇长子同去翊坤宫。

        郑皇贵妃端坐在坤宁宫的客椅上,皇后却跃跃欲试上赶着去翊坤宫。

        要真有那糊涂的,还以为两宫这就开始易主了;明眼人自然知道两位娘娘这是各自在打自己的算盘。

        皇后娘娘想的是此时此刻,就算万岁真有不测,立储之事一旦定下,生米煮成熟饭,日后哪怕万岁想要更改,到时受到的阻力也不可与现在同日而语。

        而金靓姗看到的是未来某时,就算皇长子的太子之位已立,到时自己在群臣之中的威信和影响远超皇帝,加之皇帝的支持和现有的拥趸,收回成命又有何难?更何况,此时储君之位仍然空缺,正是要在朝堂之上发力的时机。

        发力讲求技巧,有些事费力不讨好,有的事却力半功倍。

        何为费力不讨好?就是那种明明是光明磊落、值得一做的事,却偏偏选择藏于人后,暗地操作,又很轻易地败露于人前,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情。

        何为力半功倍?就是那种能在人群里显露,拉拢人心,自己可以充分利用手中优势,不用大费周章就能完成的事情。

        对于金靓姗来说,郑皇贵妃的躯壳长期受宠算一件力半功倍的事,多年前捐款赈灾一事也算得一件,筹办选秀女一事更算得上是一件,这一回修缮三大殿以迎黔国公,更是这样的事。

        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属地被封爵的黔国公上京,对皇宫而言无异于一件“外交”大事,为这事做好完美的铺垫足以算得上一件像样的功绩。

        金靓姗有这样的功绩来为自己添砖加瓦,何愁得不到众臣的尊重。不管东林还是浙人,有人能给他们拿主意,还能教他们把事儿做好,他们就支持。

        金靓姗放松地坐在椅子上,“先前告于皇后娘娘的事,再说与我听听吧。”

        大臣们一嘴一舌地又把现在的状况和待解决的问题说了一遍,听下来还是老三样——钱、人、材料。

        这次三大殿的修缮,金靓姗一直都认为是一个自己抛头露面的好时机,所以在皇后揽下这件事之前,她自己就做了充分的功课:永乐十九年,那还是明朝头一个百年之内的事,皇极殿那时还叫奉天殿,就遇到了建成以后头一场大火。

        永乐皇帝以为是自己得位不正、杀亲族、行严政的报应,还特意为此事去去太庙和社稷坛祭祀,下了罪己诏。

        说来可笑,紫禁城在那之后进入了连年不断失火的阶段,明英宗正统六年、八年、十年都发生过三大殿和周边区域失火的情况。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秋冬两季交替的十、十一、十二月分别发生了三场大火,烧毁主殿、偏殿、回廊数十间。

        明武宗正德九年,元宵节的烟花爆竹,毁掉了御花园四周的六间宫殿。

        当今皇帝的爷爷明世宗在自己嘉靖年间更是遭遇了“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的惊天火灾,三大殿的重建前后历时近三十年。

        至少从金靓姗能看到的记录里,嘉靖年间的大火发生后,只是清理火场就用了三万名军工,前后一共清理了四个月。

        只是人力,就不是如今万历年间修整一个小小的储秀宫能比拟的。

        选秀女时,金靓姗为储秀宫私掏腰包的一万两千两,她到最后看到典簿才知道,自己掏出来的不过是人工钱。

        不大点地方修修补补两个多月,前后就有近两千个工匠参与进去。

        储秀宫只是一个给储备的妃嫔和秀女临时过渡之处,所用材料都是往年囤积、或是使用剩余下来的,几乎没有花去太多时间收集和采买,所以工部用从郑皇贵妃那儿筹来的银子,支付给工匠就足够了。

        像这般小工程,金靓姗原本以为自己额外掏了七百两“犒赏”大臣,显得很慷慨。

        看了记录才知,只是嘉靖年间的三大殿火事,重建材料加上人工的费用就已达白银六百万两之巨,相当于此时明朝整整两年的财政收入。

        这之中又产生过多少民脂民膏,自不必多讲,而眼下虽说才修复完成不足三十年,但确实又已经有些残破的三大殿,显然再一次成为相关大臣们的眼中肥肉。

        而且不过百年,几代皇帝,就已经对皇宫进行了十几次的大修大补,这之中流动的金银又怎么能详细计数。

        联想到自己“慷慨”而出的七百两,金靓姗只觉得自己是一只坐井观天的傻蛤蟆。

        大臣们报上来的三件事:钱、人、材料,在金靓姗这里又多出一件,贪。

        金靓姗也爱财,在才到明朝时,就伙同皇帝一起弄了不少钱。小鱼尾出生后,她和皇帝产生了一些间隙,但不妨碍敛财。

        不过正如之前定下的规矩那般,尽可能避免这件事影响到普通子民的生活。

        至少从面上,不能看到因为自己或是朝中大臣的敛财无道,导致某地、某区域的普通民众直接受到影响。

        身居高位,能想到这一步已经算得上是体恤民情,可体恤能治得了自己心中的“标”,却治不了老百姓家中的“本”。

        三大殿决定开始修缮的那一天开始,大明子民就已经在承受潜移默化的民力耗竭了。

        金靓姗何尝不知道,但这她又怎么管得了,所以第四个问题“贪”,最后的结果就只好交由时间验证了。

        但她也有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认知,尽可能降低成本——这件事是她在现代很拿手的。

        常言道,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但就算是拿手的事情,也要时常去做,而且无论在何处都要想尽办法用上。

        金靓姗要坤宁宫的太监搬来一张方形文案,宫女拿过砚台和纸笔,她接过纸笔,让工部和工科、户部下设的民部、度支和金部分别把材料以及所需人力、财力的详细报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685773/169690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