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 第474章 名震天下!

第474章 名震天下!


乾武十一年,春末的风依旧带着几分凛冽,呼啸着掠过漠北的草原,那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在风中翻涌,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豪迈。

在这片草原之上,矗立着一座意义非凡的学府——漠北骑兵学院。

它作为大唐第一所军校,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

学院的建筑风格粗犷,由巨大的原木和厚实的砖石搭建而成,墙壁上刻满了战马奔腾、大唐各位将军冲锋的浮雕,彰显着这里的热血。

从学院建立至今,时光悠悠流转,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子的蜕变。

这里既有大唐武勋世家的子弟,他们自幼在家族的熏陶下,对军事有着天然的热爱。

也有来自平民百姓家的报考学子,他们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渴望,背井离乡来到这漠北之地,期望在这军校中寻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今,学院里的第一批武勋子弟,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成为了学院里的中流砥柱,化身为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一代的学子。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磨砺,也适应了漠北草原独特的生活节奏。

这里有寒暑假,这本该是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对他们来说却成了一种奢望。

回长安的路途遥远而艰辛,仅仅是单程,就要耗费大半年的时间。

加上火车还没有通向这里,回长安实在是太过于艰难。

他们担心长时间的离校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业,这份责任感让他们毅然选择留在学院。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很多人已经在这漠北之地坚守了八年之久。

在这八年里,他们看着草原上的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从初入学院时的懵懂少年,成长为英姿飒爽的骑兵。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在这里安家落户,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广袤的草原上。

他们的生活,与漠北草原紧紧相连,呼吸着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惬意。

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在草原上驰骋,教导着学生们骑射之术、战术谋略。

闲暇之时,他们会与当地的牧民们交流,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品尝着美味的烤羊肉,喝着香醇的马奶酒。

他们往大唐的军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为大唐的边疆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漠北骑兵学院中,有五位声名远扬的人物,他们被誉为“五虎”。

为首的是秦叔宝之子秦怀玉,他继承了秦琼的英勇,骑在马上时,仿佛能看到当年秦叔宝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其次是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他身形魁梧,力大无穷,手中的钢鞭舞动起来虎虎生风,让人望而生畏。

单雄信之子单天常,为人豪爽仗义,交友广泛,他擅长使用长枪,常常在战斗中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程咬金之子程铁牛,性格直爽,憨厚可爱,手中的大锤使得炉火纯青,虽然招式看似简单,但威力大,让人难以抵挡。

罗成之子罗通,长相英俊,风度翩翩,且智谋过人,在战场上不仅能勇猛杀敌,还能冷静分析战局,制定出精妙的战术。

这“五虎”都正值而立之年,他们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精力充沛。

在他们的带领下,学院里形成了一股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

就在这春末的一天,时任骑兵学院院长的李思摩收到了来自陛下的旨意。

那是一封用绸缎包裹的信件,上面盖着象征着皇权的玉玺大印。

李思摩打开信件,只见上面只有短短的两个字:“放假!”

他便瞬间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朝廷中的那些老将们,多年来南征北战,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岁月不饶人,他们的身体和精力都已大不如前,脚下的这条路,也快要走到尽头了。

陛下这道旨意,既是对这些在漠北坚守多年的老师们的关怀,也是在为大唐的未来布局,让这些优秀的军事人才有时间回到长安,为朝廷培养更多的后备力量。

与此同时,在大唐的都城长安,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悄然发生。

一部由张三拟定的法律,在大唐的土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张三,这个名字听起来再普通不过,在大唐的每一个村子里,或许都能找出七八个叫张三的人。

可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名字,在这乾武十一年,却如雷贯耳,名震天下。

这真是应了一句话。

今日的无名之辈,谁知道来日会不会名震天下?

张三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在此之前,众人从未听说过朝廷里还有一个叫做张三的大官。

他就像是一颗突然升起的新星,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而这一切,都源于李承乾很早以前交给他的一项重任。

李承乾怕大唐的百姓在不合理的制度下生活得十分艰辛。

于是,他找到了张三,让他编撰一部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法律。

张三领命后,便一头扎进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中。

多年来,他走访了无数的百姓,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他查阅了大量的典籍资料,参考了历代的法律制度,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瞩目的大唐劳动法。

这部劳动法,是大唐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唯一一部真正站在百姓这边的法律。

其中的每一条规定,都是对百姓的关怀与尊重。

例如,法律中明确提到,若是工人对现有薪资不满意,可以选择罢工来提高自己的工资。

这在以前,是百姓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过去,工人只能默默忍受着微薄的薪资,不敢有丝毫的怨言,否则就会面临被解雇甚至是被官府惩罚的风险。

而现在,他们拥有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武器,这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若是百姓对工作时长不满意,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了,也能用罢工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休息时间。

法律规定,一天上工的时间,不得超过四个时辰,

每五日休两日。

这一规定,让百姓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去享受生活的乐趣,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部劳动法中,还包容了许多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中最让百姓们感到振奋的是,若是觉得官府做的不好,朝廷鼓励百姓举旗游街,围堵官府。

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朝廷立刻罢免官员。

这一规定,极大地提高了百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让他们拥有了监督官员、参与政治的权力。

在过去,百姓们对官府的决策只能唯命是从,哪怕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现在,他们有了反抗的权利,有了为自己争取公平正义的途径。

此等法律一出,天下震动。

大唐的地方官员们无不人心惶惶,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百姓的监督。

每一位官员出门,都要对着百姓面带笑意,小心翼翼地行事,生怕因为自己的一点疏忽,就引发百姓的不满,导致有人游街围堵官府,让自己丢了头上的官帽。

而对于百姓来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一个个心潮澎湃。

百姓拥有罢免官员的权力,这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如今,这一梦想却变成了现实,他们感受到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尊重。

这部劳动法,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大唐百姓干涸的心田。

它让百姓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大唐。

李承乾也因为这部劳动法,收尽了天下民心。

在百姓们的心中,李承乾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是他们的大救星,是他们的希望所在。

现在,大唐的百姓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拜那些虚无缥缈的天上神仙。

他们的家里,挂的都是大唐的官员画像。

在这之前,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画像,早就成为了家家户户的首选。

曾经被人们奉为辟邪驱鬼的神荼郁垒那些画像,早已被百姓们放在角落。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136076/411750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