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穆嬴传 > 第25章 郑野

第25章 郑野


三月晦,世子得信晋师退至城濮。

        捏着竹简,他眉开眼笑:“父侯终究将那年的承诺算计在内,退避三舍,不过为了布局。”

        我抬头,眼神中透漏询问。

        “阿郑不知,当年父侯流亡楚国,成王曾盛待,父侯亦承诺,倘若晋楚必有一战,必退避之。”

        晋侯流亡楚国之事只是耳闻,十九年间,怕是天下间的城国,皆经历过罢,岂非——

        “当年历经楚国,舅公便感叹过,若是复国,为襄天子大业,必与楚有一战。”

        我知晋楚必一战,不过是从姨父只言片语中推断,席间偶尔提到重耳,便是悔恨不曾将他截杀,语气中忍耐之气已不能自矜,诸如“竖子总有一日令训之堂下”也曾说过。晋侯亦不是痴傻,供奉天子的鼎食的使者屡屡被楚国抢道,亦不是一年两年。

        四月望,注定是晋国历史上最令人铭记的一日。我梳了一头高髻立在窗外看雨,屋舍外避雨的行夫走卒仓皇错乱,我假装平和掩盖住心底翻来的焦躁。

        “阿郑不饮一盏梅酒?”同样焦躁不安的世子欢,立在屋檐的另一头,问。

        我抿嘴致谢,他眼眉弯,许是同时担忧,竟熄灭了这几日的针锋相对的气势。

        “我从小仰慕父侯从容大气,事到临头,觉得自己还在他的羽翼下,享有世子的尊荣。父侯在三百里外浴血,我却连阵地也不敢靠近。”他沮丧地说,“这样的世子,确实不能令你依赖。晋楚积怨已久,一击不成,晋将再有伸展之能,宋、齐皆背向楚。我虽爱战,却不善谋。论谋略,舅公才是真正的天才。”

        我隐约听闻,晋侯母族狐氏把持朝政,亦是晋侯最依赖的臣子。此次战役,是狐氏主导?那被派遣上阵的先轸又是何方力量?先克为先轸亲侄,自幼长于宫中,与世子读书为伴,此次先氏领军,并非原先授意,而是临阵换将。已故先统帅,不知立于何方利益。

        我在宫中从未见过狐氏的姬妾,故而从无印象。但不代表我不知晓狐氏对晋国朝政的影响。然即便阵前换将,狐氏也并未停止谋划,可谓尽忠国事,也确非计较小利之徒。

        “阿,世子心中仰慕狐氏大夫,见贤思齐,阅历使然,小民相信,世子心中有国,必能强国安民。”

        他似是想嘲笑我,却没能裂开嘴,盯着我:“此次迎娶的周女,为周王庶外孙,并非正统血脉,不堪为宗妇,不过是送予父侯的媵妾而已。”

        “阿郑,以往是我思忖过多,如今才发现,竟然连你的心思也无法猜透。”

        我愣,垂首不答话。

        他又问:“若是当年醒着的是我,病着的是他,你会恋慕我否?”

        “小民私德有亏,早已无法同世子并驾齐驱。晋前程远大,世子须好走。”我告退,隐入已经稀薄的雨幕,凉风从杏树上刮来,吹过脸庞,草叶的香气令我鼻头一酸,似有堵物无法宣泄而出。

        旬中,败退的秦军陆续经过濮水边我们落脚的村庄,遗落的木棒和盔甲洒落得遍地都是,我神色难堪望向世子欢,果然是他的猜测,只是这些逃兵里,并无一个叫赵宣的人。他伫立在那棵杏树下,手狠狠贴在树干上,我看不见他的脸。

        我扔下一布,同我交谈的老卒夫答谢离去。我扶起裙摆,仔细淌过泥泞的石子路,低头间已经转过无数念头,他究竟在哪,是降或死?我确信他一定还活着,只是不知——

        四月晦,已有消息,晋师入驻衡雍,直逼郑城。

        听闻外大父已经连夜派遣使者朝见晋侯,祈求得到宽恕。

        “当年于城外遇见阿郑,父侯寻求郑伯庇护,反而被赶出城外。”忆起那段往事,他并无尴尬:“父侯心中对郑伯正是怨怼,此次郑伯又同楚王沆瀣一气不遵王命,楚虽败亡,基业尚在,峰峦连泽,拿捏不易,但对付一个郑国,恰到好处。”

        不知晋侯会如何处置我那位不顾惜骨肉亲情的外大父呢,心中幸灾乐祸之余,却想到一事,令人不快。晋侯处置郑伯,兰舅舅如何?虽则兰舅舅并无同楚国合谋,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连夜兼程,秦军当时驻守许国,待得到克楚的战报便撤军回防,岂料楚军骁勇,仓皇奔逃中竟然赶上游乐运粮的秦军,秦军大败!旌长驾着快马早已奔逃不知去向,只剩下从无准备的丁夫留待屠杀。我不曾亲历战场究竟有多少人互相砍杀,亦不敢取揣度刀锋下的人血究竟有多温热,那么多人里面,我唯有忧心的一人,寻觅数日,并无人能够准确知道他在哪里。

        “阿欢是说?他有可能借机返晋?”我疑惑看向世子欢,竟忘了尊称他一声世子。

        “他这一去向,竟将你我陷入僵局。我不能撒手不管你,可——”他眉头紧锁,“我虽难忘情,却不是苦苦纠缠之辈,你可愿意随我一道入郑寻父侯。”

        “世子安排便是,小民浮萍之身,入郑便安全了罢。”时下并不知大战之后还有多少残余联军或是楚军,令我一人上路并无把握,但——

        “战报未错的话,父侯应当已抵达楚丘,你随我入郑,再自决去留,如何?”

        说来郑地并非故土,却胜似故土。

        当年阿父与伯父关系并非融洽,避走郑城是最好的选择。我小时养在秦宫,阿父阿母时常回走郑城,并未带我。待我年岁稍长,便是一年里有几月都留在郑城。外大父并不待见我们一家,除却同母所生、偶尔小归的姨母和嫡幼子兰舅舅,并无人等愿意同我家牵连。

        郑城的城郭狭小,并不如雍城朗阔。乡野里居住反而更加舒适,幸而我们倒多适应这些躬耕织布的粗糙生活,阿父和阿母都不是太苛刻的人,就由得我去瞎胡闹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238779/16734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